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菜園
居家過日子,菜是必不可少的幫襯,是鄉村生活的填補,貧窮日子的點綴。
孫剛家菜園,是孫爸拿頭挖了幾遍,施些捂好的農家肥,再用長把釘耙仔仔細細鏤了,連小小的石頭都要撿拾出來,扔到園子外麵,更不放過一個小小的土塊,砸爛弄麵。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菜園是農民養家活口的法寶。
一個冬天的休眠、休整,菜園迫不及待地等待著人們的耕耘和種植。
加上雪花的滋潤,地裏濕漉漉的,充滿急不看待的神情。
先將小白菜和紅蘿卜、青菜一塊兒揚撒進精心翻弄好的地層中,再將邊頭地角用鏟子和筷子,點種了其他蔬菜等,連一寸地方都不放過,春夏秋三季碗裏鍋裏就有了豐富的內容,胃裏心裏就不至於空落落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處菜園養育一處家園。
平常、樸素、隨意、簡單的鄉村菜園,喂養的人們身體強健、硬朗,骨骼粗壯、高大,一天天長大成人。
聽孫爸說,他們那時候的口糧有限,每年四五月就斷了炊,雖說國家有供應糧,但那隻能堅決燃眉之急。
人們誰都心知肚明,像明鏡似的一清二楚,誰都在自家的自留地很下功夫,尤其離家近便的菜園,更是人們出力和汗水最多的地方,菜園也不負眾望,總是源源不斷地給人們提供取之不盡的菜蔬,給正在發育長身體的他們盡可能地補充營養。
溫暖和美的春光沐浴下,輕柔沁心的春風吹拂中,悠然酥軟的春雨滋潤裏,亮麗生動的春天懷抱裏,各種菜蔬爭先恐後起身上路,滿懷希望,擠擠挨挨,星星點點,密密麻麻,像夜空裏的星星撒滿了菜園,又像是靈動鮮活的綠色音符,跳躍著平凡而實在的希望之夢。
不經意間,已然長出了三兩個嫩嫩的芽角,水靈靈的俊俏樣子,誰看見誰喜歡。
小白菜最為養人。(《》網7*旋拔旋出,旋吃旋長。
拔一把翠綠的發亮的,洗淨,切好,調如這個季節單調寡淡的飯食中,看著舒心,吃著爽快。
等小白菜吃的人腸胃有些發膩之時,“玉樹臨風”的韭菜長高了,“亭亭玉立”的青菜枝葉長勢喜人,顯示出勃勃生機與青春活力,而地埂邊的刀豆也悄然扯秧,延伸出長長的藤蔓,攀援、升爬到牆頭上,鑽入地中間,或者沿著插好的竹竿攀附而上。
牆邊的豆秧拉扯開來,將破落的院牆裝飾成一道黛綠色的帷幔,好看極了。
過些時候,葵花金黃的花朵會越長越大,到時候連枝丫上也滿是花朵。
孫剛記得小時候,葵花長的太繁多了,媽媽吩咐他們留下幾個,刪去其餘的枝丫連同花朵,毫不可惜,否則會影響果實。
花落結實,花凋謝後,結滿一大盤子密密的果實。
這時節葫蘆花也競相怒放,從花蕊中間結出小小的葫蘆。
這裏那裏去年遺落的燈盞花紛紛亮相,前來趕著湊熱鬧,加上不請自來、翩然而至的白蝴蝶、黃蝴蝶,嚶嚶嗡嗡地飛來飛去,給菜園增色不少。
生活中,意外的收獲,總是給予人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喜悅。
孫剛清楚地記得,有次媽媽讓他找葫蘆時,從茂密的草叢中,欣喜異常地意外發現了一個碩大的葫蘆,小心翼翼地掐下來,抱在懷中,就像撿拾了一個元寶般興奮異常――那天的晚餐,家裏的飯桌上就有了葫蘆菜饋贈。
其實,仔細想來,哪裏有什麽意外,沒有耕耘,豈談收獲。沒有執著的付出,哪有甘甜的獲得。
