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2月24日,當日本剛剛從諾門坎與華中兩個戰場上的失敗緩過氣來之後,整個國家又漸漸的露出了鋒利的獠牙。
日本城鄉擠滿了遊行地人群,遊行地隊伍打著色彩鮮豔地鯉魚旗和紙風箏。雖然在東亞地區的戰場上頻頻取得失敗,不過日本國內高層還是很好地掩飾住了一切,稱這是一時的失敗,帝國依舊武運昌隆。
以工業強國所特有的決心,東京帝國參謀本部選擇這個時間發布了最後的作戰命令。千載霸業,成敗在此一舉,這是武士最後的瘋狂,也是僅剩不多的尊嚴。
“天皇陛下諭令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海軍第十八號命令說道,布置了“上海戰役”的具體計劃:“聯合艦隊司令官同陸軍合作,占領上海和福建海域群島以東的戰略據點。”
這道命令發動了帝國海軍從未敢進行的一場最大的戰役,並且倡導了一種戰略,山本希望這種戰略將會導致一場“決定性的海戰”。
他相信日本海軍占壓倒的優勢必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然後,他打算利用個人的極高聲望勸說東條首相作出讓步,從而使中國走到談判桌邊來,並使侵華戰爭迅速結束。
現在的上海,擁有著華聯的陸航空軍和一支不弱的海軍在駐守,雖然中國沒有超級戰列艦,但身為思想開明的山本五十六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自華中地區陷落以來。日本在中國北方的統治就岌岌可危,現在來滿洲國內部都是一片恐慌,更不容去說王克敏那個什麽的都不是的華北自治政府。
山本接到命令的那一天,正在停泊在廣島以南景色如畫的柱島錨地的旗艦上,同他的高級軍官一起舉行情況介紹會和進行摹擬作戰演習。
半年來,帝國海軍的主力艦艇,包括新服役的八萬噸巨型戰艦“大和號”。在它們的浮標周圍閑著搖蕩,見過大部分海戰的艦載機駕駛員輕蔑地稱它們是“柱島艦隊”。
現在。聚集在世界上最大軍艦的寬敝密室裏的海軍將領們,終於得知這支艦隊即將開往戰場,參加一次大規模海戰。
將山本的複雜而又龐大的計劃的各個方麵組合在一起,這一任務是他的能幹的作戰參謀黑島龜人海軍大佐多日冥思苦想的結果。
在總司令的親自指導下,參謀部經過緊張的研究。製訂了將日本防線延伸兩千英裏,擴展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以威脅華聯的生命線這一戰略。
山本打算和華聯海軍攤牌,在四天的會議中,他向艦隊的各位艦長和高級軍官提出計劃,要求發動一係列連鎖攻勢,十一艘戰列艦、八艘航空母艦。二十二艘巡洋艦、六十五艘驅逐艦、二十一艘潛艇和兩百多架海軍飛機將參加戰鬥。
整個艦隊將分成六個單獨的小艦隊,部署在馬裏亞納群島至阿留申群島的遼闊的太平洋上。此次戰役將由一係列在時間上密切配合的行動組成,攻擊目標集中在上海。
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將在指定日期進攻這座東方最為繁華的大型都市,算上以前的兩次淞滬會戰。日本的海軍已經是第三次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了。
在此之前七十二小時,將對杭州周邊地區的的華聯空軍基地基地進行牽製性襲擊。日本海軍總部決定在發動海戰的第二天,便開始讓海軍陸戰隊和一部分陸軍部隊向上海與福建發動入侵作戰,就像過去那樣,將中國的南北軍事力量切成兩段,逐個擊破。
山本五十六計劃將運兵船從國內啟航,南雲的航空母艦突擊部隊必須在進攻前轟炸削弱上海的岸基防禦工事,最好是能壓製住華聯的空軍部隊。這是整個戰略成敗的關鍵。
山本埋伏在這兩個相距很遠的攻擊艦隊之間,等候東出軍港的華聯東海艦隊從前麵上來進攻。而日本的潛艇部隊就可以埋伏在後,準備在最後的水麵戰鬥之前給它一個突然襲擊。
“大和號”上在場的高級軍官對這個複雜的計劃並非沒有提出批評。
第二艦隊司令近藤信繡海軍中將對進攻中途島是否明智表示懷疑。因為上海和杭州的陸航重型戰略轟炸機對軍艦可能構成強大的威脅。
