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可知道,本朝規矩進學校卻成為了科舉的必由之路,凡是想要做官的都得是監生的資格,太祖初年,天下剛定監生是可可以直接做官。以監生而出任京城和地方大員的多不勝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機會就變成了科考了。這無疑是過獨木橋了。”
“天下讀書書這麽多,每年能中科舉的不過兩三百人,而這兩三百人當中,能高中的不過二三十人,試問一下這樣的比例,成功的機會能有多大的,凡是有點野心的那個不想有一早一日金榜題名,那麽是花一點代價又能如何?
比起一個家族供養一個讀書人,哪點花費其實算不得什麽,這也是為何曆朝曆代對科舉不斷的完善,仍有不少人鋌而走險呢?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旦科舉高中不僅可以做官讓一個家族,讓一個朝廷得到興盛,一個讀書人也徹底從書本中得到解脫,甚至是一個家族,我相信隻要有機會,任何一個人都有這種想法。“
劉健侃侃而談,這一番話雖有些大膽,但楊崢不否認他說得很有道理,在科舉為尊的時代,科舉考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生的富貴榮華,因此不少人均企圖以作弊以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就是科舉。
楊崢記得在前世的時候讀過明末年淩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十,《華**獨逢異客江陵君三拆仙書》說的就是科舉的事,說是湖廣有個舉人姓何,在京師中會試,偶入酒肆,見一夥青衣大帽人在肆中飲酒。聽他說話半文半俗,看他氣質假斯文帶些光棍腔。何舉人另在一座,自斟自酌。
這些人見他獨自一個寂寞,便來邀他同坐。何舉人不辭,就便隨和歡暢。這些人道是不做腔,肯入隊,且又好相與,盡多快活。吃罷散去。隔了兒日,何舉人在長安街過,隻見一人醉臥路旁,衣帽多被塵土染汙。仔細一看,卻認得是前日酒肆裏同吃酒的內中一人,也是何舉人忠厚處,見他醉後狼藉不象樣,走近身扶起他來。其人也有些醒了,張目一看,見是何舉人扶他,把手拍一拍臂膊,哈哈笑道:“相公造化到了。”
就伸手袖中解出一條汗巾來,汗中結裏裹著一個兩指大的小封兒,對何舉人道:“可拿到下處自看。”何舉人不知其意,袖了到下處去。下處有好幾位同會試的在那裏,何舉人也不道是什麽機密勾當,不以為意,竟在眾人麵前拆開看時,乃是六個《四書》題目,八個經題目,共十四個。
同寓人見了,問道:“此自何來?”何舉人把前日酒肆同飲,今日跌倒街上的話,說了一遍,道:“是這個人與我的,我也不知何來。”同寓人道:“這是光棍們假作此等哄人的,不要信他。”獨有一個姓安的心裏道:“便是假的何妨?我們落得做做熟也好。”就與何舉人約了,每題各做一篇,又在書坊中尋刻的好文,參酌改定。後來入場,六個題目都在這裏麵的,二人多是預先做下的文字,皆得登第。
還有一個揚州興化縣舉子,應應天鄉試,頭場日齁酣睡一日不醒,號軍叫他起來,日已晚了,正自心慌,且到號底廁上走走。隻見廁中已有一個舉子在裏頭,問興化舉子道:“兄文成未?”答道:“正因睡了失覺,一字未成,了不得在這裏。”
廁中舉子道:“吾文皆成,寫在王諱紙上,今疾作譽不得了,兄文既未有,吾當贈兄罷。他日中了,可謝我百金。”
興化舉子不勝之喜。
