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王公公又拜托了他一件大事,趁著天黑去了一趟工部,把工部尚書徐大人給請來,他當然知道王公公請徐大人來做什麽,他什麽也沒說,什麽也沒問,摸著黑就去了,匆匆忙忙趕來的徐大人一頭鑽進了書房一天一夜沒出來,等出來的時候,王公公臉上的疑惑也去得幹幹淨淨。
出於好奇,他後來趁著空閑向人打探過那本《尉繚子》才知道王公公疑惑的神情從何而來了,這《尉繚子》一書,外麵傳說是戰國兵法大家尉繚說著述,此人性子孤傲,不同常人,剛入秦時,就向秦王獻上一計,他說:“以秦國的強大,諸侯好比是郡縣之君,我所擔心的就是諸侯‘合縱’,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這就是智伯(春秋晉國的權臣,後被韓、趙、魏三家大夫攻滅)、夫差(春秋末吳王,後為越王勾踐所殺)、閔王(戰國齊王,後因燕、趙、魏、秦等聯合破齊而亡)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愛惜財物,用它們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則可以盡數消滅了。”一番話正好說到秦王最擔心的問題上,秦王覺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計尋求的人,於是對他言聽計從。不僅如此,為了顯示恩寵,秦王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
尉繚懂得麵相占卜,在被秦王賞識之初曾經認定秦王的麵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秦王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嚐試逃離秦王為他安排的住處,惹得大怒,本欲殺之,但在當時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讓李斯將其追回,並在李斯的建議下授以國尉之職。最後終於得到尉繚的肯首,願意扶助秦國,入朝為臣,經多年謀劃撰寫了《尉繚子》一書,此人別開生麵的雜取法、儒、墨、道諸家思想而論兵,除論述軍事外,還論及政治和經濟。它雖談兵法,卻並非兵家。隻是此書問世後,受到曆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群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傳至今日,無論是兵法大家,還是戰場廝殺的武將都將其看做兵法古籍了,隻是這書寫自戰國,輾轉千年,真能看明白的人少之又少了,王公公文采雖好,終究是秀才出生,縱然有心奈何才學有限,看不明白算不上什麽奇怪的事兒,他奇怪的是王公公一個太監既用不著出征也用不著排兵布陣,根本用不著看什麽兵書,可王公公非但看了,看的還是《尉繚子》這等兵法古籍,認真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個讀書人,起先他有點想不明白,可他終究是個聰明人,細細思索也就回過味兒來了,王公公這是要借機掌握兵權了。
小太監獨自想著心事,爐裏的茶湯不知不覺得便沸騰了,陣陣的白霧差不多彌漫了整個司禮監,差點沒讓他嚇一跳,這水可是從雪山帶回來的雪水,最經不起爐火的翻轉沸騰,一旦火候長了,這茶湯也就壞了,好在發現得及時,再晚個片刻,可就要壞事了,可即便如此,小太監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先是迅速熄了爐火,讓爐子的溫度降下來,然後去了爐蓋子,小心的將茶湯倒入早已準備的紫砂壺中,配了兩盤北京時下最新鮮的瓜果,以及王大人平日喜歡吃的糕點點心,再放了兩隻茶杯,就著一張木質的托盤,小心翼翼的送了進去。
值班房裏就他兩人,通報了一聲,待裏麵有了應答,小太監也就推門進去了,木門發出咿呀的聲響,帶著茶壺飄出的清香,小太監弓著身子,揣著小心將茶湯放在了王公公左側身旁的茶幾上,一一擺好後,垂首站在一旁,才小心的提醒道:“公公,茶湯準備好了。”
聚精會神的王振聽得聲響才放下了手中的古籍,抬頭看了一眼小太監哦了聲,道:“滿上吧?”
“是”小太監應答了聲,小心上前提起紫砂壺往茶杯裏滿上了一杯茶湯,小心翼翼地推到了王振的跟前,王振似在思索某種大事,神情並沒有從剛才的神態中回過神來,神情顯得有些凝重,見茶杯到了自己跟前,竟少了往日聞茶的動作,小太監有心提醒,可看王公公神情,嘴唇動了動,終究是不敢,眼看著王公公徑自將一杯茶湯送入了嘴中,囫圇吞棗一般喝了幹淨,不免有幾分失望。
王公公自不知小太監小小的心思,一杯茶湯入了肚,神情得到了緩和,人似也變得精神了幾分,略顯紅潤白皙的臉上不再是先前愁容滿麵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歡悅,他用一雙三角眼撇了一眼,在忙碌的小太監緩緩的問道:“這兩日外麵可有了什麽消息?”