南雲海軍中將的航空母艦指揮官們,對於主力艦隊將被部署在三百多英裏開外的地方表示不安,這個距離太遙遠了,一旦他們需要支持,就會援救不及。在旗艦的寬敞的作戰室裏進行海戰摹擬演習時,這項總計劃的更多的潛在缺點暴露出來了。
通訊聯絡顯然成問題,因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將在海上,必須實行無線電寂靜。而且,航空母艦的西北方向大大暴露,容易遭受攻擊。但是山本斷然拒絕考慮推遲明年二月的最後期限,不允許製訂進一步地計劃或對他地戰略方案的細節作出重大修改。
他還患了過分自信的近視症,耐人尋味的是,雖然他一貫極力強調艦載機攻擊力量,他為“決定性的海戰”製訂地戰術計劃,最終卻強調戰艦之間的老式地炮戰。
“勝利病”似乎使山本的強烈的戰略意識遲鈍了。
他刻意忽視了一個最嚴重的缺陷,這個缺陷正好存在於他進攻中國上海和廈門外海群島的宏偉計劃的基礎上。他想抓兩個遙遙相隔地目標,忘記了馬漢關於集中海軍力量的原則。
由於六個小艦隊分散在數千英裏地太平洋上,聯合艦隊將會失去它的壓倒優勢。為了引誘他地對手進行“決戰”,山本的戰略需要華聯海軍指揮官按照他地宏偉計劃行事。
但是。鑒於華聯海軍高層事前破譯了日本的無線電,對這次“上海戰役”計劃有足夠的了解,將能集中東海艦隊的力量挫敗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入侵,從而破壞整個複雜的安排。
曆史經常重演,山本決定在十二月的最後幾天對中國東南沿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是對曆史的荒謬的嘲弄。
三十四年前的同一個星期,海軍將領約翰傑利科爵士同樣錯誤地相信德國將會按照他的作戰方略行事。於是率領大艦隊到北海同德國皇帝的公海艦隊攤牌,山本的聯合艦隊將蹈其覆轍。
日本的海軍將領仔細研究過日德蘭海戰。但是他們顯然忘記了如下的教訓:現代海戰的速度和混亂是如何使得皇家海軍沒有贏得預期的第二次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的。
納爾遜的傳統概念是兩排行動笨拙的戰艦展開猛烈的炮戰,無畏戰艦的火力和機動性已經改變了這一概念。在一九一六年日德蘭海戰中隻起微小作用的飛機,在介於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裏已為海戰帶來了另一場偉大的革命。
這將是一場山本自己在其中起了促進作用的巨大轉變。
對於日本人努力實現第二作戰階段的主要計劃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保密,可是秘密將被逐漸剝開。暴露出它的主要目標就是針對華聯經濟富庶的東南沿海城市。
截收到的19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一封電報,提供了這方麵的第一個線索,電報中提到的目標被暫時確定為中途島。而電報中提到廈門也被確定為在台灣海峽軍事行動之後將要出現的一次戰役。
華聯的情報部門和鍾泱所掌握著的地宮,大概都對此確信無疑。因而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勿匆視察防守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以及布置在周邊地區的陸航戰機部隊。
但是在那時,在後來看來似乎是對敵人計劃的離奇的預見,頂多不過是一種預感。因為在東海艦隊司令官許江文從廣州港起飛的當天上午,海軍總部情報處估計主攻仍然在其他地方展開,所有現有的華聯航空母艦和護航戰艦都集中在那兒。
就象海軍總部的高層所相信的那樣,準備同日本人攤牌。
直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許江文從廣州返回上海軍港之後的兩天,這個估計才被重新考慮。直接受國防部領導的東海艦隊作戰情報處發現,他們把戰列艦和潛艇的呼號弄混淆了,這些呼號暗示繼續南進。
日本人的海軍將有所行動!目標直指上海!
