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鍾泱對於陳炯明如此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對方在不久之後就將會成為大名鼎鼎的粵係軍閥大佬,在孫大炮建立黃埔軍校一係之前,陳炯明貌似在廣東混得很是風光。
鍾泱記不得陳炯明是哪一年被拉下馬的,但卻知道那也是黃埔軍校建立時的事情了。通過劉進洋這些天在廣州城內的查探可以得知,陳炯明竟然還沒有統治整個廣東。這是一個機會,隻要在對方崛起之前鍾泱就去結交,對於獲得對方的好感有很大的可能性。畢竟現在去是雪中送炭,等陳炯明打回廣東,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前者總是比後者要劃算得多。
手裏拿著劉進洋收集來的資料,鍾泱總算是對陳炯明過去的曆史有了些大概地了解。作為投身於辛亥革命的大名人,陳炯明的曆史並不算什麽難以查探的秘密,隻要你出得起錢,資料總是能夠買得到的。
而劉進洋獲得的這一份資料,就是從革命黨那裏買來的。雖然鍾泱也是革命黨的成員,但是想要獲得這些信息,也不是空口白話就可以的。不過從獲得的這份書麵資料上來看,花出去的500銀元總算是沒有白費,物有所值。
陳炯明,字競存,原本出身於清朝末期省議員。後投身辛亥革命成為粵軍創建人,擔任粵軍第一任總司令,廣東省長等職務,是南方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孫大炮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對陳炯明倚重殷切,但兩人政見不同,後來陳炯明唆使部下炮擊總統府,竟欲致孫大炮於死地,兩人才正式分道揚鑣。但陳炯明在廣東執政期間,堅決禁煙禁賭,是得到廣東人民的稱道;他一生廉潔,曾受許多上層人士的讚譽。
1901年至1905年間,陳炯明辦報辦了許久,但均未能發展,難於維持,隻得停辦。在鄉閑居。到了1906年,他已經29歲了,才入廣東法政學堂攻讀。兩年後,31歲陳炯明以最優等成績,在廣東法政學堂畢業。
之後的第二年,陳炯明被選為廣東谘議局議員。曾聯名提議禁絕一切賭博,但很可惜沒有獲得通過。同年冬天,他乘赴上海參加各省谘議局聯合會的機會,秘密加入了同盟會。
1910年,已經33歲的陳炯明又秘密參加廣東新軍起義,可惜未能成事。後與黃克強、胡漢民等在香港設“南方統籌部”,準備在廣東起義。
1911年3月29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任先鋒“敢死隊”第一隊隊長,莫紀彭任第三隊隊長,陳炯明則任第四隊隊長,可惜最後進攻粵督公署失敗,陳炯明無奈之下隻得逃到香港九龍。
同年6月,陳炯明與劉師複等籌劃謀炸水師提督李準,可惜終究是讓對方逃過一劫。再到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陳炯明與鄧鏗等在惠州起義響應。清廷陸路提督秦炳直在惠州城投降,並以正式公文將所管轄八營清兵移交陳炯明接管,其中包括管帶洪兆麟部隊。11月,清廷粵督張鳴岐出走,他率領部隊進駐廣州,廣東宣布**,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12月,胡漢民隨孫大炮赴南京組織臨時政府,陳炯明得以代理都督,兼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
