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自思維,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然不敢遽爾乞身者,以時未可爾。今賴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寧,大禮大婚,耕讀陵祀,鴻儀巨典,一一修舉,聖誌已定,聖德日新,朝廷之上,忠賢濟濟。以皇上之明聖,令諸臣得佐下風,以致升平、保鴻業,無難也。臣於是乃敢拜手稽首而歸政焉。且臣稟賦素弱,比年又以任重力微,積勞過慮,形神頓憊,血氣早衰,逾七之齡,須發變白,自茲以往聰明智慮當日就錯蒙,若不早自陳力,以致折足覆?將使王事不終,前功盡棄,此又臣之大恐也。伏望皇上特出睿斷,親綜萬幾,博簡忠賢,俾參化理,賜臣骸骨,生還故鄉,庶臣節得以終全,駑力免於中蹶。這份奏疏的態度無疑堅決了不少,楊溥料想小皇帝這下會給出了答複。可他終究是低估了小皇帝的耐性,也不知是受到王振的指點,還是小皇帝有意體現一下自己明君的風範,愣是沒有答應楊溥的請求,非但沒答應,在看過奏疏後,親頒手敕,命太監阮浪親自送到了內閣,敕日:諭內閣大學士楊溥:朕自衝齡登極,賴先生啟沃佐理,心無所不盡,迄今七載,四海升平。朕垂拱受成,先生真足以光先帝顧命。朕方切倚賴,先生乃屢以疾辭,忍離朕耶?朕知先生竭力國事,致此勞瘁,然不妨在京調理,閣務且總大綱,著次輔等辦理。先生專養精神,省思慮,自然康複,庶慰朕朝夕倦倦之意。欽此。”
按說到了這兒,知趣的人都會安心了,可楊溥卻心知肚明,這不過小皇帝變相謀取名譽的一種手段而已,並非有挽留自己的意思,當日夜裏又寫了一份奏疏送了進去,交之上兩次語氣上要哀婉許多。態度上也更堅決。
縷縷之哀,未回天聽,憂愁抑鬱,病勢轉增。竊謂人之欲有為於世,全賴精神鼓舞,今日精力已竭,強留於此,不過行屍走肉耳,將焉用之!有如一旦溘先朝露,將令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虧保終之仁,此臣之所以哀鳴而不能已於言也。伏望皇上憐臣四十年年拮據盡瘁之苦,早賜骸骨,生還鄉裏,如不即死,將來效用尚有日也。”
如此哀婉之語,誰都看得出楊溥之決心之大了,奈何小皇帝仿佛無動於衷。就是不答應。
一時之間,言官也紛紛出動,上的奏章竟多達三十餘份,大意是楊溥不該如此不領皇上恩情,身為人臣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皇上既沒讓你離開,你卻執意要走,這是無君無父了。
哪隻楊溥卻對此不聞不問,奏疏一道一道的接著上,前前後後十幾日,竟連上十二道奏章,請求退休。小皇帝也隻好批準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銜回鄉養病。
接到聖旨的當日,楊溥竟是淚流滿麵,也顧不得外麵言官喝罵,當眾念了首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麽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麽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麵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麵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當日聽到這一番言語的言官大為氣惱,連夜寫好了奏章送到了通政司彈劾楊溥目無君父,大逆不道,當以嚴懲不貸,據說王先生也是這般說法,好在小皇帝總算還有點主見,隻說了幾句“幾句牢騷而已,當不得真。”這番彈劾才就此作罷。
春日的陽光總是溫暖的,照在人的身上說不出的舒坦,擱在往日,楊崢非得拉上大小姐、李嫣兒尋上一處陽光多,景色好,最好是水上的地方,煮上一杯上等的好茶,點上幾盤時下最新鮮的瓜果點心,挑上幾本可心的書,一家人曬著太陽,喝著茶湯,說些夫妻之間的笑話,再來一場可有可無的風流韻事,便是人間第一等樂事,但今日他顯然是沒有這麽好運,從三日前,小皇帝同意了批準了楊溥的辭呈,今日便是楊溥離京返鄉的日子,本來百官以為這隻是楊溥以退為進的第一步,接下來必有巨大的反擊,可等了三日不見楊大人絲毫的動作,慢慢接受這個事實,除了平日裏關係要好的同仁來看看外,倒也沒什麽人來,官場上一切圍著權勢轉,有了權便是深山野林那也是門庭若市,可一旦沒了權,便是在鬧市也無人問津,好在楊溥本就喜歡清淨,這樣最好不過了。
身為楊溥的好友,在這樣的日子,楊崢自是要來送一送。
收拾好的書法顯得空曠了許多,陽光從打開的窗戶照射了進來,落了楊溥的臉上,映出了他臉上的從容與淡定,整個人也仿佛輕鬆了不少,他優雅的喝了一口茶湯,將吞入口中的茶葉片吧唧吧唧了兩下,重新吐回了茶杯,才望著楊崢道:”你是不是覺得老夫這麽做草率了些?”
