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人你與都察院比較熟,你幫老夫去打聽打聽看看這事兒是誰在背後搞鬼?務必問出領頭的?”楊溥麵色如水看不出心頭的怒氣。
“卑職明白。”陳循躬身抱了抱拳一口答應。
“一定要查清楚,老夫可不想被蒙在鼓裏。沒人在背後搞鬼,這幫官兒可沒這個膽子。”楊溥聲音平靜如水,看不起一點波瀾。
“是,大人放心,卑職一定盡心盡力的查清楚,給大人一個滿意的答複”陳循又應一聲道。
隻是一個簡單的命令,陳循等人對楊溥立即刮目相看,原來這老頭也不是人人都可欺辱的老好人,而是一頭能忍的老狼。
事實上,陳循在細細揣摩一番後,也從楊溥的話兒中回過味兒來,這事兒還真得好好查一查,都是在官場混的,言官與禦史不看僧麵也得看看佛麵,似這麽不依不饒的罵內閣的還是頭一次,而且人數之多開大明先例了,若沒人在背後搗鬼,還真難以讓人相信這是百官自發的,就他所知從太倉庫械鬥打死了一個觀政的王道的消息傳至內閣,楊溥當機立斷將這事兒交給了楊崢處理,按照楊崢的想法,事兒既是出在了銀子上,那就得從銀子上解決,所以他親自趕往通州,從通州市舶司下手運點銀子到戶部解決眼前的危機,為了安撫百官的心,這會兒楊崢並沒有瞞著百官,一早就下了公文給六部,再由六部下發到了各大衙門,也就是說百官一直不滿的俸祿其實是有了著落,非但如此,就在兩日前楊溥為了取得小皇帝的信任,還親自去了一趟皇宮,小皇帝非但沒有因這事兒責備還給了不少賞賜,恩寵比起往日似還要盛了一些,官場是一個看勢的地方,任何人,任何官都少不了,眼前的情況是俸祿已有了解決之法,皇帝的恩寵不減當年,但凡知趣的人隻要還想在官場混,就沒有人會傻到抓著這事兒罵個不停,可事實是百官非但沒有半分消停的意思,反而有擴大的意思,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這也是為何楊溥一番吩咐他便痛快的答應了,他也想看看是誰這麽大膽,竟連當朝首輔也不放過。
仗著早年,禦史張楷獻詩忤旨,得罪宣宗,劉祚上疏觸犯皇上,引得宣宗發怒,他從中周旋,使得這兩位大名鼎鼎的禦史得以保全了性命,他在言官的圈子裏口碑還不錯,也就有幾個交心的朋友,尋了二人幾杯酒湯下了肚,想知道的都知道,可不知還好,這一知心都諒了半截,原來就在兩日前,王振派心腹曹吉祥領著東廠將太倉械鬥的一幹人等全都抓了,抓了也就算了,王大人還狠下心來將一幹人等送入了東廠的監獄打了一頓板子,進去的時候,人可都是好好的,出來的時候可就不那麽舒坦了,據說那會兒剛好是吃飯的點兒,百官放了手中的政務,趕往食堂吃飯,就見十幾個東廠的番子扛著幾個屍體走了過來,每一個露過的人可是看得明白,領頭的是王振的侄兒王山,那麽壯實的一個人,愣是被剝去了衣衫,打得渾身是血,最狠的要算那屁股了皮開肉綻,但凡看到的人莫不是暗吸了一口冷氣,跟在後麵的王朗、王文、章郎也都是被大得滿腚是血,雪白的衫子都打破了,一條條的血跡好不嚇人。
據說看到這景象,不少膽小的官兒整天都沒吃飯,怕想到白日看到的血痕給吐了出來,糟蹋了糧食,可即便如此,不少官兒對王振能大義滅親的舉動心生好感,說王公公不愧是百官的楷模,朝廷有福,不少官兒吵著嚷著要給王公公此舉上奏章,建議皇上加以表揚,這事兒鬧出的動靜還很大,後拉據說是王公公親自出來說,這是小懲大誡,若不是那王大人是他一時不擦才推了一把,倒地而死,他恨不得按照《大明律》就地正法了。
百官沒想到一個太監非但大義滅親還懂得維護朝廷法紀,一時之間讚揚之聲絡繹不絕。
剛打聽到這會兒,陳循也差點以為這王公公是一心為朝廷,一心為百姓,還以為天下的太監就此轉了心兒,心裏好一陣高興,哪知細細打聽之下,滿不是這一回事。原來所謂的王公公一心為公,維護朝廷法紀,大義滅親全都是給皇上看的,把自己侄兒打得皮開肉綻,根本就是苦肉計騙取百官的同情,那些皮開肉綻的景象也全都不是真的,東廠的那些番子,別看平日裏做不出什麽好事,可打板子這種力氣活卻經營得十分有門道,這些人可都是來自各大衙門的高手,從孩童時就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打板子上,板子輕重,如何打再沒有比他們更清楚的,一個高手從十幾歲的孩童到二十七八歲才算正式出師,中間十幾年是日日練習手中的板子,技藝如何用不著多說了,自大明開國以來,打板子這種事兒一直就沒斷過,經過將近百年的傳承,這門技藝到了這幫衙門的小吏手中,已是登峰造極了,他想讓手中的板子重一點,板子絕不會輕,他若是想讓板子輕一點,那板子也絕不會重一點,官場上有個說法。