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此言差矣!”
就在此時,門外出現一聲長笑,一個親兵打扮的人撩開門簾走進帳內。
看來人年約三旬,生得臉色蒼白。雖然麵帶菜色,但雙眼有神。
“顧君恩,你好大膽!你怎麽進來了?”左寬見到來人,臉色一變,小聲嗬斥道。
“左將軍,還請原諒學生不請自到。”那親兵長身一揖。
“原來是顧先生,怎麽做此打扮,若是讓別人看到,還以為我帳下又新收了一個親兵呢?”事發突然,但左良玉卻是麵不改色,梟雄之相盡顯,隻是微微諷刺了一句。接著把頭轉向左寬,雙眉如劍,很顯然對他把顧君恩帶過來而沒向自己報告極為不滿。
“他便是給高迎祥和李自成出假降主意的顧君恩嗎?”楊曉看到來人,不由得心中暗道一句。
“學生如果不來,如何與左大將軍討價還價。”顧君恩也不客套,直奔主題。
“我何嚐與你做過買賣,何來討價還價之說。”左良玉終究是一代梟雄,怒氣一閃而過。向後退了幾步,大咧咧的坐於帳內的椅子上,更翹起二郎腿看著顧君恩。
“這位一定是良臣先生了。”顧君恩沒有接碴,把目光轉身了楊曉。
“顧先生慧眼,學生正是左良臣。”楊曉對顧君恩認出自己毫不吃驚,因為左寬去找過高迎祥,說過自己擔任安撫使之事。而今帳內,隻有三人。以顧君恩之智不可能猜不出來。
“原來是安撫使大人!”顧君恩微一揖手。
“隻盼能夠平安,卻不敢當撫之重任。”楊曉沒有接招,隻是嘿嘿一笑,把皮球還踢給顧君恩。
“就憑闖王與左大將軍的關係,良臣先生必然能夠平安。”顧君恩語帶雙關的說道。
“顧先生這是在威脅本將軍嗎?”左良玉眉鋒一挑,陰笑連連。
“學生不敢。”顧君恩從容不迫的回答道:“高闖王又豈是食言之人,既然答應將軍保證良臣先生的平安,不管這筆買賣能不能成,良臣先生的性命一定沒有問題。”
聽到顧君恩如此說,左良玉的表情才略許平和了一下。
顧君恩乃是一等一的謀士,察言觀色的能力極強。看左良玉麵色稍平,便趁熱打鐵道:“學生在來之前,高闖王曾交待學生說,左將軍雄才大略,屢立戰功。若不是實力不濟,早已成為將軍,又豈能讓曹文詔之輩竊居高位。”
“曹將軍驍勇善戰,良玉自問比不上。向來對他極為佩服。高闖王言重了。”
曹文詔一向看不起左良玉,左良玉自己也知道。他也能看出來顧君恩是在挑撥自己與曹文詔之間的關係,隻是一笑,並未理會。
“將軍大度!”顧君恩原來也沒有想到用這麽簡單的計謀就能說動左良玉,言不由衷的誇獎了一句後,才接著又道:“正因為如此,高闖王才想與將軍結交,而非是選擇他的同鄉。”
“賀人龍,賀瘋子。”左良玉按在椅背上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賀人龍也是陝西米脂人,與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乃是同鄉,更帶點亂七八糟、沾親帶故的關係。左良玉自知在聖眷和戰力上都比不上曹文詔,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賀人龍卻不一樣了,兩人的戰功基本相同,而且同處於剿寇前線。甚至有人曾經說過,陳奇瑜上奏打算再設一總兵,以獎剿寇之功臣,名為平賊總兵。此事雖是傳言,但卻引起了不小的浪花,更有人說,在眾將之中,最有資格爭這總兵職位之人,隻有左良玉和賀人龍。
“賀瘋子雖是高闖王之同鄉,但卻不太講情麵。相比之下,左將軍則更有人情味。正好貴屬下來訪,高闖王這才令學生拜訪左將軍,打算獻上一批戰馬給將軍大人,以祝聲威。”顧君恩看左良玉終於意動,便趁熱打鐵道。他說獻馬乃是自謙之辭,他和左良玉都知道,這就是以馬換兵器的一項協議。
“高闖王厚情,良玉這麵謝過了。”左良玉心裏打定了主意,便站起身來,話語裏也透出來股子親熱勁。
自顧君恩進來後,左寬一直處於心思忐忑之中。他原本與顧君恩說的是,待他與左良玉商量完後,再讓顧君恩出麵達成協議。卻未想到顧君恩提早進來,他自己差點就弄巧成拙。現在兩人達成協議,他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再一摸後背,已被冷汗浸得冰涼一片。
“我要一千匹戰馬!”左良玉接著又伸出了一根手指。他所說的這個數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高迎祥之鐵甲軍足有一千之數,而且一人兩馬,這就是兩千匹戰馬。再加上其餘一些頭領的戰馬,整個賊軍內馬匹的數量當超過三千。他要這個數,高迎祥可以輕輕鬆鬆拿出來,又不會引起陳奇瑜的懷疑。
“成交!”
