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人意氣風發,總以為人生可以萬人敵。等到真正走入社會,才知道一個人再牛b,也無法對抗社會,無法依靠個人的力量成為人上人。這時候,才會漸漸知道,人生要成功,無非兩個字:借勢!
所謂借勢,就是借人成事的意思。
列兵布陣,借的是同伴相扶之勢;為將者,下借兵勢,上借官勢;有錢人牛逼,無非是借錢財役人之勢;做官的欺人,借得不過是體製壓人之勢;就連幾個人出去群架,也不過是借了個以情驅友之勢。
善借勢者不一定成功,成功者必善借勢,所以中國古代才有順勢而為這個成語。
柴田弘做為著名的“中國通”,對中國傳統文化那是下過功夫的。一本三國演義,從年輕時看到現在,不知翻爛了多少本,到現在,在他的書房、床頭都會放這麽一本書。
整個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各路諸候借勢而起的圖譜。
曹操、孫權自不必說,有祖上餘蔭可借。最經典的卻是劉備,本來是一個販賣草鞋的小販子,趁黃巾之亂,先借張飛之財征兵、再借關張之勇為將,終於成為十八路諸候之一公孫讚的將佐,討伐董卓。後又借漢獻帝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亟需人幫助的情勢,恢複自己中山靖王孫的名義,成為占據天下大義的劉皇叔。
之後,借著這個大義,聚集一班人馬,終於成就三分天下的功業。
此刻,一路閉目養神的柴田弘就在想著如何借勢。
現在的他一無兵二無權,在與內田孝義的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他毫不懷疑,一旦秘密基地完全開啟,他沒有了利用價值,為了利益內田孝義說不定會直接幹掉他。
所以他必須借勢,借第三方勢力來平衡內田孝義的優勢。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這顯然不包括梁山。
他一直是個閑不住的人,江湖氣很濃。那怕是婚後夫妻恩愛和睦,總停不住他那一顆喜歡漂泊的心。兒子梁小挺出生後,他確實在家裏安心呆了十幾年,教養兒子。梁小挺上初中後,他就再也呆不住了,整天介想往外跑。
謝寸官泗水弄事。他一拍即合,留下來後,就不再想走。在曾世雄的軍事做了個教頭,整天同那些血勇青年呆在一起,打熬筋骨,好勇鬥狠。似乎這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他每年隻回去一次,看看兒子老婆。
梁山當年被胡斜子選做護門武師,一生所學其實並不多,拳路上小紅入門,拳法上就練一套號稱金不換的虎翻身,主要是操練身法。然後就是專攻六路腿法,而在六路腿法中。最精擅的就是窩心腿和背腿。
但他練的少,見識卻不差。
畢竟無論是師爺胡斜子、師叔向山和康順風都是武行的人尖子,三人對於打法已經到了化神的地步,不論那種門派的拳,一看一接觸,基本就知道這打法如何地欺心詐意,如何地接手入身逼膛。梁山好武,最愛看三人談武交流。因此對於武學的見識也是一等一的。
“梁山叔,你看什麽?”在梁山身旁,一個年輕人停下腳步,看著正走著突然就停下腳步的梁山。
如果謝寸官在這裏,一定認識他,他就是當年泗水城的張博然,也就是死在泗水城的李佛協的師弟。當年李佛協一戰身亡。激起了張博然男子漢骨子裏的血性,他竟然沒有跟師父和師叔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當時還處在血雨腥風中的印尼。
謝寸官離開印尼時,將他托付給梁山照顧。
這麽多年。再一直沒有聯係。不過,此刻的張博然已經明顯同當初在泗水城完全不同了。當時略顯單薄的身體,此時已經壯實了許多。皮膚也不是當時的奶油小生樣,而是變得黝黑起來。變化最明顯的,還是一雙眼睛,帶著一股子犀利的氣息。
眸為心之窗,心為眸之膽!
