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將太祖爺氣得差點吐血,太祖爺想見過傻的就沒見過這麽傻的,這樣的人留下來純粹是給自己找痛快,想著日後
天天麵對這殺人的質疑,辱罵,責問,太祖爺終於起了殺心,再一次再次下令推出午門斬首。王樸赴刑場途中路過國史
館,向裏頭的人大聲喊道:“學士劉三吾你仔細聽好了,請在史書上記上一筆,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殺無罪禦史王樸。
”到了刑場,王樸作詩一首,遂赴死。監斬官回來複命,太祖爺就問他,王樸可說過什麽話,監斬官回答什麽都沒有說
,隻作了一首詩。太祖爺聞言道:“他的隻言片語都不能聽,何況詩呢?”不久,太祖爺撰寫《大誥》,說王樸誹謗,仍
然列入他的名字。
其實,這王樸冤枉而死的,但他屢屢觸犯逆鱗還不認錯,眼中簡直就沒有皇帝,這樣的人若任由他繼續活下來,那這朝
堂之上哪還有皇帝說話的份兒,太祖爺這個皇帝也做得不痛快,所以才在正怒之下殺了此人。此後朝廷雖有不殺言官的
規矩,但在洪武一朝如同虛設,那些要命的官兒也不敢胡來,所以比起後來的永樂、洪熙、宣德朝,洪武爺可就舒坦得
多了,言官提出的意見也是最少,罵的也是最少的。”
這做皇帝的就不能對自己的臣子太好,尤其是對言官,那純粹是給自己找痛快,本朝的言官就是皇上給摜出的毛病……
”王振站在城門外破口大罵個不停。
這等朝廷大事,阮浪即便是有想法也很少說出來,宮中多年的生涯,早讓他練就了一番別樣的本領,那就是少說話,多
做事,命才會活得更長。聽得王振罵了半天也不接話,淡淡一笑,衝著王振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王振罵得正得勁兒,也沒在意,甩了甩雙手,寬大的袖袍帶著一絲得意入了宮門,阮浪看著王振緩緩而行的背影,嘴角
微微上揚,露出一副讓人難以察覺的冷笑。
皇宮裏,爭論仍在繼續,不過比起先前局麵有些變化,除了個別的官兒偶爾會插上一句兩句不著邊際的話之外,其餘的
人包括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都豎起了耳朵聽楊崢再說,偌大的暖閣比起先前顯得冷靜了許多,楊崢不急不緩帶著某種自
信的聲音。
楊崢認為王振倉促起兵,已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後勤保障沒搞好是重要原因。十幾萬大軍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
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饑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所以第一步是敵動
我不動,先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麵做好後勤準備。
其次,在人力準備方麵,著重整頓、充實京軍。京軍的主力是三大營,除了各門把守的將士之外,還剩下三千人馬,而
這三千人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
角色。由這三千人馬在,足以與王振一戰,況且為了應對這場戰事,楊崢早有準備,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
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都得到了指令,迅速趕往北京,縱然王振勢力威猛,隻要沒能攻破北京九
門,那麽加以時日,全國各地的兵馬趕赴京城,足以形成兵力數量上對於王振軍隊的優勢。
其三,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麵,楊崢也做足了準備,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京城軍中僅有1/10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
不足。為此,他一方麵命令工部加緊趕製,一麵將南京庫存兵器的2/3,共126萬件調入北京,補充守城部隊。還派出人
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神槍(火槍)1.1萬餘杆、神銃(火銃)2萬多隻,神箭
(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並更換了軍隊的戰服、軍旗等。
其四,在糧食上,楊崢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征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
車輛前往通州運糧。並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重賞之下有勇夫。
據可靠的消息,楊崢著手安排的運送糧食隊伍此時正在啟動,且運糧隊伍川流不息。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比起全國各地趕赴的軍隊而言,把守紫禁城才是第一要務,能否挫敗王振大軍,說到底還需更
強有力的援助,楊崢充分發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籌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特便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築改為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同時,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牆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麵城牆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11000餘個、沙欄木長5100餘丈,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禦性能。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楊崢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王振軍隊,切斷其後路。
眾官兒見楊崢早已做好種種安排,不由得心頭大定,各自紛紛議論起來。最後聽得楊崢爽朗的聲音道:“此戰除了上述五點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咱們的王公公已入皇宮。敵軍可謂是群龍無首,這樣的烏合之眾,何懼之有?”