在1940年1月,日本海軍第二艦隊開始了針對中國的“上海作戰”進攻計劃。才剛上任元首一職的陳炯明,不得不派出了自己手中最強的東海艦隊前往應戰。
擁有兩艘新型“龍”級航空母艦,對日軍進行了襲擾牽製。這兩艘都是重型航母,排水量達五萬噸。載機120餘架,乘員將近三千人。艦上裝備齊全火力強勁。
剛出動,“天龍”號與“青龍”好航母上的戰機就同日軍海航戰鬥機發生交戰。
東海艦隊擁有“天龍”號與“青龍”號兩艘新式重型航母。更有八艘導彈巡洋艦、十三艘導彈驅逐艦組成的特混艦隊。由廖翊海軍少將率領,再度離開廈門海港駛向上海,這一次,許多官兵將同航母一起,用日本第二艦隊,成就自己的赫赫威名。
日本海軍的南進計劃並不保險,主要還是考慮到華聯空軍部隊的強大,而且日本海軍對於華聯東海艦隊並不熟悉,總感到有華聯軍艦如影相隨的威脅。在攻打上的時機選擇上,日軍南太平洋司令兼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海軍上將猶豫起來。
井上認為,華聯艦隊可能就在附近監視著,如果為了攻打上海和福建而在台灣海峽附近運兵,必將遭到華聯東海艦隊的暗算。當年甲午之戰,護航力量虛弱的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在黃海被日本海軍擊沉,數百清兵葬身魚腹,這個慘劇是日本海軍最熟悉的。
所以,井上成美不願冒險,他將進攻上海的時間從1月推遲到2月,這是在等待高木武雄海軍少將率領的第5航空戰隊的到來。以解後顧之憂。
高木武雄的第5航空戰隊是指由日本海軍的兩艘姊妹航母“翔鶴”號、“瑞鶴”號為核心組成的艦隊。這支艦隊還包括4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翔鶴級航空母艦是日本新型航母,排水量達2萬5千噸,艦上官兵1千5百人,搭載各型戰機60餘架。
日本海軍習慣將航母戰鬥群稱為航空戰隊,這支艦隊在日本海軍序列中編列第5,因此稱為“第5航空戰隊”。日本海軍還習慣將主力艦隊稱為“機動艦隊”或“突擊艦隊”,所以。這些稱呼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可進行海上決戰的主力部隊。
就在高木將軍奉命率領第5航空戰隊打算進入上海的時候。陳炯明為了能使上海的兵力與日本海軍相平衡,緊急派出了由彭濤海軍少將指揮的南海特混艦隊趕赴上海,去與已在那裏的東海特混艦隊匯合,阻擊日本海軍的進攻行動。
南海特混艦隊由中型航母“金蛟”號為核心,包括3艘導彈重巡洋艦、七艘驅逐艦組成。“金蛟”號航母屬於較級軍艦。排水量3萬2千噸,官兵1千8百人,載機80架。
許江文這位年輕的海軍上將調兵遣將,決心要打一個勝仗來證明海軍的實力。首先要給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來個教訓,同時也要為海軍爭得榮譽,改變自己上任以來還未有勝績的紀錄。
為此。在從上海軍港出發以前,許江文與之就有關戰役戰術的諸多方麵進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一致認識。當他登上“金蛟”號駛離基地時也顯得很是興奮,求戰願望強烈。他一心要為中國海軍挽回名聲,為自己的海軍生涯增添光彩。
盡管許江文將軍鬥誌高昂,但華聯海軍在大洋上作戰仍麵臨很多困難。
首先是兵力嚴重不足,捉襟見肘。由於大型水麵戰艦短缺,他手裏僅有3艘航空母艦,目前兩艘已投入東海作戰海,僅留一艘還得應付整個太平洋區域其他方向的威脅。
強大的日本海軍,在中太平洋會隨時乘隙攻擊兵力空虛的華聯基地。所以許江文得完全靠自己。不能指望其他艦隊的增援。
其次是華聯海軍成軍較晚,各部隊之間尚難做到相互配合。統一指揮。上海本在王立文將軍統轄的戰區,此地作戰當由王立文指揮。
但本戰役又完全是海軍作戰。指揮權隻能交給擁有艦隊的許江文實施。對於陸軍將領不能指揮艦隊,老王極不以為然。如果遠離基地的華聯艦隊在上海有周邊的陸基戰機支援,那就非常有利。
可是,戰功赫赫的第五軍團長王立文連元首都不放在眼裏,許江文在他看來隻是個“小字輩”,他很可能不會去理會的許江文指揮,他在這裏動不了任何一架陸基飛機。
日本海軍在征討海的情況與華軍就不一樣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掌控著整個戰役的大局,井上成美坐鎮臘包爾統一指揮,下屬各部隊按預先部署,展開互有聯係又各自**的作戰行動。
日軍的具體部署是:福崗將軍率領4千餘部隊分乘運輸艦組成的艦隊登陸白龍港,負責陸上作戰。後藤有公海軍少將率領以“祥鳳”號航空母艦為核心,包括4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組成掩護支援艦隊,負責保護運輸艦隊的安全和執行炮擊岸上目標,支援登陸部隊的任務。
而高木武雄艦隊即第5航空戰隊則作為機動突擊部隊,負責保護進攻白龍港的所有日軍,使之不受華聯海軍攻擊,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在上海的所有華軍艦隊。
日軍的部署顯得井然有序,戰役目標也很明確。而華聯海軍艦隊進入珊瑚海後,是優先攻擊高木武雄航母艦隊還是福崗的登陸部隊?
