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也猜的出,城裏最近聽說出了亂黨要抓人。但其實,我們這些人也是知道的。”蘇嬸輕聲一歎。
“知道什麽?”
“巡埔房的人哪是要抓什麽亂黨,不過是要搶了那些清朝留下來的一些富裕人家。現在不同往時,那些人家隻是有錢無勢力,大部分又不懂得變通。被抓被殺了也是沒人問津的,哎。”她低下頭,哀傷的神色溢於言表。
戎沁心瞅了這婦人一眼,覺得不可思議。她居然誤會我是封建家庭留下的遺孤?而路上車裏死了的三個人,居然是政府殺的?而且隻為了搶了他們的錢?
這也太離奇了吧,還有沒有王法。
既然她這麽認為,反正我也沒有地方去,我就先裝裝可憐好了。
沁心拿定注意,麵部表情一下子就騰的換了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
“蘇嬸,蘇嬸。”她喃喃道,仿佛眼淚都要下來了。
“哎……”蘇嬸一看她這樣子,終於知道她忍不住傷痛了。
“爹娘都死了,我家本來也是住在偏僻的山裏。爹娘貢我讀洋書,一年回來家裏的人都沒了。這是什麽世道啊……”果不其然,眼淚刷的就掉了下來,肩膀也微微顫抖起來。
想當年,我也是校園劇團的主要人才啊。
“可憐的孩子,那現在你是?”
蘇嬸想問她的去處,沁心抓住這點,又哭的更大聲音起來。哭著哭著便自行趴到蘇嬸的肩膀上,俯身抽泣。
“罷了,罷了,蘇嬸知道了。你就留下來吧,村子裏有你一口飯吃的。”蘇嬸也是早作準備,沁心已經不是第一個在這村頭流落的人了。
伸了一個好的懶腰,戎沁心終於又重泛活力了。
這是第八天了,並不是因為傷沒好。而是自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去幫蘇嬸。
村子不算大,但整個村莊濃鬱的鄉村氣息分外濃鬱。小的時候沁心也時常陪同父母去回鄉看望奶奶。爺爺早逝,奶奶精神也不是很好,那樣的鄉下其實還是很有現代氣息的。不像現在,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的人們樸素著衣,一律的寬袍寬袖。好一派七十七年前的風光呢。
就連自己,沁心又看看自己換上的衣服,盤上的發髻。
自己也演了回戲。
她坐在外堂的門檻上,看著蘇嬸在院子裏曬花生。
“現在是什麽月份了?”沁心撐著腦袋。
“九月了。”
“九月還這麽熱呢。”
“很快就要冷下來了,冷下來日子就也要拮據了。”蘇嬸背身回答。
“對不起啊,蘇嬸,我很多事情都不會做。”沁心突然覺得很懊惱,其實也有去幫過蘇嬸在地裏刨花生,可是她那姿勢和力道。花生連帶泥土一起遭了秧,根本吃不得咯。
“你是城裏讀過書的,哪會做粗活啊。”蘇嬸感歎到。
“那我不能總吃白飯吧。”沁心站了起來,走近蘇嬸,想要幫她鋪一鋪花生。
“其實。”蘇嬸欲言又止,停下動作,轉過臉來看著沁心。
“戎小姐。”
“別叫我小姐,叫我沁心吧。”這稱呼真不是一般的別扭。
“沁心,蘇嬸其實留你也是有私心的。”蘇嬸眼神溫淡。
“什麽?”
“是這樣的。”蘇嬸拍拍手上的泥灰,拉過沁心去屋內。
轉身進了蘇嬸的房間,屋子裏窗明幾淨。屋內東西很少,一張舊時的藤花床榻已經磨舊的厲害了,窗邊一隻搖椅,一張木頭桌子。
蘇嬸徑直走到床邊,拉開蚊帳,從枕頭下摸出一疊東西。
東西被白布所包裹,但明顯明麵是一些紙狀物品。
她小心翼翼的打開它,果然,是一疊照片。
蘇嬸一張張遞給沁心,沁心好奇的一看。
照片黑白,略有磨損。一看就知道蘇嬸常把這些照片翻來覆去的看。
照片上3個男子,穿著皮襖子,帶著銅盆帽子。大冬天的站在一建築門前,笑容憨態。
“中間這個是我兒子,他在上海。”蘇嬸指了指。
“噢。”沁心才開始著重打量起中間的男子。他雙手互摻在袖口裏,濃眉,眼睛笑成一縫線,仿佛很是高興。
“上海做活,一年才回來一趟。”蘇嬸說:“其實一年回來一次真是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家兒子出去都回不來啊。我兒子堅持要每年看見我,讓我放心。其實我也是對他日思夜想啊。”
沁心看著眉頭緊蔟的蘇嬸,疑狐道:“他?”