楊崢同樣和了一口茶湯,搖頭道:“大人還記得您老當時給我說的話麽?”
楊溥一愣,道:“什麽話?”
楊崢道:”記得剛入閣的那會兒,您對我說過,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您柄權四十年了,位高權重早就成了百官心頭一道坎,那些想著謀位的官兒恨你,想撈好處的官兒想殺你,而皇帝又防著你,你如履薄冰的位置了四十年,如今您老了,自然該這麽做?”
楊溥忽的哈哈一笑,道:“老夫起先還擔心自己就這幅擔子丟給你有些不地道,怕你應付不了王振的手段,辜負了先帝,東裏兄弟的一番期望,如今看來是老夫多慮了,你對官場看法,比老夫還清楚,老夫還擔心什麽。”
楊崢苦笑了聲,道:“這不都是您老教的麽?”
楊溥哈哈大笑道:“老夫教你治國,可沒教你看官場?你少套帽子。”
楊崢聽這老頭的口吻當真是放下了,心頭不免鬆了一口氣,道:“大人還能玩笑,小弟就放心了。”
楊溥道:“老夫是那麽小心眼的人麽,老夫是真累了從今往後,朝廷就靠你了。”
楊崢道:“小弟怕您老這一走,我不知該如何應對。”
楊崢道:“如何應對這是你的事情,可不是老夫的事,不過老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若說還有一個人能把咱們這幫老臣帶上正經道上,除了你沒有別人。”
楊崢苦笑道:“大人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楊溥道;“看不看得起,那不是老夫一個人說了算,再說了這事兒你心知肚明,用不著在老夫這兒裝可憐。”
楊崢麵上一熱,尷尬的哢哢哢了兩聲道:“這不是希望您老臨走時能指點一二麽,也好讓我少走些彎路不是?”
楊溥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這才像話嘛。”說完頓了頓,道:“老夫為官四十載也沒什麽值得指點的,要說有啊那也隻有一點,通過這件事老夫算是明白了,在咱們大明朝做官,什麽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都是虛的,想要立足廟堂,為天下百姓做點正經事,唯有把握皇上的心,隻有皇上信任你了,一切都好辦,哪怕百官反對也難以動你分毫,你是皇上的老師,算得上簡在帝心,況且先帝對你的信任與愛護皇上可是看在眼裏,小皇帝對你的恩寵並不差,隻要你好好利用,小心謹慎,懂得忍讓,日後這事兒還不是你手到擒來。”
楊崢道:“大人說的到是容易,可小弟連如何下手都不知,還談什麽簡在帝心。”
楊溥道:“你少給老夫打馬虎眼,這幾年你可沒少陰著幹,小皇帝喜歡的你沒少往宮裏送吧,這次大婚你出的力不小,錢皇後對你印象極好,你當真以為老夫老眼昏花不成。”
楊崢嘿嘿幹笑了聲,一張老臉忍不住紅了一下,道:“就知道瞞不過你這才來請教不是。”
楊溥笑道:”這還差不多!”頓了頓道:“小皇帝性子固然懦弱,對王振頗為依賴,但老夫也看得出咱們大明朝,從太祖皇帝,惠文帝、永樂皇帝、仁宗皇帝、先帝爺無論是仁慈還是殘暴,那都是心狠的主兒,唯獨咱們這位小皇帝心地較為善良,擱在朝堂上絕對是一個讓人放心的朋友,你啊也別他當皇帝看,就把他當做朋友,這事兒就成了。”
楊溥的這一番話,可謂是老謀之言,通過多日的觀察楊崢發現,當今坐在朝堂上的這位小皇帝確實如楊溥所言,是一個十足的好人,不知是自小長在深宮的緣故,總之這個人無比的信任人,從身旁的丫鬟,太監到外麵的大臣,甚至是被朝廷抓回來的俘虜,隻要對方說的話兒,他差不多給予相信,是一個讓人放心的老好人。應對一個好人,總比應對一個猛人,一個心狠的人要容易得多,而這也是為何四年的功夫,王振能不斷壯大的自己的力量,實在這廝深知自己一手帶大的學生秉性,隻需從中周旋便可獲取他的信任,從而獲取權勢上的優越感。
楊崢以前是很鄙視的這種行為,但近幾年來看法也在慢慢改變,在一個朝堂上立足,做事,你站不住腳跟,一切都是白說,哪怕你名望再高,才情再好,失去了立足的位置,就毫無意義,反過來說,在一切權勢都來自皇權的情況下,一個官兒想要做點正經事,就離不開皇帝的信任。
“小弟受教了”楊崢恭恭敬敬的道,頓了頓又道:“眼前的局麵大人可有要說的話。”
楊溥道:“能忍則忍?”