抑或是先攻擊後藤有公的護航支援艦隊?目標似乎很不明確,主攻方向模模糊糊。華聯海軍好象還未擺脫生澀粗疏的局麵,隻能是打到哪裏算哪裏。畢竟從成軍到現在,許江文唯一進行過的海戰就是針對當年孫逸仙的艦隊。
不過,華聯海軍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擁有了日軍還沒有的新裝備――雷達。雷達係統可探測到遠距離的來襲目標:比如敵方飛機或軍艦在數百公裏外,華軍就會知道,可立即做好防禦準備或發動先發製人的打擊。
然而,日本人對此卻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雷達這種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東西,不過是屢戰屢敗的中國人企圖救命的一根稻草。
日本軍人相信的是自己的勇敢和果斷,相信武士道。這可能並不是日本軍人的錯,因為武士道精神的確使他們充滿自我犧牲精神,勇往直前,讓許多人為之欽佩。
可是,日本人迷信的武士道終究不是他們勝利的法寶,而華聯手中的科學技術倒是一把殺手鐧。就這樣,在日、華雙方緊鑼密鼓的調兵遣將中挨到了2月底。航空母艦都集中到了上海,大海戰一觸即發。
.
.
日本城鄉擠滿了遊行地人群,遊行地隊伍打著色彩鮮豔地鯉魚旗和紙風箏。雖然在東亞地區的戰場上頻頻取得失敗,不過日本國內高層還是很好地掩飾住了一切,稱這是一時的失敗,帝國依舊武運昌隆。
以工業強國所特有的決心,東京帝國參謀本部選擇這個時間發布了最後的作戰命令。千載霸業,成敗在此一舉,這是武士最後的瘋狂,也是僅剩不多的尊嚴。
“天皇陛下諭令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海軍第十八號命令說道,布置了“上海戰役”的具體計劃:“聯合艦隊司令官同陸軍合作,占領上海和福建海域群島以東的戰略據點。”
這道命令發動了帝國海軍從未敢進行的一場最大的戰役,並且倡導了一種戰略,山本希望這種戰略將會導致一場“決定性的海戰”。
他相信日本海軍占壓倒的優勢必將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然後,他打算利用個人的極高聲望勸說東條首相作出讓步,從而使中國走到談判桌邊來,並使侵華戰爭迅速結束。
現在的上海,擁有著華聯的陸航空軍和一支不弱的海軍在駐守,雖然中國沒有超級戰列艦,但身為思想開明的山本五十六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自華中地區陷落以來。日本在中國北方的統治就岌岌可危,現在來滿洲國內部都是一片恐慌,更不容去說王克敏那個什麽的都不是的華北自治政府。
山本接到命令的那一天,正在停泊在廣島以南景色如畫的柱島錨地的旗艦上,同他的高級軍官一起舉行情況介紹會和進行摹擬作戰演習。
半年來,帝國海軍的主力艦艇,包括新服役的八萬噸巨型戰艦“大和號”。在它們的浮標周圍閑著搖蕩,見過大部分海戰的艦載機駕駛員輕蔑地稱它們是“柱島艦隊”。
現在。聚集在世界上最大軍艦的寬敝密室裏的海軍將領們,終於得知這支艦隊即將開往戰場,參加一次大規模海戰。
將山本的複雜而又龐大的計劃的各個方麵組合在一起,這一任務是他的能幹的作戰參謀黑島龜人海軍大佐多日冥思苦想的結果。
在總司令的親自指導下,參謀部經過緊張的研究。製訂了將日本防線延伸兩千英裏,擴展到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以威脅華聯的生命線這一戰略。
山本打算和華聯海軍攤牌,在四天的會議中,他向艦隊的各位艦長和高級軍官提出計劃,要求發動一係列連鎖攻勢,十一艘戰列艦、八艘航空母艦。二十二艘巡洋艦、六十五艘驅逐艦、二十一艘潛艇和兩百多架海軍飛機將參加戰鬥。
