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冷哼了聲,道:“這事兒還是王先生看得明白啊,楊士奇根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司禮監與他不過是他號召群臣的幌子罷了,真正的目的是趁機收了司禮監的權勢,明麵上說將朱批的權勢交給皇上,可皇上才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又如何能處理天下大事,自己是個婦道人家參與政事也有諸多不便,沒了司禮監朝廷的大事還不得靠他們這幫老臣,身為宰輔手中握著票擬之權還不算,若當真把這朱批的權勢也一並交給了他,那豈不是等同於昔日的宰輔,她婦道人家不懂朝中大事,但也知道一個平衡的道理,也知道當初洪武爺為何廢除宰相的原由,想當初那胡惟庸當了多年獨相,生殺廢黜大事,有的不報告太祖皇帝便徑直執行。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先拿來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麵熱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職位的功臣武夫,競相奔走於其門,賄送金帛、名馬、玩好之物,不可勝計。大將軍徐達極恨他奸惡,從容地告訴了太祖皇帝。胡惟庸於是誘惑徐達的守門人福壽,圖謀害徐達,但被福壽揭發。
禦史中丞也曾說過他的短處。後來劉基生病,太祖皇帝派惟庸帶醫生探視,胡惟庸便對劉基下毒。劉基死後,他更加無所顧忌。他與太師李善長相勾結,將哥哥的女兒嫁善長的侄子李佑為妻。學士吳伯宗彈劾胡惟庸,差點大禍臨頭。隨著他權勢日盛,他竟膽大到謀害太祖皇帝,若非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太祖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告知了胡惟庸家中藏有兵刃,隻怕今日這朝堂已不再是朱家了,本朝首輔權勢最大,但其權勢不如昔日宰輔,倘若今日被他竊取了朱批之權,其權勢又非昔日宰輔能比了,楊士奇曆經五朝,名動天下,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倘若心有異心,揮臂高呼,天下讀書人那個不響應,到那時候自己孤兒寡母如何應對呢,以先帝的從才大略,不顧群臣反對,執意設置內學堂,有意讓太監參與政務,此舉未必就沒有防備楊士奇的意思,想到了這兒,孫太後趁人不注意,抬起玉手用小拇指輕輕撩開了簾布的一角,借著撩開簾布的一角,飛快的撇了一眼為首的楊士奇,見這位老大人正與身後的楊榮不時的商議什麽,後者暗暗點了點頭,似在謀劃什麽,這讓孫太後心頭沒由來的一緊,讓她忍不住懷疑楊士奇堅持這麽做的動機,到底真是司禮監壞了祖宗規矩,王振等人壞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還是如王振所說楊士奇是想通過收回司禮監的權勢,從而達到按左右她母子二人的地步呢,通過這幾日內閣一連串的行動,加上此時楊士奇所展現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她越發覺得後者更有可
