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是。”夏竦先團團行了個禮,清清嗓子。


    其實他年紀也不小了,做過的官也不算小了。但今天的事,不但關係到一次朝廷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對於他來說,更有意義的,或許是個人命運的改變。周遭環視,上到官家、太後,下到兩府相公,夏竦再鎮定,也忍不住鼻尖冒汗。


    平複一下心中的激動,夏竦緩緩說道:“啟奏太後、官家,其實臣這計策說起來也沒什麽了不起,就是以其如此大動幹戈讓北朝笑話,莫如就利用民意之口,道出如今朝廷之穩固,那時流言自消,即便北朝有南下之意,也會知難而退。”


    “你說來說去,還是沒說出什麽叫民意之口哇。那是什麽物事?”寇準不耐煩了。


    “《汴水聞見》。”


    四個字說出,除了劉娥和魯宗道已經知道,包括趙禎在內所有人都愣了一下,跟著念出這四個字來。轉瞬寇準恍然大悟,撫掌大笑道:“不錯、不錯,子喬此計甚妙!不費一兵一卒,區區幾行字,便可消得十萬精兵矣!”


    眾人也都反應過來,點頭微笑,認為端是妙計。


    “那麽具體如何操作?”錢惟演問。


    “無妨,於翰林院、禦史台、察院等,尋幾個人,寫幾篇文章,主要便是針對北朝算計咱們這幾點來作,然後讓《汴水聞見》印製出來,天下發行,不愁傳不到北朝。說不定。他們都亭驛使臣自己就會快馬送回的。”夏竦自信滿滿。


    趙禎聽了,仔細琢磨這裏麵的關節。越想越好笑,卻不敢表露出來。


    每個人都議論得很熱鬧,誰也沒發現簾子後的劉娥尷尬不已。一天兩次,老臉通紅。


    北朝南下,她焉能不知這是謠言大於實質的東西?可是那四點卻非常討厭,條條都是指向她來的。雖隻說是母子不合的謠言,明眼人誰看不出,其實就是說她戀權不放。甚至有覬覦大位,效仿前賢之心。


    如此誅心,絕對不會是北朝流傳。因為這種破事兒,北朝知道了,隻會拿來暗暗打打秋風,訛詐幾兩銀子什麽滴,咋會大張旗鼓用這做旗號來打仗涅?


    必定是京城內部的謠言。


    以前議論自己。若幹回都不了了之,這次或許幹脆來個狠的,打著北朝的名號,又讓國內將此事重新翻炒一遍。然而這次因為涉及外交,那樂子可就大了。百姓必然會想,這不都是太後鬧的麽?她老人家若是好好地後宮享清福。將國事交給官家和大臣們處理,北朝哪兒會出這種幺蛾子?


    這才是問題的要害!


    剛才第一次開會,之所以劉娥將範圍壓到最小,就是不想丟臉,也怕群臣突然以此為口實。重新提出撤簾的事來。效果果然很好,魯宗道是自己才提拔起來的。屁股還沒坐熱,這種事當然假裝不知道。兩個姓張的,一個老實,一個悶騷,也都不願說話。西府的規矩是軍事第一,政治靠邊,所以寇準也隻是就事論事說說軍事方麵的話題。這才沒把事情扯遠,安排防務。


    現在看來,夏竦這個主意好啊。好就好在,不但可以打消北朝如意算盤,還可以利用輿論來替自己的行為背書,要是宣傳得好,那自己的地位不但不會鬆動,反而會更加穩固。


    這不是瞌睡來了有人送枕頭麽?


    可是這種事兒有誰願意幹?這種文章有誰願意寫呢?那幫子臭老九,沒事兒還同自己無理攪三分呢,找他們,誰理會啊?除了一個張耆,一個任中師,這兩位筆杆子也不是很好啊,一大份報紙,就他們倆,像話麽?


    難題啊。


    劉娥坐在簾後很難受,又實在張不開口叫下麵推薦人來吹捧自己。


    果不其然,八卦的時候就是很熱鬧,一上老弦,可他媽便冷了場。大家麵麵相覷,都不知這文章該誰來作。


    魯宗道想來想去,抱拳躬身朝劉娥道:“啟奏太後,既然都認可夏竦的計策,莫如就此施行便可。隻不知這個文章,該誰來主筆,還請太後示下!”


    諸位立馬立起耳朵,要聽劉娥答複了。


    老娘們兒坐在後麵磨磨唧唧好半天,最後幹笑道:“嗬嗬,這個麽,解鈴還須係鈴人,既然夏承旨出了妙計,不妨便推薦幾個人選上來議一議如何?”


    裙下繡鞋一伸,小皮球便踢了下來。夏竦抱也要抱,不抱也要抱。


    誰知夏竦一句話讓在場諸位都傻了眼,差點跟他拚命。


    他畢恭畢敬說道:“太後明見,此乃國之大事,非同小可。依臣之見,方才說起館閣台諫主筆,還是輕了,不足以取信北朝。莫如殿上諸位相公各人撰寫一篇,可安天下矣!”


    寇準要不是想著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真有可能跳起來掐死這廝。去你媽的,你個王八蛋自己沒節操沒底線倒也罷了,還拉著老子們墊背,去替太後作那些狗屁文章。莫不是要俺們這麽大歲數舔菊嗎?


    不光是寇準,連同魯宗道、張士遜、張知白的腿腳也是蠢蠢欲動。


    要真把這文章做出來,那老臉可就丟盡嘍。從此天下唾罵,鼻涕口水一輩子貼在臉上,是擦也擦不完滴。


    正當幾個老頭要一哄而上痛罵這廝時,他又大喘氣轉了一個彎兒,把幾位又憋了回去:“不過麽,諸位相公冗事繁雜,怕是抽不出功夫來做這些事情。臣毛遂自薦,勉為其難,先作一篇吧!”


    “呼”幾個也不知是氣的還是舒服的,總之肚皮一下子癟了下去。還好、還好,有這種齷齪人主動擋著,自己免丟老臉。


    “你一人便夠了麽?”劉娥很懷疑啊。說他文章作得好那是出了名的,但用他一個人的名義寫那麽多篇文章,豈不是成獨家野廣告了麽?


    “臣自忖不行,不過可以有權宜之計。莫如臣擬一篇,然後將長寧節眾臣所上賀表,擇其辭義雍容懇切者,一並印發幾篇上去,想來也就差不多了。”


    “偶!這小夥子真有點子啊!”劉娥終於長長舒了口氣,自己怎麽把這茬給忘了涅?多好的現成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昏白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昏白扇並收藏陽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