分為:打,用心打,狠狠打。第一個打就是意思意思,糊弄糊弄。而用心打,就要用點力了,但是不能打死打殘。至於最後狠狠打,咳咳,幾乎是必死無疑。王山、王文、王朗,頭一個是王振的侄兒,另外兩個可都是王振的心腹,誰都打不得,可王公公的意思又很明顯,那就是雷神小,雨點大,得有苦肉計的效果,這等高難度的要求,尋常的衙門未必做得到,可東廠畢竟不是尋常的衙門,這裏除了會作官的什麽
技藝的人都有。
不少來自京城衙門的小吏,他們早明白手中的板子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手技術活練就得出神入化,一頓打下來,看著是皮開肉綻,其實不過是打破了點皮肉,半點毛病也沒有。
可小皇帝與百官卻不知其中的奧妙,又不能上前看過究竟,自是覺得王公公一心為朝,公正無私了,如此一來,小皇帝和百官心頭的天秤就倒向了王振,出了這檔子事兒竟連半點責怪也沒有,反而是內閣,經人一慫恿,百官將所有的憤怒猶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的席卷到了內閣了,罵起來自是不留情麵了。
這一番打探,讓陳循心頭無比的雪亮,也重新重視王振起來,別看王振這些手段上不得台麵,可營造出來的效果卻是極好的,官場說得好聽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那是書呆子說的話,真正入了其中的人就明白,其廝殺程度不亞於戰場,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奔著一個結果成王敗寇,真正廝殺的時候沒人會在意你用的是什麽手段,是否上得了台麵,一個苦肉計,一個負荊請罪,先是博取了小皇帝的信任不忍加責,後又博得了百官的同情,美化了自己的名聲可謂是一舉三得,反過來有王振這個大義滅親的榜樣在前,楊溥再如何做都落了下成,更何況這老頭性子孤傲,從骨子裏就覺得這事兒自己沒錯,不過是遵循了祖製,還能怎樣?加上又不便於去辯解,在小皇帝和百官心目中的印象可想而知了,這就不奇怪這兩日小皇帝避而不見,百官罵個不停了。
將一切打探了清楚,陳循心頭除了多幾分氣惱外,對這事兒也無能為力,以他今日的威望地位還不足以與王振抗衡,況且這事兒還輪不到他出頭,內閣裏就算楊溥做了縮頭烏龜,還有楊崢,如今的大明誰都知道,這個才三十好幾的男人將會是未來大明的首輔,這樣的場麵遲早會碰上了,沒道理不去麵對的。這麽一想,當即收了心思大步趕回了內閣,將自己打探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
這老頭出乎意料的隻是“哦”了聲,神情還無比的輕鬆,那模樣至今讓陳循想不明白。
夕陽透過窗台照了進來,偶有風吹進來帶著幾分寒意,這時候門前一陣響動,跟著一個身材欣長的中年文士走了進來,陳循眼尖,一眼便出了來人的身份,就那麽站在簽押房前頷了頷首,算是行了官場之禮了。
來人同樣頷了頷首算是回禮,步伐卻沒有停下的意思,繞過左側的一個回廊,便徑自去了楊溥的簽押房了。
三楊在的時候,內閣隻有三個人,按照三人家鄉的位置,以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三座簽押房的位置也是這般布置,如今三楊去了二,唯獨楊溥這座南楊簽押房還是老主人。
比起楊士奇、楊榮迎著陽光的簽押房不同,楊溥的整座簽押房麵朝南麵,哪裏正好是六部衙門辦公的所在,所以擋住了照射進來的陽光,日日處在陰涼之地,這地方夏日倒也涼快,唯獨這冬日讓人吃罪不起,每日的黃昏與深夜時是最冷的,尋常人都忍受不了,更別說是年過七十的楊溥了,好在朝廷體恤他年事已高,剛入了冬日內侍就將燒好的火盆放置在最陰冷的位置,若是碰上了下雨或是霜雪天,還能點上地火,屋子裏就有了暖意。今日天陰冷得厲害,內侍早早就將火盆燒得旺旺的,屋子裏便有了陣陣的暖意,那內侍顯然是老手,放了火盆,又燒好了茶爐,爐子裏注入了冷水,上等的西湖龍井茶,茶葉隨著茶慢慢有了香味飄了出來,不多時屋子裏就滿是茶香了,味兒雖淡,但頗為養神,楊溥年紀大,精力大不如前,偏偏又坐著內閣首輔的位置,每日堆積如山的奏章要看,要票擬,早上還好,一到下午後人的精氣神就慢慢不支了,一杯茶湯,淡淡的茶香,無疑是最佳的提神法寶了,這麽多年這個習慣一直沒變。