1912年,已經到了35歲的陳炯明終於在這一年的一月份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在廣東嚴禁煙賭;並拆除廣州城牆,開辟馬路;選派學生赴美、日留學。4月間,孫大炮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又偕胡漢民等返廣州,準備扶胡漢民重登都督位置。在各界歡迎會上,孫大炮執胡漢民的手向眾宣揚胡的革命功績在他自己之上,以此示意陳炯明讓位。第二天,陳氏留下都督印,走往香港。但胡漢民無力統領軍隊,挽陳氏返廣州任“總綏靖處經略”,整理軍務,維持治安。
看到這裏鍾泱就覺得好笑,孫大炮的腦袋是不是讓門板給夾過了?他竟然讓掌握了軍政大權的陳炯明讓位,他是什麽意思?想要激起實權人物的不滿和怒火嗎?咋愛鍾泱的想法裏,還不是因為陳炯明和孫大炮不對路,所以孫大炮趁機就想要行那打壓之事嘛。還搞得如此管民堂皇,在公開場合逼迫陳炯明低頭。政治家就是這樣,整天玩一些上不了台麵的小計謀,難當大任。
帶著這種不屑的神情,鍾泱繼續看了下去。原來在同盟會改為中國革命黨時,廣東支部成立,而陳炯明就接任支部長。那怪能夠招攬這麽多革命誌士,原來也是辛亥黨人的大腕級人物啊。
在鍾泱看來,胡漢民居中謀劃,其實是孫大炮和陳炯明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本就是個蛇鼠兩端的政治牆頭草的胡漢民,為了一嚐當他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的宏願,胡漢民就丟下廣東和孫大炮共赴南京。但很可惜,袁世凱讓他的美夢破滅之後,他才在不得已之下急不可耐的的想要回來廣東奪權,多麽醜惡的嘴臉和難堪的吃相啊。
雖然在孫、胡二人的欺壓之下,陳炯明屈服了。但也沒過多久,就在1913年6月間,袁世凱便免去胡漢民都督職,並任命陳炯明繼任。但陳炯明卻也沒有因此而倒向袁世凱,依舊是於7月間宣布討袁,結果陳炯明為桂軍龍濟光所逐,亡命新加坡,並赴歐洲遊曆。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陳炯明是真的有著自己堅持的革命黨人,不是牆頭草之輩。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中華革命黨”,並就總理職,規定黨員宣誓效忠,還要在誓詞上打上指模。陳炯明認為“打指模”不恰當,而孫堅持下來,陳炯明遂拒絕參加。這就是孫陳日後分裂的原因之二。
1916年袁世凱改稱“洪憲”,陳炯明才從新加坡回來,經由香港潛回東江,在惠州舉義討袁,與桂軍龍濟光戰,袁死後戰事結束。10月,龍軍退出廣州後,陳炯明請廣東省長朱慶蘭接管,以安撫廣州複雜局麵。
1917年,已經年近40的陳炯明與孫中山、程壁光等乘兵艦抵廣州。9月,孫中山組織軍政府,出任大元帥,宣布護法。當時桂係軍人岑春煊、陸榮廷的軍隊仍然占據廣東。陳炯明力主先須握有兵權,再圖發展,特向孫中山進言。這時,適值省長朱慶蘭與督軍陳炳焜不合,朱慶蘭審時度勢,為了埋下一報複伏線,並報答陳炯明的情誼,特撥警衛20營給陳炯明,命他為“省長公署親軍司令”,但粵督陳炳焜出麵阻止。不久陳炳焜去職,繼任粵督莫榮新仍以警衛20營交陳炯明接管,但附帶條件不得在廣東駐防。
至此,陳炯明終於再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部隊,而孫大炮也於12月命他為“援閩粵軍總司令”,鄧鏗為參謀長。
1918年陳氏在廣州東郊舉行援閩誓師大會。1月15日孫大元帥餞粵軍於軍政府,致詞略雲:“軍政府成立數月,毫無進展,經陳司令竭力經營,始得有此軍隊,即以此軍隊實行護法,再造共和,實所厚望”雲雲。總司令陳炯明自任中路,許崇智、鄧鏗分任左右指揮,向福建進發。2月陳氏抵汕頭,進入福建後,取得漳州為據點。
但就在同年的5月,孫大炮便被桂係逐出廣東,赴上海居住。
而現在,陳炯明已經是一個42歲的中年猥瑣大叔了。他正在漳州為準備打回廣東積蓄力量,在漳州一帶積極訓練士兵,改良市政,開辟公路,整頓教育,發展文化,派遣留學生,創辦報刊等,呈現一派新氣象。
