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倒是出乎王振的意料之外,最近他總感覺哪兒哪兒都不對,比起往日來,許多事總是沒那麽順手,細細思索,之所以會這樣,原因全在小皇帝這兒,往日他作為小皇帝跟前的第一紅人,深得小皇帝的信任,做什麽事情有如神助,往日不曾覺得還以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能力,直到這兩日小皇帝神色間都是責備,就連往日不太理會的奏章,這兩日也看得頻繁起來,許多奏章自己批的意見全堵被否了,這種諸多不如意的局麵,讓他徹底明白了,他當當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廠公在皇權的麵前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哪天皇上不高興了,不信任自己隨時都可以那走他的一切,一想到日後會是這種結果,王振心頭就氣得要死,骨子裏的哪點不甘讓他想起了徐朗的那一番話來,這天下從來都是能者居之,他朱家的人能做,公公也能做皇。當然了這事兒可不是兒戲,他縱然對皇上再不滿也不會說出來,更不會表現出來,事實上在骨子裏他還是希望恢複與小皇帝昔日的關係,畢竟兩人相伴了多年,作為大伴他是看著小皇帝一天天長大的,這份情義不是徐朗的幾句話就可改變的,再者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小皇帝的性子,再怎麽說他都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沒有道理會虧了自己。
給予這一點,他才想著趁著言官不識抬舉,小皇帝心情不好的時候,趁機打壓打壓言官,好讓皇上看看作為他的大伴,他還是關係皇上的,還是忠心耿耿的,隻要皇上一句話,他就算為此得罪了言官也在所不惜的,但他沒想到這一切竟毫無用處,小皇帝一句朕不跟他們一般見識,宛如錢塘江洶湧的潮水,瞬間淹沒了他所有的希望,看著小皇帝日日益剛毅的臉,王振越想越想不甘心,馬上就是三年一度的科舉了,為了這個他籌備了多年,總算有些成果了,不敢說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他的人,看起來是不錯,可這些人畢竟是為了權勢才投靠他的門下,許多人在數年前之前還與自己的是死對頭呢,你能指望他們幫你鞏固權勢地位想都別想,不在背後踩上一腳就算不錯了,所以三年前就他就聽從了徐朗的建議,著手科舉了,如果將這些年輕的學子全都網羅在自己的門下,那麽自己還怕個屁的內閣,就算是皇上那也是動彈不得他,本想趁著這次機會好好混個臉熟,哪知道自己這邊剛開了頭,皇上那邊就出了皇宮,偏偏還去了貢院,自己的哪點小心思自然是徹底暴露了,加上楊崢從旁詆毀他,小皇帝心頭不高興本就不算什麽奇怪的事情,再者,這事兒既出來了,再鬧騰下去對自己也沒什麽好處,思來想去如今唯一要做的就是重新獲得小皇帝的寵信才是首要任務,想到了這一點,他咬了咬牙繼續說道:”皇上氣量大是好事,可右都禦史漕運總督王大文、禦史馮誌紅、禮部主事盧路、戶科給事中田大莊、工科給事中王仕往卻不怎麽想,他們沒準兒還覺得皇上好欺負,還準備著上書呢,皇上你以為他們是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麽,錯了,全錯了,他們是為了自己,這幫禦史平日裏最善做的就是罵皇上博取自己的名聲,這一招可是跟著他們老祖宗魏征學的,當年魏征直言不諱,向李世民麵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這些意見太宗李世民全盤接受了,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哪知這魏征不是個東西,將多年諍諫內容都作了記錄,曾將這種記錄拿給史官褚遂良看,明擺著是希望褚遂良給他記上一筆,好留名青史。皇上你說這魏征可不可很?咱們這些言官好的沒學,魏征的哪點那壞毛病全都學會了,皇上再這麽慣著他們,知道的還好說,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皇上你怕了他們呢?”