門外人在門前停住了腳,一陣整理衣衫的聲音過後,聽得一個聲音,道:“仆,楊崢求見?”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崢,自從高航的口中聽聞了王振的舉動,他便急急急忙忙的趕回來了,一來是怕楊溥還不知王振的用意,二來,這事兒擺明了是衝著內閣首輔來的,一旦處理不好,內閣首輔這個位置可坐不穩了,以他今時今日的狀況,他自問還未到接手的時候,是以才急急忙忙趕回來,看看這老頭有什麽應對之法。
“進來吧?”屋內傳來楊溥淡淡的聲調。
楊崢也沒客套,推門便走了進去,迎麵便是一陣暖意和淡淡的茶香味,忍不住用力吸了吸鼻子,才走到了楊溥的跟前,道:“你可聽說了?”
麵前的楊溥顯然是處理完了一日的公務,正鋪著紙張寫字兒,字兒是眼下的台閣體,這是一種因科舉製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最早在宋代即已出現,是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體,到了本朝的時候,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至永樂年,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製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書法名家,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楊溥推崇趙孟頫書法,因此在台閣體中融入趙孟頫的書法特點,所寫書法雖談不上是書法大家,但極好的融入了趙書的規整、圓融特點,使台閣體風格更趨圓潤秀美。頗有大家風範。
“卑職明白。”陳循躬身抱了抱拳一口答應。
“一定要查清楚,老夫可不想被蒙在鼓裏。沒人在背後搞鬼,這幫官兒可沒這個膽子。”楊溥聲音平靜如水,看不起一點波瀾。
“是,大人放心,卑職一定盡心盡力的查清楚,給大人一個滿意的答複”陳循又應一聲道。
隻是一個簡單的命令,陳循等人對楊溥立即刮目相看,原來這老頭也不是人人都可欺辱的老好人,而是一頭能忍的老狼。
事實上,陳循在細細揣摩一番後,也從楊溥的話兒中回過味兒來,這事兒還真得好好查一查,都是在官場混的,言官與禦史不看僧麵也得看看佛麵,似這麽不依不饒的罵內閣的還是頭一次,而且人數之多開大明先例了,若沒人在背後搗鬼,還真難以讓人相信這是百官自發的,就他所知從太倉庫械鬥打死了一個觀政的王道的消息傳至內閣,楊溥當機立斷將這事兒交給了楊崢處理,按照楊崢的想法,事兒既是出在了銀子上,那就得從銀子上解決,所以他親自趕往通州,從通州市舶司下手運點銀子到戶部解決眼前的危機,為了安撫百官的心,這會兒楊崢並沒有瞞著百官,一早就下了公文給六部,再由六部下發到了各大衙門,也就是說百官一直不滿的俸祿其實是有了著落,非但如此,就在兩日前楊溥為了取得小皇帝的信任,還親自去了一趟皇宮,小皇帝非但沒有因這事兒責備還給了不少賞賜,恩寵比起往日似還要盛了一些,官場是一個看勢的地方,任何人,任何官都少不了,眼前的情況是俸祿已有了解決之法,皇帝的恩寵不減當年,但凡知趣的人隻要還想在官場混,就沒有人會傻到抓著這事兒罵個不停,可事實是百官非但沒有半分消停的意思,反而有擴大的意思,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這也是為何楊溥一番吩咐他便痛快的答應了,他也想看看是誰這麽大膽,竟連當朝首輔也不放過。