一聽王振的名字,百官情緒就激動起來,紛紛開始破口大罵,也不知誰喊了聲:“皇上待王振如此厚重,此人非但不感恩情,反而癡心妄想,想學他人做皇帝,這樣的人就該千刀萬剮才好。”
“對,將王振千刀萬剮。”群臣紛紛附和。
天天麵對這殺人的質疑,辱罵,責問,太祖爺終於起了殺心,再一次再次下令推出午門斬首。王樸赴刑場途中路過國史
館,向裏頭的人大聲喊道:“學士劉三吾你仔細聽好了,請在史書上記上一筆,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殺無罪禦史王樸。
”到了刑場,王樸作詩一首,遂赴死。監斬官回來複命,太祖爺就問他,王樸可說過什麽話,監斬官回答什麽都沒有說
,隻作了一首詩。太祖爺聞言道:“他的隻言片語都不能聽,何況詩呢?”不久,太祖爺撰寫《大誥》,說王樸誹謗,仍
然列入他的名字。
其實,這王樸冤枉而死的,但他屢屢觸犯逆鱗還不認錯,眼中簡直就沒有皇帝,這樣的人若任由他繼續活下來,那這朝
堂之上哪還有皇帝說話的份兒,太祖爺這個皇帝也做得不痛快,所以才在正怒之下殺了此人。此後朝廷雖有不殺言官的
規矩,但在洪武一朝如同虛設,那些要命的官兒也不敢胡來,所以比起後來的永樂、洪熙、宣德朝,洪武爺可就舒坦得
多了,言官提出的意見也是最少,罵的也是最少的。”
這做皇帝的就不能對自己的臣子太好,尤其是對言官,那純粹是給自己找痛快,本朝的言官就是皇上給摜出的毛病……
”王振站在城門外破口大罵個不停。
這等朝廷大事,阮浪即便是有想法也很少說出來,宮中多年的生涯,早讓他練就了一番別樣的本領,那就是少說話,多
做事,命才會活得更長。聽得王振罵了半天也不接話,淡淡一笑,衝著王振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王振罵得正得勁兒,也沒在意,甩了甩雙手,寬大的袖袍帶著一絲得意入了宮門,阮浪看著王振緩緩而行的背影,嘴角
微微上揚,露出一副讓人難以察覺的冷笑。
皇宮裏,爭論仍在繼續,不過比起先前局麵有些變化,除了個別的官兒偶爾會插上一句兩句不著邊際的話之外,其餘的
人包括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都豎起了耳朵聽楊崢再說,偌大的暖閣比起先前顯得冷靜了許多,楊崢不急不緩帶著某種自
信的聲音。
楊崢認為王振倉促起兵,已犯了許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後勤保障沒搞好是重要原因。十幾萬大軍在風雨中輾轉,軍糧不
備、軍械不習、運輸不及時,連唯一的飲用水源都被切斷,在人饑馬渴的情況下,是不能打勝仗的,所以第一步是敵動
我不動,先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麵做好後勤準備。
其次,在人力準備方麵,著重整頓、充實京軍。京軍的主力是三大營,除了各門把守的將士之外,還剩下三千人馬,而
這三千人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明軍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
角色。由這三千人馬在,足以與王振一戰,況且為了應對這場戰事,楊崢早有準備,兩京、河南的備操軍,沿海的備倭
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的官軍,以及浙江兵都得到了指令,迅速趕往北京,縱然王振勢力威猛,隻要沒能攻破北京九
門,那麽加以時日,全國各地的兵馬趕赴京城,足以形成兵力數量上對於王振軍隊的優勢。
其三,武器裝備的籌措方麵,楊崢也做足了準備,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京城軍中僅有1/10的將士有盔甲,兵器也嚴重
不足。為此,他一方麵命令工部加緊趕製,一麵將南京庫存兵器的2/3,共126萬件調入北京,補充守城部隊。還派出人
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神槍(火槍)1.1萬餘杆、神銃(火銃)2萬多隻,神箭
(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並更換了軍隊的戰服、軍旗等。
其四,在糧食上,楊崢采用了一切措施運糧。除官府征用的500輛大車晝夜運糧外,還動員百姓及官兵的家屬、親友自備
車輛前往通州運糧。並提出,對運到北京20石以上糧食的人,除運費外,另發白銀一兩,以資鼓勵。重賞之下有勇夫。
據可靠的消息,楊崢著手安排的運送糧食隊伍此時正在啟動,且運糧隊伍川流不息。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比起全國各地趕赴的軍隊而言,把守紫禁城才是第一要務,能否挫敗王振大軍,說到底還需更
強有力的援助,楊崢充分發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將全城軍民都動員起來,備戰備荒。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籌集了大量磚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備戰時急用。特便是城北的德勝門、安定門,城西的西直門和阜成門,把城內側由土築改為磚砌,並深浚了城壕,加強了城防。同時,命令工部組織人員在城牆堞口設置門扉,在城東、西、南麵城牆上綁上沙欄木,共設置門扉11000餘個、沙欄木長5100餘丈,進一步增強了北京城池的防禦性能。為了進一步發動群眾,楊崢還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民眾,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王振軍隊,切斷其後路。
眾官兒見楊崢早已做好種種安排,不由得心頭大定,各自紛紛議論起來。最後聽得楊崢爽朗的聲音道:“此戰除了上述五點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咱們的王公公已入皇宮。敵軍可謂是群龍無首,這樣的烏合之眾,何懼之有?”
一聽王振的名字,百官情緒就激動起來,紛紛開始破口大罵,也不知誰喊了聲:“皇上待王振如此厚重,此人非但不感恩情,反而癡心妄想,想學他人做皇帝,這樣的人就該千刀萬剮才好。”
“對,將王振千刀萬剮。”群臣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