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和寶釵的婚事如此就算是定下了。但是王夫人聽了襲人一句話,為了不讓寶玉生事,便沒有對他說明,隻是由襲人說,定的是咱們家的親戚,原來也在園子裏住著的,大家和和氣氣的過了這幾年,老爺和太太早就看中了。如今都到了尋婚問嫁的歲數,索性便定下來了。寶玉聽說自然是歡喜的緊,自己前兒剛跟老太太提起要永遠把林妹妹留在府上,今兒便定下了婚事,那麽此人舍林妹妹其誰?
襲人見寶玉沾沾自喜,便知道自己的計謀成功,便暗暗的回了王夫人。王夫人便把如此情形回了賈母,賈母聽說寶玉這樣,心中便暗暗的埋怨黛玉不該做出這樣沒道理的事情來,失了大家閨秀的規矩,因此便對黛玉的疼愛又減了幾分。
然這裏王夫人正在同賈母說些家常話兒,卻突然停外邊管家稟告:“太後懿旨到!”接著便是太監護衛們的腳步聲,眾人一疊聲的喊道:“請原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出來結旨。”
賈母和王夫人嚇了一跳,原來也曾接過聖旨,但卻沒見過此等陣勢,這些太監公公和護衛們竟然一點臉麵也不留,便直接闖入內室來!
不過慌亂歸慌亂,賈母和王夫人還是整理儀容,吩咐下人擺香案準備結旨。
這裏賈母和王夫人等有誥命的婦女們都匆忙大妝了出來時,太後宮中的總管太監張公公已經踏進了榮慶堂的院子。
“臣婦賈門史氏(王氏)恭迎太後懿旨。”賈母和王夫人帶著李紈鳳姐兒跪在院子裏,準備接旨,而張公公卻冷冷的掃了眾人一眼,淡淡的問了一句:“林姑娘呢?”
賈母一聽張公公的口氣,便知道太後定然是對黛玉心存感激的,於是忙恭敬的回道:“臣婦的外孫女早就奉娘娘的口諭,住在省親別墅裏。臣婦已經使人去請,想必她立刻就到。”賈母一邊說著,一邊拿眼睛橫了一眼王夫人,剛剛她們娘們兒還在議論著黛玉私藏太後玉佩這麽多年,會給賈府帶了多大的禍事等語,不想事情出現了這樣的轉機,早知如此,還不如把黛玉和寶玉的親事擬定了。如今看來,又要費一番腦筋了。
王夫人何等精明,一聽賈母的話便悄悄地看了一眼鳳姐兒,鳳姐兒更是拉了一下身後的平兒。平兒便悄悄起身,準備去瀟湘館傳黛玉來,順便再囑咐她幾句話,讓她多說幾句賈府的好處。
誰料張公公雖然年紀一大把了,頭發也已經全白,眼神卻很好,一看原本跪在地上的一個丫頭模樣的人悄悄起身,於是冷聲問道:“這是什麽人?怎麽竟敢在太後娘娘懿旨跟前如此放肆?”
