楊崢嗯了聲,沿著青石小道走了過去,便見幾顆芭蕉樹下,露出一座小別院來,院子不大,卻透著精致。
“微臣楊崢……?”楊大人話音未落,卻聽得裏麵傳出了一個聲音來:“是楊愛卿麽,來了就進來吧?”
楊崢笑了笑心道:“還是皇帝了解我啊,知道我不喜歡三拜九叩?”感慨了一番,便抬腳走了進去。
雖說已到了二月,但北京的天還是冷得厲害,門簾剛被拉開,一股溫暖的氣浪立即撲麵而來,楊崢將身子微微先前傾斜了幾分,繞過那侍衛的臂膀走了進去。
裏麵地龍燒得很旺,小院裏溫暖如春,皇帝站在左上方的一張八仙桌旁,低頭書寫什麽。
與皇帝麵對麵的見不少次,對於皇帝這種習慣早已見怪不怪,正要行禮,卻聽得皇帝道:“不必行禮了,來了落座吧?”
楊崢道了聲謝,這才往左右看了一眼,便見楊士奇、楊榮、楊溥、胡瀅等人早已等候多時了,見他走過來紛紛點頭示意。
楊崢忙抱了抱拳,一屁股就在楊士奇的身旁凳子上落了座,趁人不注意,低聲道:“可是有什麽大事?”
楊士奇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楊崢看他神色凝重,便不再多問,與眾人一起看皇帝寫字兒,要說經過這十餘年的練習,皇帝的字兒越發落地有聲了,這十年來,他遵循古人留下的寫字法則,不再一味的隻是寫行書,講究行雲流水,而是開始練習楷書了,而且寫的是大字,楷書寫得好的名家倒是不少,可要說出神入化,就說的說歐、柳、顏、趙四位大家了,顏骨柳筋、歐法,趙潤,這是古人留下的古訓,早年他並不在意,知道這幾年才越發覺得古人的話裏透著智慧,皇帝細細揣摩之餘,在筆法上頗有體悟,也就是延續著這個路子走了下去。
今日練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這份字帖,被後世學書之人讚為了天書,對於這個評價,皇帝並不讚同,在他的心裏他更傾向於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這才是天下第一書該有的氣派,雖說並不中意歐陽詢,但不否認這位唐代老人的書法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麵俱備,八麵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適合練心境,這幾年皇帝每次心境頗有波動的時候,總會寫一遍《九成宮醴泉銘》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提筆寫完了最後一個字兒,皇帝才有些意猶未盡的放下了不斷,目光在桌上的宣紙上掃了一眼,雖說是臨摹,但不否認帶著自己的性子,因此這張《九成宮醴泉銘》除了有七分歐陽詢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法度外,還有三分是自己帝王氣度,因此整張字帖就顯得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鬆塌算得上完美了。
一旁的太監忙將皇帝手中的朱筆給接了過來,另一個太監端來了金盆,盆中放滿了清水,請皇帝淨手。
就皇帝淨手這會兒,楊崢將皇帝打量了一番,雖說才半年的功夫沒見,但他仍隱隱約約的感覺皇帝的變化不小,若說前幾年的性子是溫和,隨意,那麽今日看來,就處處透著帝王的威嚴了,尤其是眉宇間的那似有似無餘威,更讓人不敢多看。
就在楊崢端詳的這會兒功夫,皇帝已淨完了手,一個太監將一碗茶湯遞了過來皇帝接過喝了一口,才在繡墩上落了座,對楊崢等人道:“今日朕尋你等前來,是有些話兒要與你們說說?”