戰馬對於顧君恩來講隻是一個數字而已,縱然不交給左良玉換兵器,也得交給陳奇瑜,以未他們沒有反叛之心。是以,連嗑巴都不打就回答道。
“左寬,你送顧先生回去。”左良玉得到了一千匹戰馬,手下的實力大增,麵容也和藹了許多。
左寬知道左良玉如此說,乃是讓他負責與顧君恩交接戰馬兵器事宜,應了一聲後,又帶顧君恩離開。
待左寬離開後,左良玉還坐於椅子上,把視線投向了久未說話的楊曉身上:“良臣,你怎麽看此事。”
“正如左寬剛才所言,賊子出棧道之後,必然複叛,北地之精銳已盡集結此處。從眉縣到漢中一帶之縣城兵空,隻有少許衙役維持治安。陳勝吳廣削木為刀,舉竹為槍,尚且能撼動暴秦一隅。更何況高賊手下盡皆久戰之師,他們手中有無兵器於大局影響不大。”楊曉雖然不讚同左良玉資賊之事,但也知道這位大兄的打算,就是皆盡全力的壯大自己的實力,無奈之下,隻能說些好聽的。
“良臣所言甚是。”左良玉站起身來,重重的拍了拍楊曉的肩膀:“陝西、河南一帶連年存饑,民眾乏食。賊子登高一呼,聚者雲眾。一時賊起,四麵齊動,剿不勝剿。朝庭若不能使民眾安居樂食,賊子之亂不複平矣。與其如此,莫不如增強自己實力,或可能在這亂世中搏一個出身。”
“大兄所言甚是,小民無法生存,自然鋌而走險。自古以來,莫不如此。”楊曉幽幽一歎。左良玉所說之話,雖然有其野心使然,但卻說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若是民眾活不下去的話,這剿賊之事,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其實崇禎不是看不到這種情況,隻是他無計可施罷了。再加上現在是小冰河時代,糧食乏收,縱然他有三頭六臂,又能如何。”楊曉對那位遠在北京,高居於皇位之上的崇禎隻感到無比的同情。當上這麽一艘破船的船長,到真是難為他了。
就在此時,門外出現一聲長笑,一個親兵打扮的人撩開門簾走進帳內。
看來人年約三旬,生得臉色蒼白。雖然麵帶菜色,但雙眼有神。
“顧君恩,你好大膽!你怎麽進來了?”左寬見到來人,臉色一變,小聲嗬斥道。
“左將軍,還請原諒學生不請自到。”那親兵長身一揖。
“原來是顧先生,怎麽做此打扮,若是讓別人看到,還以為我帳下又新收了一個親兵呢?”事發突然,但左良玉卻是麵不改色,梟雄之相盡顯,隻是微微諷刺了一句。接著把頭轉向左寬,雙眉如劍,很顯然對他把顧君恩帶過來而沒向自己報告極為不滿。
“他便是給高迎祥和李自成出假降主意的顧君恩嗎?”楊曉看到來人,不由得心中暗道一句。
“學生如果不來,如何與左大將軍討價還價。”顧君恩也不客套,直奔主題。
“我何嚐與你做過買賣,何來討價還價之說。”左良玉終究是一代梟雄,怒氣一閃而過。向後退了幾步,大咧咧的坐於帳內的椅子上,更翹起二郎腿看著顧君恩。
“這位一定是良臣先生了。”顧君恩沒有接碴,把目光轉身了楊曉。
“顧先生慧眼,學生正是左良臣。”楊曉對顧君恩認出自己毫不吃驚,因為左寬去找過高迎祥,說過自己擔任安撫使之事。而今帳內,隻有三人。以顧君恩之智不可能猜不出來。
“原來是安撫使大人!”顧君恩微一揖手。
“隻盼能夠平安,卻不敢當撫之重任。”楊曉沒有接招,隻是嘿嘿一笑,把皮球還踢給顧君恩。
“就憑闖王與左大將軍的關係,良臣先生必然能夠平安。”顧君恩語帶雙關的說道。
“顧先生這是在威脅本將軍嗎?”左良玉眉鋒一挑,陰笑連連。
“學生不敢。”顧君恩從容不迫的回答道:“高闖王又豈是食言之人,既然答應將軍保證良臣先生的平安,不管這筆買賣能不能成,良臣先生的性命一定沒有問題。”
聽到顧君恩如此說,左良玉的表情才略許平和了一下。
顧君恩乃是一等一的謀士,察言觀色的能力極強。看左良玉麵色稍平,便趁熱打鐵道:“學生在來之前,高闖王曾交待學生說,左將軍雄才大略,屢立戰功。若不是實力不濟,早已成為將軍,又豈能讓曹文詔之輩竊居高位。”
“曹將軍驍勇善戰,良玉自問比不上。向來對他極為佩服。高闖王言重了。”
曹文詔一向看不起左良玉,左良玉自己也知道。他也能看出來顧君恩是在挑撥自己與曹文詔之間的關係,隻是一笑,並未理會。