當然,因為陳炯明還沒有和孫大炮徹底撕破臉,所以就算兩位大人物之間有著不少的齷齪和不愉快,至少在革命黨的內部資料上,對於陳炯明也依舊是褒獎居多。特別是關於他在漳州一帶的新政改革卓有成效,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其實鍾泱也總算是看出來了,陳炯明和孫大炮之間並沒有什麽解不開的私人恩怨,他們倆的矛盾完全是因為政見不和所導致的。
孫大炮與陳炯明出身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對革命構思也就不一樣。孫大炮以華僑身份,往來美日各國,或上海租界,主張“北伐統一”以武力解決問題。陳炯明起自鄉裏,由晚清“谘議員”的地位,投身“黃花崗”起義,特殊時期武鬥,力行實踐,而當軍政重任。對對桑梓疾苦,認為首要的是把廣東建設好,然後才有實力談論其他。所以他對於隻知高談闊論的孫大炮難於心悅誠服,這就是以後他們兩人分裂最主要的原因。
相比於把牛皮吹破都毫不知收斂的孫大炮,鍾泱更欣賞肯腳踏實地的陳炯明。某種程度上,陳炯明的做法才是最合適的。立足自己的根據地,發展壯大之後才去考慮其他,這是一種穩紮穩打的政治理念。但是孫大炮誌大才疏,不願意做這種見效不快的事情。而是想學那書生意氣,一劍蕩平南北西東的豪邁。
殊不知,孫大炮就是因為自身根基不穩,沒有忠實的私人武裝力量,才會屢屢被人搶去了革命成果,到頭來功虧一簣。後來如果不是終得大悟,組建黃埔一係,北伐甚至也永遠隻能隻是一個幻想。
雖然很欣賞陳炯明,鍾泱卻不敢把這種人拉入夥。自己當過老大的人,很難再去給別人當小弟了。這和私人品格無關,無安全是因為野心一旦開啟,想收回來可就難了。鍾泱從來沒覺得可以控製住那種大人物,頂天了也就能嚇唬嚇唬現在的陳澤他們這類沒怎麽見識過大場麵的小人物罷了。
得知了陳炯明就在漳州,在看看這些日子來廣州城裏的局勢,就知道莫榮新那老家夥已經坐不住了。廣東果然還是得廣東人自己來管,桂係軍閥手穿著鞋子踩過界,總不會長久的。
拿定主意要幫陳炯明光複廣東的鍾泱,已經決定了要送些軍火和錢糧給對方了,這種程度的示好,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能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吧,真是個不錯的政治加分啊。
鍾泱記不得陳炯明是哪一年被拉下馬的,但卻知道那也是黃埔軍校建立時的事情了。通過劉進洋這些天在廣州城內的查探可以得知,陳炯明竟然還沒有統治整個廣東。這是一個機會,隻要在對方崛起之前鍾泱就去結交,對於獲得對方的好感有很大的可能性。畢竟現在去是雪中送炭,等陳炯明打回廣東,那就是錦上添花了。前者總是比後者要劃算得多。
手裏拿著劉進洋收集來的資料,鍾泱總算是對陳炯明過去的曆史有了些大概地了解。作為投身於辛亥革命的大名人,陳炯明的曆史並不算什麽難以查探的秘密,隻要你出得起錢,資料總是能夠買得到的。
而劉進洋獲得的這一份資料,就是從革命黨那裏買來的。雖然鍾泱也是革命黨的成員,但是想要獲得這些信息,也不是空口白話就可以的。不過從獲得的這份書麵資料上來看,花出去的500銀元總算是沒有白費,物有所值。
陳炯明,字競存,原本出身於清朝末期省議員。後投身辛亥革命成為粵軍創建人,擔任粵軍第一任總司令,廣東省長等職務,是南方實力派的代表人物。孫大炮以廣東為革命根據地,對陳炯明倚重殷切,但兩人政見不同,後來陳炯明唆使部下炮擊總統府,竟欲致孫大炮於死地,兩人才正式分道揚鑣。但陳炯明在廣東執政期間,堅決禁煙禁賭,是得到廣東人民的稱道;他一生廉潔,曾受許多上層人士的讚譽。
1901年至1905年間,陳炯明辦報辦了許久,但均未能發展,難於維持,隻得停辦。在鄉閑居。到了1906年,他已經29歲了,才入廣東法政學堂攻讀。兩年後,31歲陳炯明以最優等成績,在廣東法政學堂畢業。