整個艦隊將分成六個單獨的小艦隊,部署在馬裏亞納群島至阿留申群島的遼闊的太平洋上。此次戰役將由一係列在時間上密切配合的行動組成,攻擊目標集中在上海。
一支兩千人的部隊將在指定日期進攻這座東方最為繁華的大型都市,算上以前的兩次淞滬會戰。日本的海軍已經是第三次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了。
在此之前七十二小時,將對杭州周邊地區的的華聯空軍基地基地進行牽製性襲擊。日本海軍總部決定在發動海戰的第二天,便開始讓海軍陸戰隊和一部分陸軍部隊向上海與福建發動入侵作戰,就像過去那樣,將中國的南北軍事力量切成兩段,逐個擊破。
山本五十六計劃將運兵船從國內啟航,南雲的航空母艦突擊部隊必須在進攻前轟炸削弱上海的岸基防禦工事,最好是能壓製住華聯的空軍部隊。這是整個戰略成敗的關鍵。
山本埋伏在這兩個相距很遠的攻擊艦隊之間,等候東出軍港的華聯東海艦隊從前麵上來進攻。而日本的潛艇部隊就可以埋伏在後,準備在最後的水麵戰鬥之前給它一個突然襲擊。
“大和號”上在場的高級軍官對這個複雜的計劃並非沒有提出批評。
第二艦隊司令近藤信繡海軍中將對進攻中途島是否明智表示懷疑。因為上海和杭州的陸航重型戰略轟炸機對軍艦可能構成強大的威脅。
南雲海軍中將的航空母艦指揮官們,對於主力艦隊將被部署在三百多英裏開外的地方表示不安,這個距離太遙遠了,一旦他們需要支持,就會援救不及。在旗艦的寬敞的作戰室裏進行海戰摹擬演習時,這項總計劃的更多的潛在缺點暴露出來了。
通訊聯絡顯然成問題,因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將在海上,必須實行無線電寂靜。而且,航空母艦的西北方向大大暴露,容易遭受攻擊。但是山本斷然拒絕考慮推遲明年二月的最後期限,不允許製訂進一步地計劃或對他地戰略方案的細節作出重大修改。
他還患了過分自信的近視症,耐人尋味的是,雖然他一貫極力強調艦載機攻擊力量,他為“決定性的海戰”製訂地戰術計劃,最終卻強調戰艦之間的老式地炮戰。
“勝利病”似乎使山本的強烈的戰略意識遲鈍了。
他刻意忽視了一個最嚴重的缺陷,這個缺陷正好存在於他進攻中國上海和廈門外海群島的宏偉計劃的基礎上。他想抓兩個遙遙相隔地目標,忘記了馬漢關於集中海軍力量的原則。
由於六個小艦隊分散在數千英裏地太平洋上,聯合艦隊將會失去它的壓倒優勢。為了引誘他地對手進行“決戰”,山本的戰略需要華聯海軍指揮官按照他地宏偉計劃行事。
但是。鑒於華聯海軍高層事前破譯了日本的無線電,對這次“上海戰役”計劃有足夠的了解,將能集中東海艦隊的力量挫敗對中國東南沿海的入侵,從而破壞整個複雜的安排。
曆史經常重演,山本決定在十二月的最後幾天對中國東南沿海發動大規模進攻,是對曆史的荒謬的嘲弄。
三十四年前的同一個星期,海軍將領約翰傑利科爵士同樣錯誤地相信德國將會按照他的作戰方略行事。於是率領大艦隊到北海同德國皇帝的公海艦隊攤牌,山本的聯合艦隊將蹈其覆轍。
日本的海軍將領仔細研究過日德蘭海戰。但是他們顯然忘記了如下的教訓:現代海戰的速度和混亂是如何使得皇家海軍沒有贏得預期的第二次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的。
納爾遜的傳統概念是兩排行動笨拙的戰艦展開猛烈的炮戰,無畏戰艦的火力和機動性已經改變了這一概念。在一九一六年日德蘭海戰中隻起微小作用的飛機,在介於兩次大戰之間的年代裏已為海戰帶來了另一場偉大的革命。
這將是一場山本自己在其中起了促進作用的巨大轉變。
對於日本人努力實現第二作戰階段的主要計劃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保密,可是秘密將被逐漸剝開。暴露出它的主要目標就是針對華聯經濟富庶的東南沿海城市。
截收到的193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一封電報,提供了這方麵的第一個線索,電報中提到的目標被暫時確定為中途島。而電報中提到廈門也被確定為在台灣海峽軍事行動之後將要出現的一次戰役。