要說這樣的場麵,楊崢一個兵部尚書論資格不如胡瀅等人,論地位不如吏部、戶部、禮部、論才學三楊就坐在邊上,論年紀他比皇帝還要小,也不能倚老賣老,按照規矩,他一個年輕的官兒,是沒有這份恩寵的,可禁不住皇帝信任,內閣也支持,加上這些年的手段越發成熟,漸漸也有了參與這種宴會的資格了。
宣宗皇帝雖說為人好說話,但似今日這般如老人般的口吻說話,還是頭一次,所以楊士奇等人不免有些驚訝,神色也多了幾分疑惑。
皇帝似看出了眾官兒的疑惑,淡淡一笑,道:“朕最近身子多有不適,處理政務難免有些拖拉,這絕非朕懶惰,事實上朕自登基以來,在政務上不曾有半分的怠慢,十餘年來朕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自問還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說到這兒,皇帝稍作停頓了一下後,繼續說道:“但朕也是一個人,是人精力總有不待的時候,用楊愛卿的話兒說,一個人是無法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的,諸葛亮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歎息。朕自問沒有洪武爺體魄,也沒有永樂爺的果斷,好在這些年來有諸位愛卿幫襯著,才有了今日的盛世,所以朕想趁著諸位愛卿都在,歇息一些日子……?”
聽到了這兒,眾人才算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感情皇帝想偷懶了,其實宣宗的確有這個意思,他性子隨和,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他骨子裏說到底還有幾分文人的習性,十餘年的政務讓他日複一日的處理政務,從堆積如山的奏折中脫不開身來,如今看著江山鞏固,百姓安康樂業了,他也想過幾日清閑的日子,但他心知肚明,他雖是皇上,但有些事仍舊不能做主,一個不處理政務的皇帝,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那幫讀書人罵作了昏君了,既做了皇帝了,自然不希望落一下昏君的罵名,但是他所麵臨的,是一日強過一日的言官,這些人都是報讀聖賢詩書,治國安邦的大事未必做得了,可罵起人來,巧舌如簧、膽大包天、一身傲骨,個個都不好對付,弄不好自己的那點心思非但沒弄成,還惹得一個罵名,自己的父皇就是榜樣,他老人家不過是多去了妃子的閨房而已,這幫讀書人差點沒將其說成好色的昏君了,好在天底下還是有有良心的官兒。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微臣楊崢……?”楊大人話音未落,卻聽得裏麵傳出了一個聲音來:“是楊愛卿麽,來了就進來吧?”
楊崢笑了笑心道:“還是皇帝了解我啊,知道我不喜歡三拜九叩?”感慨了一番,便抬腳走了進去。
雖說已到了二月,但北京的天還是冷得厲害,門簾剛被拉開,一股溫暖的氣浪立即撲麵而來,楊崢將身子微微先前傾斜了幾分,繞過那侍衛的臂膀走了進去。
裏麵地龍燒得很旺,小院裏溫暖如春,皇帝站在左上方的一張八仙桌旁,低頭書寫什麽。
與皇帝麵對麵的見不少次,對於皇帝這種習慣早已見怪不怪,正要行禮,卻聽得皇帝道:“不必行禮了,來了落座吧?”
楊崢道了聲謝,這才往左右看了一眼,便見楊士奇、楊榮、楊溥、胡瀅等人早已等候多時了,見他走過來紛紛點頭示意。
楊崢忙抱了抱拳,一屁股就在楊士奇的身旁凳子上落了座,趁人不注意,低聲道:“可是有什麽大事?”