“先生這話怕是說錯了吧!”小皇帝麵上有些掛不住,沒好氣的瞪了王振一眼,說道:“朕可聽說了,昔日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麵鏡子。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裏,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隻有前麵幾行,稍微可以辨認,上麵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隻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隻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遺表的大意就是這樣,然而朕思考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說的這些過錯。公卿侍臣,可以把這些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朕有過錯一定要進諫。單說早朝這事兒是祖宗的規矩,朕作為太祖子孫未能恪守祖宗規矩,朕的確做的的確有些不像話,王大人他們上奏章,那才是他們的職責,朕倒是覺得他們沒錯,這次就這麽算了,朕不想把這件事弄得太大。讓天下百姓看笑話。“
王振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微微楞了一下忙搖頭道:“皇上千萬不可,千萬不可啊,皇上你是皇上,九五之尊,哪能有錯呢,即便是你不尊太祖皇帝的規矩,那錯的也是言官,而不是你啊,今日你若就此服軟,他日這幫臣子還不得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了,自古那個明君任由做臣子的胡來。”
給予這一點,他才想著趁著言官不識抬舉,小皇帝心情不好的時候,趁機打壓打壓言官,好讓皇上看看作為他的大伴,他還是關係皇上的,還是忠心耿耿的,隻要皇上一句話,他就算為此得罪了言官也在所不惜的,但他沒想到這一切竟毫無用處,小皇帝一句朕不跟他們一般見識,宛如錢塘江洶湧的潮水,瞬間淹沒了他所有的希望,看著小皇帝日日益剛毅的臉,王振越想越想不甘心,馬上就是三年一度的科舉了,為了這個他籌備了多年,總算有些成果了,不敢說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二是他的人,看起來是不錯,可這些人畢竟是為了權勢才投靠他的門下,許多人在數年前之前還與自己的是死對頭呢,你能指望他們幫你鞏固權勢地位想都別想,不在背後踩上一腳就算不錯了,所以三年前就他就聽從了徐朗的建議,著手科舉了,如果將這些年輕的學子全都網羅在自己的門下,那麽自己還怕個屁的內閣,就算是皇上那也是動彈不得他,本想趁著這次機會好好混個臉熟,哪知道自己這邊剛開了頭,皇上那邊就出了皇宮,偏偏還去了貢院,自己的哪點小心思自然是徹底暴露了,加上楊崢從旁詆毀他,小皇帝心頭不高興本就不算什麽奇怪的事情,再者,這事兒既出來了,再鬧騰下去對自己也沒什麽好處,思來想去如今唯一要做的就是重新獲得小皇帝的寵信才是首要任務,想到了這一點,他咬了咬牙繼續說道:”皇上氣量大是好事,可右都禦史漕運總督王大文、禦史馮誌紅、禮部主事盧路、戶科給事中田大莊、工科給事中王仕往卻不怎麽想,他們沒準兒還覺得皇上好欺負,還準備著上書呢,皇上你以為他們是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麽,錯了,全錯了,他們是為了自己,這幫禦史平日裏最善做的就是罵皇上博取自己的名聲,這一招可是跟著他們老祖宗魏征學的,當年魏征直言不諱,向李世民麵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這些意見太宗李世民全盤接受了,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哪知這魏征不是個東西,將多年諍諫內容都作了記錄,曾將這種記錄拿給史官褚遂良看,明擺著是希望褚遂良給他記上一筆,好留名青史。皇上你說這魏征可不可很?咱們這些言官好的沒學,魏征的哪點那壞毛病全都學會了,皇上再這麽慣著他們,知道的還好說,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皇上你怕了他們呢?”
“先生這話怕是說錯了吧!”小皇帝麵上有些掛不住,沒好氣的瞪了王振一眼,說道:“朕可聽說了,昔日李世民經常對身邊的侍臣說:“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麵鏡子。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裏,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隻有前麵幾行,稍微可以辨認,上麵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隻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隻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遺表的大意就是這樣,然而朕思考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說的這些過錯。公卿侍臣,可以把這些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朕有過錯一定要進諫。單說早朝這事兒是祖宗的規矩,朕作為太祖子孫未能恪守祖宗規矩,朕的確做的的確有些不像話,王大人他們上奏章,那才是他們的職責,朕倒是覺得他們沒錯,這次就這麽算了,朕不想把這件事弄得太大。讓天下百姓看笑話。“
王振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微微楞了一下忙搖頭道:“皇上千萬不可,千萬不可啊,皇上你是皇上,九五之尊,哪能有錯呢,即便是你不尊太祖皇帝的規矩,那錯的也是言官,而不是你啊,今日你若就此服軟,他日這幫臣子還不得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了,自古那個明君任由做臣子的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