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地區的戰鬥雖然最終演變成為了華聯高層最不願意看到的擊潰戰,但是消息永遠是有好有壞的。即便是無法完全殲滅龐大的蘇聯陸軍,隻要能夠在正麵戰場上挫敗敵人的士氣,也應算是很不錯的戰果了。


    雖然羅科索夫斯基一紙命令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是畢竟蘇軍已經損失了絕大多數的機械交通工具,兩條腿快還是四個輪子快自然很容易區分判斷。


    在羅科索夫斯基撤退分散令下達二十四個小時後,已經有超過一半蘇軍部隊被中國三十六個師的主力地麵部隊給各自牽扯或者處於包圍和反包圍的犬牙相錯拖滯住後撤的腳步,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和身邊的華軍部隊作戰。


    剩餘仍舊撤離中的蘇軍也並不是完全能順心如意的進行著撤離,中國空軍部隊反複的在天空中進行著堵截俯衝掃射,而且還有著很多零丁散連、排級部隊正緊緊的追擊著潰退的蘇軍。


    這些部隊是那三十六個師中部分抽調出來的追擊部隊,分別以連、營級部隊乘坐卡車以及收集到的各種車輛進行追擊,這些兵力由於各部隊分派數量不均,同時一些追擊部隊是臨時得到團、營的命令進行追擊。


    直到四十七個小時後才能初步統計出這些零散部隊居然有兩萬多人,他們到目前為止基本已經放棄了趴窩的車輛,正肩扛手抱著各種武器鍥而不舍的追擊著蘇軍潰逃部隊。


    不過令人感到放心的是。在這些人的身後,還有四個師的部隊能基本滿建製的跟隨在後麵追擊著,他們不是孤單的。


    而在中國境內,更是還有著二十個師的部隊正源源不斷的向前線挺進,準備一鼓作氣攻占整個通古斯地區。


    同時兵動的還有處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屯紮的十個輕步兵師以及兩個機械混成化摩步師和兩個騎兵師,這批部隊象把達摩克斯劍,向北運動到二連浩特周邊五十公裏範圍的邊境線上。劍指中蘇博弈中倒向蘇聯的那塊中國心中的痛,被蘇聯肢解的國土――蒙古。


    不過這並不是華聯政府就會立即解決蒙古回歸的問題時候。這批突然陳兵邊境的部隊最大的用意不是在打,而是在威壓,是在配合著蒙古東北部第二戰區正在進行的戰鬥,就是在給排錯隊站錯位置的蒙古高層施加著最為直觀和最為恐懼的軍事壓力。


    中國和蘇聯的交戰就一直讓夾在中間的蒙古一直不好受,不管是什麽原因。一個巴掌拍不響。蒙古若沒有分裂的意圖又如何能被蘇聯給策動肢解?


    華聯政府到現在還沒有動武收回這裏無外乎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未解決蘇聯在亞洲軍事武裝力量之前,蒙古的收複工作隻能先展緩一邊。


    不過仗打到現在,相信還試圖幻想蘇聯在背後撐腰的蒙古高層和那些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件多麽不現實的事情。


    在幾個星期後,當通古斯都完全落入中國的手中之時,那麽打通第三條通向那裏的道路工作就要提到以天來計算限時的進度表中。蒙古的時間不多了,他們必須做出選擇。是無條件投降,還是承受華軍的怒火。


    在遠東戰區大反擊開始後的當日,西北戰區作戰也進入到了第一階段的最關鍵時刻,在第一集團軍拿下防守並不是很嚴密的西部交通要鎮阿克鬥卡之後。空降軍向阿拉木圖郊外以北五十公裏處的咽喉要地卡普哈蓋鎮外空降了一個師的兵力。


    坐鎮中部戰區的科涅夫立即派出了四個步兵師的兵力前往空降師降落地點,試圖阻攔和糾纏住空降師向南推進,在得知隻有一個空降師兵力的情況下隨後又增派了三個師的兵力前往作戰,試圖一舉消滅孤軍深入的這一個空降師。


    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科涅夫派出這些部隊去試圖殲滅那一個空降師後,在阿拉木圖市以西十五公裏外又空降了小一個師的空降兵。


    正當科涅夫開始察覺情況不妙時,離阿拉木圖三百公裏外的東麵紮爾肯特一帶出現中國陸軍部隊,從這裏進攻的部隊番號上看。是隸屬於第十一集團軍的部隊。


    三麵夾擊的態勢讓科涅夫感到非常的不安,中國人的第一集團軍已經拿下了阿克鬥卡。這使得從北麵獲得增援的希望變得非常渺茫。科涅夫知道,一旦中國人沿著鐵路線一路疾馳。從那裏到卡普哈蓋鎮就隻有四百公裏,而且還是鐵路線和公路線均有的良好交通條件。


    而從西麵獲得到蘇聯後方支援的幻想也被那小一個師的空降軍給掐滅,在接到從東部發來的緊急情況,科涅夫也隻有苦笑著向掐斷向西鐵路和公路的那小一個師的空降兵們發動進攻,以試圖打通和後方的聯係。


    不過讓科涅夫感到為難的是三麵受敵的情況下,又能有多少部隊能抽調出來去向西打通中國空降兵們所組成的防線?


