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殘陽如血。
玉陵道衢州城在五天之前,已經被天門道徒所攻破,整座衢州城滿是血與火,而官兵主將雷孤衡已經率領最後的人馬,退到了距離南部秦水不到三十裏之遙的虎衛縣城。
虎衛縣城是京城南部最後一座城池,可是這座城池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在昨日黃昏時分,縣城便被螞蟻般的天門道眾所攻破,衣衫各異的天門道眾歡呼著從四麵八方衝入城中,雷孤衡退無可退,率領手下最後四百多人退到了全陽道觀。
帝國崇道,在各道都修建有諸多道觀,為了迎和皇帝陛下崇道的口味,地方上的官員們也是竭盡全力,將自己境內的道觀修的盡可能奢華,而虎衛縣毗鄰京城,受道教影響很深,虎衛縣城的全陽道觀,修建的奢華大氣,甚至比縣衙門還要氣派壯觀,全陽道觀的觀主,出自玄真道宗的長生道,長生道在玄真道宗的影響下,如今已經是天師各道的領袖,這些年來,投奔到長生道門下的倒是不計其數,許多都是其他派別的道士轉易道門,而玄真道宗的弟子,自然也是不計其數。
玄真道宗得到皇帝的寵信,服飾皇帝修道煉丹,但是對長生道的發展自然也是不遺餘力,在全國大興土木建造道觀的同時,玄真道宗亦是派遣自己的親信弟子前往各處道觀擔任觀主,便是邊遠之地的道觀,也有玄真道宗的弟子前往赴任,就更不必說京畿附近的道觀,京畿附近隻要稍有規模的道觀,其觀主必然是出自玄真道宗的長生道門下。
全陽道觀觀主道號純陽子,道觀內上上下下也有四五十名道士,一直以來,全陽道觀在虎衛縣城之內可說是超然度外,守著百姓的香火,無論官民,對這裏的道士都不敢有絲毫的冒犯,便是虎衛縣的大小官員紳吏們,也會經常前來獻上豐厚的香油錢。
純陽子作為京畿附近的觀主,雖然不在京城,但是誰也不敢小視,皇帝如果在京中舉行大的道事,玄真道宗便會召回京畿附近各道觀的觀主前往參加,那種時候,如果純陽子在玄真道宗麵前說上幾句話,然後又由玄真道宗轉述皇帝,便很有可能決定地方官員的前程,地方官員固然不奢求觀主們真的可以讓自己加官進爵,可是與觀主打好關係,至少保證自己不會有什麽壞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裏。
純陽子雖然知道前方戰事緊急,也做好了隨時退走的準備,但是卻舍不下這座道觀,猶豫之中,天門道攻克衢州城,雷孤衡退到了虎衛城,而天門道眾隨即攻入了虎衛城中,純陽子和全陽道觀的道士們想走那也是走不成了。
更讓純陽子惱怒的是,雷孤衡不但帶領著手下最後幾百名兵士退到道觀,而且沒有從城中及時退走的的百姓,也有不少湧入到了道觀之中。
全陽道觀自修成開門之日起,隻在正殿受香火,左右兩院和後院都屬於禁地,莫說普通百姓,便是縣太爺那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此刻全陽道觀卻是擠滿了各式各樣的人,真是有百姓與觀裏的道士們發生爭吵衝突,這在以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雷孤衡退守到全陽道觀,自然也有道理,縱觀整座虎衛城內,真正稱得上堅固的,還隻有這全陽道觀,高牆大院,修建圍牆的都是從遠方運來的堅硬石頭,便是前後大門,那也是高大闊氣,雷孤衡進了全陽道觀,立刻分派兵士把手前後門,將道觀之內能用來堵塞大門的東西全都搬出來,如果不是還給道士們留了最後一點顏麵,大殿的三清金身隻怕也要抬出來。
已是黃昏,從早上開始,天門道眾對全陽道觀發起了十餘次進攻,道觀的前後門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但是雷孤衡手頭上最後不到四百名兵士,卻都是驍勇善戰的驚雷騎成員。
帝國四大將,風寒笑擁有讓西梁人聞風喪膽的西北十三太保,赤煉電有遼東十八駿,餘不屈擁有八百虎翼騎,而雷孤衡也同樣擁有五百驚雷騎。
五百驚雷騎在東南戰事中,雖然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但是整個東南方麵的官軍卻是士氣消沉,麵對越打越多的天門道眾,雖然在雷孤衡的率領下,眾多將士浴血沙場,但卻依然有不少心無鬥誌,四處潰散,甚至還有不少地方官軍臨陣倒戈,投奔到天門道的麾下。
