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於謙聲名正旺,咱們可動不得他。”曹吉祥勸慰道。
王振心頭雖怒,但也知道曹吉祥這話兒不錯,這幾年山東、陝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餘萬人,於謙請求發放河南、懷慶兩府積儲的粟米救濟。又奏請令布政使年富安撫召集這些人,給他們田、牛和種子,由裏老監督管理。前後治理十餘年,聲名顯赫,最緊要的是他與郕王關係不錯,這會兒動他無疑是自找麻煩。”冷哼了聲,道:“就算有這兩人鬧事,奏章沒有通過內閣,也到不了皇上哪兒,再者這事兒娘娘如何得知的?”
曹吉祥道:“於謙與郕王的關係極好,這郕王奉藩京師。正統二年四月,行冠禮卻留在了京城,皇上對這個唯一的弟弟很在乎,這幾年的賞賜可一直沒少過,還說這江山給他來做才是正經事兒,平日裏朝堂之事但凡是郕王說話,皇上沒有不答應的?”
王振畢竟是聰明人,略一沉吟,便問道:“你是說這事兒是郕王弄得鬼?”
曹吉祥點了點頭,道:“不錯,於謙與郕王關係一直不錯,便將咱們派出去的那幫小子不法之事告訴了吳娘娘,這吳娘娘也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把這些事兒告訴了孫娘娘娘娘老人家這幾年是不問政務,可那隻是不問小事而已這等壞了祖宗規矩的大事,娘娘自是不能不問,加上郕王母子從旁挑唆,娘娘才不得已讓小皇帝連日來下了兩道聖旨,這事兒要說也怪不得娘娘,咱們的人的確做的過分了些,不過奴婢以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姓劉的上的奏章才是殺手鐧,奴婢可聽說了,這事兒劉球還沒打算罷休,已經聯合了翰林院的一幹庶吉士,科道的言官準備示威內閣呢?”
“該死!”王振罵了聲,要說這會兒他對劉球、於謙的恨意那絕對算上的上如滔滔長江之水,就連郕王母子也暗暗恨上了,但他畢竟是經過風浪之人,小皇帝的聖旨看似是嚴厲,但並沒有具體的措施,就連外麵的那幫親信也不曾讓官兒去責問,這說明在小皇帝的心裏,自己這個先生的地位還算穩固,有了這個基礎就算劉球、於謙上的奏章再殺氣騰騰也動不得他分毫,相比之下,孫太後才是最他最大的障礙,倘若自己不能取信與她,那可是一個麻煩,況且這事兒也是出在孫娘娘這兒,那麽就該從這兒解決才是。
理順了這一點,他暗暗鬆了一口氣,喃喃道:“攘外必先安內這話兒一點都不錯。”
“娘娘的佛像可打好了?”王振慢慢恢複了往日的從容,語氣冷峻的問。
這等沒頭沒腦的話兒,若是換做旁人自不知王振說什麽,但曹吉祥跟著王振這麽久,對王振說指自是心知肚明,孫太後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上了禮佛,坤寧宮裏的《涅槃經》、《勝鬟經》、《解深密經》、《楞伽經》可都是他讓人從天下各地名寺尋來送去的,這事兒沒少被孫太後說道,平日裏的事兒也就一口答應了,這兩年來孫太後也不知是誦讀佛經多了,還是從佛經中尋到了某種覺悟,竟不再坐在寢宮裏常伴青燈了,而是往返北京城的功德寺,有次曾在寺中住了三夜才回宮。當時英宗年紀還小,隨太後遊寺,並把遊寺之事告訴太監王振。王振認為後妃常遊幸佛寺不合朝廷禮製,於是暗中命人打佛像,佛像完成後,王振請英宗呈給太後,說:“母後大德,兒臣無以為報,特命人打造一尊佛像,請母後恩準將佛像安置於功德寺後宮,以酬謝母後厚德。”太後聽了非常高興,立即答應,並且命中書舍人抄寫經書放在東西兩側廂房。從此太後因廂房供有佛經,不適合住宿,所以不再留宿宮外。但那座佛像畢竟是在寺廟裏,孫太後叨念了幾次,王振便留了心眼,讓曹吉祥尋了一塊上等的好玉,準備打造一尊玉佛,這事兒從年前他就讓曹吉祥著手準備了。本想著趁著今年太後壽辰的時候當做賀禮送上,如今看來是等不了那麽久。
“差不多快做好了。”曹吉祥陪著小心道。
王振道:“你告訴那些工匠們,讓他們多費點心思,無比在今晚給咱家打造出來,工錢咱家出五倍。”
曹吉祥領命道:”奴婢明白!”