    答案是隻四個大多有臨時招募來的新兵輕步兵師。雖然兵力對比雙方部隊的比例是六比一,但是任誰都知道,驅趕這些剛剛脫下平民衣服穿上士兵衣服的新兵有多麽不可靠。


    而第三集團軍此時已突破齋桑泊一帶,雖然西北集團軍的對手打算用清堅壁野的手段逼迫華軍中的激進分子揮動屠刀斬向當地群眾,不過科涅夫似乎忘記了,也似乎太高看蘇聯在這一帶的影響力。


    齋桑泊一帶原本就和中國關係一直有著一衣帶水的民間血脈關係,即便是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哈薩克斯坦全境處於俄羅斯統治之下。而哈薩克人聚居的東部地區也就是齋桑泊一帶仍舊歸屬於中國。


    在部隊中配備的翻譯士兵的幫助下,西北集團軍的官兵很快的便向一些未能及時被蘇軍強製拉走的百姓手中購買到足夠的牲口,不是用搶奪的,也不是用蘇聯貨幣的。


    為了保證購買順利和確保軍隊形象第四戰區讓進攻部隊在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接觸時都給部隊配發了糖果和茶葉以及部分缺需生活物品,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直接拿來以物易物的硬通貨,而且也都是當地百姓日常生活中所缺需的產品。


    特別是茶葉,特殊的飲食習慣使得這些人需要在茶葉中獲取補充寶貴的維生素。在中國?軍需官手中的那一塊塊上好的方茶在當地人的眼中就是一塊塊比黃金更重要的生活必須品。


    再加上軍隊購買價格公道,買賣和氣。有了第一次良好的開端消息便會比無線電波還要快速的在草原上散開,中國士兵的良好形象在百姓心中一點一滴的開始重新建立。


    西進的上中下三路軍隊中,除了從最下端南方進攻的第十一軍是在西北組建征募的兵源之外,其他兩路軍隊中都在連一級部隊配備了三名以上的西北本土士兵,為的就是能在西進作戰中起到向導和語言翻譯的作用。


    雖然如果再深入蘇聯境內。這些從新疆、甘肅等地所招募的士兵將失去更多的作用,但是這已經足夠了,能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幾個關鍵的交通咽喉建立起深入挺進的橋頭堡,那麽剩下的就是讓坦克一路向西在平原上馳騁飛進。


    空降戰鬥二十一個小時後,科涅夫放棄了重新打通西部交通動脈的打算,因為此時自北向南作戰的第一集團軍的一個坦克旅三個師憑借著自身的機動力已經和那一個師的空降軍會師。重型武裝部隊在野外和蘇聯輕步兵作戰是個什麽後果,想都不用想便能知道答案和結果。


    卡普哈蓋鎮的防禦僅僅支撐了四個小時後便已中國?軍隊的勝利而告終,自此阿拉木圖以北的最後屏障被攻克,向西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仍舊被中國空降師給牢牢掌握著。東麵正由西北集團軍的一個軍正穩紮穩打的向西推進。


    而向南由於地形的緣故阿拉木圖沒有交通線路,阿拉木圖現在可以說已經是一個兵臨城下的孤城。


    麵對如此困境,科涅夫在最後下達了一個殊死抵抗的命令後便乘坐專機向西離開了阿拉木圖,避開北部中國的空軍攔截轉飛熱茲卡茲甘後飛抵阿斯納塔繼續坐鎮指揮哈薩克斯坦的戰役。


    不過科涅夫在抵達最新的指揮部後向喀山的蘇聯紅門最高委員會發去詳細報告,報告上明確的闡述了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這一周以來所發生的快速變化,其中特別強調了中國西進的三路軍隊中,有目前已知的中國三支王牌部隊。


    中國人在這裏動用了這樣實力強大的部隊,那說明中國人對這裏是勢在必得。情況非常不容樂觀。


    科涅夫的報告雖然得到了斯大林和其他人的高度重視,但是卻有心無力。現在的蘇聯就象是一個兩頭挑滿重物中間輕的扁擔,東西兩頭都集結了蘇聯龐大的武裝。雖然東部已經開始潰敗,但是西部卻還可以保持住良好的抵禦態勢。


    雖然就和科涅夫報告裏所闡述的那樣,哈薩克斯坦一旦陷落,中國人攻占鄂木斯克,那麽就相當於中國人將這根扁擔從中間打斷,那蘇聯將變成東西兩頭各自為政的可怕局麵。


    不過科涅夫並不知道,很多蘇聯官員也都不知道,哈薩克斯坦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在現在卻還是基本處於一個半遊牧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的地區,很多人想不通,中國政府的領導者們要這片土地來做什麽?