能了,本來麽,她的孩子做了皇帝,她就提心吊膽的,生怕走了後周柴榮兒子的下場,所以當初在先帝彌留之際,她才迫不及待的讓王振做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又將東廠一並交給了他,相比外麵的楊士奇、楊榮、楊善這些外人,王先生才是自己人,才是母子放心的人,可就是這麽點要求,可楊士奇等人就是不依不饒,非得弄出什麽矯詔,壞祖宗規矩的罪名來,陣仗這麽大,還不是為了內閣的權勢,何時想過坐在龍椅上這對孤兒寡母,當初先帝彌留之際要他們盡心輔佐新皇帝保全祖宗百年基業,可這才一年多的功夫,這幫所謂的先帝的老臣是如何做的,作為先帝欽點的顧命大臣,給新登極的皇上上的第一道折子《陳五事疏》,提出了什麽事必麵奏,乃得盡其情理。況皇上新政,尤宜講究,天下之事始得周知。伏望於每二、七日臨朝之後,禦文華殿令臣等隨入叩見,有當奏者就便陳奏,無則叩頭而出。此外若有緊切事情,容臣等不時請見,其開講之時,臣皆日侍左右,有當奏者,即於講後奏之。如此,則事精詳,情無壅蔽。不惟睿聰日啟,亦且權不下移,而諸司之奉行者,當自謹畏,不敢草率塞責矣。伏乞聖裁。一、事必議處停當,乃可以有濟而服天下之心。若不經議處,必有差錯。國朝設內閣之官,看詳章奏擬旨,蓋所以議處也。今後伏乞皇上一應章奏,俱發內閣看詳,擬票上進。若不當上意,仍發內閣再詳擬上。若或有未經發擬徑自內批者,容臣等執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當,而亦可免假借之弊。其推升庶官,及各項陳乞,與一應雜本,近年以來司禮監徑行批出,以其不費處分而可徑行也。然不知推升不當,還當駁正。與或事理有欺,詭理法有違犯字,語有垂錯者,還當懲處。
且內閣係看詳章奏之官,而章奏乃有不至內閣者。使該部不覆,則內閣全然不知,豈不失職?今後伏望皇上命司禮監除民本外,其餘一應章奏俱發內閣看詳,庶事體歸一,而奸弊亦無所逃矣
。伏乞聖裁。凡官民本詞其有理者自當行,其無理者自當止,其有奸欺情弊者自當懲治,未有留中不出之理。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則不知果經禦覽而留之乎?抑亦未經禦覽而留之者乎?是示人以疑也。又或事係緊急密切而有留中者,及至再陳,豈不有誤?今後伏望皇上幹凡一切本辭,盡行發下,倘有未發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請乞明旨。其通政司進封外來一應本辭,每當日將封進數目,開送該科備照,倘有未下者,科臣奏討明白,如此庶事無間隔,而亦可遠內臣之嫌,釋外臣之惑。其於治所關非細,伏乞聖裁。這一套一套的話兒看著是為了母子二人著想,可細細品味這其中用心之險惡不亞於昔日的奸臣胡惟庸了,皇帝當真這麽做了,他內閣權勢之大,足以改朝換代了,堂下的這幹官兒如此賣力,隻怕也是曾了日後分一杯羹的用意,否則以楊善的為人,何以今日也來參合這趟渾水呢?孫太後越想越覺得是這種可能,越發懷念王公公的好處來,忍不住伸長脖子往宮門外看了看,今日一早曹吉祥就來告訴她,今日的早朝讓她隻管聽著一切有王公公,當時她也沒在意,以為是王振來看看她的態度罷了,所以也沒在意,言語之中也透著幾分冷漠,此時想來竟有幾分悔恨之意,若是王振此時再這兒,這幫臣子那個敢如此咄咄逼人呢,看了半天,卻不見宮殿外有半點動靜,不免有些焦急起來,她畢竟是個婦道人家,昔日多在宣宗身後,倒也不覺得這些儒雅的讀書人如何的可怕,可今日才知道,退去儒雅外
表的讀書人真要狠起來,不亞於戰場廝殺的將士,讓她莫名的感到害怕起來。
偏生,那幫臣子不依不饒,隻聽得李時勉走上前大聲喝道:”娘娘,王振平日貪殘害人不法等事,萬千難盡,姑從後論,今以其無君不道之甚者先言之。先帝升遐,人心不勝哀慟,而中外洶洶喧傳,皆以為王振所致。職等細訪之,乃知王振平日造進誨淫之器以蕩聖心,私進邪燥之藥以損聖體,先帝因以成疾,遂至彌留。此事無人不知,無人不痛恨者,微臣懇請娘娘為國誅此賊?”
”臣等懇請娘娘誅殺此賊。”李時勉話音剛落,群臣紛紛附和,聲勢之大不亞於戰場的廝殺。
麵對群臣浪潮一般的氣勢,孫太後麵色蒼白如紙,隔著屏風顫抖著聲音道:“這,這……?”
小皇帝似也感受到孫太後的懼怕,擔憂的喊了聲:“母後……?”
