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宜婚娶、納采、入宅、掛匾,不利開市、行喪。
是日崔府君生日,舉國為之同慶,天子敕賜神保觀,諸行百姓呈社火於露台之上,百官不朝。
敢情咱大宋朝是變著法兒找樂,這什麽崔府君,原不過唐貞觀年間的一個縣令,姓崔名鈺字子玉,據說當年他們家老爺子樂善好施,隻是到五十歲了怎麽都生不下一個兒子,沒法兩口子便到北嶽祠去求子,是夜就夢見有童子送美玉兩校就他們吃,於是馬上就十月懷胎生下崔鈺。
這崔鈺自小神采秀美,聰敏好學,當然便要做官,據傳他“晝理陽事”、“夜斷陰府”,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一個縣官做到死沒得升遷,死了後先是被封為土地神,後來“安史之亂”後在玄宗麵前顯靈,於是就被唐玄宗封了侯,然後不知道怎麽著被傳成是管幽冥的神仙,到了大宋時期,更是香火旺極一時。
手打網,提供最新文字版小說閱讀
聽雷允恭細說這來龍去脈,李清倒是暗暗偷笑,這故事熟悉,聖經一打開頭也是這麽來的,誰說咱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大來著?相比較起來,還是咱中國的古人要實在的,不去弄那處不處女的花頭,隻是這實在也過了頭了,大凡一有什麽出色人物,咱國人便喜歡尋根究底,要是實在找不出人家為什麽比自己強,那就簡單了,肯定是他們家祖墳冒青煙了。
李清和雷允恭站在莊門一側言笑晏晏,因為他沒辦法不對人家有好感,什麽叫有幾個親眷想在水雲莊混口飯吃?笑話了,人家知道水雲莊人手不足的很,便廚娘繡工的叫來一大群,如今的莊子裏很有一股大戶人家的氣勢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侍侯人的丫鬟不夠,因為李清不願意買人。
廚娘繡工的,雖然也是身列賤籍。可人家是領工錢的,要是不樂意幹了就可以走,買丫鬟就是兩碼事了,賣身契這麽一簽,性質就完全兩樣,李清知道汴京城裏這買賣人口的牙子到處都是,咱管是管不了,幫也沒這個能力。但至少,咱自己不這麽做,所以不管雷允恭怎麽勸說,李清隻說自己不需要被人侍侯,端茶倒水莫非我自己不會麽?偶爾來來客人有那八個丫鬟盡夠了的,要是臨時來的人多,也無妨,雷大人,在莊裏學藝的那麽多小丫頭,誰還不會倒個茶的?
雷允恭是很奇怪。以前隻聽聞這李三郎行事猖狂得很。所以初次登門時連他都小意著奉承,免得最後鬧得自己沒臉麵,如今打交道多了。卻發現這李清其實隨和得很,說起來還算是不怎麽大介意細節的人,時務是不怎麽通,可沒有一點讀書人的酸勁,最讓雷允恭覺得滿意的,李清從來就沒露出對他們這些宦官有什麽看不起的神色,這與其他的文人是截然不同的,雷允恭自詡也是見多世麵的,他就沒覺得這李公子在做假,正因為這樣。所以在調撥修樓閣的物資時,他總是大方得很。
“雷大人,太子因何還不曾到?莫是途中有何事耽擱了?遣人前去問問可好?”李清問道,可不是不耐煩,一大早打扮整齊了,在門口怕不站了近一個時辰了,太子車駕的影子也沒看見呢。
雷允恭笑笑,原本是太子悄悄過來你莊上玩玩,可偏偏又鬧出步騎演練的事情來。現在太子可是閱軍來了,你說出門的排場得要多大?那些宮女可是行路的,二十來裏地,你說得走多久?
雷允恭想想,便對李清說道:“今日朝中大員雲集,又多皇親貴戚,李公子不如進廳招呼客人為好,若是太子來時,我遣人知會你可好。”
李清巴不得有這句話了,為迎太子今天可是隆重打扮啊,可六月的天沒一會就被日頭曬得個賊死,旗杆兒戳在門口一樣,當我迎賓小姐呢?李清忙笑對雷允恭一拱手,“如此有勞雷大人了,李清且去廳中看看。”
見著李清的急急而去的背影,雷允恭無奈的笑笑,才等一了一個時辰就不耐煩,這可是候太子的駕啊,當年官家封禪泰山,老百姓出城迎接,一等就是一天,知道不?舉著香案跪著等!太子年幼不受大禮,可這是禮儀和表忠心的時候啊,乍能不耐煩呢?