隻有五百驚雷騎,從頭至尾跟隨著風寒笑廝殺到底,驍勇善戰的五百驚雷騎,如今也隻剩下這最後的三百多人,卻依然對雷孤衡不離不棄,衢州城破之後,跟隨著雷孤衡退到了虎衛城,天門道眾拿下衢州城,主力雖然還在衢州城內修整,但卻依然派出一支近萬人的隊伍追擊雷孤衡,順勢拿下秦水以南最後一座城池。
雷孤衡雖然是當代一等一的名將,可是退到虎衛城的時候,手上不過上千餘眾,有些人半道上就逃走,到得虎衛城的時候,十多名驚雷騎的兵士主動留下來,帶著一部分兵士守在城門,阻擊追趕而來的天門道眾,雷孤衡帶領著剩下的這幾百人,連同城中沒有逃脫的百姓,湧入到了全陽道觀,而留守城門的幾百兵士,沒能支撐幾個時辰,便全軍覆沒,隨即天門道眾席卷入城,在全陽道觀之外,四周圍著數千天門道眾,雷孤衡和道觀中的軍民,除非是上天遁地,否則已經無路可退。
一天下來,驚雷騎的勇士據守前後大門,與天門道眾拚死廝殺,阻止了天門道眾的連番進攻,而全陽道觀圍牆高大,一般的梯子還真是夠不上,而且天門道竟似乎有意要看看雷孤衡和他的部下到底能夠支撐到多久,隻是連番對前後門發起攻擊,黃昏時分,殘陽灑落,道觀前後門的屍體已經是堆積如山。
雙方本來互不相識,毫無瓜葛,可是眼下定要分個你死我活。
驚雷騎紀律嚴明,拿刀持盾,他們是雷孤衡親自訓練出來的傑作,乃是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麵對十倍於己的天門道眾,毫無怯懦,戰友在前方死去,後麵立刻有人補上,悍不畏死。
雷孤衡看上去已經蒼老許多,身上的戰甲多處殘破,坐在大院之中,神情說不出的寧靜平和。
他知道事到如今,自己便是戰神再世,也沒有幸免的可能。
他一身經受的陣仗無數,想當年天下群雄爭霸之時,作為秦侯瀛元手下的四大名將之一,他率領麾下精兵南征北戰,所向披靡,那是他一生中最為榮光的時候,為大秦帝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曾想過,當帝國建立,自己身為武人,隻怕再沒有多少硬仗可打,有時候心中唏噓,不過卻也安慰,自己的一生功業,也足以讓後人傳說。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晚年之際,自己曾經竭盡心力為之付出心血的大秦帝國,竟然短短二十多年,便急轉直下,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曾經縱橫天下的大秦鐵蹄,如今卻已經鬥誌全無,二十年過去,雷孤衡依然是雷孤衡,但是大秦鐵騎卻已經不再是大秦鐵騎。
當他坐鎮東南之時,多少人相信,有雷將坐鎮東南,天門道被評定隻是遲早的事情,跟隨他出征的數萬將士,相信也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便可回轉來,所有人對雷將都是充滿了尊敬甚至是熱愛,。
隻有雷孤衡在出征前就已經知道,帝國已經迅速衰敗,根基已經鬆動,如果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平定天門道,帝國還有可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他隻希望自己在東南取勝之後,皇帝能夠痛定思痛,重新振作。他同時也知道,一旦自己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天門道,泥潭身陷,那麽後果必將十分嚴重,且不說帝國的後勤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征戰,就是自己手下的兵士,也會隨著時間被消磨鬥誌。
一直以來,一直都是朝著最不幸的方向演變,後勤供給不足,麾下兵士鬥誌日消,地方官員和軍隊頻頻叛變,天門道越打越眾……。
雷孤衡坐在院內,心中震顫。
事到如今,他隻能竭盡全力支撐下去,哪怕知道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但是他心中卻是想著,隻要多支撐一個時辰,太子在秦水之畔,就能夠多一分時間進行準備,雷孤衡從衢州城撤離,本可以退到秦水畔與太子匯合,但是作為曾經縱橫天下的名將,雷孤衡知道,虎衛城是他最能退守的最後一處地方,再往北退一步,自己便不是雷孤衡。
他功夫了得,一生難有幾個對手,他領兵有方,以少勝多的戰事多不勝數。