小太監一聽王公公問話,忙停下了手中的活兒,恭恭敬敬地道:“回公公的話,這兩日到是沒什麽大事,京城的官兒文官日日罵的是公公,武將則日日說公公的好話,就連京城的一些百姓,也開始說公公這三十萬兩銀子撥的好,他們可說了,天下,天下,什麽是天下,唯有疆土安寧了,將士吃飽了,有衣穿了,能打仗了,不怕外敵了這才是天下,否則銀子再多那也不是一個安定的天下,你看前朝趙家天下,百姓富庶是富庶,可將士太平了,好不容易出了幾個能打仗的將士,也給皇上殺了,到頭來是遼國也欺負,西夏也欺負,就連雲南的大理國也變著法兒裏起伏,到了後來,女真人,蒙古人那個都可以欺負咱們這些漢人,到頭來還給蒙古韃子給亡了國,過了將近一百年人不人鬼不鬼苦日子,所以百姓早就看出來了,這天下可不管是有錢就完事了,還得靠讀書人去治理,當兵的去保家衛國才能過得安穩。外麵的百姓說了,公公雖是個太監,可眼光卻比那些讀書人要高明得許多,這事兒做得地道。”小太監侃侃而談,這些話兒他是在外麵聽來的,真真假假都有,隻是關於天下一說,可不是這京城百姓能看得到的,這是他小時候,家鄉來了一個流浪漢,流浪漢心有韜略,因戰亂才躲到了這兒來,村裏百姓憐他可憐,便給了他幾口飯吃,再後來那漢子便留在了村裏,閑來時候給村裏孩童說說書,等他進學堂的那會兒,恰逢他說了一番道理,小小的他,覺得這一番言語倒也有些道理,便牢牢記住了,今日也就順嘴給說出來了。
“國勢積弱,人情久玩,而欲一旦以法繩之,急則生變。所謂興亡苦的還是百姓罷了,咱家身居司禮監秉筆太監之職,沐浴皇恩,此乃本分之事,算不得什麽。”王公公喝著茶湯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
饒是如此,小太監還是瞥見了王公公眼角殘留的喜悅,當然知趣的他並不會多看。
停頓了一會兒,王振繼續問:“除了這事兒再就沒什麽新鮮事兒發生?”
“京城那麽大,士農工商那日沒新鮮事,當真要說起來,那不得沒完沒了。遠的不說,就說京城最近來了一位王大人,這位大人模樣實在不敢恭維,比武大郎好不了多少,非但如此,腰背都不直,是個駝子,走路搖擺不定,遠遠望去,就像一隻大蜘蛛,“這樣的容貌,在本朝想做官,做大官可有點磨難,可這人不但做了官,就在前兩日堂而皇之入住京城去了六部工部做了新任的工部侍郎,正三品的官兒,一時羨慕旁人。旁人問他有什麽秘訣,他總是笑而不語,後來經人多方打探,才得知了其中的奧妙,此人相貌雖醜陋不堪,可貴在不要臉,每次上朝、出巡都要他出麵,位列在一群士大夫和禦林軍當中,就顯得十分咋樣,引得看熱鬧的百人擠滿道路,蔚為奇觀。一來二去,王大人的英名也就傳播四方了,為上麵所知了,等到京城的官兒下來考核,王大人名聲在外,自是少不了升官加爵了。於是才幾年的功夫,王大人從當初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做到了今日三品的工部侍郎,可謂是平步青雲了。
比起這個以醜當官的王大人,剛剛被抓的假中書大人那才是一等一的趣事兒,說是這位賈中書本是一個落第的秀才,一日氣憤不過,竟自個寫了具帖,帖子上寫著名字和中書官銜,然而準備了一身大藍袍,便出了門,第一站去的省江寧縣的高翰林的家,去之前給這位老兄去了一帖,帖子上說京師回來的內閣中書萬裏要去拜訪拜訪他,這事兒細細一查,便知真偽,就是尋常百姓也未必能上當,可偏偏這位高翰林相信了,非但相信了,接到請柬後絲毫不敢怠慢,立即差人去了一趟府衙,把同科進士的施禦史和秦中書也請到了家中來,好陪著這位賈中書喝幾杯酒湯。這等好事,施大人、秦大人自是一口答應了。
改日,賈大人就來了,來時,坐著官轎,頭戴紗帽,著七品官服,與三人一見如故。由於同為中書,秦中書便在第二天大擺宴席,盛情款待,還請來了戲班子。秦中書恭請賈中書點了一出好戲,戲子才開口,隻聽得門外忽然一棒鑼聲,外麵竟衝進來了一幫人來,二十幾個按著樸刀的捕快迅速將賈大人給團團圍住了,不等高大人、施大人、秦中書開口詢問,為首的衙役便上前將賈中書給抓了起來,大聲罵道:”好你個混吃混喝的東西,竟敢假冒中書大人,你可知我老人是什麽人麽?”
