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因家裏貧困無法讀書,太祖從小就給村裏的地主放牛為生,可一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太祖皇帝便當仁不讓做了主帥,幾年的功夫便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做了這開國的皇帝,試問若當初太祖皇帝也如將軍這般,哪來的朱家天下。這人想做大事,想名垂青史就得做大事,敢做大事。卑職以為將軍有這個能耐。”
曹欽似有些心動,遲疑道:“姓楊的可不是好對付的,這些天你也看到了,咱們三十萬大軍在這兒折騰,人家可是不慌不忙,據城而守,既不攻,也不守,全把咱們當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曹寧道:“正因姓楊的隻守不攻,卑職才覺得將軍有這個機會。”
曹欽目光一閃,盯在曹寧的臉上如同兩把鋒利的匕首,讓人不敢直視。
曹寧的臉上閃過一絲緊張,跟著嘿嘿一笑,道:“將軍是明白人,怎麽還不明白,這天下的仗就沒有隻守不攻的仗,就算這天下的百姓不急,皇上難道不急麽?如今的楊崢已是內閣大學士,手裏握著京城的兵馬大權,翰林院、督察院,六部沒少是他的人吧,錦衣衛都有他的人,其力量比起王公公隻大不小,這樣的一個危險人物皇上會讓他長期掌握兵權麽,本朝太祖皇帝處心積慮的製造了胡惟庸一案,目的何在,不就是因宰相權勢過大,威脅到了皇權麽,如今內閣看似是宰相不假,可權勢卻不能與昔日的宰相相提並論,其中有一條就是內閣並不掌兵權?眼下非常時期,小皇帝為求自保,不得不將希望寄托楊崢的身上,可他一旦發現,危險並非如楊崢所言,那麽這京城兵馬的大權就是楊崢的墳墓了。”
曹寧的一番言語讓曹欽眼前一亮,本朝自太祖皇帝廢除宰相後,兵部直屬於皇帝,故而兵部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於皇帝之手;都司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同時聽命於兵部,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一旦爆發戰爭,軍隊調動出征,程序十分嚴格。戰爭是否進行,都需要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皇帝做出決定,爾後發出征討詔書,兵部則需要根據皇帝旨意,用“皇帝信寶”頒發調兵命令;五軍都督府則需要奉皇帝之命出任統兵將領,掛印出征,指揮前線。
楊崢手裏的握住的兵馬大權其實是小皇帝,這權勢一日兩日到也罷了,時日長了,難免讓人起疑心了,小皇帝既能狠下心來殺了王振,未必不會再殺一個楊崢。
而他所懼無非是一個楊崢。
楊崢一死,天下再無敵手,如此一來,江山唾手可得。
“這的確是個好機會。”曹欽喃喃了聲,道:“不過,姓楊的如今正得小皇帝信任,這兵馬大權未必會要回去。”
曹寧嘿嘿一笑,道:“這就看將軍你的手段了。”
曹寧左右瞥了一眼,道:“王振不知反抗,就被楊崢給除了,那是他空有內相之名,卻無內相之實,平日裏還瞧不起咱們這些武將,他的死沒什麽好可惜的,咱們與他不同,不光有人,還有腦子,姓楊的不說咱們是反賊麽,咱們何不來個反其道而行之?”
曹欽道:“如何反?”
“反間計?”曹寧道。
曹欽為人也不笨,立即領會了曹寧的意思,道:“計策倒是不錯,隻不過小皇帝未必肯信?”
曹寧道:“末將仔細研究過了,但凡是用反間計的沒有不成功的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布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當時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隻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還有那個檀道濟不是死是反間計下,算上曹操敗在反間計上的人足足有五六個,這些人那個不是一時的俊傑,比起姓楊的如何?反間計既能殺他們,未必就不能殺了一個楊崢?”
曹欽道:“話雖如此,但這事兒咱們不得不做兩手準備,就本將所知,采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小皇帝眼下對姓楊的信任有加,未必肯信?”
曹寧道:“信與不信,做了才知道,以將軍看咱們這位小皇帝如何?”
曹欽想了想道:“算不上一個明君,但骨子裏算是個想作為的好皇帝!”
曹寧道:“這就是了,他既想作為,豈可任由楊崢長期手握兵馬大權,小皇帝為人是不怎麽樣,但他依舊是皇帝,凡是皇帝沒有不多心的,這一點便是明君也不例外。姓楊的不是說咱們謀反麽,那咱們就以此為借口,反將他一軍。”
“說姓楊的謀反,隻怕皇上未必肯信”。曹欽麵露擔憂之色。
曹寧哈哈一笑,道:“將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皇上信不信沒關係,問題的關鍵在於姓楊的有謀反的實力,有了這個,小皇帝就算不全信隻怕也內心多疑吧,日子一長,他會怎麽想?”