楊崢神情有些黯然,這兩年他與楊溥一直采取莊公縱然其弟的做法,任由皇上信任王振,讓一幫太監在朝堂之上為所欲為,偏偏內閣對此不聞不問此舉早就引起了百官的不滿,這次言官之所以對楊溥不依不饒,這裏麵固然有王振的推波助瀾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幾年來內閣毫無作為的措施傷了百官的心,積攢了多年的怒氣一股腦的全都發泄了出來,聲勢自是非同小可了。身為次輔,即將勝任首輔,眼前無疑是最佳收拾人心的時候,如何肯放棄這個好機會。”
“隻有這樣麽?”沉默了一陣,楊崢遲疑的道。
楊溥翻了個白眼,心道:“這事兒可是你整出來了,你問老夫?”心頭罵歸罵,嘴上卻冷聲道:“隻有如此,不過該出手的時候也得出手,否則將來縱然你把王振趕出了朝廷,也失去了百官的心,到頭來什麽也得不到。”
這正是楊崢擔心的,聞言眼前一亮,道:“大人有什麽好法子?”
楊溥冷哼了聲,心道:“還能有什麽好法子,惡人老夫都給你做了,接下來自然是由你做好人了。”
見楊溥神色凝重,楊崢便知事關重大也不敢催促,默默在一旁喝茶等待。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楊溥才重新抬起了目光,在楊崢臉上逗留了片刻,道:“還能有什麽好法子,朝廷上的爭鬥可比不上戰場,不是你多讀點兵書,多向朝廷要點銀子,多要點人就能扭轉局勢的,你得懂得化被動為主動,還得讓旁人不察覺,用咱們的話兒說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楊崢苦笑了聲,道:“這境界是不是高了點,小弟可沒這個火候。”
楊溥瞪了他一眼,罵道:“容易東裏兄、勉仁、老夫能忍這麽多年,容易,東裏兄能被王振弄得身敗名裂,容易老夫能這般灰溜溜的離開,就是不容易,才需要你來做。今日的王振氣勢太盛而皇帝又年幼,聽不進去勸,百官的彈劾早已讓他厭倦,所以你能做的除了保持昔日的策略不變之外,還得做三件事。”
按說到了這兒,知趣的人都會安心了,可楊溥卻心知肚明,這不過小皇帝變相謀取名譽的一種手段而已,並非有挽留自己的意思,當日夜裏又寫了一份奏疏送了進去,交之上兩次語氣上要哀婉許多。態度上也更堅決。
縷縷之哀,未回天聽,憂愁抑鬱,病勢轉增。竊謂人之欲有為於世,全賴精神鼓舞,今日精力已竭,強留於此,不過行屍走肉耳,將焉用之!有如一旦溘先朝露,將令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虧保終之仁,此臣之所以哀鳴而不能已於言也。伏望皇上憐臣四十年年拮據盡瘁之苦,早賜骸骨,生還鄉裏,如不即死,將來效用尚有日也。”
如此哀婉之語,誰都看得出楊溥之決心之大了,奈何小皇帝仿佛無動於衷。就是不答應。
一時之間,言官也紛紛出動,上的奏章竟多達三十餘份,大意是楊溥不該如此不領皇上恩情,身為人臣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皇上既沒讓你離開,你卻執意要走,這是無君無父了。
哪隻楊溥卻對此不聞不問,奏疏一道一道的接著上,前前後後十幾日,竟連上十二道奏章,請求退休。小皇帝也隻好批準他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書、大學士銜回鄉養病。
