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崢沒說話,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打斷眾人的情緒,在官場的人都明白,有時候一件事的成功並非全都是利益,這裏麵還有氣氛,好的氣氛就像潤滑劑,所能帶來的效果比利益更好,更能見效。所以楊崢知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的看著眼前這幫熱血的漢子,多年的打壓,給了他們宣泄的機會,而這就是他打擊王振的第一步。
此番準備他用了將近十年才等來了今日,他很清楚經過十年的慫恿,王振已經徹底走上了權力的巔峰,如果再任由王振繼續這麽鬧騰下去,他一直擔心的局麵將會重演,而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作為老天爺選中重生的人,沒有道理不為這個國家,這裏的百姓做點什麽,況且從內心深處他很想看著這個盛世繼續繁榮下去,哪怕是多一日那也是好的,再退一步說,他與王振早不是盟友,權利讓兩人彼此走向了對立麵,無論他答不答應,從他坐上內閣首輔的哪天起,他與王振就是敵人,你死我亡的局麵遲早會來,他不想死所以死的那個人隻能是王振,多年的忍耐使得他心裏越發的明白,再不作為,那麽他除掉王振的籌碼將會越來越小,反過來,王振的籌碼將會越來越大,彼消此漲,他其實占不到半點好處,當然了,除掉王振並非全是為了他個人,從這十年王振所作所為來看他的確該死,不過十年的時間,宣宗與三楊一手打造的盛世局麵被毀得差不多,光是京城一城之地,吏治已經敗壞到了何等程度,軍隊、財政、甚至是風氣都已開始逐步糜爛,如果朝中再任由王振胡作非為下去,那麽在不久的將來,縱然他有心整頓怕也無力回天了,所以他必須出手,在王振權勢最為巔峰的時候。
一個人無論你願不願意,當你站在峰頂看久了,難免會生出幾分山高人為峰的感覺,他相信王振此時就是這種感覺,而作為一個擁有絕對權勢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人,心頭有這種想法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他相信眼前的王振就是這個時候。
盡管現在出手,有一定的風險,甚至沒有必勝的把握,但他還是決意去試一試,世間的事情有幾個是有絕對的把握,當年的項羽若不敢出手,也沒有後來的破釜沉舟,如果當年的劉邦沒有一決雌雄的勇氣,也不會有大漢王朝四百年的江山,如果當年永樂皇帝沒有豁出一切的決心,那麽今日也就不會有人人讚揚的永樂盛世,曆史更不會有永樂大帝的名號。任何的大事從來都帶著冒險,隻有敢於冒險的冒險家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隱忍了這多年,他決定做一回冒險家。
在冒險之前,他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冠冕堂皇,讓人辯無可辯,甚至沒有任何的理由來反駁,他心頭十分的清楚,任何的爭鬥都需要這樣一個理由,哪怕這個理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有了理由,你就取勝的先機。如今這個理由在他多年的籌劃下,已經有了,如何借用這個理由是他眼下的難題,眯著雙眼思索了一陣,他他的目光又重新落在了眼前,眾人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比起先前更激動。
他輕輕吐了口氣,十年的打壓,他生怕眼前的這幫人沒了往日的骨氣,如今看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無論什麽時候大明的文人最不缺的就是骨氣,看著眼前的畫麵,他甚至覺得多年的忍耐都是值得的,有了這幫不怕死的人幫著打頭陣,這場生死戰未必就會輸。
楊崢正看得入神,一旁的王直忽的輕輕碰了他一下,不等他回過神來,便衝著左側努了努嘴,低聲道:“大人不要太過樂觀了,陳大人可還沒說話呢?”
楊崢哦了聲,這才想起作為這幫言官的老大,左督禦史陳鎰一直坐在角落裏沒說話,作為這幫言官的領袖,陳鎰一直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這幫人今天能來這兒並非完全衝著他的麵子,更多是衝著眼前的這個老者。
陳鎰看似不起眼,但誰都不敢忽略他的存在,即便是處於權勢巔峰的王振也從不敢輕視他,隻因這個人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名聲都大得離譜。他於永樂年間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先後任湖廣、山東、浙江等地的副使,小皇帝登基的七年裏,他以一己之力鎮守陝西,期間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陝西的饑荒問題,前後一個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餘年,陝人很愛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陳鎰回朝廷,老百姓總是擋道擁車而泣。他回來時,則歡迎的人群數百裏不絕。他之得軍民之心,前後鎮守陝西的無人可及。
時人提起他總會說,鎰器宇凝重,多髭髯。為人和厚平易,曆官風憲,士論稱許。其屢鎮藩邊,凡屯種、蓄牧、儲蓄以餋兵民者,無不經畫得宜。至於寬逋負、蠲徭役、濟困苦、修廢墜其事尤多,軍民蒙其惠澤,鹹以“胡爺爺“呼之。及其還朝,父老留戀不能釋,己而懸懸望其複來,其得西人之心如此古往今來第一人。這樣的人坐鎮都察院,沒人敢輕視,加上陳鎰為人忠厚端謹,為官更是持大體,略細故,風裁儼然,短短幾年的功夫,言官風氣為之一變,可以說是朝廷難得清流官員。
楊崢想要出掉王振,此人的支持必不可少。
但此人有個壞習慣,凡事涉及朝局的大事,他從不輕易的表態,哪怕是當朝一品的內閣首輔也是一樣,可一旦決定了那就是追隨到底。