李清才沒管雷允恭怎麽想,進了莊門拐上遊廊,穿堂風一過,爽啊,不用曬太陽了,去正廳招呼客人?李清才不願意呢,敢情碰上大假了,來那麽多官兒,好多一點交情沒有啊,都是來捧太子的場,順便大吃老子一頓!
也不怪李清不爽,因為今兒人家可不是來拜莊的,所以也沒人送禮,李清原以為這次又要發一筆橫財呢,昨兒特地叫張管家把庫房整理下,看來白忙了,上次收禮收得太爽了,張管家盤點一次告訴李清個數字,李清差點樂得蹦起來,五十萬貫?大叔您可別開玩笑,我心髒不大好,張管家不明白心髒和這禮金有什麽關係,隻是對李清說,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好些個珠寶玉器沒法兒估價,反正隻多不少。
隻是若英沒像李清那麽高興,還給他潑了一頭冷水,三郎,人家可是送門帖上來的,也就是那個豪門貴戚認同了你的身份,按禮三郎是要遞帖子一一回拜的,既然人家正式和你往來了,以後婚嫁殯喪,逢年過節,弄璋弄瓦的,都要上門致賀,這些禮還都要送回去的,這叫禮尚往來,哪有隻收不送的?往後誰還會給你送禮?
聽這席話李清很有些沮喪,敢情是小孩子過家家酒呢,不幹,我一沒請他來二沒叫他送,憑什麽送回去?不管,咱先留著,沒事看看也好。
李清在遊廊上坐著正腹誹那些吃白食的呢,見兩個學子模樣的人一路爭論而來,見了這學子打扮,李清才忽的想起,製舉前兒結束了,怎的柳七沒回莊呢?
“這班演練,純屬不公,軍中那些宿將們怎得如此不曉事?若是大敗虧輸,傳將出去。則軍心潰散,日後再戰契丹,焉有士氣乎?”兩個學子中年輕的一個氣呼呼的說道。
“人數相當,兵製相同,且一攻一守,如何不公?軍中演練亦是常事,怎會軍心潰散,子京此言太過。”另一個顯得穩重一點的人說道。
那年輕的瞪大了眼睛地問道:“人數相當?馬匹如何不算?兵製相同?大兄可知道一騎卒可供養幾步卒?如今操演之事軍中盡知。若是敗了,如何不叫沮喪?”
那位大兄也是歎口氣說道:“子京心急又如何?我等何許人也,那些個權貴又怎生會在意你我言語?且如今勝負未料的,不是聞說李三郎以五百弱兵破一千敵騎麽?不如暫且氣平,看看再說。”
那年輕的冷笑一聲道:“那李三郎莫非有三頭六臂不成?傳言豈可輕信的,聞及張子野與軍中人相善的,且與弟同去尋他罷。”
兩個書生說軍事?李清本來壓根就沒打算理睬的,後世裏那些軍事論壇中口水橫濺、縱橫古今的還見少了?見他們提起自己,李清也隻是抬眼掃了他們一眼,不信就不信好了。哪有功夫和他們計較。
可他不理人家。人家還偏找上來了,那個年輕的書生見李清坐在遊廊上吹風,上前抱拳問道:“這位兄台。敢問可知張先張子野現在何處麽。”
別提那個張子野!越發不像話了,上次帶十幾個人來吃白食,這次居然帶幾十個人過來!敢情知道我買了很多碗碟一般,這兩個也不消說了,肯定又是什麽同年同好的,李清沒好氣的答道:“這可不是張子野府上,二位要尋人還是去別處問去。”
李清心裏不平衡呢,人家抱拳問話,他坐的那沒動愛理不理的,禮數上也確實有些不周。年輕的那位可動氣了,正要和李清理論呢,邊上年長的忙拉住他,依舊笑著對李清行禮道:“舍弟心急,言語有些莽撞,原是我等冒失了,兄台勿怪。”
李清斜睨了那年輕的一眼,*,還想和我起高腔?學子文士又怎麽了?又不是沒打過!還可以省些飯食呢。不過見人家的兄長依舊禮數周全,倒也不好發作,隨手一指。“那張子野這會應該在蓮池邊上,過了遊廊左拐就好。”
手打網,提供最新文字版小說閱讀
那年長的聽李清一說,抱拳謝道:“多謝這位兄台指點。”
李清揮揮手也沒答話,意思叫他們自己去就是了,頂著太陽曬了兩小時,任誰都沒好心情啊,這會子又被人羅唕,這禮數可就沒大注意了。
那年輕實在忍不住了,出聲叱道:“你這人好不知禮,見你一身也是盡得奢華,想必亦是大富之家公子,莫非府上便教你如此輕慢天下之士麽?”