隻是許多時候被表象與虛假所蒙蔽,所阻擋,人們就以為是一種意外。
刀豆細密而繁多,摘上十幾個豆秧的,就可以炒出一盤菜來。
過幾天,豆秧上細長的刀豆照樣一嘟嚕一嘟嚕,掛滿了豆莢。
吃不完的刀豆在陽光下曬幹了,一直可以吃到深秋季節,冬天照樣可以食用。
生活的幸福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稀世珍寶,不在於官位多大權裏多麽重要,而在於能夠品味出平淡中的美麗,能夠咀嚼到隨意中的快樂。
菜園提供的農家小菜的價值,也不在於它的罕有實在,而在於它傳達出的那種泥土的芳香和親切,那種家園的溫暖和摯愛。
鄉村菜園並不僅僅種植蔬菜,也培植樹木。
像蘋果、梨子、杏子、葡萄這些果木,村裏很多人家在自家的菜園裏種了,孩子們就不至於那麽眼饞。
以前孫剛家種了幾棵梨樹,一棵杏樹,保證了全家大半年的水果。
梨樹請人嫁接了一種新品種,吃起來脆香而綿軟,而杏子也嫁接了大結杏――成熟早,肉質好,口感佳,且個大味美。
每次孫媽把那些味道甜的,讓孫剛兩兄弟分頭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包括不論遠近薄厚的親戚,而留下來讓自己吃的,隻能是小的。
菜園的菜蔬多餘時,孫媽也是抽空給鄰居送些。
那時的孫剛有些迷惑不解,認為母親是在討好與巴結別人,故意趁她不注意時,撿最大最甜的杏偷吃,為的是“先下手為強”。
孫媽常說:有自己吃的,就有別人吃的。人無論啥時候,都要心裏裝著其他人。
她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自始至終心裏想著他人,盡可能將好處甜頭送給別人,把困難和艱辛留下來自己品嚐。
她用身體力行的做法,潛移默化的言行教導著孫剛:時時刻刻要設身處地地多替他人著想。
順著鄉村菜園深深淺淺的根脈,一個人會輕而易舉地找尋到母親飯香裏的關愛,找尋到家鄉泥土的芳香,找尋到苦澀酸辛日子裏的溫馨記憶。
有時,人在自覺不自覺中,會情不自禁地反芻出來自家鄉的特殊味道。
咀嚼食物時,味蕾的觸角會被自動打開,菜園裏青青翠翠的小白菜,綠中帶脆的青菜,鮮嫩鮮嫩的苜蓿芽,鮮香水靈的韭菜,細長密集的刀豆,碩大好看的葫蘆……
甚至綿軟香甜的杏子,脆裏夾香的蘋果,酸中帶蜜的葡萄,都會紛紜而至,連同那些清晰而生動的畫麵躍入眼前。
歲月走過,風雨吹過,唯有菜園子依然以素樸的心態,堅強的信念,固守著祖祖輩輩汗水跌落、滋潤、浸泡的土地,根植著蒼翠綠色生命,仰望著日出日落,與不卑不亢的鄉人情同手足,珍惜生存的每一天。
………………
隨著婚期的臨近,孫剛家裏也忙碌起來,殺豬、買菜,租桌椅板凳,很多事情要忙活。
孫陽電話也打回來了,他會在孫剛結婚前兩天趕回來,他感覺到很抱歉,幫不上什麽忙。因為他結婚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弟弟幫忙的。
整個孫家都在為孫剛的婚事忙碌著,孫剛也越發顯得急躁,感覺有婚前躁動症。
孫剛也和趙涵一起買些小東西,布置一下新房,新房就在孫剛以前的房間。
等結婚後,他們夫妻要常住果園裏。所以孫剛和爸爸又把果園的房子給拾掇了一遍,這樣看起來順眼多了。
到時候,趙涵的嫁妝弄來後,弄一個衣櫃過來就行了。