仗著早年,禦史張楷獻詩忤旨,得罪宣宗,劉祚上疏觸犯皇上,引得宣宗發怒,他從中周旋,使得這兩位大名鼎鼎的禦史得以保全了性命,他在言官的圈子裏口碑還不錯,也就有幾個交心的朋友,尋了二人幾杯酒湯下了肚,想知道的都知道,可不知還好,這一知心都諒了半截,原來就在兩日前,王振派心腹曹吉祥領著東廠將太倉械鬥的一幹人等全都抓了,抓了也就算了,王大人還狠下心來將一幹人等送入了東廠的監獄打了一頓板子,進去的時候,人可都是好好的,出來的時候可就不那麽舒坦了,據說那會兒剛好是吃飯的點兒,百官放了手中的政務,趕往食堂吃飯,就見十幾個東廠的番子扛著幾個屍體走了過來,每一個露過的人可是看得明白,領頭的是王振的侄兒王山,那麽壯實的一個人,愣是被剝去了衣衫,打得渾身是血,最狠的要算那屁股了皮開肉綻,但凡看到的人莫不是暗吸了一口冷氣,跟在後麵的王朗、王文、章郎也都是被大得滿腚是血,雪白的衫子都打破了,一條條的血跡好不嚇人。
據說看到這景象,不少膽小的官兒整天都沒吃飯,怕想到白日看到的血痕給吐了出來,糟蹋了糧食,可即便如此,不少官兒對王振能大義滅親的舉動心生好感,說王公公不愧是百官的楷模,朝廷有福,不少官兒吵著嚷著要給王公公此舉上奏章,建議皇上加以表揚,這事兒鬧出的動靜還很大,後拉據說是王公公親自出來說,這是小懲大誡,若不是那王大人是他一時不擦才推了一把,倒地而死,他恨不得按照《大明律》就地正法了。
百官沒想到一個太監非但大義滅親還懂得維護朝廷法紀,一時之間讚揚之聲絡繹不絕。
剛打聽到這會兒,陳循也差點以為這王公公是一心為朝廷,一心為百姓,還以為天下的太監就此轉了心兒,心裏好一陣高興,哪知細細打聽之下,滿不是這一回事。原來所謂的王公公一心為公,維護朝廷法紀,大義滅親全都是給皇上看的,把自己侄兒打得皮開肉綻,根本就是苦肉計騙取百官的同情,那些皮開肉綻的景象也全都不是真的,東廠的那些番子,別看平日裏做不出什麽好事,可打板子這種力氣活卻經營得十分有門道,這些人可都是來自各大衙門的高手,從孩童時就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打板子上,板子輕重,如何打再沒有比他們更清楚的,一個高手從十幾歲的孩童到二十七八歲才算正式出師,中間十幾年是日日練習手中的板子,技藝如何用不著多說了,自大明開國以來,打板子這種事兒一直就沒斷過,經過將近百年的傳承,這門技藝到了這幫衙門的小吏手中,已是登峰造極了,他想讓手中的板子重一點,板子絕不會輕,他若是想讓板子輕一點,那板子也絕不會重一點,官場上有個說法。分為:打,用心打,狠狠打。第一個打就是意思意思,糊弄糊弄。而用心打,就要用點力了,但是不能打死打殘。至於最後狠狠打,咳咳,幾乎是必死無疑。王山、王文、王朗,頭一個是王振的侄兒,另外兩個可都是王振的心腹,誰都打不得,可王公公的意思又很明顯,那就是雷神小,雨點大,得有苦肉計的效果,這等高難度的要求,尋常的衙門未必做得到,可東廠畢竟不是尋常的衙門,這裏除了會作官的什麽
技藝的人都有。
不少來自京城衙門的小吏,他們早明白手中的板子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手技術活練就得出神入化,一頓打下來,看著是皮開肉綻,其實不過是打破了點皮肉,半點毛病也沒有。
可小皇帝與百官卻不知其中的奧妙,又不能上前看過究竟,自是覺得王公公一心為朝,公正無私了,如此一來,小皇帝和百官心頭的天秤就倒向了王振,出了這檔子事兒竟連半點責怪也沒有,反而是內閣,經人一慫恿,百官將所有的憤怒猶如長江之水連綿不絕的席卷到了內閣了,罵起來自是不留情麵了。
這一番打探,讓陳循心頭無比的雪亮,也重新重視王振起來,別看王振這些手段上不得台麵,可營造出來的效果卻是極好的,官場說得好聽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那是書呆子說的話,真正入了其中的人就明白,其廝殺程度不亞於戰場,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奔著一個結果成王敗寇,真正廝殺的時候沒人會在意你用的是什麽手段,是否上得了台麵,一個苦肉計,一個負荊請罪,先是博取了小皇帝的信任不忍加責,後又博得了百官的同情,美化了自己的名聲可謂是一舉三得,反過來有王振這個大義滅親的榜樣在前,楊溥再如何做都落了下成,更何況這老頭性子孤傲,從骨子裏就覺得這事兒自己沒錯,不過是遵循了祖製,還能怎樣?加上又不便於去辯解,在小皇帝和百官心目中的印象可想而知了,這就不奇怪這兩日小皇帝避而不見,百官罵個不停了。