平兒一聽此話,便嚇得一個哆嗦又跪在地上,然後匍匐在地,一句話也不敢說。平兒也不是個糊塗人,她是知道如今這場合,是沒有她一個通房丫頭說話的份兒的。
“回公公,那是小婦人的丫頭。不懂規矩,衝撞了太後,請公公恕罪。”鳳姐兒忙磕頭請罪。
“既然是丫頭,不懂規矩也沒什麽,隻要你們這些做主子的懂規矩便罷了。既然林姑娘不在這裏,那你們誰頭前帶路,灑家還要辦正事呢。”張公公又掃了跪在地上的幾個誥命服色的婦人,冷淡的問道。
“臣婦為公公帶路。”賈母磕了個頭便顫顫巍巍的站起來,此時此刻,她不說話,剩下的那些人誰敢說話?賈母可是這裏麵誥命最高的人。太後有懿旨下來,自然是她侍候著了。
張公公帶著幾十個小太監和護衛等人跟著賈母一路出了榮慶堂後院的門,太監護衛後麵跟著的是賈赦賈政賈珍賈璉等賈府的老少爺們。原來張公公一進大門起,便用同樣的方法,把賈府的眾人都圈在自己身邊,不讓一個離開。他正是奉了太後的懿旨,來看看林姑娘在這兒過的如何,可有人欺負怠慢。
瀟湘館裏的周瑞家的此時正在院子裏發揮著半個主子的威儀,指點著小丫頭打掃院子,澆花喂鳥等閑雜事物,但她原本就尖銳的嗓門再加上偶爾罵罵咧咧的口氣,早就把黛玉氣了個半死。紫鵑和雪雁二人正在屋裏麵一邊做針線一邊勸黛玉寬心,回頭找機會再收拾這個惡奴。
張公公走到瀟湘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身邊的護衛,護衛立刻會意,把手中的長槍一橫,攔住了賈府一眾人的去路:“眾位太太夫人們且在此等候。太後慈訓,張公公宣旨給林姑娘,不許閑雜人等打擾。”
賈母心中咯噔一下,太後這是搞什麽花樣呢?難道是怕自己這些人會替黛玉遮掩?但聽那公公的口氣,又像是極尊敬黛玉的。既然極尊敬黛玉,那麽便應該對賈府的人客客氣氣的。如此行事,又是為了什麽呢?
賈母等人沉思之際,張公公已經帶著四個小太監抬腳進門,瀟湘館裏的婆子們哪裏見過這種陣勢,早就嚇得癱倒在地上,大氣兒不敢喘一聲。
“你!你!還在哪兒站著做什麽?沒看見這兒還有枯枝敗葉的?這麽沒眼色,怎麽在主子跟前伺候?還有你!傻了吧唧的跪在那兒做什麽?難道有什麽天王老子下凡了不成?”周瑞家的背對著門口,隻顧發著她管家奶奶的威風,根本沒看見門口進來的張公公。而那些小丫頭們卻早就嚇得戰戰兢兢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眾人一眼。
“你是什麽人哪?”張公公立在院子裏的青石甬路上,倒背著手,不屑的問了一句。
“我是什麽人你都不認識?莫不是你瞎了眼?或者……”周瑞家的聽見背後一個尖尖的聲音,原想著是哪個管家娘子在同自己開玩笑,於是一邊罵著一邊回頭,卻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得發呆,連跪都忘了跪下。
“嗯,瞎了眼?這話倒是說得有趣。來人,把政公請進來,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誰瞎了眼。”張公公不疾不徐,淡淡的說完這話之後,便靜靜地立在那裏。
周瑞家的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邊大叫著“饒命。”一邊磕頭不止。
“這聲音太難聽了,把她的嘴給我封上,驚擾了林姑娘,倒是我的罪過了。”張公公話音一落,便有小太監拿了一個麻核桃塞入周瑞家的口中,那難聽的嚎叫立刻止住了,隻剩下“嗚嗚嗚”的聲音。
賈政早就在外邊聽見了周瑞家的話,隻是此時再埋怨王夫人平日管教不嚴也來不及了,隻好戰戰兢兢的進院子,給張公公賠罪。
“政公啊,我也不過是個奴才,而你確是國公之後,朝廷大員,我原本受不得你的禮。隻是太後懿旨在我這兒,你家的奴才便如此無禮謾罵,你們府上真是毫無一點規矩可講,連老奴我都看不下去了,這哪裏還像個詩禮之族的樣子?這不是給宮裏的賢德娘娘臉上抹黑嗎?這事若是傳揚到太後娘娘的耳朵裏,莫說你頭上的烏紗帽不保,便是你們家的娘娘,恐怕也不好過了。若是你無力管教奴仆,灑家倒是可以為你代勞。”張公公說著一擺手,那小太監也不等賈政說話,便上來拉著周瑞家的出去。
周瑞家的是一定要打的,但不能再林姑娘的院子裏打,驚擾了林姑娘,太後娘娘怪罪下來那還了得?