一切都在忙中有序的進行著,孫剛也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居家過日子,菜是必不可少的幫襯,是鄉村生活的填補,貧窮日子的點綴。
孫剛家菜園,是孫爸拿頭挖了幾遍,施些捂好的農家肥,再用長把釘耙仔仔細細鏤了,連小小的石頭都要撿拾出來,扔到園子外麵,更不放過一個小小的土塊,砸爛弄麵。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菜園是農民養家活口的法寶。
一個冬天的休眠、休整,菜園迫不及待地等待著人們的耕耘和種植。
加上雪花的滋潤,地裏濕漉漉的,充滿急不看待的神情。
先將小白菜和紅蘿卜、青菜一塊兒揚撒進精心翻弄好的地層中,再將邊頭地角用鏟子和筷子,點種了其他蔬菜等,連一寸地方都不放過,春夏秋三季碗裏鍋裏就有了豐富的內容,胃裏心裏就不至於空落落的。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處菜園養育一處家園。
平常、樸素、隨意、簡單的鄉村菜園,喂養的人們身體強健、硬朗,骨骼粗壯、高大,一天天長大成人。
聽孫爸說,他們那時候的口糧有限,每年四五月就斷了炊,雖說國家有供應糧,但那隻能堅決燃眉之急。
人們誰都心知肚明,像明鏡似的一清二楚,誰都在自家的自留地很下功夫,尤其離家近便的菜園,更是人們出力和汗水最多的地方,菜園也不負眾望,總是源源不斷地給人們提供取之不盡的菜蔬,給正在發育長身體的他們盡可能地補充營養。
溫暖和美的春光沐浴下,輕柔沁心的春風吹拂中,悠然酥軟的春雨滋潤裏,亮麗生動的春天懷抱裏,各種菜蔬爭先恐後起身上路,滿懷希望,擠擠挨挨,星星點點,密密麻麻,像夜空裏的星星撒滿了菜園,又像是靈動鮮活的綠色音符,跳躍著平凡而實在的希望之夢。
不經意間,已然長出了三兩個嫩嫩的芽角,水靈靈的俊俏樣子,誰看見誰喜歡。
小白菜最為養人。(《》網7*旋拔旋出,旋吃旋長。
拔一把翠綠的發亮的,洗淨,切好,調如這個季節單調寡淡的飯食中,看著舒心,吃著爽快。
等小白菜吃的人腸胃有些發膩之時,“玉樹臨風”的韭菜長高了,“亭亭玉立”的青菜枝葉長勢喜人,顯示出勃勃生機與青春活力,而地埂邊的刀豆也悄然扯秧,延伸出長長的藤蔓,攀援、升爬到牆頭上,鑽入地中間,或者沿著插好的竹竿攀附而上。
牆邊的豆秧拉扯開來,將破落的院牆裝飾成一道黛綠色的帷幔,好看極了。
過些時候,葵花金黃的花朵會越長越大,到時候連枝丫上也滿是花朵。
孫剛記得小時候,葵花長的太繁多了,媽媽吩咐他們留下幾個,刪去其餘的枝丫連同花朵,毫不可惜,否則會影響果實。
花落結實,花凋謝後,結滿一大盤子密密的果實。
這時節葫蘆花也競相怒放,從花蕊中間結出小小的葫蘆。
這裏那裏去年遺落的燈盞花紛紛亮相,前來趕著湊熱鬧,加上不請自來、翩然而至的白蝴蝶、黃蝴蝶,嚶嚶嗡嗡地飛來飛去,給菜園增色不少。
生活中,意外的收獲,總是給予人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喜悅。
孫剛清楚地記得,有次媽媽讓他找葫蘆時,從茂密的草叢中,欣喜異常地意外發現了一個碩大的葫蘆,小心翼翼地掐下來,抱在懷中,就像撿拾了一個元寶般興奮異常――那天的晚餐,家裏的飯桌上就有了葫蘆菜饋贈。
其實,仔細想來,哪裏有什麽意外,沒有耕耘,豈談收獲。沒有執著的付出,哪有甘甜的獲得。