王振道:“眼下這是頭等大事,你好生去看著。”說完便擺了擺手。
曹吉祥應了聲,也不多言躬身便去了。
待曹吉祥的身影漸漸不見了蹤影,王振才摸出了那份奏章用力捏了捏,許久才道:“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長。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為小人;君子不棄小人之長,所以為君子。姓劉的咱家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屬貓的。”
三月的北京城,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都是一年最好的季節。
早上的陽光透過一片芭蕉葉子落在了楊家後院的木桌上,既不如夏日來得耀眼,也不如冬日來得那般溫暖照人,春日獨有的溫和讓這股陽光落在了人的身上,說不出的舒服。
這樣的天氣吟詩作對自是最愜意的事情,但尋上幾個能說得上話兒的知音好友,把酒言歡也是一件不錯的美事,倘若你能尋上一葉扁舟,領著自家妻兒老小暢遊大好河山那也是不錯的選擇,三樣咱們的楊大人都想,但人生沒有那麽多的選擇,所以楊大人隻能舍棄了妻兒老小,領著一幫知音好友把酒言歡了,大小姐臨走時那幽怨的小眼神差點沒把楊大人給殺死,沈姐姐臨走時在他腰間施展的龍爪手差點沒要了他的小命,還有李嫣兒、小月兒、二小姐或是幽怨,或是不滿,或是疑問的眼神,差點沒把他給生吞活剝了,楊大人恨不得立即舍棄了一幫老友,做一個重色輕友的好男人才好
可看著於謙、馬愉、曹鼐、陳循、苗衷、高穀、劉球一個個猶如小女子的眼神,楊大人渾身就大了個寒顫,哪兒也去不了。
一張小圓桌,桌上放著尋常人家的蔬菜,肉食,各種魚肉差不多將整個小圓桌堆滿了,而小圓桌的中央則放著一個小火爐,爐子上則放著一口鐵鍋,鍋裏熱浪滾滾,仍可見其中的菜肴,吃過的人都知道,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董宴,北方人叫火鼎宴,江南人則叫火鍋宴。
這種宴席來自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製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到大唐時,西域的烹調技術傳入中原,火鍋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昔日大名人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於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流傳後世,吃火鍋就成了讀書人的一種美事,但凡是下雪的天兒,京城家家戶戶少不了吃上一頓火鍋。
此時,楊崢拿起了一個白瓷碗,抄起一雙長了許多的筷子,用衣袖將濃濃的煙霧拍散後,撈起一塊羊肉放在了自己的白瓷碗裏,再加入了一點陳年老醋點了點,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起來。這種羊肉是段譽今日一早去肉鋪挑選的,因是老主顧,所以肉質是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配置的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涮後即食。香味純正,鮮嫩可口。這樣的天兒,吃上一口這樣的羊肉無疑是一件愜意無比的事情。
於謙等人看他如此吃法,也紛紛效仿,不過片刻的功夫一盤上等的羊肉算是見了底。
於謙笑道:“要說這韃子入主中原百年,旁的沒留下,這吃的東西到是留下不少,就說這刷羊肉能留到今日,還真多虧了元世宗忽必烈。”
眾人自是不知這段典故,紛紛詢問。
原來,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麵下令部隊開拔一麵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裏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這事兒在北方一直廣為流傳,於謙這幾年遊走山東、山西一帶自是清楚無比,此時說來眾人紛紛大笑不止。
高穀道:“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陳循道:”這話兒倒是不加,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這也為是為何韃子入住中原百年,旁人的東西都沒能留下,唯獨這羊肉卻是經久不衰,隻怕與這個大有關聯。”
楊崢笑道:“想不到陳大人還懂醫理。”
陳循笑道:“不懂也不行啊,過了三月我可就是六十了,再不懂得養生之道,桑榆晚景怕是沒有幾年了。楊大人你還不知道吧,就在今日一早,我可聽說了那王振也不知又生出了什麽幺蛾子,竟連夜讓手下打造了一尊玉佛,據看到的官兒說,那玉佛的麵部恰恰刻在一塊純淨的墨綠色玉塊上,佛麵靈光,神韻倍增,而佛祖的金冠恰逢一塊淡黃色的玉麵。在整體上,顏色恰巧搭配成法相莊嚴的釋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間的袈裟,打坐在蓮花寶座上,周圍七彩祥雲繚繞,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慰藉。”
劉球對王振一直沒什麽好感,聽了這話兒冷哼了聲,道:“他一個太監,無兒無女的要玉佛做什麽?”