楊士奇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楊崢看他神色凝重,便不再多問,與眾人一起看皇帝寫字兒,要說經過這十餘年的練習,皇帝的字兒越發落地有聲了,這十年來,他遵循古人留下的寫字法則,不再一味的隻是寫行書,講究行雲流水,而是開始練習楷書了,而且寫的是大字,楷書寫得好的名家倒是不少,可要說出神入化,就說的說歐、柳、顏、趙四位大家了,顏骨柳筋、歐法,趙潤,這是古人留下的古訓,早年他並不在意,知道這幾年才越發覺得古人的話裏透著智慧,皇帝細細揣摩之餘,在筆法上頗有體悟,也就是延續著這個路子走了下去。
今日練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這份字帖,被後世學書之人讚為了天書,對於這個評價,皇帝並不讚同,在他的心裏他更傾向於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這才是天下第一書該有的氣派,雖說並不中意歐陽詢,但不否認這位唐代老人的書法的確有他的獨到之處,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麵俱備,八麵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適合練心境,這幾年皇帝每次心境頗有波動的時候,總會寫一遍《九成宮醴泉銘》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提筆寫完了最後一個字兒,皇帝才有些意猶未盡的放下了不斷,目光在桌上的宣紙上掃了一眼,雖說是臨摹,但不否認帶著自己的性子,因此這張《九成宮醴泉銘》除了有七分歐陽詢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法度外,還有三分是自己帝王氣度,因此整張字帖就顯得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鬆塌算得上完美了。
一旁的太監忙將皇帝手中的朱筆給接了過來,另一個太監端來了金盆,盆中放滿了清水,請皇帝淨手。
就皇帝淨手這會兒,楊崢將皇帝打量了一番,雖說才半年的功夫沒見,但他仍隱隱約約的感覺皇帝的變化不小,若說前幾年的性子是溫和,隨意,那麽今日看來,就處處透著帝王的威嚴了,尤其是眉宇間的那似有似無餘威,更讓人不敢多看。
就在楊崢端詳的這會兒功夫,皇帝已淨完了手,一個太監將一碗茶湯遞了過來皇帝接過喝了一口,才在繡墩上落了座,對楊崢等人道:“今日朕尋你等前來,是有些話兒要與你們說說?”
要說這樣的場麵,楊崢一個兵部尚書論資格不如胡瀅等人,論地位不如吏部、戶部、禮部、論才學三楊就坐在邊上,論年紀他比皇帝還要小,也不能倚老賣老,按照規矩,他一個年輕的官兒,是沒有這份恩寵的,可禁不住皇帝信任,內閣也支持,加上這些年的手段越發成熟,漸漸也有了參與這種宴會的資格了。
宣宗皇帝雖說為人好說話,但似今日這般如老人般的口吻說話,還是頭一次,所以楊士奇等人不免有些驚訝,神色也多了幾分疑惑。
皇帝似看出了眾官兒的疑惑,淡淡一笑,道:“朕最近身子多有不適,處理政務難免有些拖拉,這絕非朕懶惰,事實上朕自登基以來,在政務上不曾有半分的怠慢,十餘年來朕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自問還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說到這兒,皇帝稍作停頓了一下後,繼續說道:“但朕也是一個人,是人精力總有不待的時候,用楊愛卿的話兒說,一個人是無法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的,諸葛亮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結果“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歎息。朕自問沒有洪武爺體魄,也沒有永樂爺的果斷,好在這些年來有諸位愛卿幫襯著,才有了今日的盛世,所以朕想趁著諸位愛卿都在,歇息一些日子……?”
聽到了這兒,眾人才算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感情皇帝想偷懶了,其實宣宗的確有這個意思,他性子隨和,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他骨子裏說到底還有幾分文人的習性,十餘年的政務讓他日複一日的處理政務,從堆積如山的奏折中脫不開身來,如今看著江山鞏固,百姓安康樂業了,他也想過幾日清閑的日子,但他心知肚明,他雖是皇上,但有些事仍舊不能做主,一個不處理政務的皇帝,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那幫讀書人罵作了昏君了,既做了皇帝了,自然不希望落一下昏君的罵名,但是他所麵臨的,是一日強過一日的言官,這些人都是報讀聖賢詩書,治國安邦的大事未必做得了,可罵起人來,巧舌如簧、膽大包天、一身傲骨,個個都不好對付,弄不好自己的那點心思非但沒弄成,還惹得一個罵名,自己的父皇就是榜樣,他老人家不過是多去了妃子的閨房而已,這幫讀書人差點沒將其說成好色的昏君了,好在天底下還是有有良心的官兒。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