隻是許多時候被表象與虛假所蒙蔽,所阻擋,人們就以為是一種意外。
刀豆細密而繁多,摘上十幾個豆秧的,就可以炒出一盤菜來。
過幾天,豆秧上細長的刀豆照樣一嘟嚕一嘟嚕,掛滿了豆莢。
吃不完的刀豆在陽光下曬幹了,一直可以吃到深秋季節,冬天照樣可以食用。
生活的幸福並不在於擁有多少稀世珍寶,不在於官位多大權裏多麽重要,而在於能夠品味出平淡中的美麗,能夠咀嚼到隨意中的快樂。
菜園提供的農家小菜的價值,也不在於它的罕有實在,而在於它傳達出的那種泥土的芳香和親切,那種家園的溫暖和摯愛。
鄉村菜園並不僅僅種植蔬菜,也培植樹木。
像蘋果、梨子、杏子、葡萄這些果木,村裏很多人家在自家的菜園裏種了,孩子們就不至於那麽眼饞。
以前孫剛家種了幾棵梨樹,一棵杏樹,保證了全家大半年的水果。
梨樹請人嫁接了一種新品種,吃起來脆香而綿軟,而杏子也嫁接了大結杏――成熟早,肉質好,口感佳,且個大味美。
每次孫媽把那些味道甜的,讓孫剛兩兄弟分頭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包括不論遠近薄厚的親戚,而留下來讓自己吃的,隻能是小的。
菜園的菜蔬多餘時,孫媽也是抽空給鄰居送些。
那時的孫剛有些迷惑不解,認為母親是在討好與巴結別人,故意趁她不注意時,撿最大最甜的杏偷吃,為的是“先下手為強”。
孫媽常說:有自己吃的,就有別人吃的。人無論啥時候,都要心裏裝著其他人。
她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自始至終心裏想著他人,盡可能將好處甜頭送給別人,把困難和艱辛留下來自己品嚐。
她用身體力行的做法,潛移默化的言行教導著孫剛:時時刻刻要設身處地地多替他人著想。
順著鄉村菜園深深淺淺的根脈,一個人會輕而易舉地找尋到母親飯香裏的關愛,找尋到家鄉泥土的芳香,找尋到苦澀酸辛日子裏的溫馨記憶。
有時,人在自覺不自覺中,會情不自禁地反芻出來自家鄉的特殊味道。
咀嚼食物時,味蕾的觸角會被自動打開,菜園裏青青翠翠的小白菜,綠中帶脆的青菜,鮮嫩鮮嫩的苜蓿芽,鮮香水靈的韭菜,細長密集的刀豆,碩大好看的葫蘆……
甚至綿軟香甜的杏子,脆裏夾香的蘋果,酸中帶蜜的葡萄,都會紛紜而至,連同那些清晰而生動的畫麵躍入眼前。
歲月走過,風雨吹過,唯有菜園子依然以素樸的心態,堅強的信念,固守著祖祖輩輩汗水跌落、滋潤、浸泡的土地,根植著蒼翠綠色生命,仰望著日出日落,與不卑不亢的鄉人情同手足,珍惜生存的每一天。
………………
隨著婚期的臨近,孫剛家裏也忙碌起來,殺豬、買菜,租桌椅板凳,很多事情要忙活。
孫陽電話也打回來了,他會在孫剛結婚前兩天趕回來,他感覺到很抱歉,幫不上什麽忙。因為他結婚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弟弟幫忙的。
整個孫家都在為孫剛的婚事忙碌著,孫剛也越發顯得急躁,感覺有婚前躁動症。
孫剛也和趙涵一起買些小東西,布置一下新房,新房就在孫剛以前的房間。
等結婚後,他們夫妻要常住果園裏。所以孫剛和爸爸又把果園的房子給拾掇了一遍,這樣看起來順眼多了。
到時候,趙涵的嫁妝弄來後,弄一個衣櫃過來就行了。
一切都在忙中有序的進行著,孫剛也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