群臣仿佛沒看到這一切,人人神情高漲,嘴裏兀自喊著那句:“臣等懇請娘娘為國誅此賊。”聲響如雷,讓人不寒而栗。
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貧民造反、軍臣反叛,建立了一個伺察追蹤、搏擊的特務機構。這裏的特務遍布朝廷內外,他們隻能察聽大小衙門諸官吏“不公”、“不法”之事,隨時報告皇帝,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權力。洪武十五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加劇,為此,朱元璋在原有的特務機構的基礎上擴大並成立了一個更加完整的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並規定它的最高長官必須由皇帝委派親近的勳戚或都督一級的官員充任,正因如此錦衣衛成為大明最耀眼的衛所,一直到永樂初年,這股氣勢一直沒變,直到永樂十八年,明朝國都由南京遷到北京。明成祖朱棣在錦衣衛的基礎上設立了東廠,與錦衣衛相表裏。東廠成為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個衙門之外的特設的“屍詔獄”特務機構,錦衣衛的氣勢才被壓製了下來,但本朝的規矩太監不可幹政,東廠勢頭雖快,但先天不足,終究不如錦衣衛來得有底氣,從永樂後期漸漸有被錦衣衛壓回去的趨勢,這股勢頭到了正統元年王振兼任東廠廠公後,這股風氣再一次轉變了過來,為了凸顯東廠蒸蒸日上的氣勢,王振在原先舊址上又修建了一座東廠署,整個廠署全都用上等的嶺南木所造,一榭一堂、一廊一井都極為講究,但凡來這兒的人,莫不是對這裏的門廊、前廳、天井、正廳和後廳感到眼前一亮,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後庭了,整個後庭的門是一個完整的圓形,且圓形的下方剛好與中廳牆壁的缺口底端相切,就像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一般,寓意“日”,這恰好與東廠後麵的“月光台”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精致,每個夜晚,當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來的時候,火紅的燭光,將後廳映襯得紅彤彤的,又因整座大堂是座東朝西的,遠處看來,仿佛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充滿了朝氣和活力。此時,後院的天井處被人放下了一張湘妃竹榻,王振斜靠在竹榻上,眯著一雙眼睛也不知在想些什麽,一身鮮紅穿戴整齊的蟒袍在燈火下顯得十分耀眼。偌大的後院,一片寧靜,站在院子四周的東廠番子就那麽垂手而立的站在四周的角落裏,不見任何的動靜,就連呼吸也變得小心翼翼。
也不知過了多久,這種讓人壓抑的寂靜被人打破了,聽得一陣腳步聲沿著鵝卵小道快速移了過來,很快,高高掛著的燈籠下映出一道瘦長瘦長的影子來,一個踹著粗氣的聲音衝著王振喊道:“公公……?”
眯著雙眼的王振猛地睜了開來,漆黑的眼神裏射出兩道刀鋒一般的光芒,他死死地盯著來人,急切的問道:“情況如何?”