張公公見院子裏已經清靜下來,便對著屋子裏高聲宣道:“宣原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林氏黛玉接太後懿旨。”
黛玉原本在屋子裏生氣,後又聽見外邊吵了起來,還以為不過是賈府的奴才們變著法的過來辱罵作踐,隻是自己又牽扯著太後玉佩的事件而被軟禁,無法出去,所以隻好暗暗流淚之時,卻聽見外邊有人高喊讓她出去結旨,不由得愣住了。
“姑娘,宣您接旨呢,一定是太後娘娘見到了玉佩,要封賞姑娘呢。”雪雁聽了這話,高興地不得了,紫鵑不知那玉佩是怎麽來的,雪雁卻是知道的。當初還是妃子的太後帶著二皇子從運河上遭人劫殺,落難之時恰逢黛玉的船隻路過,因見她們孤兒寡母的無依無靠,二皇子一身單薄衣衫在冷風中瑟縮,而他的母親身上唯一的外衣早已經披在他的身上。母子兩個相依偎著立在江邊,仿佛要尋短見的樣子。黛玉便不顧賈璉的阻攔,命家人把船隻駛到江邊,把這母子二人接上船來,既送衣服又送銀兩,還讓她們母子飽飽的吃了一頓飯。待保護他們的侍衛追殺賊人回來之後,方看著她們被接走。
太後當年十分感激,無可回報,便把身上唯一的一枚玉佩送給了黛玉。
雪雁想著,當初的落難婦人如今成了萬人之上的太後,今天又降了懿旨來,想必是自家主子的苦日子熬到頭了。所以便十分的高興。
“雪雁,朝廷之事風雲變幻高深莫測,你不要高興地太早了。”黛玉的臉上卻無笑容,今日太後傳懿旨來,未必就是報恩的,說不定要殺人滅口,想把哪一段不堪的往事深深掩埋也說不定呢。
“啊?姑娘,這……”雪雁見黛玉麵色深沉,忙收了笑容,遲疑的看著黛玉。
“更衣,準備出去接旨吧。”黛玉反倒一臉的平靜。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過,還不如出去麵對。(未完待續)
襲人見寶玉沾沾自喜,便知道自己的計謀成功,便暗暗的回了王夫人。王夫人便把如此情形回了賈母,賈母聽說寶玉這樣,心中便暗暗的埋怨黛玉不該做出這樣沒道理的事情來,失了大家閨秀的規矩,因此便對黛玉的疼愛又減了幾分。
然這裏王夫人正在同賈母說些家常話兒,卻突然停外邊管家稟告:“太後懿旨到!”接著便是太監護衛們的腳步聲,眾人一疊聲的喊道:“請原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出來結旨。”
賈母和王夫人嚇了一跳,原來也曾接過聖旨,但卻沒見過此等陣勢,這些太監公公和護衛們竟然一點臉麵也不留,便直接闖入內室來!
不過慌亂歸慌亂,賈母和王夫人還是整理儀容,吩咐下人擺香案準備結旨。
這裏賈母和王夫人等有誥命的婦女們都匆忙大妝了出來時,太後宮中的總管太監張公公已經踏進了榮慶堂的院子。
“臣婦賈門史氏(王氏)恭迎太後懿旨。”賈母和王夫人帶著李紈鳳姐兒跪在院子裏,準備接旨,而張公公卻冷冷的掃了眾人一眼,淡淡的問了一句:“林姑娘呢?”