接到聖旨的當日,楊溥竟是淚流滿麵,也顧不得外麵言官喝罵,當眾念了首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回去吧!田園都將要荒蕪了,為什麽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被軀殼所役使,那為什麽悲愁失意?我明悟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發生的事尚可補救。我確實入了迷途,但不算太遠,已覺悟如今的選擇是正確的,而曾經的行為才是迷途。船在水麵輕輕地飄蕩著前進,輕快前行,風輕飄飛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詢問前麵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當日聽到這一番言語的言官大為氣惱,連夜寫好了奏章送到了通政司彈劾楊溥目無君父,大逆不道,當以嚴懲不貸,據說王先生也是這般說法,好在小皇帝總算還有點主見,隻說了幾句“幾句牢騷而已,當不得真。”這番彈劾才就此作罷。
春日的陽光總是溫暖的,照在人的身上說不出的舒坦,擱在往日,楊崢非得拉上大小姐、李嫣兒尋上一處陽光多,景色好,最好是水上的地方,煮上一杯上等的好茶,點上幾盤時下最新鮮的瓜果點心,挑上幾本可心的書,一家人曬著太陽,喝著茶湯,說些夫妻之間的笑話,再來一場可有可無的風流韻事,便是人間第一等樂事,但今日他顯然是沒有這麽好運,從三日前,小皇帝同意了批準了楊溥的辭呈,今日便是楊溥離京返鄉的日子,本來百官以為這隻是楊溥以退為進的第一步,接下來必有巨大的反擊,可等了三日不見楊大人絲毫的動作,慢慢接受這個事實,除了平日裏關係要好的同仁來看看外,倒也沒什麽人來,官場上一切圍著權勢轉,有了權便是深山野林那也是門庭若市,可一旦沒了權,便是在鬧市也無人問津,好在楊溥本就喜歡清淨,這樣最好不過了。
身為楊溥的好友,在這樣的日子,楊崢自是要來送一送。
收拾好的書法顯得空曠了許多,陽光從打開的窗戶照射了進來,落了楊溥的臉上,映出了他臉上的從容與淡定,整個人也仿佛輕鬆了不少,他優雅的喝了一口茶湯,將吞入口中的茶葉片吧唧吧唧了兩下,重新吐回了茶杯,才望著楊崢道:”你是不是覺得老夫這麽做草率了些?”
楊崢同樣和了一口茶湯,搖頭道:“大人還記得您老當時給我說的話麽?”
楊溥一愣,道:“什麽話?”
楊崢道:”記得剛入閣的那會兒,您對我說過,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您柄權四十年了,位高權重早就成了百官心頭一道坎,那些想著謀位的官兒恨你,想撈好處的官兒想殺你,而皇帝又防著你,你如履薄冰的位置了四十年,如今您老了,自然該這麽做?”
楊溥忽的哈哈一笑,道:“老夫起先還擔心自己就這幅擔子丟給你有些不地道,怕你應付不了王振的手段,辜負了先帝,東裏兄弟的一番期望,如今看來是老夫多慮了,你對官場看法,比老夫還清楚,老夫還擔心什麽。”
楊崢苦笑了聲,道:“這不都是您老教的麽?”
楊溥哈哈大笑道:“老夫教你治國,可沒教你看官場?你少套帽子。”
楊崢聽這老頭的口吻當真是放下了,心頭不免鬆了一口氣,道:“大人還能玩笑,小弟就放心了。”
楊溥道:“老夫是那麽小心眼的人麽,老夫是真累了從今往後,朝廷就靠你了。”
楊崢道:“小弟怕您老這一走,我不知該如何應對。”
楊崢道:“如何應對這是你的事情,可不是老夫的事,不過老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若說還有一個人能把咱們這幫老臣帶上正經道上,除了你沒有別人。”
楊崢苦笑道:“大人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楊溥道;“看不看得起,那不是老夫一個人說了算,再說了這事兒你心知肚明,用不著在老夫這兒裝可憐。”
楊崢麵上一熱,尷尬的哢哢哢了兩聲道:“這不是希望您老臨走時能指點一二麽,也好讓我少走些彎路不是?”
