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一,求推薦、求收藏、求批評建議!謝了!
~~~~~~~~~~~~~~~~~~~~~~~~~~~~~~~~~~~~~~~~~~~~~~~~~~~~~~~~~~~~~~~~~~~~~~~~~~~~~~~~~~~~~~~~~~~~~
這邊敞軒裏麵,梁豐剛把故事講到至尊寶刷地拔出了紫霞仙子的紫青寶劍,紫霞仙子驀然回頭,看著眼前這個憊懶漢子癡癡出神,聽得簾子後麵的馮程程大小姐也癡癡出神。這時家人來報:“孫少爺,相爺已經把酒宴擺在敘荷堂,來請梁公子過去。”馮程焯隻好遺憾地搖搖頭,笑道:“今日卻聽不完梁兄的故事了,祖父大人已經來喚了,請梁兄移步!”
梁豐喝了口茶,笑著起身朝簾子裏麵拱拱手,轉身隨馮程焯離開了敞軒。馮程程好像沒看見他拱手似的,仍舊呆呆地坐著不動,旁邊丫鬟伸手在她眼前晃動也恍若不覺,不禁笑道:“小姐,人家已經走了,還想著拔劍呐?”
馮程程兩眼放光,卻又有些直直地自言自語道:“是啊,他已經拔出了我心中的紫青寶劍!”聽得丫鬟掩嘴偷笑,程程忽然反應過來,滿麵通紅,嬌嗔道:“不許亂說,要不然我撕了你們的嘴!”
“是啦小姐,還不快找夫人去?夫人早就等著你一同過去看新女婿呢,喏,就是那個劍鞘子嘍!”說完哈哈大笑。馮程程狠狠白了丫頭一眼,忙起身找娘親去了。
梁豐跟著馮程焯七繞八繞,來到敘荷堂,酒宴已經擺下,急忙上前行了一禮,主動坐到最末座。這時馮伸己也來了,就坐在梁豐對麵,朝他笑笑,又讓馮程焯挨著梁豐坐下,五個人開始喝酒吃飯。
酒過三巡,說些應時的廢話過後。王曾轉頭朝梁豐笑道:“玉田與程焯公子還說得來否?”
“是,小子與馮兄甚是投契,一見如故,剛才在敞軒裏聊了很多。”馮程焯也在一旁誇讚道:“梁兄風趣得很,令程焯受益匪淺!”
馮拯笑道:“這就好,你們年紀相近,好在相去不遠,今後可以多互相走動走動,隻是我焯兒須要看準時間,別挑著滿城行首堵門的時候去拜訪,進都進不去。嗬嗬!”
老頭這般風趣地記仇,讓眾人都是一笑。梁豐隻好也陪著嗬嗬幹笑兩聲。
大家說笑一陣子,馮拯估摸著屏風後麵該來的人都已來了,便說道:“聽說玉田答應了王曾相公,要寫一篇文章論論用人之道的,老夫也好奇得很,天下古今,論此事多矣,何故王相公對你青眼有加,還要限時來取。不知玉田將從何處下筆,可否大概透露一二啊?”
“兩位相公抬愛,小子豈敢當得?隻是當日大膽,在王相公麵前信口胡說,想來是相公見我信口雌黃,聽得不耐,便故意讓小子寫來,好當麵批駁,殺殺小子的傻氣罷了。當日不知,順嘴答應,後來細想,這文章著實難做,現在都不免心裏對王相公暗自幽怨哩!”梁豐半是謙虛,半是撒嬌地回答,倒讓王曾心裏舒坦,心說小子真會做人,請你寫東西,變成了讓你交作業,雖是同一回事,性質卻截然不同,還顯得老夫高瞻遠矚。嗯,也對,等你寫來,老夫一定好生挑些錯處,稍稍打壓一下,免得你太過招搖,今後怕要吃虧!
