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裏,李自成將城中的軍用物資燃燒一空,驅十萬大軍與百姓入朱常淵軍營,自己僅僅帶著劉宗敏等百餘騎兵渡過渭水,一路朝北方逃走。


    而朱常淵,起初的時候以為是敵軍偷襲營地,專門調來軍隊抵禦,搞了半天才搞清楚對方原來是過來投誠的。


    當即大笑將所有人接受,然後率領軍隊,正式進駐長安這個大明帝國的超級大都市。


    雖然長安城中的物資不多,可是單單就此地的地理位置和城牆高度,就夠朱常淵一覺笑著睡到天亮了。


    至於追趕李自成,就沒有必要了。


    一旦陝西之地所有的難民變成有家可歸,有糧食可以吃的普通百姓,任他李自成的本事再大,難道還能拉起隊伍造反不成?


    不可能的。


    再說了,抓住了李自成又能怎樣,送給崇禎皇帝邀功麽?


    第二天,從漢中將孔和調過來,訓練在陝西的大軍,又讓破虜去漢中鎮守,同時去收當地的稅糧。


    今年漢中早稻大豐收,在朱常淵的化肥和種子的作用下,每畝地達到了空前的六百公斤的產量,樂的當地農民合不攏嘴,收繳稅糧格外順利。


    雖然距離袁隆平雜交水稻每畝地產量九百公斤的目標少了三分之一,給老科學家丟了臉,可是別忘了這是平行世界,而且是他第一次試種,能有這種產量已經算是不錯了。


    三百萬畝地,整個漢中的早稻產量達到了空前的一百八十萬噸,朱常淵收上來的稅糧加上自己軍隊所種植的那些土地,所有的糧食加在一起差不多一百萬噸。


    就算是朱常淵收走了一百萬噸,還給漢中的百姓剩下了八十萬噸。


    八十萬噸什麽概念,按照一個人一天吃一斤米來算。足夠三十萬人吃十五年。所以,朱常淵對於他們的恩賜,可謂比天還大。同樣,他們在繳納稅糧的時候也慷慨痛快。


    要把這麽多的糧食從漢中運送到渭水平原。太難。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單靠人力和畜力走子午穀小道,八十萬噸糧食運一年也不可能運送的完。


    但朱常淵是誰,那可是有超級外掛傍身的,隨便在漢中放一條巨輪,隻需要漢中的軍士將稅糧撞到船上就可以啦。


    這法子不但好,而且快,之前卻是沒有想到。


    而且。還有一點更大的好處:朱常淵的巨輪可以不在水裏航行,老子隻要在旱地上建立一個支座,硬生生的將大貨船往地上一放,尼瑪原來隻能裝三萬噸的船現在就是裝十萬噸也不是問題。


    反正不用擔心吃水深度不夠的問題,至於荷載大了會不會將船體壓壞,這點朱常淵壓根都沒考慮過。


    糧食的問題算是解決了,接下來,便是解決種地招撫的事情了。


    整個渭河平原上不知道有多少個大小城池,現在剛剛打下來一個長安,其餘的若朱常淵一個個全部都去攻打。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攻下來,恐怕到時候別說種地,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剩下的這些城池,隻能用招撫的措施來接收,不能用強。


    而且,經過長安城一役,朱常淵相信,那些周邊的大小城池中的士兵和守將,恐怕早就成了驚弓之鳥,一旦接到招降書,肯定也會同意投降。


    畢竟。他們都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通過反抗謀取生路。又不是和大明帝國和官府有什麽不共戴天之仇。


    果然如朱常淵所料,他的招降書發出去之後。很快便有人過來投降。


    一日之後,高陵、三原、渭南、鹹陽投降!


    兩日後,銅川、華縣望風而降。


    十日後,扶風、鳳翔乃至寶雞、潼關,送來降表。


    半個月後,整個渭河平原,無論大小城池,全部兵不血刃的被朱常淵拿下。


    至此,招撫陝西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大半。


    陝西之地,曆史上比較富庶的地方隻有三處,一是八百裏秦川,可謂關中沃土;第二乃是漢中之地,有小江南美譽,第三,便是河套寧夏,古來便得“塞上江南”之稱。


    現在這三處富庶之地中最大的兩塊已經落入了朱常淵之手,而且手中有可以養活全陝西人一年的餘糧,他就不信自己將手中的糧食分發給百姓之後,李自成之流還能募到士兵?


    所以說,現在招撫陝西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大半,可是大半並不是全部,還要可持續發展,還要消除蝗災,還有和幹旱的天氣對抗。


    最重要的,讓陝西數百萬人有家可歸,有田可種。


    那麽當下的任務也就來了。


    第一件事:清點人數!