可他不是神,他也是人,有些事情他也無法去控製,他可以殺天門道眾,卻已經無法根除他們,他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但是到了最後,卻無法保住這一帝國。
抬頭望天,殘陽如血。
玉陵道衢州城在五天之前,已經被天門道徒所攻破,整座衢州城滿是血與火,而官兵主將雷孤衡已經率領最後的人馬,退到了距離南部秦水不到三十裏之遙的虎衛縣城。
虎衛縣城是京城南部最後一座城池,可是這座城池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在昨日黃昏時分,縣城便被螞蟻般的天門道眾所攻破,衣衫各異的天門道眾歡呼著從四麵八方衝入城中,雷孤衡退無可退,率領手下最後四百多人退到了全陽道觀。
帝國崇道,在各道都修建有諸多道觀,為了迎和皇帝陛下崇道的口味,地方上的官員們也是竭盡全力,將自己境內的道觀修的盡可能奢華,而虎衛縣毗鄰京城,受道教影響很深,虎衛縣城的全陽道觀,修建的奢華大氣,甚至比縣衙門還要氣派壯觀,全陽道觀的觀主,出自玄真道宗的長生道,長生道在玄真道宗的影響下,如今已經是天師各道的領袖,這些年來,投奔到長生道門下的倒是不計其數,許多都是其他派別的道士轉易道門,而玄真道宗的弟子,自然也是不計其數。
玄真道宗得到皇帝的寵信,服飾皇帝修道煉丹,但是對長生道的發展自然也是不遺餘力,在全國大興土木建造道觀的同時,玄真道宗亦是派遣自己的親信弟子前往各處道觀擔任觀主,便是邊遠之地的道觀,也有玄真道宗的弟子前往赴任,就更不必說京畿附近的道觀,京畿附近隻要稍有規模的道觀,其觀主必然是出自玄真道宗的長生道門下。
全陽道觀觀主道號純陽子,道觀內上上下下也有四五十名道士,一直以來,全陽道觀在虎衛縣城之內可說是超然度外,守著百姓的香火,無論官民,對這裏的道士都不敢有絲毫的冒犯,便是虎衛縣的大小官員紳吏們,也會經常前來獻上豐厚的香油錢。
純陽子作為京畿附近的觀主,雖然不在京城,但是誰也不敢小視,皇帝如果在京中舉行大的道事,玄真道宗便會召回京畿附近各道觀的觀主前往參加,那種時候,如果純陽子在玄真道宗麵前說上幾句話,然後又由玄真道宗轉述皇帝,便很有可能決定地方官員的前程,地方官員固然不奢求觀主們真的可以讓自己加官進爵,可是與觀主打好關係,至少保證自己不會有什麽壞話傳到皇帝的耳朵裏。
純陽子雖然知道前方戰事緊急,也做好了隨時退走的準備,但是卻舍不下這座道觀,猶豫之中,天門道攻克衢州城,雷孤衡退到了虎衛城,而天門道眾隨即攻入了虎衛城中,純陽子和全陽道觀的道士們想走那也是走不成了。
更讓純陽子惱怒的是,雷孤衡不但帶領著手下最後幾百名兵士退到道觀,而且沒有從城中及時退走的的百姓,也有不少湧入到了道觀之中。
全陽道觀自修成開門之日起,隻在正殿受香火,左右兩院和後院都屬於禁地,莫說普通百姓,便是縣太爺那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此刻全陽道觀卻是擠滿了各式各樣的人,真是有百姓與觀裏的道士們發生爭吵衝突,這在以前幾乎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雷孤衡退守到全陽道觀,自然也有道理,縱觀整座虎衛城內,真正稱得上堅固的,還隻有這全陽道觀,高牆大院,修建圍牆的都是從遠方運來的堅硬石頭,便是前後大門,那也是高大闊氣,雷孤衡進了全陽道觀,立刻分派兵士把手前後門,將道觀之內能用來堵塞大門的東西全都搬出來,如果不是還給道士們留了最後一點顏麵,大殿的三清金身隻怕也要抬出來。
已是黃昏,從早上開始,天門道眾對全陽道觀發起了十餘次進攻,道觀的前後門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但是雷孤衡手頭上最後不到四百名兵士,卻都是驍勇善戰的驚雷騎成員。
帝國四大將,風寒笑擁有讓西梁人聞風喪膽的西北十三太保,赤煉電有遼東十八駿,餘不屈擁有八百虎翼騎,而雷孤衡也同樣擁有五百驚雷騎。
五百驚雷騎在東南戰事中,雖然驍勇善戰,所向披靡,但是整個東南方麵的官軍卻是士氣消沉,麵對越打越多的天門道眾,雖然在雷孤衡的率領下,眾多將士浴血沙場,但卻依然有不少心無鬥誌,四處潰散,甚至還有不少地方官軍臨陣倒戈,投奔到天門道的麾下。