賈母一聽張公公的口氣,便知道太後定然是對黛玉心存感激的,於是忙恭敬的回道:“臣婦的外孫女早就奉娘娘的口諭,住在省親別墅裏。臣婦已經使人去請,想必她立刻就到。”賈母一邊說著,一邊拿眼睛橫了一眼王夫人,剛剛她們娘們兒還在議論著黛玉私藏太後玉佩這麽多年,會給賈府帶了多大的禍事等語,不想事情出現了這樣的轉機,早知如此,還不如把黛玉和寶玉的親事擬定了。如今看來,又要費一番腦筋了。
王夫人何等精明,一聽賈母的話便悄悄地看了一眼鳳姐兒,鳳姐兒更是拉了一下身後的平兒。平兒便悄悄起身,準備去瀟湘館傳黛玉來,順便再囑咐她幾句話,讓她多說幾句賈府的好處。
誰料張公公雖然年紀一大把了,頭發也已經全白,眼神卻很好,一看原本跪在地上的一個丫頭模樣的人悄悄起身,於是冷聲問道:“這是什麽人?怎麽竟敢在太後娘娘懿旨跟前如此放肆?”
平兒一聽此話,便嚇得一個哆嗦又跪在地上,然後匍匐在地,一句話也不敢說。平兒也不是個糊塗人,她是知道如今這場合,是沒有她一個通房丫頭說話的份兒的。
“回公公,那是小婦人的丫頭。不懂規矩,衝撞了太後,請公公恕罪。”鳳姐兒忙磕頭請罪。
“既然是丫頭,不懂規矩也沒什麽,隻要你們這些做主子的懂規矩便罷了。既然林姑娘不在這裏,那你們誰頭前帶路,灑家還要辦正事呢。”張公公又掃了跪在地上的幾個誥命服色的婦人,冷淡的問道。
“臣婦為公公帶路。”賈母磕了個頭便顫顫巍巍的站起來,此時此刻,她不說話,剩下的那些人誰敢說話?賈母可是這裏麵誥命最高的人。太後有懿旨下來,自然是她侍候著了。
張公公帶著幾十個小太監和護衛等人跟著賈母一路出了榮慶堂後院的門,太監護衛後麵跟著的是賈赦賈政賈珍賈璉等賈府的老少爺們。原來張公公一進大門起,便用同樣的方法,把賈府的眾人都圈在自己身邊,不讓一個離開。他正是奉了太後的懿旨,來看看林姑娘在這兒過的如何,可有人欺負怠慢。
瀟湘館裏的周瑞家的此時正在院子裏發揮著半個主子的威儀,指點著小丫頭打掃院子,澆花喂鳥等閑雜事物,但她原本就尖銳的嗓門再加上偶爾罵罵咧咧的口氣,早就把黛玉氣了個半死。紫鵑和雪雁二人正在屋裏麵一邊做針線一邊勸黛玉寬心,回頭找機會再收拾這個惡奴。
張公公走到瀟湘館門口,回頭看了一眼身邊的護衛,護衛立刻會意,把手中的長槍一橫,攔住了賈府一眾人的去路:“眾位太太夫人們且在此等候。太後慈訓,張公公宣旨給林姑娘,不許閑雜人等打擾。”
賈母心中咯噔一下,太後這是搞什麽花樣呢?難道是怕自己這些人會替黛玉遮掩?但聽那公公的口氣,又像是極尊敬黛玉的。既然極尊敬黛玉,那麽便應該對賈府的人客客氣氣的。如此行事,又是為了什麽呢?