賈中書畢竟沒見過什麽世麵,不等那捕快說出縣衙老爺的身份,便把什麽都說了,這下可苦了在座的三位大人了,他們可是正兒八經走科舉仕途的官家人,正經事不幹,卻在這兒熱情地招待一個賈中書,這事兒若傳揚了出去還不讓人笑話死,再說了你與人家稱兄道弟,三人與這賈中書是什麽關係,可就值得讓人懷疑了。一旦一旦追究起來,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三人既害怕又羞愧,後來也不知誰想了個法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竟讓人給這位賈中書買一個內閣中書。買官的錢讓賈中書留下字據,先欠著,等他上任後再還。這樣可以圖個幹淨,免得被動受罰。這種混賬主意,三人竟一致通過,連夜湊了三千兩銀子,再有高翰林寫了一份買官的揭帖,施禦史連夜進京,拖著老臉去給賈中書買中書的官兒,虧得我大明官場風氣還好,加上這事兒也太離譜,沒人答應,眼看買官不成,三人退而求其次了,將三千兩銀子給了那縣衙老爺,讓他好生打點,不管是什麽手段,總之再不能讓這個賈中書出現在人間了,這等好事,縣衙老爺自是一口答應,當夜便讓人給賈中書準備了一桌好酒好菜,吃完後讓人給賈大人送了幾袋麻袋,可憐的賈中書,本隻是想發泄發泄心中的鬱悶與不甘,卻不想這般輕易的丟了自家性命。
縣衙老爺處事果決,又對參與此事的捕快加以囑托,這等殺人的勾當,竟也沒有半點風聲傳出來,直到今年,那捕快幹得不錯,從地方調往京城的衙門,一時高興,在酒桌上多喝了幾杯,酒桌上被其他同僚一番慫恿,竟把這等密事兒給說了出來,這等殺人的勾當才大白與世,在京城很是流傳了一陣,百姓既感慨賈中書的可憐可歎,也暗中大罵官場的黑暗,高大人、施大人、秦中書自是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談了。
出於好奇,他後來趁著空閑向人打探過那本《尉繚子》才知道王公公疑惑的神情從何而來了,這《尉繚子》一書,外麵傳說是戰國兵法大家尉繚說著述,此人性子孤傲,不同常人,剛入秦時,就向秦王獻上一計,他說:“以秦國的強大,諸侯好比是郡縣之君,我所擔心的就是諸侯‘合縱’,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這就是智伯(春秋晉國的權臣,後被韓、趙、魏三家大夫攻滅)、夫差(春秋末吳王,後為越王勾踐所殺)、閔王(戰國齊王,後因燕、趙、魏、秦等聯合破齊而亡)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愛惜財物,用它們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則可以盡數消滅了。”一番話正好說到秦王最擔心的問題上,秦王覺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計尋求的人,於是對他言聽計從。不僅如此,為了顯示恩寵,秦王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
尉繚懂得麵相占卜,在被秦王賞識之初曾經認定秦王的麵相剛烈,有求於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秦王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嚐試逃離秦王為他安排的住處,惹得大怒,本欲殺之,但在當時的廷尉李斯的苦求下同意讓李斯將其追回,並在李斯的建議下授以國尉之職。最後終於得到尉繚的肯首,願意扶助秦國,入朝為臣,經多年謀劃撰寫了《尉繚子》一書,此人別開生麵的雜取法、儒、墨、道諸家思想而論兵,除論述軍事外,還論及政治和經濟。它雖談兵法,卻並非兵家。隻是此書問世後,受到曆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唐魏徵將其收進用於經邦治國的《群書治要》之中,宋代被官定為武學經書,傳至今日,無論是兵法大家,還是戰場廝殺的武將都將其看做兵法古籍了,隻是這書寫自戰國,輾轉千年,真能看明白的人少之又少了,王公公文采雖好,終究是秀才出生,縱然有心奈何才學有限,看不明白算不上什麽奇怪的事兒,他奇怪的是王公公一個太監既用不著出征也用不著排兵布陣,根本用不著看什麽兵書,可王公公非但看了,看的還是《尉繚子》這等兵法古籍,認真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個讀書人,起先他有點想不明白,可他終究是個聰明人,細細思索也就回過味兒來了,王公公這是要借機掌握兵權了。
小太監獨自想著心事,爐裏的茶湯不知不覺得便沸騰了,陣陣的白霧差不多彌漫了整個司禮監,差點沒讓他嚇一跳,這水可是從雪山帶回來的雪水,最經不起爐火的翻轉沸騰,一旦火候長了,這茶湯也就壞了,好在發現得及時,再晚個片刻,可就要壞事了,可即便如此,小太監也不敢有絲毫的大意,先是迅速熄了爐火,讓爐子的溫度降下來,然後去了爐蓋子,小心的將茶湯倒入早已準備的紫砂壺中,配了兩盤北京時下最新鮮的瓜果,以及王大人平日喜歡吃的糕點點心,再放了兩隻茶杯,就著一張木質的托盤,小心翼翼的送了進去。
值班房裏就他兩人,通報了一聲,待裏麵有了應答,小太監也就推門進去了,木門發出咿呀的聲響,帶著茶壺飄出的清香,小太監弓著身子,揣著小心將茶湯放在了王公公左側身旁的茶幾上,一一擺好後,垂首站在一旁,才小心的提醒道:“公公,茶湯準備好了。”
聚精會神的王振聽得聲響才放下了手中的古籍,抬頭看了一眼小太監哦了聲,道:“滿上吧?”