一個人眼神犀利,是因為心有所恃。
當年那個在李佛協病床前哭得眼紅的年輕人,此時已經如岩石般地沉穩起來,眼神中透著一股子自信。這麽多年,張博然一直跟著梁山,苦沒少下,架沒少打。
他是練形意拳的,朱家形意在民國南京國考中大放異彩。
雖然裏麵有不同勢力的摻滲,因而有許多人也有微詞,但並不影響這一支拳法的聲譽。而且,在朱家門人中,一直少有門戶之見,而有借鑒精神。
朱國福老前輩當年就將拳擊的一些打法要點,融入他這一支形意拳中。
張博然自然沒有那種迂腐的門戶之見,他曾一度產生想把紅拳打法融入形意的想法。但被梁山否決了!在梁山這樣的護門武師看來,天下無不是之拳法!那個門派都出過大教師,都曾經有名動一時的人物。
拳好不好,在人練不練。
形意拳是好拳法,練得不成,走了偏路,把路子正過來就好了。
在他看來,這麽多年,形意拳以及其他數種內家拳,人們都慢慢地走到偏路上去了。都丟了打法,求勁求力,似乎拳法隻剩下一個勁了。
胡斜子就說過,樁功再好,也是輔助功法,是為了練出打法需要的勁道,強化打法。
當把打法丟棄,一直強練這些輔助功夫,想著勁道有了,打法就有了,那是本末倒置。
所以梁山並沒有讓張博然練他的虎翻身或者學他的腿法,他隻是讓他用心練形意拳。不讓他一味追求三體樁,隻讓他不斷地行拳。
不過,卻按照他從胡斜子、向山和康順風那裏聽到的形意拳的東西,給張博然撥了架子。比如劈拳,就從起手出洞如挑,回手如鉤扯帶,老熊抱膀雙釘,出手如斧直劈四句話入手,將寒雞步、槐蟲步加進去。於是,張博然的劈拳就不再是兩步劈,而成了三步劈。
鑽拳則一出手加了領拔抹雲的接手法,然後將靠和肘都突出來。這樣一來,鑽拳就好像衝擊鑽一下子加上了鑽頭,好用多了。
崩拳沒有啥,小銼即出,做四拳補手。
炮拳順拗兩步一分,炮架子縮成小圈,平白快了幾份。而且將撐架劈斬之意加進去,死炮就變活炮了。
至於橫拳,拳拳見橫隻是個勁兒,真正的橫拳是貼身橫。身子貼上,就能顧住,一旦顧住,那靠肘就有了。而且,鷂子穿林就在一個橫字上。
而一旦身子貼不上去,那真是橫不出一個屁來。
五行拳之外,梁山讓他挑了四形出來,一個龍形練起落;一個虎撲,練前撲後縱;一個蛇形練左右偏取;一個雞形四把練串趟兒。
五行加四形,取數為九,這當然是梁山有些迷信的地方了。
至於其他,有時間、有精力了想練就練,但這九個挑出來的,那每天都有定數兒。行拳之餘,他要站三體式,梁山也不反對,畢竟那是人形意前輩留下來的東西,裏麵有什麽竅要,他一個紅拳弟子,了解也不深。
一練經年,梁山就不再讓他一味單練,直接帶到軍營中,給軍中好手們做人肉沙包了。
打贏了,梁山不揚,打輸了,也不批評,但有一條,每周必須打夠七場。而且,要求盡量快地結束戰鬥,不讓他同人糾纏。
時間一長,張博然就感覺出不同來。
要盡快地結束戰鬥,就要他非常快地能從許我細節中發現對方的弱點,而且必須穩準狠地找好時機,盡量在一擊中得手。許多時候,就不得不幹一些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勾當。有時還不得不玩一些不大要臉的計謀。
但隨著時間流逝,張博然就越來越殺伐決斷,毫不猶豫。
梁山抬著頭,看著馬公機場邊上的繁體字,輕聲道:“這字兒,看著都親切!”
所謂借勢,就是借人成事的意思。
列兵布陣,借的是同伴相扶之勢;為將者,下借兵勢,上借官勢;有錢人牛逼,無非是借錢財役人之勢;做官的欺人,借得不過是體製壓人之勢;就連幾個人出去群架,也不過是借了個以情驅友之勢。
善借勢者不一定成功,成功者必善借勢,所以中國古代才有順勢而為這個成語。
柴田弘做為著名的“中國通”,對中國傳統文化那是下過功夫的。一本三國演義,從年輕時看到現在,不知翻爛了多少本,到現在,在他的書房、床頭都會放這麽一本書。
整個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各路諸候借勢而起的圖譜。
曹操、孫權自不必說,有祖上餘蔭可借。最經典的卻是劉備,本來是一個販賣草鞋的小販子,趁黃巾之亂,先借張飛之財征兵、再借關張之勇為將,終於成為十八路諸候之一公孫讚的將佐,討伐董卓。後又借漢獻帝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亟需人幫助的情勢,恢複自己中山靖王孫的名義,成為占據天下大義的劉皇叔。
之後,借著這個大義,聚集一班人馬,終於成就三分天下的功業。
此刻,一路閉目養神的柴田弘就在想著如何借勢。
現在的他一無兵二無權,在與內田孝義的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他毫不懷疑,一旦秘密基地完全開啟,他沒有了利用價值,為了利益內田孝義說不定會直接幹掉他。
所以他必須借勢,借第三方勢力來平衡內田孝義的優勢。
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但這顯然不包括梁山。
他一直是個閑不住的人,江湖氣很濃。那怕是婚後夫妻恩愛和睦,總停不住他那一顆喜歡漂泊的心。兒子梁小挺出生後,他確實在家裏安心呆了十幾年,教養兒子。梁小挺上初中後,他就再也呆不住了,整天介想往外跑。
謝寸官泗水弄事。他一拍即合,留下來後,就不再想走。在曾世雄的軍事做了個教頭,整天同那些血勇青年呆在一起,打熬筋骨,好勇鬥狠。似乎這就是他向往的生活。
他每年隻回去一次,看看兒子老婆。
梁山當年被胡斜子選做護門武師,一生所學其實並不多,拳路上小紅入門,拳法上就練一套號稱金不換的虎翻身,主要是操練身法。然後就是專攻六路腿法,而在六路腿法中。最精擅的就是窩心腿和背腿。
但他練的少,見識卻不差。
畢竟無論是師爺胡斜子、師叔向山和康順風都是武行的人尖子,三人對於打法已經到了化神的地步,不論那種門派的拳,一看一接觸,基本就知道這打法如何地欺心詐意,如何地接手入身逼膛。梁山好武,最愛看三人談武交流。因此對於武學的見識也是一等一的。
“梁山叔,你看什麽?”在梁山身旁,一個年輕人停下腳步,看著正走著突然就停下腳步的梁山。
如果謝寸官在這裏,一定認識他,他就是當年泗水城的張博然,也就是死在泗水城的李佛協的師弟。當年李佛協一戰身亡。激起了張博然男子漢骨子裏的血性,他竟然沒有跟師父和師叔回國,而是選擇留在了當時還處在血雨腥風中的印尼。
謝寸官離開印尼時,將他托付給梁山照顧。
這麽多年。再一直沒有聯係。不過,此刻的張博然已經明顯同當初在泗水城完全不同了。當時略顯單薄的身體,此時已經壯實了許多。皮膚也不是當時的奶油小生樣,而是變得黝黑起來。變化最明顯的,還是一雙眼睛,帶著一股子犀利的氣息。
眸為心之窗,心為眸之膽!