隻有五百驚雷騎,從頭至尾跟隨著風寒笑廝殺到底,驍勇善戰的五百驚雷騎,如今也隻剩下這最後的三百多人,卻依然對雷孤衡不離不棄,衢州城破之後,跟隨著雷孤衡退到了虎衛城,天門道眾拿下衢州城,主力雖然還在衢州城內修整,但卻依然派出一支近萬人的隊伍追擊雷孤衡,順勢拿下秦水以南最後一座城池。
雷孤衡雖然是當代一等一的名將,可是退到虎衛城的時候,手上不過上千餘眾,有些人半道上就逃走,到得虎衛城的時候,十多名驚雷騎的兵士主動留下來,帶著一部分兵士守在城門,阻擊追趕而來的天門道眾,雷孤衡帶領著剩下的這幾百人,連同城中沒有逃脫的百姓,湧入到了全陽道觀,而留守城門的幾百兵士,沒能支撐幾個時辰,便全軍覆沒,隨即天門道眾席卷入城,在全陽道觀之外,四周圍著數千天門道眾,雷孤衡和道觀中的軍民,除非是上天遁地,否則已經無路可退。
一天下來,驚雷騎的勇士據守前後大門,與天門道眾拚死廝殺,阻止了天門道眾的連番進攻,而全陽道觀圍牆高大,一般的梯子還真是夠不上,而且天門道竟似乎有意要看看雷孤衡和他的部下到底能夠支撐到多久,隻是連番對前後門發起攻擊,黃昏時分,殘陽灑落,道觀前後門的屍體已經是堆積如山。
雙方本來互不相識,毫無瓜葛,可是眼下定要分個你死我活。
驚雷騎紀律嚴明,拿刀持盾,他們是雷孤衡親自訓練出來的傑作,乃是一支真正的精銳部隊,麵對十倍於己的天門道眾,毫無怯懦,戰友在前方死去,後麵立刻有人補上,悍不畏死。
雷孤衡看上去已經蒼老許多,身上的戰甲多處殘破,坐在大院之中,神情說不出的寧靜平和。
他知道事到如今,自己便是戰神再世,也沒有幸免的可能。
他一身經受的陣仗無數,想當年天下群雄爭霸之時,作為秦侯瀛元手下的四大名將之一,他率領麾下精兵南征北戰,所向披靡,那是他一生中最為榮光的時候,為大秦帝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曾想過,當帝國建立,自己身為武人,隻怕再沒有多少硬仗可打,有時候心中唏噓,不過卻也安慰,自己的一生功業,也足以讓後人傳說。
隻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晚年之際,自己曾經竭盡心力為之付出心血的大秦帝國,竟然短短二十多年,便急轉直下,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曾經縱橫天下的大秦鐵蹄,如今卻已經鬥誌全無,二十年過去,雷孤衡依然是雷孤衡,但是大秦鐵騎卻已經不再是大秦鐵騎。
當他坐鎮東南之時,多少人相信,有雷將坐鎮東南,天門道被評定隻是遲早的事情,跟隨他出征的數萬將士,相信也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便可回轉來,所有人對雷將都是充滿了尊敬甚至是熱愛,。
隻有雷孤衡在出征前就已經知道,帝國已經迅速衰敗,根基已經鬆動,如果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平定天門道,帝國還有可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他隻希望自己在東南取勝之後,皇帝能夠痛定思痛,重新振作。他同時也知道,一旦自己無法在短時間內消滅天門道,泥潭身陷,那麽後果必將十分嚴重,且不說帝國的後勤無法保證長時間的征戰,就是自己手下的兵士,也會隨著時間被消磨鬥誌。
一直以來,一直都是朝著最不幸的方向演變,後勤供給不足,麾下兵士鬥誌日消,地方官員和軍隊頻頻叛變,天門道越打越眾……。
雷孤衡坐在院內,心中震顫。
事到如今,他隻能竭盡全力支撐下去,哪怕知道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但是他心中卻是想著,隻要多支撐一個時辰,太子在秦水之畔,就能夠多一分時間進行準備,雷孤衡從衢州城撤離,本可以退到秦水畔與太子匯合,但是作為曾經縱橫天下的名將,雷孤衡知道,虎衛城是他最能退守的最後一處地方,再往北退一步,自己便不是雷孤衡。
他功夫了得,一生難有幾個對手,他領兵有方,以少勝多的戰事多不勝數。
可他不是神,他也是人,有些事情他也無法去控製,他可以殺天門道眾,卻已經無法根除他們,他可以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但是到了最後,卻無法保住這一帝國。
抬頭望天,殘陽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