華聯的情報部門和鍾泱所掌握著的地宮,大概都對此確信無疑。因而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勿匆視察防守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以及布置在周邊地區的陸航戰機部隊。
但是在那時,在後來看來似乎是對敵人計劃的離奇的預見,頂多不過是一種預感。因為在東海艦隊司令官許江文從廣州港起飛的當天上午,海軍總部情報處估計主攻仍然在其他地方展開,所有現有的華聯航空母艦和護航戰艦都集中在那兒。
就象海軍總部的高層所相信的那樣,準備同日本人攤牌。
直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許江文從廣州返回上海軍港之後的兩天,這個估計才被重新考慮。直接受國防部領導的東海艦隊作戰情報處發現,他們把戰列艦和潛艇的呼號弄混淆了,這些呼號暗示繼續南進。
日本人的海軍將有所行動!目標直指上海!
在1940年1月,日本海軍第二艦隊開始了針對中國的“上海作戰”進攻計劃。才剛上任元首一職的陳炯明,不得不派出了自己手中最強的東海艦隊前往應戰。
擁有兩艘新型“龍”級航空母艦,對日軍進行了襲擾牽製。這兩艘都是重型航母,排水量達五萬噸。載機120餘架,乘員將近三千人。艦上裝備齊全火力強勁。
剛出動,“天龍”號與“青龍”好航母上的戰機就同日軍海航戰鬥機發生交戰。
東海艦隊擁有“天龍”號與“青龍”號兩艘新式重型航母。更有八艘導彈巡洋艦、十三艘導彈驅逐艦組成的特混艦隊。由廖翊海軍少將率領,再度離開廈門海港駛向上海,這一次,許多官兵將同航母一起,用日本第二艦隊,成就自己的赫赫威名。
日本海軍的南進計劃並不保險,主要還是考慮到華聯空軍部隊的強大,而且日本海軍對於華聯東海艦隊並不熟悉,總感到有華聯軍艦如影相隨的威脅。在攻打上的時機選擇上,日軍南太平洋司令兼第四艦隊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海軍上將猶豫起來。
井上認為,華聯艦隊可能就在附近監視著,如果為了攻打上海和福建而在台灣海峽附近運兵,必將遭到華聯東海艦隊的暗算。當年甲午之戰,護航力量虛弱的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在黃海被日本海軍擊沉,數百清兵葬身魚腹,這個慘劇是日本海軍最熟悉的。
所以,井上成美不願冒險,他將進攻上海的時間從1月推遲到2月,這是在等待高木武雄海軍少將率領的第5航空戰隊的到來。以解後顧之憂。
高木武雄的第5航空戰隊是指由日本海軍的兩艘姊妹航母“翔鶴”號、“瑞鶴”號為核心組成的艦隊。這支艦隊還包括4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翔鶴級航空母艦是日本新型航母,排水量達2萬5千噸,艦上官兵1千5百人,搭載各型戰機60餘架。
日本海軍習慣將航母戰鬥群稱為航空戰隊,這支艦隊在日本海軍序列中編列第5,因此稱為“第5航空戰隊”。日本海軍還習慣將主力艦隊稱為“機動艦隊”或“突擊艦隊”,所以。這些稱呼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可進行海上決戰的主力部隊。
就在高木將軍奉命率領第5航空戰隊打算進入上海的時候。陳炯明為了能使上海的兵力與日本海軍相平衡,緊急派出了由彭濤海軍少將指揮的南海特混艦隊趕赴上海,去與已在那裏的東海特混艦隊匯合,阻擊日本海軍的進攻行動。
南海特混艦隊由中型航母“金蛟”號為核心,包括3艘導彈重巡洋艦、七艘驅逐艦組成。“金蛟”號航母屬於較級軍艦。排水量3萬2千噸,官兵1千8百人,載機80架。