賈母等人沉思之際,張公公已經帶著四個小太監抬腳進門,瀟湘館裏的婆子們哪裏見過這種陣勢,早就嚇得癱倒在地上,大氣兒不敢喘一聲。
“你!你!還在哪兒站著做什麽?沒看見這兒還有枯枝敗葉的?這麽沒眼色,怎麽在主子跟前伺候?還有你!傻了吧唧的跪在那兒做什麽?難道有什麽天王老子下凡了不成?”周瑞家的背對著門口,隻顧發著她管家奶奶的威風,根本沒看見門口進來的張公公。而那些小丫頭們卻早就嚇得戰戰兢兢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眾人一眼。
“你是什麽人哪?”張公公立在院子裏的青石甬路上,倒背著手,不屑的問了一句。
“我是什麽人你都不認識?莫不是你瞎了眼?或者……”周瑞家的聽見背後一個尖尖的聲音,原想著是哪個管家娘子在同自己開玩笑,於是一邊罵著一邊回頭,卻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得發呆,連跪都忘了跪下。
“嗯,瞎了眼?這話倒是說得有趣。來人,把政公請進來,我倒是要看看,到底是誰瞎了眼。”張公公不疾不徐,淡淡的說完這話之後,便靜靜地立在那裏。
周瑞家的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邊大叫著“饒命。”一邊磕頭不止。
“這聲音太難聽了,把她的嘴給我封上,驚擾了林姑娘,倒是我的罪過了。”張公公話音一落,便有小太監拿了一個麻核桃塞入周瑞家的口中,那難聽的嚎叫立刻止住了,隻剩下“嗚嗚嗚”的聲音。
賈政早就在外邊聽見了周瑞家的話,隻是此時再埋怨王夫人平日管教不嚴也來不及了,隻好戰戰兢兢的進院子,給張公公賠罪。
“政公啊,我也不過是個奴才,而你確是國公之後,朝廷大員,我原本受不得你的禮。隻是太後懿旨在我這兒,你家的奴才便如此無禮謾罵,你們府上真是毫無一點規矩可講,連老奴我都看不下去了,這哪裏還像個詩禮之族的樣子?這不是給宮裏的賢德娘娘臉上抹黑嗎?這事若是傳揚到太後娘娘的耳朵裏,莫說你頭上的烏紗帽不保,便是你們家的娘娘,恐怕也不好過了。若是你無力管教奴仆,灑家倒是可以為你代勞。”張公公說著一擺手,那小太監也不等賈政說話,便上來拉著周瑞家的出去。
周瑞家的是一定要打的,但不能再林姑娘的院子裏打,驚擾了林姑娘,太後娘娘怪罪下來那還了得?
張公公見院子裏已經清靜下來,便對著屋子裏高聲宣道:“宣原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女林氏黛玉接太後懿旨。”
黛玉原本在屋子裏生氣,後又聽見外邊吵了起來,還以為不過是賈府的奴才們變著法的過來辱罵作踐,隻是自己又牽扯著太後玉佩的事件而被軟禁,無法出去,所以隻好暗暗流淚之時,卻聽見外邊有人高喊讓她出去結旨,不由得愣住了。
“姑娘,宣您接旨呢,一定是太後娘娘見到了玉佩,要封賞姑娘呢。”雪雁聽了這話,高興地不得了,紫鵑不知那玉佩是怎麽來的,雪雁卻是知道的。當初還是妃子的太後帶著二皇子從運河上遭人劫殺,落難之時恰逢黛玉的船隻路過,因見她們孤兒寡母的無依無靠,二皇子一身單薄衣衫在冷風中瑟縮,而他的母親身上唯一的外衣早已經披在他的身上。母子兩個相依偎著立在江邊,仿佛要尋短見的樣子。黛玉便不顧賈璉的阻攔,命家人把船隻駛到江邊,把這母子二人接上船來,既送衣服又送銀兩,還讓她們母子飽飽的吃了一頓飯。待保護他們的侍衛追殺賊人回來之後,方看著她們被接走。
太後當年十分感激,無可回報,便把身上唯一的一枚玉佩送給了黛玉。
雪雁想著,當初的落難婦人如今成了萬人之上的太後,今天又降了懿旨來,想必是自家主子的苦日子熬到頭了。所以便十分的高興。
“雪雁,朝廷之事風雲變幻高深莫測,你不要高興地太早了。”黛玉的臉上卻無笑容,今日太後傳懿旨來,未必就是報恩的,說不定要殺人滅口,想把哪一段不堪的往事深深掩埋也說不定呢。
“啊?姑娘,這……”雪雁見黛玉麵色深沉,忙收了笑容,遲疑的看著黛玉。
“更衣,準備出去接旨吧。”黛玉反倒一臉的平靜。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過,還不如出去麵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