居然說老子沒教養?李清氣的站了起來,士又怎麽了?高人一等?我還會abcd呢,沒見我熱得一身汗啊,不過站起來後想想還是算了,再怎麽說自己也是主人,把客人打了傳出去就是個笑話了。
他想消停人家不幹了,見李清氣衝衝地站起來,年輕的毅然不懼,抱拳傲然說道:“今日在他人府上,若是兄台想賜教,安陸宋祁在宏毅寺候著便是。”
李清聽了這話苦笑不得,看來是外地趕考的舉子了,不知道咱就是打群架出名的麽?得,真要應戰那可算是欺負人了,正要出言賠個禮算了,突然腦中一閃,李清差點蹦了起來,你說你叫什麽來著?
“安陸宋祁。”年輕的一字一頓的說道。
“你是他哥哥?”李清轉頭問另外一個。
那年長正擠眉弄眼的對他弟弟使眼色呢,見李清問及,忙笑道:“正是,我乃宋郊。”
安陸“二宋”!
後人對蘇門父子三學士有印象些,而宋家兄弟兩狀元的名氣似乎小了許多,其實這兩兄弟也是一時俊傑,沒中進士之前,俱以文學名擅天下,人稱大宋、小宋,隻是這宋郊不知道為什麽死前吩咐家人“不得以文集流傳”,所以他的文章基本都散佚。而宋祁卻把極大的精力用在編撰《新唐書》上了。
關於這兄弟兩狀元,倒有一段佳話,其實並不是中了兩個狀元,隻是兄弟一同赴考,禮部甄選報上來是宋祁第一而宋郊第三,隻是劉皇後覺得弟弟排在哥哥前麵不好,因此改宋郊為第一,人稱雙狀元。
李清知道這宋祁可不是因為什麽新唐書,那玩意李清才不願意看,宋祁的詞作不多,可他填的《木蘭花》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二句名噪一時,加上官名,人稱“紅杏尚書”。
而且還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放在哪個朝代都可算一時之選,關於他的奇聞逸事可真是太多了,據說家裏也妻妾成群,而他也是個個體貼關心,有一次出門喝酒,冷了,便叫家裏送衣服來禦寒,結果一下送來好多件,這宋祁覺得穿那件都是厚此薄彼,幹脆一件都不穿,吹著冷風回家。
更好玩的是宋祁極好客,經常飲宴歌舞直到天明,大紅的蠟燭一燒就是通宵,因此他的府上人稱“不夜天”,他哥哥宋郊後來位及宰相,不滿意他過分奢華,叫人過來責備他:莫非忘了當年吃糠喝粥的苦了麽?這宋祁嬉笑說:回去告訴相公,當年吃糠喝粥為的是什麽!
既然知道這兩人是大、小宋,李清的態度不免很有些前倨而後恭,反正拍馬屁不要錢,久仰、三生有幸、如雷貫耳、佩服、崇拜……反正不把兩人整臉紅不算完,那宋郊還在一個勁的謙遜呢,宋祁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實在忍不住了打斷李清道:“這位兄台,我弟兄二人不過應試的舉子,薄有些文名,可也不值當如此抬愛。”
是了,李清也醒悟過來說得的確有些過了,這兩兄弟現在還是小年輕呢,別說那些詩句了,怕是風流事也還沒來得及幹上幾件的,一時有些尷尬。
“倒沒請問這位兄台高姓大名?”宋郊問道。
“我是李清。”
這下好,三個人一起尷尬,宋郊就是再想說什麽也找不到詞了,因為恭維話、寒暄話、廢話都讓李清之前說完了。
幸好這時安小哥急匆匆的跑過來,“公子,太子已經到了。”
到了?李清忙衝宋家兄弟抱抱拳,轉身要向莊門跑去呢,安小哥一把拉住他,“公子,太子不在儀仗裏麵,已經和高公爺、石公爺一道上後院跑馬場了。”
小家夥哪能這樣啊,我辛苦安排著小丫頭們載歌載舞歡迎呢!