    整個渭南平原上,共有難民一百二十萬人,李自成留下的士兵三十萬眾。合計一百五十萬人。


    而且,整個渭南平原上難民的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都是從山西各地跑過來就食的老百姓。


    據朱常淵估計,難民的數量最終極有可能突破三百萬甚至是四百萬。可是他並不擔心,手中有百萬噸的糧食,即便來五百萬人,也能夠維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


    接下來的時間,漢中第二季莊稼開始播種,第二季種的是玉米,朱常淵盡其所能,從現代社會中運送來大量的玉米種子和肥料,隻要不出現那種極端的惡劣天氣,他相信今年的秋天肯定是個大收獲。


    至於長安城所在的渭水平原,就算了,有蝗災,種了也是白種,朱常淵不費那個力氣。


    當然了,即便不種地,也不能讓這一百多萬人閑著,秋季的莊稼可以不種,但是現在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保證冬小麥能夠順利種到田裏去。


    首先,要把李自成種的冬小麥收割掉,雖然沒有多少,可是蚊子腿也是肉不是?


    然後,開始準備為接下來的滅蝗工作做準備。


    將長安以西的所有百姓抽空,全部遷徙填充到長安以東的平原上來。


    眾所周知,渭河平原號稱八百裏秦川,麵積極其廣闊,又都是沃野,以長安為中心分為左右兩半,西邊的麵積稍微小了一點點,東邊的大了一點點,但是大體上不會差太多。


    朱常淵之所以將整個長安以西的所有居民都遷徙到東部填充,是因為以他現在的實力,確實無法開發整個關中,能開發出一半就已經很不錯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朱常淵這一點還是知道的,不然如果盲目開發,將整個渭水平原全部吞掉,那也消化不了,甚至最後還既有可能自食惡果。


    好了,話不多說,所有難民到了東部之後,首先,截流!


    當然是截住渭水,可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全部截流,而是在渭河中每隔一段修築一道攔水壩,水壩的高度和正常年份河麵的水高度差不多。


    這樣一來,幹旱的陝西,水流量極小的渭水便被截斷。


    可也不是完全的截斷,一旦被截住的水流積聚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溢流到下一個截流段,如此積聚之下,整個渭河中的水量便能夠給恢複到往常正常的年份,而又不至於發生洪災。


    有水可以幹什麽?


    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澆地灌溉,生活用水,可以局部改善惡劣環境。但這些並不是全部,水還有一樣巨大的作用,可以滅蝗!


    是的,你沒看錯,水確實可以滅蝗。


    蝗蟲的卵可以在幹旱的土壤中大量的孵化,這也是蝗災和旱災相伴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是,如果把整個渭河平原的土地在蝗蟲的蟲卵孵化階段全部澆濕會怎樣?


    那不用想就知道,蝗蟲蟲卵的孵化水平將恢複到正常的年份,也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蝗災了。不過,這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蝗蟲的卵已經孵化,而且現在,飛蝗已經漫天了。


    飛就飛吧,反正秋糧老子不準備種植。


    不過,還是要組織一下滅蝗。


    昆蟲都有趨光性,晚上在整個渭水沿岸點燃篝火,也能殺死不少。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還有個最最重要的事:運送物資。


    秋季雖然不種了,可冬小麥所需的種子、化肥,要弄過來。


    大致算了一下,整個長安東部的土地大約有一千五百萬畝,除去那些不能種植的,最少也能種植一千萬畝。


    一千萬畝土地需要多少肥料,按照一畝地五十公斤來算,初期也需要五十萬噸。


    運輸倒是不怕,大不了也就是十幾船而已,可是到哪裏去找這麽大量的肥料,便是現代社會,人家的生產量也有限,需要提前甚至是提錢預定。


    所以,期間朱常淵又回了一次現代社會,專門交代劉光購買種子和化肥的事情。


    所有一切準備完畢,朱常淵又做了一件讓整個天下都側目的事情: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固原、掠地寧夏,將李自成嚇得一口氣跑到遙遠的甘肅甚至更西麵的地方,頓時陝西大定。


    但著不是結局,結局是,朱常淵三十萬大軍越過黃河,突然出現在了蒙古草原上,大掠蒙古三千裏,連破九部。


    然後,驅趕無數牛馬回到渭水!


    這才是他的最終目的,其實這次遠征,李自成神馬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些擄掠過來的牛馬,尼瑪馬上要耕種了,沒有牛馬這些大畜哪能行,總不能將整個陝西都弄拖拉機耕地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個飛機去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鋼筋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鋼筋工並收藏開個飛機去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