來人喘了幾口粗氣,將氣息平衡了一下,才猛地吸了一口長氣,道:“娘娘快招架不住了。”
“當真!”王振眼裏飛快地閃過一絲喜色,因過於激動,語氣讓人聽來竟帶著幾分顫抖。
來人趁著王振不注意飛快的撇了他一眼,又垂下了眼簾,道:“奴婢親眼所見錯不了,那幫讀書人仗著口才了得步步緊逼,娘娘那是他們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娘娘便招架不住了,這不特讓奴婢來尋公公去了。”
王振盯著來人看了許久,似在確定來人所說真假,當他的目光落在四周番子其中之一的臉上時,那番子不動神色地點了點頭,王振才重重地吐了口氣,道:“既是娘娘有請,那咱家走一趟便是。''
此時的王振宛如一頭打了雞血的雄雞好不興奮,與先前落寞的神情判若兩人,引得一幹番子紛紛側目而望。
王振自是有自己高興的理由,此番爭鬥他所能依靠的唯獨孫太後,對此他心知肚明,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的連夜將楊士奇寫給李時勉的奏章弄到手,在孫太後心口種上一顆惡心的種子,好借此機會扭轉自己不利的局麵,卻不想孫太後飛非等閑女流,心思倒也看不真切,昨晚他與曹吉祥前前後後忙碌了大半個晚上,把該說的能說的,但凡能惡心楊士奇的話兒都說了,這些話兒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倒也並非全都是編排,偏生一直信任他的孫太後並沒有對此事表態,這讓他隱隱有些擔憂,所以才用了這個手段。
禦史中丞也曾說過他的短處。後來劉基生病,太祖皇帝派惟庸帶醫生探視,胡惟庸便對劉基下毒。劉基死後,他更加無所顧忌。他與太師李善長相勾結,將哥哥的女兒嫁善長的侄子李佑為妻。學士吳伯宗彈劾胡惟庸,差點大禍臨頭。隨著他權勢日盛,他竟膽大到謀害太祖皇帝,若非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太祖的車馬前,緊拉住韁繩,告知了胡惟庸家中藏有兵刃,隻怕今日這朝堂已不再是朱家了,本朝首輔權勢最大,但其權勢不如昔日宰輔,倘若今日被他竊取了朱批之權,其權勢又非昔日宰輔能比了,楊士奇曆經五朝,名動天下,門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倘若心有異心,揮臂高呼,天下讀書人那個不響應,到那時候自己孤兒寡母如何應對呢,以先帝的從才大略,不顧群臣反對,執意設置內學堂,有意讓太監參與政務,此舉未必就沒有防備楊士奇的意思,想到了這兒,孫太後趁人不注意,抬起玉手用小拇指輕輕撩開了簾布的一角,借著撩開簾布的一角,飛快的撇了一眼為首的楊士奇,見這位老大人正與身後的楊榮不時的商議什麽,後者暗暗點了點頭,似在謀劃什麽,這讓孫太後心頭沒由來的一緊,讓她忍不住懷疑楊士奇堅持這麽做的動機,到底真是司禮監壞了祖宗規矩,王振等人壞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還是如王振所說楊士奇是想通過收回司禮監的權勢,從而達到按左右她母子二人的地步呢,通過這幾日內閣一連串的行動,加上此時楊士奇所展現出來的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她越發覺得後者更有可