之後的第二年,陳炯明被選為廣東谘議局議員。曾聯名提議禁絕一切賭博,但很可惜沒有獲得通過。同年冬天,他乘赴上海參加各省谘議局聯合會的機會,秘密加入了同盟會。
1910年,已經33歲的陳炯明又秘密參加廣東新軍起義,可惜未能成事。後與黃克強、胡漢民等在香港設“南方統籌部”,準備在廣東起義。
1911年3月29日,黃花崗起義爆發。黃興任先鋒“敢死隊”第一隊隊長,莫紀彭任第三隊隊長,陳炯明則任第四隊隊長,可惜最後進攻粵督公署失敗,陳炯明無奈之下隻得逃到香港九龍。
同年6月,陳炯明與劉師複等籌劃謀炸水師提督李準,可惜終究是讓對方逃過一劫。再到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陳炯明與鄧鏗等在惠州起義響應。清廷陸路提督秦炳直在惠州城投降,並以正式公文將所管轄八營清兵移交陳炯明接管,其中包括管帶洪兆麟部隊。11月,清廷粵督張鳴岐出走,他率領部隊進駐廣州,廣東宣布**,推舉胡漢民為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12月,胡漢民隨孫大炮赴南京組織臨時政府,陳炯明得以代理都督,兼任廣東北伐軍總司令。
1912年,已經到了35歲的陳炯明終於在這一年的一月份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在廣東嚴禁煙賭;並拆除廣州城牆,開辟馬路;選派學生赴美、日留學。4月間,孫大炮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又偕胡漢民等返廣州,準備扶胡漢民重登都督位置。在各界歡迎會上,孫大炮執胡漢民的手向眾宣揚胡的革命功績在他自己之上,以此示意陳炯明讓位。第二天,陳氏留下都督印,走往香港。但胡漢民無力統領軍隊,挽陳氏返廣州任“總綏靖處經略”,整理軍務,維持治安。
看到這裏鍾泱就覺得好笑,孫大炮的腦袋是不是讓門板給夾過了?他竟然讓掌握了軍政大權的陳炯明讓位,他是什麽意思?想要激起實權人物的不滿和怒火嗎?咋愛鍾泱的想法裏,還不是因為陳炯明和孫大炮不對路,所以孫大炮趁機就想要行那打壓之事嘛。還搞得如此管民堂皇,在公開場合逼迫陳炯明低頭。政治家就是這樣,整天玩一些上不了台麵的小計謀,難當大任。
帶著這種不屑的神情,鍾泱繼續看了下去。原來在同盟會改為中國革命黨時,廣東支部成立,而陳炯明就接任支部長。那怪能夠招攬這麽多革命誌士,原來也是辛亥黨人的大腕級人物啊。
在鍾泱看來,胡漢民居中謀劃,其實是孫大炮和陳炯明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本就是個蛇鼠兩端的政治牆頭草的胡漢民,為了一嚐當他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秘書的宏願,胡漢民就丟下廣東和孫大炮共赴南京。但很可惜,袁世凱讓他的美夢破滅之後,他才在不得已之下急不可耐的的想要回來廣東奪權,多麽醜惡的嘴臉和難堪的吃相啊。
雖然在孫、胡二人的欺壓之下,陳炯明屈服了。但也沒過多久,就在1913年6月間,袁世凱便免去胡漢民都督職,並任命陳炯明繼任。但陳炯明卻也沒有因此而倒向袁世凱,依舊是於7月間宣布討袁,結果陳炯明為桂軍龍濟光所逐,亡命新加坡,並赴歐洲遊曆。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陳炯明是真的有著自己堅持的革命黨人,不是牆頭草之輩。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中華革命黨”,並就總理職,規定黨員宣誓效忠,還要在誓詞上打上指模。陳炯明認為“打指模”不恰當,而孫堅持下來,陳炯明遂拒絕參加。這就是孫陳日後分裂的原因之二。
1916年袁世凱改稱“洪憲”,陳炯明才從新加坡回來,經由香港潛回東江,在惠州舉義討袁,與桂軍龍濟光戰,袁死後戰事結束。10月,龍軍退出廣州後,陳炯明請廣東省長朱慶蘭接管,以安撫廣州複雜局麵。