廁中舉子就把一張王諱紙遞過來,果然六篇多明明白白寫完在上麵,說道:“小弟姓某名某,是應天府學。家在僻鄉,城中有賣柴牙人某人,是我侄,可一訪之,便可尋我家了。”
興化舉子領諾,拿到號房照他寫的譽了,得以完卷。進過三場,揭曉果中。急持百金,往尋賣柴牙人,問他叔子家裏。那牙人道:“有個叔子,上科正患痢疾進場,死在場中了。今科那得還有一個叔子?”舉子大駭,曉得是鬼來幫他中的,同了牙人直到他家,將百金為謝。其家甚貧,夢裏也不料有此百金之得,闔家大喜。
這舉子隻當百金買了一個春元。這兩件事兒聽得有趣,可細細想一下,其實反應的還是科舉作弊的事情,而本書的作者,在描敘這些憑藉著作弊手段而獲得成功的舉子們,卻沒有出現任何的批評魚不滿,反而對他們的遭遇讚歎不已,恨不得自己也來一回才好。這些雖是小說之言,但書中所說以楊崢看來,多半是來源於現實,而且作者淩蒙初本身就是一個讀書人,這位十八歲充補廩膳生(明代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後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禎四年,才得意以副貢授上海縣丞,可見這些事其實是有真憑實據,至少在事實上他表明了普通的讀書人對於科舉作弊並沒有多大的反感。
反而被當做一種能耐來看,本朝科舉自洪武爺南北大案後,科舉風氣一度極好,但此事畢竟過了將近五十年,早年朱元璋定下的那些規矩都可一一被打破,不用說科舉上的這點威懾力,事實上在朱元璋後期,科舉上作弊案依舊屢見不鮮了,隻不過沒有形成轟動效果吧了,經過這麽多年放鬆,要說科舉依舊是保持著公正公平的態度,打死楊崢都不相信。他甚至覺得,正是在這種心態的趨使下,一些渴望功名,又難以通過科舉實現人生理想的讀書人,不得不走上一條危險重重的道路,他們開始千方百計尋找各種關係,以求疏通科場的“關節”。獲得功名從而建功立業。
也正是科舉作弊大量存在,使得科場作弊大有市場,因此也滋生了一種借著科舉發財的朝廷權貴,楊崢甚至覺得眼前的這幫太監就是因為知道其中的奧妙才敢明目張膽的如此作為了,而那幫讀書人也是看透了這些,才不惜花費大把的銀兩來買一個貢生來做官了。”
“天下讀書書這麽多,每年能中科舉的不過兩三百人,而這兩三百人當中,能高中的不過二三十人,試問一下這樣的比例,成功的機會能有多大的,凡是有點野心的那個不想有一早一日金榜題名,那麽是花一點代價又能如何?
比起一個家族供養一個讀書人,哪點花費其實算不得什麽,這也是為何曆朝曆代對科舉不斷的完善,仍有不少人鋌而走險呢?問題的關鍵在於,一旦科舉高中不僅可以做官讓一個家族,讓一個朝廷得到興盛,一個讀書人也徹底從書本中得到解脫,甚至是一個家族,我相信隻要有機會,任何一個人都有這種想法。“
劉健侃侃而談,這一番話雖有些大膽,但楊崢不否認他說得很有道理,在科舉為尊的時代,科舉考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一生的富貴榮華,因此不少人均企圖以作弊以在科舉中取得好成績。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就是科舉。
楊崢記得在前世的時候讀過明末年淩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十,《華**獨逢異客江陵君三拆仙書》說的就是科舉的事,說是湖廣有個舉人姓何,在京師中會試,偶入酒肆,見一夥青衣大帽人在肆中飲酒。聽他說話半文半俗,看他氣質假斯文帶些光棍腔。何舉人另在一座,自斟自酌。