曹欽一驚,猛地抬起頭來,道:“兵權乃帝王之大忌,昔漢呂後殺劉邦,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高宗殺嶽飛莫不是如此,到了本朝太祖皇帝不惜殺光所有功臣,說到底還是為了權勢,楊崢既內閣大學士就該握著兵權,這兵權放在別人的手裏到也罷了,擱在他的手裏那就是殺人的利器,燙手的山芋,皇上嘴上不說,心頭未必不想啊。反間計的確是好計謀啊。”
因家裏貧困無法讀書,太祖從小就給村裏的地主放牛為生,可一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太祖皇帝便當仁不讓做了主帥,幾年的功夫便滅了陳友諒,張士誠,做了這開國的皇帝,試問若當初太祖皇帝也如將軍這般,哪來的朱家天下。這人想做大事,想名垂青史就得做大事,敢做大事。卑職以為將軍有這個能耐。”
曹欽似有些心動,遲疑道:“姓楊的可不是好對付的,這些天你也看到了,咱們三十萬大軍在這兒折騰,人家可是不慌不忙,據城而守,既不攻,也不守,全把咱們當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曹寧道:“正因姓楊的隻守不攻,卑職才覺得將軍有這個機會。”
曹欽目光一閃,盯在曹寧的臉上如同兩把鋒利的匕首,讓人不敢直視。
曹寧的臉上閃過一絲緊張,跟著嘿嘿一笑,道:“將軍是明白人,怎麽還不明白,這天下的仗就沒有隻守不攻的仗,就算這天下的百姓不急,皇上難道不急麽?如今的楊崢已是內閣大學士,手裏握著京城的兵馬大權,翰林院、督察院,六部沒少是他的人吧,錦衣衛都有他的人,其力量比起王公公隻大不小,這樣的一個危險人物皇上會讓他長期掌握兵權麽,本朝太祖皇帝處心積慮的製造了胡惟庸一案,目的何在,不就是因宰相權勢過大,威脅到了皇權麽,如今內閣看似是宰相不假,可權勢卻不能與昔日的宰相相提並論,其中有一條就是內閣並不掌兵權?眼下非常時期,小皇帝為求自保,不得不將希望寄托楊崢的身上,可他一旦發現,危險並非如楊崢所言,那麽這京城兵馬的大權就是楊崢的墳墓了。”
曹寧的一番言語讓曹欽眼前一亮,本朝自太祖皇帝廢除宰相後,兵部直屬於皇帝,故而兵部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於皇帝之手;都司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同時聽命於兵部,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一旦爆發戰爭,軍隊調動出征,程序十分嚴格。戰爭是否進行,都需要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皇帝做出決定,爾後發出征討詔書,兵部則需要根據皇帝旨意,用“皇帝信寶”頒發調兵命令;五軍都督府則需要奉皇帝之命出任統兵將領,掛印出征,指揮前線。
楊崢手裏的握住的兵馬大權其實是小皇帝,這權勢一日兩日到也罷了,時日長了,難免讓人起疑心了,小皇帝既能狠下心來殺了王振,未必不會再殺一個楊崢。
而他所懼無非是一個楊崢。
楊崢一死,天下再無敵手,如此一來,江山唾手可得。
“這的確是個好機會。”曹欽喃喃了聲,道:“不過,姓楊的如今正得小皇帝信任,這兵馬大權未必會要回去。”
曹寧嘿嘿一笑,道:“這就看將軍你的手段了。”
曹寧左右瞥了一眼,道:“王振不知反抗,就被楊崢給除了,那是他空有內相之名,卻無內相之實,平日裏還瞧不起咱們這些武將,他的死沒什麽好可惜的,咱們與他不同,不光有人,還有腦子,姓楊的不說咱們是反賊麽,咱們何不來個反其道而行之?”
曹欽道:“如何反?”
“反間計?”曹寧道。
曹欽為人也不笨,立即領會了曹寧的意思,道:“計策倒是不錯,隻不過小皇帝未必肯信?”
曹寧道:“末將仔細研究過了,但凡是用反間計的沒有不成功的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布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當時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隻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還有那個檀道濟不是死是反間計下,算上曹操敗在反間計上的人足足有五六個,這些人那個不是一時的俊傑,比起姓楊的如何?反間計既能殺他們,未必就不能殺了一個楊崢?”
曹欽道:“話雖如此,但這事兒咱們不得不做兩手準備,就本將所知,采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作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小皇帝眼下對姓楊的信任有加,未必肯信?”
曹寧道:“信與不信,做了才知道,以將軍看咱們這位小皇帝如何?”
曹欽想了想道:“算不上一個明君,但骨子裏算是個想作為的好皇帝!”
曹寧道:“這就是了,他既想作為,豈可任由楊崢長期手握兵馬大權,小皇帝為人是不怎麽樣,但他依舊是皇帝,凡是皇帝沒有不多心的,這一點便是明君也不例外。姓楊的不是說咱們謀反麽,那咱們就以此為借口,反將他一軍。”
“說姓楊的謀反,隻怕皇上未必肯信”。曹欽麵露擔憂之色。
曹寧哈哈一笑,道:“將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皇上信不信沒關係,問題的關鍵在於姓楊的有謀反的實力,有了這個,小皇帝就算不全信隻怕也內心多疑吧,日子一長,他會怎麽想?”
曹欽一驚,猛地抬起頭來,道:“兵權乃帝王之大忌,昔漢呂後殺劉邦,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宋高宗殺嶽飛莫不是如此,到了本朝太祖皇帝不惜殺光所有功臣,說到底還是為了權勢,楊崢既內閣大學士就該握著兵權,這兵權放在別人的手裏到也罷了,擱在他的手裏那就是殺人的利器,燙手的山芋,皇上嘴上不說,心頭未必不想啊。反間計的確是好計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