“其實他今年沒能回來呢,信才到2月分就沒寄了。前麵的信說是他跟的老板最近出了事情,他忙的不能走開。後麵就沒信了。”
蘇嬸又一歎氣,摸了摸照片,一副讓人心酸的樣子。
“蘇嬸,其實也不用太擔心,說不定真是太忙了呢。”
“哎,上海這個地方不太平,雖然是能掙的錢多,但也危險著呢。我兒心大,想出去闖闖,做娘的也不能太製止。”蘇嬸仿佛有些自言自語的喃喃道。沁心眼神哀傷,被蘇嬸的憂傷所感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知道這麽多天沒看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這麽擔心了呢?
“戎小姐,哦,不,沁心。”蘇嬸抬頭看著沁心:“我知道你是見過市麵的,不像我們鄉下人。我,我有個不情之請啊。”
“蘇嬸你盡管說啊。”沁心義憤填膺。
“村裏前些日子裏,來個先生。是上海來探親的,可是親人也是像你家一樣,沒了。流落到這,沒錢了。”
“噢。”
“不過,我們這村長心地好,見那先生人好,就借了他錢。不久他就要回上海了。我想,我想。”
說到這,沁心恍然大悟,難道是著蘇嬸想要她去******他找兒子?
“你是說我也跟著……”沁心試探的一問。
蘇嬸點點頭,眼神誠懇哀求,另人好不心軟。
上海啊,現在我還搞不清狀況該何去何從。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回得去自己的世界。沁心頭混做一團,去上海,去哪找她兒子,把他領回家嗎?那我呢,我的家的,我該有什麽歸宿啊。(未完待續)
“知道什麽?”
“巡埔房的人哪是要抓什麽亂黨,不過是要搶了那些清朝留下來的一些富裕人家。現在不同往時,那些人家隻是有錢無勢力,大部分又不懂得變通。被抓被殺了也是沒人問津的,哎。”她低下頭,哀傷的神色溢於言表。
戎沁心瞅了這婦人一眼,覺得不可思議。她居然誤會我是封建家庭留下的遺孤?而路上車裏死了的三個人,居然是政府殺的?而且隻為了搶了他們的錢?
這也太離奇了吧,還有沒有王法。
既然她這麽認為,反正我也沒有地方去,我就先裝裝可憐好了。
沁心拿定注意,麵部表情一下子就騰的換了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
“蘇嬸,蘇嬸。”她喃喃道,仿佛眼淚都要下來了。
“哎……”蘇嬸一看她這樣子,終於知道她忍不住傷痛了。
“爹娘都死了,我家本來也是住在偏僻的山裏。爹娘貢我讀洋書,一年回來家裏的人都沒了。這是什麽世道啊……”果不其然,眼淚刷的就掉了下來,肩膀也微微顫抖起來。
想當年,我也是校園劇團的主要人才啊。
“可憐的孩子,那現在你是?”