不過王曾也對梁豐沒有老實回答馮拯的問題感到不滿意,因為他自己也想知道梁豐準備怎麽下筆。於是笑道:“玉田你也不須拍老夫馬屁,隻據實告訴馮相公,這文章該如何做才是。”
梁豐本來想虛頭巴腦糊弄一下算了,因為自己雖然有了主意,但一直都未開張下筆。現在被他一逼,倒有些思路模糊起來,仔細捋了捋思路,隻好答道:“小子想前人取士用人,隻在夫子‘仁義禮智信’上做文章,雖是至理之論,不過似乎過於空泛了些,於是小子異想天開,琢磨著是不是可以考慮從一些細節上說起,舉凡如何考績磨勘、如何公議推戴等等方麵說說淺見而已。隻是小子思路尚未完全理清,這些道理在心中也隻是一片朦朧,還請相公們莫要當場為難,容我暫時做個酒囊飯袋可否?”
兩個老家夥聽他推脫得如此幹淨無賴,倒不好強逼了。隻是嘿嘿一笑,馮拯道:“既然如此,也不逼你,但你如此憊懶,不罰你是不成了。這麽著吧,下棋此間沒人下得過你,酒宴之上書法繪畫也不方便。又是家宴,本當要你作詞一闋,須不好喊了歌妓來唱,孝先相公,莫如考較一下玉田的琴藝如何?嗬嗬!”最後一句卻是對著王曾征求意見。
王曾一怔,說是梁豐琴棋書畫,後三樣都見識過了,隻這琴藝確實沒有見過。聽了馮拯建議,也想看看梁豐的樂器了,便轉頭看著梁豐笑道:“拯老要考較於你,玉田為難否?”
梁豐心裏暗罵兩個老東西,每次都要考我點東西才舒服啊?虧得老子跟著小嫦著實學了些琴藝,要不然豈不要被你二人哂笑一番?哼哼,怕你怎麽地?
心裏罵,臉在笑:“既然兩位明公要考小子,說不得,獻醜一回罷了,隻是小子琴藝粗鄙,望勿見笑!”
馮拯和王曾見他一口應了,反而詫異,沒想到這小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啊!還真難不倒他。馮拯笑著點點頭,做個手勢,讓下人去取了琴來。
不一會,家人取來一架古琴,梁豐最近也學著鑒賞寶貝,見這古琴漆厚幾層,紅色底中隱隱透出絳黑亮色,輕輕托起,入手卻重,側麵翻看,密密麻麻刻著許多款識銘文,琴麵上多為冰裂斷,彌足珍貴。知道是難得的一把古琴,不敢亂來,輕輕放在麵前桌上,仙翁、仙翁地調了調弦,凝思彈些什麽才好。
琴為四藝之首,以其清、和、淡、雅的品性,最是能夠體現文人風骨和脫俗心態,是以曆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此時大家知道他要醞釀情緒,也不打攪,隻靜靜地等待。
梁豐端坐一會,待堂上各人聲音漸漸清靜了,輕輕抬臂,右手抹、托、撮、鎖,左手進複、吟、猱,邊彈邊唱道:“來日大難,口燥唇幹,今日相悅,皆當喜歡;經曆名山,芝草翻翻,仙人王喬,奉藥一丸;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慚無靈輒,以報趙宣!”
這是半闋《善哉行》,三國曹植所作,梁豐從金庸先生處學來,用在這裏,表示自己得到高人賞識,無所報答,非常慚愧的意思,倒也貼切。座上眾人聽他音色中正平和,醇厚古雅,指法嫻熟,雖沒甚出奇處,卻很合馮拯王曾二人的脾胃,均都點頭稱善。
半闋《善哉行》彈完,梁豐卻不再接著彈奏此曲,而是琴聲一振,換了個調子,叮叮兩聲過渡,又彈唱起來:“天道常變易,易數邈難尋。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下太平春。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隴畝民,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這數句唱的卻又是《三國演義》裏麵《臥龍吟》的最後一節,曲韻悠揚,稍稍有些激昂,大有抱負遠誌,卻不著意於成敗,隻求一己心安的意思,最後風月猿鶴兩句,令人頓生思歸之感,但卻沒有半分消沉的意誌,隻有平和寧靜。
梁豐把兩首隔了千年的曲子串在一起,隻加了一個小小的過門,聽起來卻自然平穩。尤其是下半闕,唱法和音律都是大宋朝從未曾出現過的,然曲音中正和諧,淡雅沉雄,於新音中唱出古意,在座人人耳目一新。
~~~~~~~~~~~~~~~~~~~~~~~~~~~~~~~~~~~~~~~~~~~~~~~~~~~~~~~~~~~~~~~~~~~~~~~~~~~~~~~~~~~~~~~~~~~~~
這邊敞軒裏麵,梁豐剛把故事講到至尊寶刷地拔出了紫霞仙子的紫青寶劍,紫霞仙子驀然回頭,看著眼前這個憊懶漢子癡癡出神,聽得簾子後麵的馮程程大小姐也癡癡出神。這時家人來報:“孫少爺,相爺已經把酒宴擺在敘荷堂,來請梁公子過去。”馮程焯隻好遺憾地搖搖頭,笑道:“今日卻聽不完梁兄的故事了,祖父大人已經來喚了,請梁兄移步!”