這些人見他獨自一個寂寞,便來邀他同坐。何舉人不辭,就便隨和歡暢。這些人道是不做腔,肯入隊,且又好相與,盡多快活。吃罷散去。隔了兒日,何舉人在長安街過,隻見一人醉臥路旁,衣帽多被塵土染汙。仔細一看,卻認得是前日酒肆裏同吃酒的內中一人,也是何舉人忠厚處,見他醉後狼藉不象樣,走近身扶起他來。其人也有些醒了,張目一看,見是何舉人扶他,把手拍一拍臂膊,哈哈笑道:“相公造化到了。”
就伸手袖中解出一條汗巾來,汗中結裏裹著一個兩指大的小封兒,對何舉人道:“可拿到下處自看。”何舉人不知其意,袖了到下處去。下處有好幾位同會試的在那裏,何舉人也不道是什麽機密勾當,不以為意,竟在眾人麵前拆開看時,乃是六個《四書》題目,八個經題目,共十四個。
同寓人見了,問道:“此自何來?”何舉人把前日酒肆同飲,今日跌倒街上的話,說了一遍,道:“是這個人與我的,我也不知何來。”同寓人道:“這是光棍們假作此等哄人的,不要信他。”獨有一個姓安的心裏道:“便是假的何妨?我們落得做做熟也好。”就與何舉人約了,每題各做一篇,又在書坊中尋刻的好文,參酌改定。後來入場,六個題目都在這裏麵的,二人多是預先做下的文字,皆得登第。
還有一個揚州興化縣舉子,應應天鄉試,頭場日齁酣睡一日不醒,號軍叫他起來,日已晚了,正自心慌,且到號底廁上走走。隻見廁中已有一個舉子在裏頭,問興化舉子道:“兄文成未?”答道:“正因睡了失覺,一字未成,了不得在這裏。”
廁中舉子道:“吾文皆成,寫在王諱紙上,今疾作譽不得了,兄文既未有,吾當贈兄罷。他日中了,可謝我百金。”
興化舉子不勝之喜。
廁中舉子就把一張王諱紙遞過來,果然六篇多明明白白寫完在上麵,說道:“小弟姓某名某,是應天府學。家在僻鄉,城中有賣柴牙人某人,是我侄,可一訪之,便可尋我家了。”
興化舉子領諾,拿到號房照他寫的譽了,得以完卷。進過三場,揭曉果中。急持百金,往尋賣柴牙人,問他叔子家裏。那牙人道:“有個叔子,上科正患痢疾進場,死在場中了。今科那得還有一個叔子?”舉子大駭,曉得是鬼來幫他中的,同了牙人直到他家,將百金為謝。其家甚貧,夢裏也不料有此百金之得,闔家大喜。
這舉子隻當百金買了一個春元。這兩件事兒聽得有趣,可細細想一下,其實反應的還是科舉作弊的事情,而本書的作者,在描敘這些憑藉著作弊手段而獲得成功的舉子們,卻沒有出現任何的批評魚不滿,反而對他們的遭遇讚歎不已,恨不得自己也來一回才好。這些雖是小說之言,但書中所說以楊崢看來,多半是來源於現實,而且作者淩蒙初本身就是一個讀書人,這位十八歲充補廩膳生(明代由公家給以膳食的生員),後多次赴考均未中。崇禎四年,才得意以副貢授上海縣丞,可見這些事其實是有真憑實據,至少在事實上他表明了普通的讀書人對於科舉作弊並沒有多大的反感。
反而被當做一種能耐來看,本朝科舉自洪武爺南北大案後,科舉風氣一度極好,但此事畢竟過了將近五十年,早年朱元璋定下的那些規矩都可一一被打破,不用說科舉上的這點威懾力,事實上在朱元璋後期,科舉上作弊案依舊屢見不鮮了,隻不過沒有形成轟動效果吧了,經過這麽多年放鬆,要說科舉依舊是保持著公正公平的態度,打死楊崢都不相信。他甚至覺得,正是在這種心態的趨使下,一些渴望功名,又難以通過科舉實現人生理想的讀書人,不得不走上一條危險重重的道路,他們開始千方百計尋找各種關係,以求疏通科場的“關節”。獲得功名從而建功立業。
也正是科舉作弊大量存在,使得科場作弊大有市場,因此也滋生了一種借著科舉發財的朝廷權貴,楊崢甚至覺得眼前的這幫太監就是因為知道其中的奧妙才敢明目張膽的如此作為了,而那幫讀書人也是看透了這些,才不惜花費大把的銀兩來買一個貢生來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