是日崔府君生日,舉國為之同慶,天子敕賜神保觀,諸行百姓呈社火於露台之上,百官不朝。
敢情咱大宋朝是變著法兒找樂,這什麽崔府君,原不過唐貞觀年間的一個縣令,姓崔名鈺字子玉,據說當年他們家老爺子樂善好施,隻是到五十歲了怎麽都生不下一個兒子,沒法兩口子便到北嶽祠去求子,是夜就夢見有童子送美玉兩校就他們吃,於是馬上就十月懷胎生下崔鈺。
這崔鈺自小神采秀美,聰敏好學,當然便要做官,據傳他“晝理陽事”、“夜斷陰府”,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一個縣官做到死沒得升遷,死了後先是被封為土地神,後來“安史之亂”後在玄宗麵前顯靈,於是就被唐玄宗封了侯,然後不知道怎麽著被傳成是管幽冥的神仙,到了大宋時期,更是香火旺極一時。
手打網,提供最新文字版小說閱讀
聽雷允恭細說這來龍去脈,李清倒是暗暗偷笑,這故事熟悉,聖經一打開頭也是這麽來的,誰說咱東西方文化差異很大來著?相比較起來,還是咱中國的古人要實在的,不去弄那處不處女的花頭,隻是這實在也過了頭了,大凡一有什麽出色人物,咱國人便喜歡尋根究底,要是實在找不出人家為什麽比自己強,那就簡單了,肯定是他們家祖墳冒青煙了。
李清和雷允恭站在莊門一側言笑晏晏,因為他沒辦法不對人家有好感,什麽叫有幾個親眷想在水雲莊混口飯吃?笑話了,人家知道水雲莊人手不足的很,便廚娘繡工的叫來一大群,如今的莊子裏很有一股大戶人家的氣勢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侍侯人的丫鬟不夠,因為李清不願意買人。
廚娘繡工的,雖然也是身列賤籍。可人家是領工錢的,要是不樂意幹了就可以走,買丫鬟就是兩碼事了,賣身契這麽一簽,性質就完全兩樣,李清知道汴京城裏這買賣人口的牙子到處都是,咱管是管不了,幫也沒這個能力。但至少,咱自己不這麽做,所以不管雷允恭怎麽勸說,李清隻說自己不需要被人侍侯,端茶倒水莫非我自己不會麽?偶爾來來客人有那八個丫鬟盡夠了的,要是臨時來的人多,也無妨,雷大人,在莊裏學藝的那麽多小丫頭,誰還不會倒個茶的?
雷允恭是很奇怪。以前隻聽聞這李三郎行事猖狂得很。所以初次登門時連他都小意著奉承,免得最後鬧得自己沒臉麵,如今打交道多了。卻發現這李清其實隨和得很,說起來還算是不怎麽大介意細節的人,時務是不怎麽通,可沒有一點讀書人的酸勁,最讓雷允恭覺得滿意的,李清從來就沒露出對他們這些宦官有什麽看不起的神色,這與其他的文人是截然不同的,雷允恭自詡也是見多世麵的,他就沒覺得這李公子在做假,正因為這樣。所以在調撥修樓閣的物資時,他總是大方得很。
“雷大人,太子因何還不曾到?莫是途中有何事耽擱了?遣人前去問問可好?”李清問道,可不是不耐煩,一大早打扮整齊了,在門口怕不站了近一個時辰了,太子車駕的影子也沒看見呢。
雷允恭笑笑,原本是太子悄悄過來你莊上玩玩,可偏偏又鬧出步騎演練的事情來。現在太子可是閱軍來了,你說出門的排場得要多大?那些宮女可是行路的,二十來裏地,你說得走多久?
雷允恭想想,便對李清說道:“今日朝中大員雲集,又多皇親貴戚,李公子不如進廳招呼客人為好,若是太子來時,我遣人知會你可好。”
李清巴不得有這句話了,為迎太子今天可是隆重打扮啊,可六月的天沒一會就被日頭曬得個賊死,旗杆兒戳在門口一樣,當我迎賓小姐呢?李清忙笑對雷允恭一拱手,“如此有勞雷大人了,李清且去廳中看看。”
見著李清的急急而去的背影,雷允恭無奈的笑笑,才等一了一個時辰就不耐煩,這可是候太子的駕啊,當年官家封禪泰山,老百姓出城迎接,一等就是一天,知道不?舉著香案跪著等!太子年幼不受大禮,可這是禮儀和表忠心的時候啊,乍能不耐煩呢?