蘇嬸想問她的去處,沁心抓住這點,又哭的更大聲音起來。哭著哭著便自行趴到蘇嬸的肩膀上,俯身抽泣。
“罷了,罷了,蘇嬸知道了。你就留下來吧,村子裏有你一口飯吃的。”蘇嬸也是早作準備,沁心已經不是第一個在這村頭流落的人了。
伸了一個好的懶腰,戎沁心終於又重泛活力了。
這是第八天了,並不是因為傷沒好。而是自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去幫蘇嬸。
村子不算大,但整個村莊濃鬱的鄉村氣息分外濃鬱。小的時候沁心也時常陪同父母去回鄉看望奶奶。爺爺早逝,奶奶精神也不是很好,那樣的鄉下其實還是很有現代氣息的。不像現在,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的人們樸素著衣,一律的寬袍寬袖。好一派七十七年前的風光呢。
就連自己,沁心又看看自己換上的衣服,盤上的發髻。
自己也演了回戲。
她坐在外堂的門檻上,看著蘇嬸在院子裏曬花生。
“現在是什麽月份了?”沁心撐著腦袋。
“九月了。”
“九月還這麽熱呢。”
“很快就要冷下來了,冷下來日子就也要拮據了。”蘇嬸背身回答。
“對不起啊,蘇嬸,我很多事情都不會做。”沁心突然覺得很懊惱,其實也有去幫過蘇嬸在地裏刨花生,可是她那姿勢和力道。花生連帶泥土一起遭了秧,根本吃不得咯。
“你是城裏讀過書的,哪會做粗活啊。”蘇嬸感歎到。
“那我不能總吃白飯吧。”沁心站了起來,走近蘇嬸,想要幫她鋪一鋪花生。
“其實。”蘇嬸欲言又止,停下動作,轉過臉來看著沁心。
“戎小姐。”
“別叫我小姐,叫我沁心吧。”這稱呼真不是一般的別扭。
“沁心,蘇嬸其實留你也是有私心的。”蘇嬸眼神溫淡。
“什麽?”
“是這樣的。”蘇嬸拍拍手上的泥灰,拉過沁心去屋內。
轉身進了蘇嬸的房間,屋子裏窗明幾淨。屋內東西很少,一張舊時的藤花床榻已經磨舊的厲害了,窗邊一隻搖椅,一張木頭桌子。
蘇嬸徑直走到床邊,拉開蚊帳,從枕頭下摸出一疊東西。
東西被白布所包裹,但明顯明麵是一些紙狀物品。
她小心翼翼的打開它,果然,是一疊照片。
蘇嬸一張張遞給沁心,沁心好奇的一看。
照片黑白,略有磨損。一看就知道蘇嬸常把這些照片翻來覆去的看。
照片上3個男子,穿著皮襖子,帶著銅盆帽子。大冬天的站在一建築門前,笑容憨態。
“中間這個是我兒子,他在上海。”蘇嬸指了指。
“噢。”沁心才開始著重打量起中間的男子。他雙手互摻在袖口裏,濃眉,眼睛笑成一縫線,仿佛很是高興。
“上海做活,一年才回來一趟。”蘇嬸說:“其實一年回來一次真是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家兒子出去都回不來啊。我兒子堅持要每年看見我,讓我放心。其實我也是對他日思夜想啊。”
沁心看著眉頭緊蔟的蘇嬸,疑狐道:“他?”
“其實他今年沒能回來呢,信才到2月分就沒寄了。前麵的信說是他跟的老板最近出了事情,他忙的不能走開。後麵就沒信了。”
蘇嬸又一歎氣,摸了摸照片,一副讓人心酸的樣子。
“蘇嬸,其實也不用太擔心,說不定真是太忙了呢。”
“哎,上海這個地方不太平,雖然是能掙的錢多,但也危險著呢。我兒心大,想出去闖闖,做娘的也不能太製止。”蘇嬸仿佛有些自言自語的喃喃道。沁心眼神哀傷,被蘇嬸的憂傷所感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知道這麽多天沒看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也這麽擔心了呢?
“戎小姐,哦,不,沁心。”蘇嬸抬頭看著沁心:“我知道你是見過市麵的,不像我們鄉下人。我,我有個不情之請啊。”
“蘇嬸你盡管說啊。”沁心義憤填膺。
“村裏前些日子裏,來個先生。是上海來探親的,可是親人也是像你家一樣,沒了。流落到這,沒錢了。”
“噢。”
“不過,我們這村長心地好,見那先生人好,就借了他錢。不久他就要回上海了。我想,我想。”
說到這,沁心恍然大悟,難道是著蘇嬸想要她去******他找兒子?
“你是說我也跟著……”沁心試探的一問。
蘇嬸點點頭,眼神誠懇哀求,另人好不心軟。
上海啊,現在我還搞不清狀況該何去何從。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回得去自己的世界。沁心頭混做一團,去上海,去哪找她兒子,把他領回家嗎?那我呢,我的家的,我該有什麽歸宿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