梁豐喝了口茶,笑著起身朝簾子裏麵拱拱手,轉身隨馮程焯離開了敞軒。馮程程好像沒看見他拱手似的,仍舊呆呆地坐著不動,旁邊丫鬟伸手在她眼前晃動也恍若不覺,不禁笑道:“小姐,人家已經走了,還想著拔劍呐?”
馮程程兩眼放光,卻又有些直直地自言自語道:“是啊,他已經拔出了我心中的紫青寶劍!”聽得丫鬟掩嘴偷笑,程程忽然反應過來,滿麵通紅,嬌嗔道:“不許亂說,要不然我撕了你們的嘴!”
“是啦小姐,還不快找夫人去?夫人早就等著你一同過去看新女婿呢,喏,就是那個劍鞘子嘍!”說完哈哈大笑。馮程程狠狠白了丫頭一眼,忙起身找娘親去了。
梁豐跟著馮程焯七繞八繞,來到敘荷堂,酒宴已經擺下,急忙上前行了一禮,主動坐到最末座。這時馮伸己也來了,就坐在梁豐對麵,朝他笑笑,又讓馮程焯挨著梁豐坐下,五個人開始喝酒吃飯。
酒過三巡,說些應時的廢話過後。王曾轉頭朝梁豐笑道:“玉田與程焯公子還說得來否?”
“是,小子與馮兄甚是投契,一見如故,剛才在敞軒裏聊了很多。”馮程焯也在一旁誇讚道:“梁兄風趣得很,令程焯受益匪淺!”
馮拯笑道:“這就好,你們年紀相近,好在相去不遠,今後可以多互相走動走動,隻是我焯兒須要看準時間,別挑著滿城行首堵門的時候去拜訪,進都進不去。嗬嗬!”
老頭這般風趣地記仇,讓眾人都是一笑。梁豐隻好也陪著嗬嗬幹笑兩聲。
大家說笑一陣子,馮拯估摸著屏風後麵該來的人都已來了,便說道:“聽說玉田答應了王曾相公,要寫一篇文章論論用人之道的,老夫也好奇得很,天下古今,論此事多矣,何故王相公對你青眼有加,還要限時來取。不知玉田將從何處下筆,可否大概透露一二啊?”
“兩位相公抬愛,小子豈敢當得?隻是當日大膽,在王相公麵前信口胡說,想來是相公見我信口雌黃,聽得不耐,便故意讓小子寫來,好當麵批駁,殺殺小子的傻氣罷了。當日不知,順嘴答應,後來細想,這文章著實難做,現在都不免心裏對王相公暗自幽怨哩!”梁豐半是謙虛,半是撒嬌地回答,倒讓王曾心裏舒坦,心說小子真會做人,請你寫東西,變成了讓你交作業,雖是同一回事,性質卻截然不同,還顯得老夫高瞻遠矚。嗯,也對,等你寫來,老夫一定好生挑些錯處,稍稍打壓一下,免得你太過招搖,今後怕要吃虧!