李清才沒管雷允恭怎麽想,進了莊門拐上遊廊,穿堂風一過,爽啊,不用曬太陽了,去正廳招呼客人?李清才不願意呢,敢情碰上大假了,來那麽多官兒,好多一點交情沒有啊,都是來捧太子的場,順便大吃老子一頓!
也不怪李清不爽,因為今兒人家可不是來拜莊的,所以也沒人送禮,李清原以為這次又要發一筆橫財呢,昨兒特地叫張管家把庫房整理下,看來白忙了,上次收禮收得太爽了,張管家盤點一次告訴李清個數字,李清差點樂得蹦起來,五十萬貫?大叔您可別開玩笑,我心髒不大好,張管家不明白心髒和這禮金有什麽關係,隻是對李清說,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好些個珠寶玉器沒法兒估價,反正隻多不少。
隻是若英沒像李清那麽高興,還給他潑了一頭冷水,三郎,人家可是送門帖上來的,也就是那個豪門貴戚認同了你的身份,按禮三郎是要遞帖子一一回拜的,既然人家正式和你往來了,以後婚嫁殯喪,逢年過節,弄璋弄瓦的,都要上門致賀,這些禮還都要送回去的,這叫禮尚往來,哪有隻收不送的?往後誰還會給你送禮?
聽這席話李清很有些沮喪,敢情是小孩子過家家酒呢,不幹,我一沒請他來二沒叫他送,憑什麽送回去?不管,咱先留著,沒事看看也好。
李清在遊廊上坐著正腹誹那些吃白食的呢,見兩個學子模樣的人一路爭論而來,見了這學子打扮,李清才忽的想起,製舉前兒結束了,怎的柳七沒回莊呢?
“這班演練,純屬不公,軍中那些宿將們怎得如此不曉事?若是大敗虧輸,傳將出去。則軍心潰散,日後再戰契丹,焉有士氣乎?”兩個學子中年輕的一個氣呼呼的說道。
“人數相當,兵製相同,且一攻一守,如何不公?軍中演練亦是常事,怎會軍心潰散,子京此言太過。”另一個顯得穩重一點的人說道。
那年輕的瞪大了眼睛地問道:“人數相當?馬匹如何不算?兵製相同?大兄可知道一騎卒可供養幾步卒?如今操演之事軍中盡知。若是敗了,如何不叫沮喪?”
那位大兄也是歎口氣說道:“子京心急又如何?我等何許人也,那些個權貴又怎生會在意你我言語?且如今勝負未料的,不是聞說李三郎以五百弱兵破一千敵騎麽?不如暫且氣平,看看再說。”
那年輕的冷笑一聲道:“那李三郎莫非有三頭六臂不成?傳言豈可輕信的,聞及張子野與軍中人相善的,且與弟同去尋他罷。”
兩個書生說軍事?李清本來壓根就沒打算理睬的,後世裏那些軍事論壇中口水橫濺、縱橫古今的還見少了?見他們提起自己,李清也隻是抬眼掃了他們一眼,不信就不信好了。哪有功夫和他們計較。
可他不理人家。人家還偏找上來了,那個年輕的書生見李清坐在遊廊上吹風,上前抱拳問道:“這位兄台。敢問可知張先張子野現在何處麽。”
別提那個張子野!越發不像話了,上次帶十幾個人來吃白食,這次居然帶幾十個人過來!敢情知道我買了很多碗碟一般,這兩個也不消說了,肯定又是什麽同年同好的,李清沒好氣的答道:“這可不是張子野府上,二位要尋人還是去別處問去。”
李清心裏不平衡呢,人家抱拳問話,他坐的那沒動愛理不理的,禮數上也確實有些不周。年輕的那位可動氣了,正要和李清理論呢,邊上年長的忙拉住他,依舊笑著對李清行禮道:“舍弟心急,言語有些莽撞,原是我等冒失了,兄台勿怪。”
李清斜睨了那年輕的一眼,*,還想和我起高腔?學子文士又怎麽了?又不是沒打過!還可以省些飯食呢。不過見人家的兄長依舊禮數周全,倒也不好發作,隨手一指。“那張子野這會應該在蓮池邊上,過了遊廊左拐就好。”
手打網,提供最新文字版小說閱讀
那年長的聽李清一說,抱拳謝道:“多謝這位兄台指點。”
李清揮揮手也沒答話,意思叫他們自己去就是了,頂著太陽曬了兩小時,任誰都沒好心情啊,這會子又被人羅唕,這禮數可就沒大注意了。
那年輕實在忍不住了,出聲叱道:“你這人好不知禮,見你一身也是盡得奢華,想必亦是大富之家公子,莫非府上便教你如此輕慢天下之士麽?”