能了,本來麽,她的孩子做了皇帝,她就提心吊膽的,生怕走了後周柴榮兒子的下場,所以當初在先帝彌留之際,她才迫不及待的讓王振做了司禮監秉筆太監,又將東廠一並交給了他,相比外麵的楊士奇、楊榮、楊善這些外人,王先生才是自己人,才是母子放心的人,可就是這麽點要求,可楊士奇等人就是不依不饒,非得弄出什麽矯詔,壞祖宗規矩的罪名來,陣仗這麽大,還不是為了內閣的權勢,何時想過坐在龍椅上這對孤兒寡母,當初先帝彌留之際要他們盡心輔佐新皇帝保全祖宗百年基業,可這才一年多的功夫,這幫所謂的先帝的老臣是如何做的,作為先帝欽點的顧命大臣,給新登極的皇上上的第一道折子《陳五事疏》,提出了什麽事必麵奏,乃得盡其情理。況皇上新政,尤宜講究,天下之事始得周知。伏望於每二、七日臨朝之後,禦文華殿令臣等隨入叩見,有當奏者就便陳奏,無則叩頭而出。此外若有緊切事情,容臣等不時請見,其開講之時,臣皆日侍左右,有當奏者,即於講後奏之。如此,則事精詳,情無壅蔽。不惟睿聰日啟,亦且權不下移,而諸司之奉行者,當自謹畏,不敢草率塞責矣。伏乞聖裁。一、事必議處停當,乃可以有濟而服天下之心。若不經議處,必有差錯。國朝設內閣之官,看詳章奏擬旨,蓋所以議處也。今後伏乞皇上一應章奏,俱發內閣看詳,擬票上進。若不當上意,仍發內閣再詳擬上。若或有未經發擬徑自內批者,容臣等執奏明白方可施行。庶事得停當,而亦可免假借之弊。其推升庶官,及各項陳乞,與一應雜本,近年以來司禮監徑行批出,以其不費處分而可徑行也。然不知推升不當,還當駁正。與或事理有欺,詭理法有違犯字,語有垂錯者,還當懲處。
且內閣係看詳章奏之官,而章奏乃有不至內閣者。使該部不覆,則內閣全然不知,豈不失職?今後伏望皇上命司禮監除民本外,其餘一應章奏俱發內閣看詳,庶事體歸一,而奸弊亦無所逃矣
。伏乞聖裁。凡官民本詞其有理者自當行,其無理者自當止,其有奸欺情弊者自當懲治,未有留中不出之理。且本既留中,莫可稽考,則不知果經禦覽而留之乎?抑亦未經禦覽而留之者乎?是示人以疑也。又或事係緊急密切而有留中者,及至再陳,豈不有誤?今後伏望皇上幹凡一切本辭,盡行發下,倘有未發者,容原具本之人仍具原本請乞明旨。其通政司進封外來一應本辭,每當日將封進數目,開送該科備照,倘有未下者,科臣奏討明白,如此庶事無間隔,而亦可遠內臣之嫌,釋外臣之惑。其於治所關非細,伏乞聖裁。這一套一套的話兒看著是為了母子二人著想,可細細品味這其中用心之險惡不亞於昔日的奸臣胡惟庸了,皇帝當真這麽做了,他內閣權勢之大,足以改朝換代了,堂下的這幹官兒如此賣力,隻怕也是曾了日後分一杯羹的用意,否則以楊善的為人,何以今日也來參合這趟渾水呢?孫太後越想越覺得是這種可能,越發懷念王公公的好處來,忍不住伸長脖子往宮門外看了看,今日一早曹吉祥就來告訴她,今日的早朝讓她隻管聽著一切有王公公,當時她也沒在意,以為是王振來看看她的態度罷了,所以也沒在意,言語之中也透著幾分冷漠,此時想來竟有幾分悔恨之意,若是王振此時再這兒,這幫臣子那個敢如此咄咄逼人呢,看了半天,卻不見宮殿外有半點動靜,不免有些焦急起來,她畢竟是個婦道人家,昔日多在宣宗身後,倒也不覺得這些儒雅的讀書人如何的可怕,可今日才知道,退去儒雅外
表的讀書人真要狠起來,不亞於戰場廝殺的將士,讓她莫名的感到害怕起來。
偏生,那幫臣子不依不饒,隻聽得李時勉走上前大聲喝道:”娘娘,王振平日貪殘害人不法等事,萬千難盡,姑從後論,今以其無君不道之甚者先言之。先帝升遐,人心不勝哀慟,而中外洶洶喧傳,皆以為王振所致。職等細訪之,乃知王振平日造進誨淫之器以蕩聖心,私進邪燥之藥以損聖體,先帝因以成疾,遂至彌留。此事無人不知,無人不痛恨者,微臣懇請娘娘為國誅此賊?”
”臣等懇請娘娘誅殺此賊。”李時勉話音剛落,群臣紛紛附和,聲勢之大不亞於戰場的廝殺。
麵對群臣浪潮一般的氣勢,孫太後麵色蒼白如紙,隔著屏風顫抖著聲音道:“這,這……?”
小皇帝似也感受到孫太後的懼怕,擔憂的喊了聲:“母後……?”