“將軍大度!”顧君恩原來也沒有想到用這麽簡單的計謀就能說動左良玉,言不由衷的誇獎了一句後,才接著又道:“正因為如此,高闖王才想與將軍結交,而非是選擇他的同鄉。”
“賀人龍,賀瘋子。”左良玉按在椅背上的手微微抖了一下。
賀人龍也是陝西米脂人,與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乃是同鄉,更帶點亂七八糟、沾親帶故的關係。左良玉自知在聖眷和戰力上都比不上曹文詔,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想法。但是賀人龍卻不一樣了,兩人的戰功基本相同,而且同處於剿寇前線。甚至有人曾經說過,陳奇瑜上奏打算再設一總兵,以獎剿寇之功臣,名為平賊總兵。此事雖是傳言,但卻引起了不小的浪花,更有人說,在眾將之中,最有資格爭這總兵職位之人,隻有左良玉和賀人龍。
“賀瘋子雖是高闖王之同鄉,但卻不太講情麵。相比之下,左將軍則更有人情味。正好貴屬下來訪,高闖王這才令學生拜訪左將軍,打算獻上一批戰馬給將軍大人,以祝聲威。”顧君恩看左良玉終於意動,便趁熱打鐵道。他說獻馬乃是自謙之辭,他和左良玉都知道,這就是以馬換兵器的一項協議。
“高闖王厚情,良玉這麵謝過了。”左良玉心裏打定了主意,便站起身來,話語裏也透出來股子親熱勁。
自顧君恩進來後,左寬一直處於心思忐忑之中。他原本與顧君恩說的是,待他與左良玉商量完後,再讓顧君恩出麵達成協議。卻未想到顧君恩提早進來,他自己差點就弄巧成拙。現在兩人達成協議,他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再一摸後背,已被冷汗浸得冰涼一片。
“我要一千匹戰馬!”左良玉接著又伸出了一根手指。他所說的這個數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高迎祥之鐵甲軍足有一千之數,而且一人兩馬,這就是兩千匹戰馬。再加上其餘一些頭領的戰馬,整個賊軍內馬匹的數量當超過三千。他要這個數,高迎祥可以輕輕鬆鬆拿出來,又不會引起陳奇瑜的懷疑。
“成交!”
戰馬對於顧君恩來講隻是一個數字而已,縱然不交給左良玉換兵器,也得交給陳奇瑜,以未他們沒有反叛之心。是以,連嗑巴都不打就回答道。
“左寬,你送顧先生回去。”左良玉得到了一千匹戰馬,手下的實力大增,麵容也和藹了許多。
左寬知道左良玉如此說,乃是讓他負責與顧君恩交接戰馬兵器事宜,應了一聲後,又帶顧君恩離開。
待左寬離開後,左良玉還坐於椅子上,把視線投向了久未說話的楊曉身上:“良臣,你怎麽看此事。”
“正如左寬剛才所言,賊子出棧道之後,必然複叛,北地之精銳已盡集結此處。從眉縣到漢中一帶之縣城兵空,隻有少許衙役維持治安。陳勝吳廣削木為刀,舉竹為槍,尚且能撼動暴秦一隅。更何況高賊手下盡皆久戰之師,他們手中有無兵器於大局影響不大。”楊曉雖然不讚同左良玉資賊之事,但也知道這位大兄的打算,就是皆盡全力的壯大自己的實力,無奈之下,隻能說些好聽的。
“良臣所言甚是。”左良玉站起身來,重重的拍了拍楊曉的肩膀:“陝西、河南一帶連年存饑,民眾乏食。賊子登高一呼,聚者雲眾。一時賊起,四麵齊動,剿不勝剿。朝庭若不能使民眾安居樂食,賊子之亂不複平矣。與其如此,莫不如增強自己實力,或可能在這亂世中搏一個出身。”
“大兄所言甚是,小民無法生存,自然鋌而走險。自古以來,莫不如此。”楊曉幽幽一歎。左良玉所說之話,雖然有其野心使然,但卻說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若是民眾活不下去的話,這剿賊之事,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其實崇禎不是看不到這種情況,隻是他無計可施罷了。再加上現在是小冰河時代,糧食乏收,縱然他有三頭六臂,又能如何。”楊曉對那位遠在北京,高居於皇位之上的崇禎隻感到無比的同情。當上這麽一艘破船的船長,到真是難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