將一切打探了清楚,陳循心頭除了多幾分氣惱外,對這事兒也無能為力,以他今日的威望地位還不足以與王振抗衡,況且這事兒還輪不到他出頭,內閣裏就算楊溥做了縮頭烏龜,還有楊崢,如今的大明誰都知道,這個才三十好幾的男人將會是未來大明的首輔,這樣的場麵遲早會碰上了,沒道理不去麵對的。這麽一想,當即收了心思大步趕回了內閣,將自己打探的情況一五一十的說了。
這老頭出乎意料的隻是“哦”了聲,神情還無比的輕鬆,那模樣至今讓陳循想不明白。
夕陽透過窗台照了進來,偶有風吹進來帶著幾分寒意,這時候門前一陣響動,跟著一個身材欣長的中年文士走了進來,陳循眼尖,一眼便出了來人的身份,就那麽站在簽押房前頷了頷首,算是行了官場之禮了。
來人同樣頷了頷首算是回禮,步伐卻沒有停下的意思,繞過左側的一個回廊,便徑自去了楊溥的簽押房了。
三楊在的時候,內閣隻有三個人,按照三人家鄉的位置,以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三座簽押房的位置也是這般布置,如今三楊去了二,唯獨楊溥這座南楊簽押房還是老主人。
比起楊士奇、楊榮迎著陽光的簽押房不同,楊溥的整座簽押房麵朝南麵,哪裏正好是六部衙門辦公的所在,所以擋住了照射進來的陽光,日日處在陰涼之地,這地方夏日倒也涼快,唯獨這冬日讓人吃罪不起,每日的黃昏與深夜時是最冷的,尋常人都忍受不了,更別說是年過七十的楊溥了,好在朝廷體恤他年事已高,剛入了冬日內侍就將燒好的火盆放置在最陰冷的位置,若是碰上了下雨或是霜雪天,還能點上地火,屋子裏就有了暖意。今日天陰冷得厲害,內侍早早就將火盆燒得旺旺的,屋子裏便有了陣陣的暖意,那內侍顯然是老手,放了火盆,又燒好了茶爐,爐子裏注入了冷水,上等的西湖龍井茶,茶葉隨著茶慢慢有了香味飄了出來,不多時屋子裏就滿是茶香了,味兒雖淡,但頗為養神,楊溥年紀大,精力大不如前,偏偏又坐著內閣首輔的位置,每日堆積如山的奏章要看,要票擬,早上還好,一到下午後人的精氣神就慢慢不支了,一杯茶湯,淡淡的茶香,無疑是最佳的提神法寶了,這麽多年這個習慣一直沒變。
門外人在門前停住了腳,一陣整理衣衫的聲音過後,聽得一個聲音,道:“仆,楊崢求見?”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崢,自從高航的口中聽聞了王振的舉動,他便急急急忙忙的趕回來了,一來是怕楊溥還不知王振的用意,二來,這事兒擺明了是衝著內閣首輔來的,一旦處理不好,內閣首輔這個位置可坐不穩了,以他今時今日的狀況,他自問還未到接手的時候,是以才急急忙忙趕回來,看看這老頭有什麽應對之法。
“進來吧?”屋內傳來楊溥淡淡的聲調。
楊崢也沒客套,推門便走了進去,迎麵便是一陣暖意和淡淡的茶香味,忍不住用力吸了吸鼻子,才走到了楊溥的跟前,道:“你可聽說了?”
麵前的楊溥顯然是處理完了一日的公務,正鋪著紙張寫字兒,字兒是眼下的台閣體,這是一種因科舉製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最早在宋代即已出現,是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體,到了本朝的時候,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至永樂年,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製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書法名家,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楊溥推崇趙孟頫書法,因此在台閣體中融入趙孟頫的書法特點,所寫書法雖談不上是書法大家,但極好的融入了趙書的規整、圓融特點,使台閣體風格更趨圓潤秀美。頗有大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