楊溥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這才像話嘛。”說完頓了頓,道:“老夫為官四十載也沒什麽值得指點的,要說有啊那也隻有一點,通過這件事老夫算是明白了,在咱們大明朝做官,什麽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都是虛的,想要立足廟堂,為天下百姓做點正經事,唯有把握皇上的心,隻有皇上信任你了,一切都好辦,哪怕百官反對也難以動你分毫,你是皇上的老師,算得上簡在帝心,況且先帝對你的信任與愛護皇上可是看在眼裏,小皇帝對你的恩寵並不差,隻要你好好利用,小心謹慎,懂得忍讓,日後這事兒還不是你手到擒來。”
楊崢道:“大人說的到是容易,可小弟連如何下手都不知,還談什麽簡在帝心。”
楊溥道:“你少給老夫打馬虎眼,這幾年你可沒少陰著幹,小皇帝喜歡的你沒少往宮裏送吧,這次大婚你出的力不小,錢皇後對你印象極好,你當真以為老夫老眼昏花不成。”
楊崢嘿嘿幹笑了聲,一張老臉忍不住紅了一下,道:“就知道瞞不過你這才來請教不是。”
楊溥笑道:”這還差不多!”頓了頓道:“小皇帝性子固然懦弱,對王振頗為依賴,但老夫也看得出咱們大明朝,從太祖皇帝,惠文帝、永樂皇帝、仁宗皇帝、先帝爺無論是仁慈還是殘暴,那都是心狠的主兒,唯獨咱們這位小皇帝心地較為善良,擱在朝堂上絕對是一個讓人放心的朋友,你啊也別他當皇帝看,就把他當做朋友,這事兒就成了。”
楊溥的這一番話,可謂是老謀之言,通過多日的觀察楊崢發現,當今坐在朝堂上的這位小皇帝確實如楊溥所言,是一個十足的好人,不知是自小長在深宮的緣故,總之這個人無比的信任人,從身旁的丫鬟,太監到外麵的大臣,甚至是被朝廷抓回來的俘虜,隻要對方說的話兒,他差不多給予相信,是一個讓人放心的老好人。應對一個好人,總比應對一個猛人,一個心狠的人要容易得多,而這也是為何四年的功夫,王振能不斷壯大的自己的力量,實在這廝深知自己一手帶大的學生秉性,隻需從中周旋便可獲取他的信任,從而獲取權勢上的優越感。
楊崢以前是很鄙視的這種行為,但近幾年來看法也在慢慢改變,在一個朝堂上立足,做事,你站不住腳跟,一切都是白說,哪怕你名望再高,才情再好,失去了立足的位置,就毫無意義,反過來說,在一切權勢都來自皇權的情況下,一個官兒想要做點正經事,就離不開皇帝的信任。
“小弟受教了”楊崢恭恭敬敬的道,頓了頓又道:“眼前的局麵大人可有要說的話。”
楊溥道:“能忍則忍?”
楊崢神情有些黯然,這兩年他與楊溥一直采取莊公縱然其弟的做法,任由皇上信任王振,讓一幫太監在朝堂之上為所欲為,偏偏內閣對此不聞不問此舉早就引起了百官的不滿,這次言官之所以對楊溥不依不饒,這裏麵固然有王振的推波助瀾的因素,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幾年來內閣毫無作為的措施傷了百官的心,積攢了多年的怒氣一股腦的全都發泄了出來,聲勢自是非同小可了。身為次輔,即將勝任首輔,眼前無疑是最佳收拾人心的時候,如何肯放棄這個好機會。”
“隻有這樣麽?”沉默了一陣,楊崢遲疑的道。
楊溥翻了個白眼,心道:“這事兒可是你整出來了,你問老夫?”心頭罵歸罵,嘴上卻冷聲道:“隻有如此,不過該出手的時候也得出手,否則將來縱然你把王振趕出了朝廷,也失去了百官的心,到頭來什麽也得不到。”
這正是楊崢擔心的,聞言眼前一亮,道:“大人有什麽好法子?”
楊溥冷哼了聲,心道:“還能有什麽好法子,惡人老夫都給你做了,接下來自然是由你做好人了。”
見楊溥神色凝重,楊崢便知事關重大也不敢催促,默默在一旁喝茶等待。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功夫,楊溥才重新抬起了目光,在楊崢臉上逗留了片刻,道:“還能有什麽好法子,朝廷上的爭鬥可比不上戰場,不是你多讀點兵書,多向朝廷要點銀子,多要點人就能扭轉局勢的,你得懂得化被動為主動,還得讓旁人不察覺,用咱們的話兒說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楊崢苦笑了聲,道:“這境界是不是高了點,小弟可沒這個火候。”
楊溥瞪了他一眼,罵道:“容易東裏兄、勉仁、老夫能忍這麽多年,容易,東裏兄能被王振弄得身敗名裂,容易老夫能這般灰溜溜的離開,就是不容易,才需要你來做。今日的王振氣勢太盛而皇帝又年幼,聽不進去勸,百官的彈劾早已讓他厭倦,所以你能做的除了保持昔日的策略不變之外,還得做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