陳循道:“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吧,佛也有養生之道,那歌謠你沒聽過啊,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名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那王振無兒無女,按說用不著求神拜佛,如此大張旗鼓的弄了這麽一尊佛用意怕不是這麽簡單吧,據我所知,這座來之不易的佛相王振可沒送到自己的老家,而是讓人秘密抬入了宮中,還是坤寧宮。”
這沒頭沒腦的話旁人聽不明白,但在座的可都是大明朝最精明的人,自然沒有聽不懂的道理。
王振心頭雖怒,但也知道曹吉祥這話兒不錯,這幾年山東、陝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餘萬人,於謙請求發放河南、懷慶兩府積儲的粟米救濟。又奏請令布政使年富安撫召集這些人,給他們田、牛和種子,由裏老監督管理。前後治理十餘年,聲名顯赫,最緊要的是他與郕王關係不錯,這會兒動他無疑是自找麻煩。”冷哼了聲,道:“就算有這兩人鬧事,奏章沒有通過內閣,也到不了皇上哪兒,再者這事兒娘娘如何得知的?”
曹吉祥道:“於謙與郕王的關係極好,這郕王奉藩京師。正統二年四月,行冠禮卻留在了京城,皇上對這個唯一的弟弟很在乎,這幾年的賞賜可一直沒少過,還說這江山給他來做才是正經事兒,平日裏朝堂之事但凡是郕王說話,皇上沒有不答應的?”
王振畢竟是聰明人,略一沉吟,便問道:“你是說這事兒是郕王弄得鬼?”
曹吉祥點了點頭,道:“不錯,於謙與郕王關係一直不錯,便將咱們派出去的那幫小子不法之事告訴了吳娘娘,這吳娘娘也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把這些事兒告訴了孫娘娘娘娘老人家這幾年是不問政務,可那隻是不問小事而已這等壞了祖宗規矩的大事,娘娘自是不能不問,加上郕王母子從旁挑唆,娘娘才不得已讓小皇帝連日來下了兩道聖旨,這事兒要說也怪不得娘娘,咱們的人的確做的過分了些,不過奴婢以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姓劉的上的奏章才是殺手鐧,奴婢可聽說了,這事兒劉球還沒打算罷休,已經聯合了翰林院的一幹庶吉士,科道的言官準備示威內閣呢?”