居然說老子沒教養?李清氣的站了起來,士又怎麽了?高人一等?我還會abcd呢,沒見我熱得一身汗啊,不過站起來後想想還是算了,再怎麽說自己也是主人,把客人打了傳出去就是個笑話了。
他想消停人家不幹了,見李清氣衝衝地站起來,年輕的毅然不懼,抱拳傲然說道:“今日在他人府上,若是兄台想賜教,安陸宋祁在宏毅寺候著便是。”
李清聽了這話苦笑不得,看來是外地趕考的舉子了,不知道咱就是打群架出名的麽?得,真要應戰那可算是欺負人了,正要出言賠個禮算了,突然腦中一閃,李清差點蹦了起來,你說你叫什麽來著?
“安陸宋祁。”年輕的一字一頓的說道。
“你是他哥哥?”李清轉頭問另外一個。
那年長正擠眉弄眼的對他弟弟使眼色呢,見李清問及,忙笑道:“正是,我乃宋郊。”
安陸“二宋”!
後人對蘇門父子三學士有印象些,而宋家兄弟兩狀元的名氣似乎小了許多,其實這兩兄弟也是一時俊傑,沒中進士之前,俱以文學名擅天下,人稱大宋、小宋,隻是這宋郊不知道為什麽死前吩咐家人“不得以文集流傳”,所以他的文章基本都散佚。而宋祁卻把極大的精力用在編撰《新唐書》上了。
關於這兄弟兩狀元,倒有一段佳話,其實並不是中了兩個狀元,隻是兄弟一同赴考,禮部甄選報上來是宋祁第一而宋郊第三,隻是劉皇後覺得弟弟排在哥哥前麵不好,因此改宋郊為第一,人稱雙狀元。
李清知道這宋祁可不是因為什麽新唐書,那玩意李清才不願意看,宋祁的詞作不多,可他填的《木蘭花》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二句名噪一時,加上官名,人稱“紅杏尚書”。
而且還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放在哪個朝代都可算一時之選,關於他的奇聞逸事可真是太多了,據說家裏也妻妾成群,而他也是個個體貼關心,有一次出門喝酒,冷了,便叫家裏送衣服來禦寒,結果一下送來好多件,這宋祁覺得穿那件都是厚此薄彼,幹脆一件都不穿,吹著冷風回家。
更好玩的是宋祁極好客,經常飲宴歌舞直到天明,大紅的蠟燭一燒就是通宵,因此他的府上人稱“不夜天”,他哥哥宋郊後來位及宰相,不滿意他過分奢華,叫人過來責備他:莫非忘了當年吃糠喝粥的苦了麽?這宋祁嬉笑說:回去告訴相公,當年吃糠喝粥為的是什麽!
既然知道這兩人是大、小宋,李清的態度不免很有些前倨而後恭,反正拍馬屁不要錢,久仰、三生有幸、如雷貫耳、佩服、崇拜……反正不把兩人整臉紅不算完,那宋郊還在一個勁的謙遜呢,宋祁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實在忍不住了打斷李清道:“這位兄台,我弟兄二人不過應試的舉子,薄有些文名,可也不值當如此抬愛。”
是了,李清也醒悟過來說得的確有些過了,這兩兄弟現在還是小年輕呢,別說那些詩句了,怕是風流事也還沒來得及幹上幾件的,一時有些尷尬。
“倒沒請問這位兄台高姓大名?”宋郊問道。
“我是李清。”
這下好,三個人一起尷尬,宋郊就是再想說什麽也找不到詞了,因為恭維話、寒暄話、廢話都讓李清之前說完了。
幸好這時安小哥急匆匆的跑過來,“公子,太子已經到了。”
到了?李清忙衝宋家兄弟抱抱拳,轉身要向莊門跑去呢,安小哥一把拉住他,“公子,太子不在儀仗裏麵,已經和高公爺、石公爺一道上後院跑馬場了。”
小家夥哪能這樣啊,我辛苦安排著小丫頭們載歌載舞歡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