    其實華聯政軍高層要哈薩克斯坦原因很簡單:第一個是哈薩克斯坦是中亞通向中東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通往西進中秋明油田的關鍵地方,有這兩條就已經足夠段國學出兵的理由。


    而且不僅是秋明油田這個現在蘇聯人還未知的這個超級大油田,就連哈薩克斯坦本身土地裏就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煤、鐵、銅、鉛以及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鎢礦儲量更是占據世界前三位中的一席。


    不過更讓斯大林等一些高級官員所心寒的是,一旦哈薩克斯坦被攻陷,那麽蘇聯的原子彈計劃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失去了占全球鈾礦儲藏量百分之十五的哈薩克斯坦,蘇聯的核計劃將受到最為致命的打擊。


    蘇聯的核計劃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卻也是一直處於高度機密中快速研製的進程。蘇聯在受到德國進攻時,最優先撤離的便是在烏克蘭、白俄羅斯一帶分布的各種與核研究有關的機構和設施。


    在經過戰略轉移和遷徙後。蘇聯的核物理研究即便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兩座城市被攻陷後也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同時通過在美國的高級間諜,斯大林也略微知道美國人同樣在進行著核物理研究,隻是進度上要比蘇聯快上很多。


    而中國出兵哈薩克斯坦雖然讓斯大林感到憤怒,但卻也無能為力。東西兩線的戰鬥已經讓蘇聯的國防力量捉襟見肘,實在是沒有能力再開辟第三個戰場來抵禦中國人西進的腳步。


    不過深知哈薩克斯坦對於蘇聯現在意味著什麽的斯大林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那就是將派遣到鈾礦采集區的所有部隊以及工作人員瘋狂開采已知的鈾礦,並用最為優先的運輸方式向蘇聯西部運送礦石。


    為的就是試圖在中國人占領這裏之前獲得到足夠的鈾礦儲備,以免出現研究出核彈卻無原料生產的尷尬局麵。


    要知道自從科學界推演證明了核物理爆炸所能產生的恐怖威力後,鈾礦就已經被各國高度敏感的取消了國際交易。各國情報機構對每一噸鈾礦的開采和運送最終地都有著嚴格的檢查和控製,就是從源頭上斷絕其他勢力獲得這種無上大殺器的可能性。


    斯大林知道哈薩克斯坦土地上的鈾礦對蘇聯意味著什麽,中國人已經大軍兵臨城下,既然已明確知道無力再繼續占據著這裏。那麽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搶奪鈾礦以保證蘇聯核彈研究。


    斯大林相信,隻要蘇聯能研究出核彈,那麽蘇聯就還有再翻身的機會,也許不隻是翻身,甚至能將蘇聯站在世界武力最高峰的巔峰之上。


    在遙遠的太平洋彼岸,跨過漫長的大陸到達東部的華盛頓,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案頭上擺放的是從中蘇兩國官方媒體上所獲取的最新戰爭報告。


    不過這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睿智老人隻是略微的翻看了一下翻譯後的內容便隨手將報告資料棄之一旁。


    天天千篇一律的內容已經讓老人有些厭煩,而情報機構又遲遲無法提供更新更有效準確的情報更是讓老人有些焦慮。


    現在在美國國內。美國的民意和一些經濟財團也在給國會施加著影響力和變相的壓力,目的就是為了向中國開戰。


    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羅斯福當然知道向中國宣戰所能帶來的好處。現在日本已經被美國人在太平洋上打的是節節敗退,一些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也重新回到了美國人的手中。


    和中國開戰也是一件遲早的事情。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東南亞的殖民地有著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落入美國人的手中。


    美國人在亞洲的利益並不多,就是菲律賓,更多的殖民地和物資資源在二戰前都掌握在英國、法國還有荷蘭人的手中,作為一個日漸興盛的國家,美國需要更多的產品傾銷地和原料供給地。


    美國人眼紅著看著東南亞這片富庶的殖民地,隻是礙於情麵和沒有足夠的理由借口,美國一直沒有實質性的動手攻占擴大東南亞的殖民地。


    但是在曆史上,當美國人從西班牙人手中搶過菲律賓時也引起了英國和法國的警覺,它們聯手施壓抑製美國進一步的擴大在東南亞的殖民擴張範圍。這現在的盟友說到底,也並不是鐵板一塊的,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酒肉盟友。


    而現在二戰中,日本最先跳出來侵占了東南亞,趕跑了美國人後又趕跑得罪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甚至連荷蘭人也被狠狠的踩了兩腳,有著敏銳政治以及經濟利益嗅覺的羅斯福自然深知這就是東南亞殖民地重新洗牌的一次絕好機會。


    英法兩國為預防身邊的德國戰車已經深陷泥潭之中,即便是他們有心拿回這裏的殖民地也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如果一旦美國打著解放者的名義去戰勝這裏的最新統治者,那麽美國人就能順理成章的將東南亞這片土地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這是多麽美妙的一個機會,這是上帝賜予美國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不過讓羅斯福等美國高層有些擔憂的是因為地緣上的因素,中國與東南亞實在是太近了,而中國在戰勝蘇聯之後,會不會回過頭來介入東南亞的事態之中?


    加上最近日本的奇怪舉動,讓目光深遠的羅斯福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中國這個盟軍隊伍中最不可靠的家夥,已經引起了英美的警覺。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智能工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觀星的乃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觀星的乃粉並收藏智能工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