“該死!”王振罵了聲,要說這會兒他對劉球、於謙的恨意那絕對算上的上如滔滔長江之水,就連郕王母子也暗暗恨上了,但他畢竟是經過風浪之人,小皇帝的聖旨看似是嚴厲,但並沒有具體的措施,就連外麵的那幫親信也不曾讓官兒去責問,這說明在小皇帝的心裏,自己這個先生的地位還算穩固,有了這個基礎就算劉球、於謙上的奏章再殺氣騰騰也動不得他分毫,相比之下,孫太後才是最他最大的障礙,倘若自己不能取信與她,那可是一個麻煩,況且這事兒也是出在孫娘娘這兒,那麽就該從這兒解決才是。
理順了這一點,他暗暗鬆了一口氣,喃喃道:“攘外必先安內這話兒一點都不錯。”
“娘娘的佛像可打好了?”王振慢慢恢複了往日的從容,語氣冷峻的問。
這等沒頭沒腦的話兒,若是換做旁人自不知王振說什麽,但曹吉祥跟著王振這麽久,對王振說指自是心知肚明,孫太後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喜歡上了禮佛,坤寧宮裏的《涅槃經》、《勝鬟經》、《解深密經》、《楞伽經》可都是他讓人從天下各地名寺尋來送去的,這事兒沒少被孫太後說道,平日裏的事兒也就一口答應了,這兩年來孫太後也不知是誦讀佛經多了,還是從佛經中尋到了某種覺悟,竟不再坐在寢宮裏常伴青燈了,而是往返北京城的功德寺,有次曾在寺中住了三夜才回宮。當時英宗年紀還小,隨太後遊寺,並把遊寺之事告訴太監王振。王振認為後妃常遊幸佛寺不合朝廷禮製,於是暗中命人打佛像,佛像完成後,王振請英宗呈給太後,說:“母後大德,兒臣無以為報,特命人打造一尊佛像,請母後恩準將佛像安置於功德寺後宮,以酬謝母後厚德。”太後聽了非常高興,立即答應,並且命中書舍人抄寫經書放在東西兩側廂房。從此太後因廂房供有佛經,不適合住宿,所以不再留宿宮外。但那座佛像畢竟是在寺廟裏,孫太後叨念了幾次,王振便留了心眼,讓曹吉祥尋了一塊上等的好玉,準備打造一尊玉佛,這事兒從年前他就讓曹吉祥著手準備了。本想著趁著今年太後壽辰的時候當做賀禮送上,如今看來是等不了那麽久。
“差不多快做好了。”曹吉祥陪著小心道。
王振道:“你告訴那些工匠們,讓他們多費點心思,無比在今晚給咱家打造出來,工錢咱家出五倍。”
曹吉祥領命道:”奴婢明白!”
王振道:“眼下這是頭等大事,你好生去看著。”說完便擺了擺手。
曹吉祥應了聲,也不多言躬身便去了。
待曹吉祥的身影漸漸不見了蹤影,王振才摸出了那份奏章用力捏了捏,許久才道:“君子之智,亦有一短。小人之智,亦有一長。小人每拾君子之短,所以為小人;君子不棄小人之長,所以為君子。姓劉的咱家倒要看看你是不是屬貓的。”
三月的北京城,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都是一年最好的季節。
早上的陽光透過一片芭蕉葉子落在了楊家後院的木桌上,既不如夏日來得耀眼,也不如冬日來得那般溫暖照人,春日獨有的溫和讓這股陽光落在了人的身上,說不出的舒服。
這樣的天氣吟詩作對自是最愜意的事情,但尋上幾個能說得上話兒的知音好友,把酒言歡也是一件不錯的美事,倘若你能尋上一葉扁舟,領著自家妻兒老小暢遊大好河山那也是不錯的選擇,三樣咱們的楊大人都想,但人生沒有那麽多的選擇,所以楊大人隻能舍棄了妻兒老小,領著一幫知音好友把酒言歡了,大小姐臨走時那幽怨的小眼神差點沒把楊大人給殺死,沈姐姐臨走時在他腰間施展的龍爪手差點沒要了他的小命,還有李嫣兒、小月兒、二小姐或是幽怨,或是不滿,或是疑問的眼神,差點沒把他給生吞活剝了,楊大人恨不得立即舍棄了一幫老友,做一個重色輕友的好男人才好
可看著於謙、馬愉、曹鼐、陳循、苗衷、高穀、劉球一個個猶如小女子的眼神,楊大人渾身就大了個寒顫,哪兒也去不了。
一張小圓桌,桌上放著尋常人家的蔬菜,肉食,各種魚肉差不多將整個小圓桌堆滿了,而小圓桌的中央則放著一個小火爐,爐子上則放著一口鐵鍋,鍋裏熱浪滾滾,仍可見其中的菜肴,吃過的人都知道,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董宴,北方人叫火鼎宴,江南人則叫火鍋宴。
這種宴席來自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製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到大唐時,西域的烹調技術傳入中原,火鍋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昔日大名人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止止師住在武夷山九曲中之第六曲仙掌峰,當林洪快到山峰時,下起大雪,一隻野兔飛奔於山岩中,因剛下雪岩石很滑,滾下石來,被林洪抓到,林洪想烤來吃,而問止止師會不會燒兔肉,止止師回答他說,我在山中吃兔子