1917年,已經年近40的陳炯明與孫中山、程壁光等乘兵艦抵廣州。9月,孫中山組織軍政府,出任大元帥,宣布護法。當時桂係軍人岑春煊、陸榮廷的軍隊仍然占據廣東。陳炯明力主先須握有兵權,再圖發展,特向孫中山進言。這時,適值省長朱慶蘭與督軍陳炳焜不合,朱慶蘭審時度勢,為了埋下一報複伏線,並報答陳炯明的情誼,特撥警衛20營給陳炯明,命他為“省長公署親軍司令”,但粵督陳炳焜出麵阻止。不久陳炳焜去職,繼任粵督莫榮新仍以警衛20營交陳炯明接管,但附帶條件不得在廣東駐防。
至此,陳炯明終於再一次擁有了自己的部隊,而孫大炮也於12月命他為“援閩粵軍總司令”,鄧鏗為參謀長。
1918年陳氏在廣州東郊舉行援閩誓師大會。1月15日孫大元帥餞粵軍於軍政府,致詞略雲:“軍政府成立數月,毫無進展,經陳司令竭力經營,始得有此軍隊,即以此軍隊實行護法,再造共和,實所厚望”雲雲。總司令陳炯明自任中路,許崇智、鄧鏗分任左右指揮,向福建進發。2月陳氏抵汕頭,進入福建後,取得漳州為據點。
但就在同年的5月,孫大炮便被桂係逐出廣東,赴上海居住。
而現在,陳炯明已經是一個42歲的中年猥瑣大叔了。他正在漳州為準備打回廣東積蓄力量,在漳州一帶積極訓練士兵,改良市政,開辟公路,整頓教育,發展文化,派遣留學生,創辦報刊等,呈現一派新氣象。
當然,因為陳炯明還沒有和孫大炮徹底撕破臉,所以就算兩位大人物之間有著不少的齷齪和不愉快,至少在革命黨的內部資料上,對於陳炯明也依舊是褒獎居多。特別是關於他在漳州一帶的新政改革卓有成效,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其實鍾泱也總算是看出來了,陳炯明和孫大炮之間並沒有什麽解不開的私人恩怨,他們倆的矛盾完全是因為政見不和所導致的。
孫大炮與陳炯明出身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對革命構思也就不一樣。孫大炮以華僑身份,往來美日各國,或上海租界,主張“北伐統一”以武力解決問題。陳炯明起自鄉裏,由晚清“谘議員”的地位,投身“黃花崗”起義,特殊時期武鬥,力行實踐,而當軍政重任。對對桑梓疾苦,認為首要的是把廣東建設好,然後才有實力談論其他。所以他對於隻知高談闊論的孫大炮難於心悅誠服,這就是以後他們兩人分裂最主要的原因。
相比於把牛皮吹破都毫不知收斂的孫大炮,鍾泱更欣賞肯腳踏實地的陳炯明。某種程度上,陳炯明的做法才是最合適的。立足自己的根據地,發展壯大之後才去考慮其他,這是一種穩紮穩打的政治理念。但是孫大炮誌大才疏,不願意做這種見效不快的事情。而是想學那書生意氣,一劍蕩平南北西東的豪邁。
殊不知,孫大炮就是因為自身根基不穩,沒有忠實的私人武裝力量,才會屢屢被人搶去了革命成果,到頭來功虧一簣。後來如果不是終得大悟,組建黃埔一係,北伐甚至也永遠隻能隻是一個幻想。
雖然很欣賞陳炯明,鍾泱卻不敢把這種人拉入夥。自己當過老大的人,很難再去給別人當小弟了。這和私人品格無關,無安全是因為野心一旦開啟,想收回來可就難了。鍾泱從來沒覺得可以控製住那種大人物,頂天了也就能嚇唬嚇唬現在的陳澤他們這類沒怎麽見識過大場麵的小人物罷了。
得知了陳炯明就在漳州,在看看這些日子來廣州城裏的局勢,就知道莫榮新那老家夥已經坐不住了。廣東果然還是得廣東人自己來管,桂係軍閥手穿著鞋子踩過界,總不會長久的。
拿定主意要幫陳炯明光複廣東的鍾泱,已經決定了要送些軍火和錢糧給對方了,這種程度的示好,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能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吧,真是個不錯的政治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