不過王曾也對梁豐沒有老實回答馮拯的問題感到不滿意,因為他自己也想知道梁豐準備怎麽下筆。於是笑道:“玉田你也不須拍老夫馬屁,隻據實告訴馮相公,這文章該如何做才是。”
梁豐本來想虛頭巴腦糊弄一下算了,因為自己雖然有了主意,但一直都未開張下筆。現在被他一逼,倒有些思路模糊起來,仔細捋了捋思路,隻好答道:“小子想前人取士用人,隻在夫子‘仁義禮智信’上做文章,雖是至理之論,不過似乎過於空泛了些,於是小子異想天開,琢磨著是不是可以考慮從一些細節上說起,舉凡如何考績磨勘、如何公議推戴等等方麵說說淺見而已。隻是小子思路尚未完全理清,這些道理在心中也隻是一片朦朧,還請相公們莫要當場為難,容我暫時做個酒囊飯袋可否?”
兩個老家夥聽他推脫得如此幹淨無賴,倒不好強逼了。隻是嘿嘿一笑,馮拯道:“既然如此,也不逼你,但你如此憊懶,不罰你是不成了。這麽著吧,下棋此間沒人下得過你,酒宴之上書法繪畫也不方便。又是家宴,本當要你作詞一闋,須不好喊了歌妓來唱,孝先相公,莫如考較一下玉田的琴藝如何?嗬嗬!”最後一句卻是對著王曾征求意見。
王曾一怔,說是梁豐琴棋書畫,後三樣都見識過了,隻這琴藝確實沒有見過。聽了馮拯建議,也想看看梁豐的樂器了,便轉頭看著梁豐笑道:“拯老要考較於你,玉田為難否?”
梁豐心裏暗罵兩個老東西,每次都要考我點東西才舒服啊?虧得老子跟著小嫦著實學了些琴藝,要不然豈不要被你二人哂笑一番?哼哼,怕你怎麽地?
心裏罵,臉在笑:“既然兩位明公要考小子,說不得,獻醜一回罷了,隻是小子琴藝粗鄙,望勿見笑!”
馮拯和王曾見他一口應了,反而詫異,沒想到這小子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啊!還真難不倒他。馮拯笑著點點頭,做個手勢,讓下人去取了琴來。
不一會,家人取來一架古琴,梁豐最近也學著鑒賞寶貝,見這古琴漆厚幾層,紅色底中隱隱透出絳黑亮色,輕輕托起,入手卻重,側麵翻看,密密麻麻刻著許多款識銘文,琴麵上多為冰裂斷,彌足珍貴。知道是難得的一把古琴,不敢亂來,輕輕放在麵前桌上,仙翁、仙翁地調了調弦,凝思彈些什麽才好。
琴為四藝之首,以其清、和、淡、雅的品性,最是能夠體現文人風骨和脫俗心態,是以曆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此時大家知道他要醞釀情緒,也不打攪,隻靜靜地等待。
梁豐端坐一會,待堂上各人聲音漸漸清靜了,輕輕抬臂,右手抹、托、撮、鎖,左手進複、吟、猱,邊彈邊唱道:“來日大難,口燥唇幹,今日相悅,皆當喜歡;經曆名山,芝草翻翻,仙人王喬,奉藥一丸;自惜袖短,內手知寒,慚無靈輒,以報趙宣!”
這是半闋《善哉行》,三國曹植所作,梁豐從金庸先生處學來,用在這裏,表示自己得到高人賞識,無所報答,非常慚愧的意思,倒也貼切。座上眾人聽他音色中正平和,醇厚古雅,指法嫻熟,雖沒甚出奇處,卻很合馮拯王曾二人的脾胃,均都點頭稱善。
半闋《善哉行》彈完,梁豐卻不再接著彈奏此曲,而是琴聲一振,換了個調子,叮叮兩聲過渡,又彈唱起來:“天道常變易,易數邈難尋。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下太平春。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隴畝民,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這數句唱的卻又是《三國演義》裏麵《臥龍吟》的最後一節,曲韻悠揚,稍稍有些激昂,大有抱負遠誌,卻不著意於成敗,隻求一己心安的意思,最後風月猿鶴兩句,令人頓生思歸之感,但卻沒有半分消沉的意誌,隻有平和寧靜。
梁豐把兩首隔了千年的曲子串在一起,隻加了一個小小的過門,聽起來卻自然平穩。尤其是下半闕,唱法和音律都是大宋朝從未曾出現過的,然曲音中正和諧,淡雅沉雄,於新音中唱出古意,在座人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