是這樣的,在桌上放個生炭的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做成調味汁,等湯開了夾著著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利用這樣涮熟之吃法,林洪吃了覺得如此的吃法甚為鮮美,且能在大雪紛飛之寒冬中,與三五好友圍聚一堂談笑風生,隨性取食,非常愉快,因而為這樣一種吃法取了個“撥霞供”的美名,取當時“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的美麗光景流傳後世,吃火鍋就成了讀書人的一種美事,但凡是下雪的天兒,京城家家戶戶少不了吃上一頓火鍋。
此時,楊崢拿起了一個白瓷碗,抄起一雙長了許多的筷子,用衣袖將濃濃的煙霧拍散後,撈起一塊羊肉放在了自己的白瓷碗裏,再加入了一點陳年老醋點了點,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起來。這種羊肉是段譽今日一早去肉鋪挑選的,因是老主顧,所以肉質是精細鮮嫩,肉片紙薄均勻,配置的調料多樣味美,涮肉醇香不膻,涮後即食。香味純正,鮮嫩可口。這樣的天兒,吃上一口這樣的羊肉無疑是一件愜意無比的事情。
於謙等人看他如此吃法,也紛紛效仿,不過片刻的功夫一盤上等的羊肉算是見了底。
於謙笑道:“要說這韃子入主中原百年,旁的沒留下,這吃的東西到是留下不少,就說這刷羊肉能留到今日,還真多虧了元世宗忽必烈。”
眾人自是不知這段典故,紛紛詢問。
原來,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饑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肴——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正當夥夫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饑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麵下令部隊開拔一麵喊:“羊肉!羊肉!”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裏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這事兒在北方一直廣為流傳,於謙這幾年遊走山東、山西一帶自是清楚無比,此時說來眾人紛紛大笑不止。
高穀道:“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於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陳循道:”這話兒倒是不加,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這也為是為何韃子入住中原百年,旁人的東西都沒能留下,唯獨這羊肉卻是經久不衰,隻怕與這個大有關聯。”
楊崢笑道:“想不到陳大人還懂醫理。”
陳循笑道:“不懂也不行啊,過了三月我可就是六十了,再不懂得養生之道,桑榆晚景怕是沒有幾年了。楊大人你還不知道吧,就在今日一早,我可聽說了那王振也不知又生出了什麽幺蛾子,竟連夜讓手下打造了一尊玉佛,據看到的官兒說,那玉佛的麵部恰恰刻在一塊純淨的墨綠色玉塊上,佛麵靈光,神韻倍增,而佛祖的金冠恰逢一塊淡黃色的玉麵。在整體上,顏色恰巧搭配成法相莊嚴的釋迦牟尼佛身披黑白相間的袈裟,打坐在蓮花寶座上,周圍七彩祥雲繚繞,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慰藉。”
劉球對王振一直沒什麽好感,聽了這話兒冷哼了聲,道:“他一個太監,無兒無女的要玉佛做什麽?”
陳循道:“這個你就不知道了吧,佛也有養生之道,那歌謠你沒聽過啊,人既愛其壽,生物愛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順佛令。放生免三災,放生離九橫。放生壽命長,放生官祿盛。放生子孫昌,放生家門慶。放生無憂惱,放生少疾病。放生解冤結,放生罪垢淨。放生觀音慈,放生普賢行。放生與殺生,果報名如鏡。放生又念佛,萬修萬人證。那王振無兒無女,按說用不著求神拜佛,如此大張旗鼓的弄了這麽一尊佛用意怕不是這麽簡單吧,據我所知,這座來之不易的佛相王振可沒送到自己的老家,而是讓人秘密抬入了宮中,還是坤寧宮。”
這沒頭沒腦的話旁人聽不明白,但在座的可都是大明朝最精明的人,自然沒有聽不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