許江文這位年輕的海軍上將調兵遣將,決心要打一個勝仗來證明海軍的實力。首先要給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來個教訓,同時也要為海軍爭得榮譽,改變自己上任以來還未有勝績的紀錄。
為此。在從上海軍港出發以前,許江文與之就有關戰役戰術的諸多方麵進行了深入探究,取得了一致認識。當他登上“金蛟”號駛離基地時也顯得很是興奮,求戰願望強烈。他一心要為中國海軍挽回名聲,為自己的海軍生涯增添光彩。
盡管許江文將軍鬥誌高昂,但華聯海軍在大洋上作戰仍麵臨很多困難。
首先是兵力嚴重不足,捉襟見肘。由於大型水麵戰艦短缺,他手裏僅有3艘航空母艦,目前兩艘已投入東海作戰海,僅留一艘還得應付整個太平洋區域其他方向的威脅。
強大的日本海軍,在中太平洋會隨時乘隙攻擊兵力空虛的華聯基地。所以許江文得完全靠自己。不能指望其他艦隊的增援。
其次是華聯海軍成軍較晚,各部隊之間尚難做到相互配合。統一指揮。上海本在王立文將軍統轄的戰區,此地作戰當由王立文指揮。
但本戰役又完全是海軍作戰。指揮權隻能交給擁有艦隊的許江文實施。對於陸軍將領不能指揮艦隊,老王極不以為然。如果遠離基地的華聯艦隊在上海有周邊的陸基戰機支援,那就非常有利。
可是,戰功赫赫的第五軍團長王立文連元首都不放在眼裏,許江文在他看來隻是個“小字輩”,他很可能不會去理會的許江文指揮,他在這裏動不了任何一架陸基飛機。
日本海軍在征討海的情況與華軍就不一樣了,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掌控著整個戰役的大局,井上成美坐鎮臘包爾統一指揮,下屬各部隊按預先部署,展開互有聯係又各自**的作戰行動。
日軍的具體部署是:福崗將軍率領4千餘部隊分乘運輸艦組成的艦隊登陸白龍港,負責陸上作戰。後藤有公海軍少將率領以“祥鳳”號航空母艦為核心,包括4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組成掩護支援艦隊,負責保護運輸艦隊的安全和執行炮擊岸上目標,支援登陸部隊的任務。
而高木武雄艦隊即第5航空戰隊則作為機動突擊部隊,負責保護進攻白龍港的所有日軍,使之不受華聯海軍攻擊,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在上海的所有華軍艦隊。
日軍的部署顯得井然有序,戰役目標也很明確。而華聯海軍艦隊進入珊瑚海後,是優先攻擊高木武雄航母艦隊還是福崗的登陸部隊?
抑或是先攻擊後藤有公的護航支援艦隊?目標似乎很不明確,主攻方向模模糊糊。華聯海軍好象還未擺脫生澀粗疏的局麵,隻能是打到哪裏算哪裏。畢竟從成軍到現在,許江文唯一進行過的海戰就是針對當年孫逸仙的艦隊。
不過,華聯海軍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擁有了日軍還沒有的新裝備――雷達。雷達係統可探測到遠距離的來襲目標:比如敵方飛機或軍艦在數百公裏外,華軍就會知道,可立即做好防禦準備或發動先發製人的打擊。
然而,日本人對此卻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雷達這種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東西,不過是屢戰屢敗的中國人企圖救命的一根稻草。
日本軍人相信的是自己的勇敢和果斷,相信武士道。這可能並不是日本軍人的錯,因為武士道精神的確使他們充滿自我犧牲精神,勇往直前,讓許多人為之欽佩。
可是,日本人迷信的武士道終究不是他們勝利的法寶,而華聯手中的科學技術倒是一把殺手鐧。就這樣,在日、華雙方緊鑼密鼓的調兵遣將中挨到了2月底。航空母艦都集中到了上海,大海戰一觸即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