此時的陳鎰一聲不吭,既沒有明確的態度,也沒有就此離去的意思,饒是眾人都來自都察院,也有些吃不準老頭的意思,紛紛將目光看向楊崢,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我們都聽到陳大人的,他老人家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
此番準備他用了將近十年才等來了今日,他很清楚經過十年的慫恿,王振已經徹底走上了權力的巔峰,如果再任由王振繼續這麽鬧騰下去,他一直擔心的局麵將會重演,而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作為老天爺選中重生的人,沒有道理不為這個國家,這裏的百姓做點什麽,況且從內心深處他很想看著這個盛世繼續繁榮下去,哪怕是多一日那也是好的,再退一步說,他與王振早不是盟友,權利讓兩人彼此走向了對立麵,無論他答不答應,從他坐上內閣首輔的哪天起,他與王振就是敵人,你死我亡的局麵遲早會來,他不想死所以死的那個人隻能是王振,多年的忍耐使得他心裏越發的明白,再不作為,那麽他除掉王振的籌碼將會越來越小,反過來,王振的籌碼將會越來越大,彼消此漲,他其實占不到半點好處,當然了,除掉王振並非全是為了他個人,從這十年王振所作所為來看他的確該死,不過十年的時間,宣宗與三楊一手打造的盛世局麵被毀得差不多,光是京城一城之地,吏治已經敗壞到了何等程度,軍隊、財政、甚至是風氣都已開始逐步糜爛,如果朝中再任由王振胡作非為下去,那麽在不久的將來,縱然他有心整頓怕也無力回天了,所以他必須出手,在王振權勢最為巔峰的時候。
一個人無論你願不願意,當你站在峰頂看久了,難免會生出幾分山高人為峰的感覺,他相信王振此時就是這種感覺,而作為一個擁有絕對權勢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人,心頭有這種想法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他相信眼前的王振就是這個時候。
盡管現在出手,有一定的風險,甚至沒有必勝的把握,但他還是決意去試一試,世間的事情有幾個是有絕對的把握,當年的項羽若不敢出手,也沒有後來的破釜沉舟,如果當年的劉邦沒有一決雌雄的勇氣,也不會有大漢王朝四百年的江山,如果當年永樂皇帝沒有豁出一切的決心,那麽今日也就不會有人人讚揚的永樂盛世,曆史更不會有永樂大帝的名號。任何的大事從來都帶著冒險,隻有敢於冒險的冒險家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隱忍了這多年,他決定做一回冒險家。
在冒險之前,他需要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冠冕堂皇,讓人辯無可辯,甚至沒有任何的理由來反駁,他心頭十分的清楚,任何的爭鬥都需要這樣一個理由,哪怕這個理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有了理由,你就取勝的先機。如今這個理由在他多年的籌劃下,已經有了,如何借用這個理由是他眼下的難題,眯著雙眼思索了一陣,他他的目光又重新落在了眼前,眾人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反而比起先前更激動。
他輕輕吐了口氣,十年的打壓,他生怕眼前的這幫人沒了往日的骨氣,如今看來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無論什麽時候大明的文人最不缺的就是骨氣,看著眼前的畫麵,他甚至覺得多年的忍耐都是值得的,有了這幫不怕死的人幫著打頭陣,這場生死戰未必就會輸。
楊崢正看得入神,一旁的王直忽的輕輕碰了他一下,不等他回過神來,便衝著左側努了努嘴,低聲道:“大人不要太過樂觀了,陳大人可還沒說話呢?”
楊崢哦了聲,這才想起作為這幫言官的老大,左督禦史陳鎰一直坐在角落裏沒說話,作為這幫言官的領袖,陳鎰一直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這幫人今天能來這兒並非完全衝著他的麵子,更多是衝著眼前的這個老者。
陳鎰看似不起眼,但誰都不敢忽略他的存在,即便是處於權勢巔峰的王振也從不敢輕視他,隻因這個人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名聲都大得離譜。他於永樂年間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先後任湖廣、山東、浙江等地的副使,小皇帝登基的七年裏,他以一己之力鎮守陝西,期間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了陝西的饑荒問題,前後一個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餘年,陝人很愛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陳鎰回朝廷,老百姓總是擋道擁車而泣。他回來時,則歡迎的人群數百裏不絕。他之得軍民之心,前後鎮守陝西的無人可及。
時人提起他總會說,鎰器宇凝重,多髭髯。為人和厚平易,曆官風憲,士論稱許。其屢鎮藩邊,凡屯種、蓄牧、儲蓄以餋兵民者,無不經畫得宜。至於寬逋負、蠲徭役、濟困苦、修廢墜其事尤多,軍民蒙其惠澤,鹹以“胡爺爺“呼之。及其還朝,父老留戀不能釋,己而懸懸望其複來,其得西人之心如此古往今來第一人。這樣的人坐鎮都察院,沒人敢輕視,加上陳鎰為人忠厚端謹,為官更是持大體,略細故,風裁儼然,短短幾年的功夫,言官風氣為之一變,可以說是朝廷難得清流官員。
楊崢想要出掉王振,此人的支持必不可少。
但此人有個壞習慣,凡事涉及朝局的大事,他從不輕易的表態,哪怕是當朝一品的內閣首輔也是一樣,可一旦決定了那就是追隨到底。
此時的陳鎰一聲不吭,既沒有明確的態度,也沒有就此離去的意思,饒是眾人都來自都察院,也有些吃不準老頭的意思,紛紛將目光看向楊崢,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我們都聽到陳大人的,他老人家怎麽說,我們就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