“是”小太監應答了聲,小心上前提起紫砂壺往茶杯裏滿上了一杯茶湯,小心翼翼地推到了王振的跟前,王振似在思索某種大事,神情並沒有從剛才的神態中回過神來,神情顯得有些凝重,見茶杯到了自己跟前,竟少了往日聞茶的動作,小太監有心提醒,可看王公公神情,嘴唇動了動,終究是不敢,眼看著王公公徑自將一杯茶湯送入了嘴中,囫圇吞棗一般喝了幹淨,不免有幾分失望。
王公公自不知小太監小小的心思,一杯茶湯入了肚,神情得到了緩和,人似也變得精神了幾分,略顯紅潤白皙的臉上不再是先前愁容滿麵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歡悅,他用一雙三角眼撇了一眼,在忙碌的小太監緩緩的問道:“這兩日外麵可有了什麽消息?”
小太監一聽王公公問話,忙停下了手中的活兒,恭恭敬敬地道:“回公公的話,這兩日到是沒什麽大事,京城的官兒文官日日罵的是公公,武將則日日說公公的好話,就連京城的一些百姓,也開始說公公這三十萬兩銀子撥的好,他們可說了,天下,天下,什麽是天下,唯有疆土安寧了,將士吃飽了,有衣穿了,能打仗了,不怕外敵了這才是天下,否則銀子再多那也不是一個安定的天下,你看前朝趙家天下,百姓富庶是富庶,可將士太平了,好不容易出了幾個能打仗的將士,也給皇上殺了,到頭來是遼國也欺負,西夏也欺負,就連雲南的大理國也變著法兒裏起伏,到了後來,女真人,蒙古人那個都可以欺負咱們這些漢人,到頭來還給蒙古韃子給亡了國,過了將近一百年人不人鬼不鬼苦日子,所以百姓早就看出來了,這天下可不管是有錢就完事了,還得靠讀書人去治理,當兵的去保家衛國才能過得安穩。外麵的百姓說了,公公雖是個太監,可眼光卻比那些讀書人要高明得許多,這事兒做得地道。”小太監侃侃而談,這些話兒他是在外麵聽來的,真真假假都有,隻是關於天下一說,可不是這京城百姓能看得到的,這是他小時候,家鄉來了一個流浪漢,流浪漢心有韜略,因戰亂才躲到了這兒來,村裏百姓憐他可憐,便給了他幾口飯吃,再後來那漢子便留在了村裏,閑來時候給村裏孩童說說書,等他進學堂的那會兒,恰逢他說了一番道理,小小的他,覺得這一番言語倒也有些道理,便牢牢記住了,今日也就順嘴給說出來了。
“國勢積弱,人情久玩,而欲一旦以法繩之,急則生變。所謂興亡苦的還是百姓罷了,咱家身居司禮監秉筆太監之職,沐浴皇恩,此乃本分之事,算不得什麽。”王公公喝著茶湯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
饒是如此,小太監還是瞥見了王公公眼角殘留的喜悅,當然知趣的他並不會多看。
停頓了一會兒,王振繼續問:“除了這事兒再就沒什麽新鮮事兒發生?”