一個人眼神犀利,是因為心有所恃。
當年那個在李佛協病床前哭得眼紅的年輕人,此時已經如岩石般地沉穩起來,眼神中透著一股子自信。這麽多年,張博然一直跟著梁山,苦沒少下,架沒少打。
他是練形意拳的,朱家形意在民國南京國考中大放異彩。
雖然裏麵有不同勢力的摻滲,因而有許多人也有微詞,但並不影響這一支拳法的聲譽。而且,在朱家門人中,一直少有門戶之見,而有借鑒精神。
朱國福老前輩當年就將拳擊的一些打法要點,融入他這一支形意拳中。
張博然自然沒有那種迂腐的門戶之見,他曾一度產生想把紅拳打法融入形意的想法。但被梁山否決了!在梁山這樣的護門武師看來,天下無不是之拳法!那個門派都出過大教師,都曾經有名動一時的人物。
拳好不好,在人練不練。
形意拳是好拳法,練得不成,走了偏路,把路子正過來就好了。
在他看來,這麽多年,形意拳以及其他數種內家拳,人們都慢慢地走到偏路上去了。都丟了打法,求勁求力,似乎拳法隻剩下一個勁了。
胡斜子就說過,樁功再好,也是輔助功法,是為了練出打法需要的勁道,強化打法。
當把打法丟棄,一直強練這些輔助功夫,想著勁道有了,打法就有了,那是本末倒置。
所以梁山並沒有讓張博然練他的虎翻身或者學他的腿法,他隻是讓他用心練形意拳。不讓他一味追求三體樁,隻讓他不斷地行拳。
不過,卻按照他從胡斜子、向山和康順風那裏聽到的形意拳的東西,給張博然撥了架子。比如劈拳,就從起手出洞如挑,回手如鉤扯帶,老熊抱膀雙釘,出手如斧直劈四句話入手,將寒雞步、槐蟲步加進去。於是,張博然的劈拳就不再是兩步劈,而成了三步劈。
鑽拳則一出手加了領拔抹雲的接手法,然後將靠和肘都突出來。這樣一來,鑽拳就好像衝擊鑽一下子加上了鑽頭,好用多了。
崩拳沒有啥,小銼即出,做四拳補手。
炮拳順拗兩步一分,炮架子縮成小圈,平白快了幾份。而且將撐架劈斬之意加進去,死炮就變活炮了。
至於橫拳,拳拳見橫隻是個勁兒,真正的橫拳是貼身橫。身子貼上,就能顧住,一旦顧住,那靠肘就有了。而且,鷂子穿林就在一個橫字上。
而一旦身子貼不上去,那真是橫不出一個屁來。
五行拳之外,梁山讓他挑了四形出來,一個龍形練起落;一個虎撲,練前撲後縱;一個蛇形練左右偏取;一個雞形四把練串趟兒。
五行加四形,取數為九,這當然是梁山有些迷信的地方了。
至於其他,有時間、有精力了想練就練,但這九個挑出來的,那每天都有定數兒。行拳之餘,他要站三體式,梁山也不反對,畢竟那是人形意前輩留下來的東西,裏麵有什麽竅要,他一個紅拳弟子,了解也不深。
一練經年,梁山就不再讓他一味單練,直接帶到軍營中,給軍中好手們做人肉沙包了。
打贏了,梁山不揚,打輸了,也不批評,但有一條,每周必須打夠七場。而且,要求盡量快地結束戰鬥,不讓他同人糾纏。
時間一長,張博然就感覺出不同來。
要盡快地結束戰鬥,就要他非常快地能從許我細節中發現對方的弱點,而且必須穩準狠地找好時機,盡量在一擊中得手。許多時候,就不得不幹一些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勾當。有時還不得不玩一些不大要臉的計謀。
但隨著時間流逝,張博然就越來越殺伐決斷,毫不猶豫。
梁山抬著頭,看著馬公機場邊上的繁體字,輕聲道:“這字兒,看著都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