群臣仿佛沒看到這一切,人人神情高漲,嘴裏兀自喊著那句:“臣等懇請娘娘為國誅此賊。”聲響如雷,讓人不寒而栗。
明太祖朱元璋在稱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貧民造反、軍臣反叛,建立了一個伺察追蹤、搏擊的特務機構。這裏的特務遍布朝廷內外,他們隻能察聽大小衙門諸官吏“不公”、“不法”之事,隨時報告皇帝,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權力。洪武十五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不斷加劇,為此,朱元璋在原有的特務機構的基礎上擴大並成立了一個更加完整的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並規定它的最高長官必須由皇帝委派親近的勳戚或都督一級的官員充任,正因如此錦衣衛成為大明最耀眼的衛所,一直到永樂初年,這股氣勢一直沒變,直到永樂十八年,明朝國都由南京遷到北京。明成祖朱棣在錦衣衛的基礎上設立了東廠,與錦衣衛相表裏。東廠成為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個衙門之外的特設的“屍詔獄”特務機構,錦衣衛的氣勢才被壓製了下來,但本朝的規矩太監不可幹政,東廠勢頭雖快,但先天不足,終究不如錦衣衛來得有底氣,從永樂後期漸漸有被錦衣衛壓回去的趨勢,這股勢頭到了正統元年王振兼任東廠廠公後,這股風氣再一次轉變了過來,為了凸顯東廠蒸蒸日上的氣勢,王振在原先舊址上又修建了一座東廠署,整個廠署全都用上等的嶺南木所造,一榭一堂、一廊一井都極為講究,但凡來這兒的人,莫不是對這裏的門廊、前廳、天井、正廳和後廳感到眼前一亮,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後庭了,整個後庭的門是一個完整的圓形,且圓形的下方剛好與中廳牆壁的缺口底端相切,就像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一般,寓意“日”,這恰好與東廠後麵的“月光台”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精致,每個夜晚,當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來的時候,火紅的燭光,將後廳映襯得紅彤彤的,又因整座大堂是座東朝西的,遠處看來,仿佛一輪紅日從東邊冉冉升起,充滿了朝氣和活力。此時,後院的天井處被人放下了一張湘妃竹榻,王振斜靠在竹榻上,眯著一雙眼睛也不知在想些什麽,一身鮮紅穿戴整齊的蟒袍在燈火下顯得十分耀眼。偌大的後院,一片寧靜,站在院子四周的東廠番子就那麽垂手而立的站在四周的角落裏,不見任何的動靜,就連呼吸也變得小心翼翼。
也不知過了多久,這種讓人壓抑的寂靜被人打破了,聽得一陣腳步聲沿著鵝卵小道快速移了過來,很快,高高掛著的燈籠下映出一道瘦長瘦長的影子來,一個踹著粗氣的聲音衝著王振喊道:“公公……?”
眯著雙眼的王振猛地睜了開來,漆黑的眼神裏射出兩道刀鋒一般的光芒,他死死地盯著來人,急切的問道:“情況如何?”
來人喘了幾口粗氣,將氣息平衡了一下,才猛地吸了一口長氣,道:“娘娘快招架不住了。”
“當真!”王振眼裏飛快地閃過一絲喜色,因過於激動,語氣讓人聽來竟帶著幾分顫抖。
來人趁著王振不注意飛快的撇了他一眼,又垂下了眼簾,道:“奴婢親眼所見錯不了,那幫讀書人仗著口才了得步步緊逼,娘娘那是他們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娘娘便招架不住了,這不特讓奴婢來尋公公去了。”
王振盯著來人看了許久,似在確定來人所說真假,當他的目光落在四周番子其中之一的臉上時,那番子不動神色地點了點頭,王振才重重地吐了口氣,道:“既是娘娘有請,那咱家走一趟便是。''
此時的王振宛如一頭打了雞血的雄雞好不興奮,與先前落寞的神情判若兩人,引得一幹番子紛紛側目而望。
王振自是有自己高興的理由,此番爭鬥他所能依靠的唯獨孫太後,對此他心知肚明,所以才如此迫不及待的連夜將楊士奇寫給李時勉的奏章弄到手,在孫太後心口種上一顆惡心的種子,好借此機會扭轉自己不利的局麵,卻不想孫太後飛非等閑女流,心思倒也看不真切,昨晚他與曹吉祥前前後後忙碌了大半個晚上,把該說的能說的,但凡能惡心楊士奇的話兒都說了,這些話兒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倒也並非全都是編排,偏生一直信任他的孫太後並沒有對此事表態,這讓他隱隱有些擔憂,所以才用了這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