“京城那麽大,士農工商那日沒新鮮事,當真要說起來,那不得沒完沒了。遠的不說,就說京城最近來了一位王大人,這位大人模樣實在不敢恭維,比武大郎好不了多少,非但如此,腰背都不直,是個駝子,走路搖擺不定,遠遠望去,就像一隻大蜘蛛,“這樣的容貌,在本朝想做官,做大官可有點磨難,可這人不但做了官,就在前兩日堂而皇之入住京城去了六部工部做了新任的工部侍郎,正三品的官兒,一時羨慕旁人。旁人問他有什麽秘訣,他總是笑而不語,後來經人多方打探,才得知了其中的奧妙,此人相貌雖醜陋不堪,可貴在不要臉,每次上朝、出巡都要他出麵,位列在一群士大夫和禦林軍當中,就顯得十分咋樣,引得看熱鬧的百人擠滿道路,蔚為奇觀。一來二去,王大人的英名也就傳播四方了,為上麵所知了,等到京城的官兒下來考核,王大人名聲在外,自是少不了升官加爵了。於是才幾年的功夫,王大人從當初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做到了今日三品的工部侍郎,可謂是平步青雲了。
比起這個以醜當官的王大人,剛剛被抓的假中書大人那才是一等一的趣事兒,說是這位賈中書本是一個落第的秀才,一日氣憤不過,竟自個寫了具帖,帖子上寫著名字和中書官銜,然而準備了一身大藍袍,便出了門,第一站去的省江寧縣的高翰林的家,去之前給這位老兄去了一帖,帖子上說京師回來的內閣中書萬裏要去拜訪拜訪他,這事兒細細一查,便知真偽,就是尋常百姓也未必能上當,可偏偏這位高翰林相信了,非但相信了,接到請柬後絲毫不敢怠慢,立即差人去了一趟府衙,把同科進士的施禦史和秦中書也請到了家中來,好陪著這位賈中書喝幾杯酒湯。這等好事,施大人、秦大人自是一口答應了。
改日,賈大人就來了,來時,坐著官轎,頭戴紗帽,著七品官服,與三人一見如故。由於同為中書,秦中書便在第二天大擺宴席,盛情款待,還請來了戲班子。秦中書恭請賈中書點了一出好戲,戲子才開口,隻聽得門外忽然一棒鑼聲,外麵竟衝進來了一幫人來,二十幾個按著樸刀的捕快迅速將賈大人給團團圍住了,不等高大人、施大人、秦中書開口詢問,為首的衙役便上前將賈中書給抓了起來,大聲罵道:”好你個混吃混喝的東西,竟敢假冒中書大人,你可知我老人是什麽人麽?”
賈中書畢竟沒見過什麽世麵,不等那捕快說出縣衙老爺的身份,便把什麽都說了,這下可苦了在座的三位大人了,他們可是正兒八經走科舉仕途的官家人,正經事不幹,卻在這兒熱情地招待一個賈中書,這事兒若傳揚了出去還不讓人笑話死,再說了你與人家稱兄道弟,三人與這賈中書是什麽關係,可就值得讓人懷疑了。一旦一旦追究起來,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三人既害怕又羞愧,後來也不知誰想了個法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竟讓人給這位賈中書買一個內閣中書。買官的錢讓賈中書留下字據,先欠著,等他上任後再還。這樣可以圖個幹淨,免得被動受罰。這種混賬主意,三人竟一致通過,連夜湊了三千兩銀子,再有高翰林寫了一份買官的揭帖,施禦史連夜進京,拖著老臉去給賈中書買中書的官兒,虧得我大明官場風氣還好,加上這事兒也太離譜,沒人答應,眼看買官不成,三人退而求其次了,將三千兩銀子給了那縣衙老爺,讓他好生打點,不管是什麽手段,總之再不能讓這個賈中書出現在人間了,這等好事,縣衙老爺自是一口答應,當夜便讓人給賈中書準備了一桌好酒好菜,吃完後讓人給賈大人送了幾袋麻袋,可憐的賈中書,本隻是想發泄發泄心中的鬱悶與不甘,卻不想這般輕易的丟了自家性命。
縣衙老爺處事果決,又對參與此事的捕快加以囑托,這等殺人的勾當,竟也沒有半點風聲傳出來,直到今年,那捕快幹得不錯,從地方調往京城的衙門,一時高興,在酒桌上多喝了幾杯,酒桌上被其他同僚一番慫恿,竟把這等密事兒給說了出來,這等殺人的勾當才大白與世,在京城很是流傳了一陣,百姓既感慨賈中書的可憐可歎,也暗中大罵官場的黑暗,高大人、施大人、秦中書自是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