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擺”的588牤尼,扇子收到了,數了好幾遍,感激中!)


    ~~~~~~~~~~~~~~~~~~~~~~~~~~~~~~~~~~~~~~~~~~~~~~~~~~~~~~~~~~~~~~~~~~~~~~~~~~~~~~~~~~~~~~~~~~~~~~~~~~~~~~~~~~~~~~~~~~~~~~~~~~~~~~


    這一日夜裏,趙元昊軍趁著風雪漫天,無星無月,偷偷摸到定州城外三十裏水寨把守處。黨項人本不善水軍,連像樣點的戰船都沒幾條,又值冰凍,水寨守軍也沒在意,忽然就被這廝大軍跳了出來,一陣猝不及防的猛攻,定州外圍竟然就此失陷!


    經此一役,羊皮筏子名揚天下,以至於千年以後的黃河上,依舊有它的身影,擺渡著來來往往的黃河人。


    梁豐進了帥營,韓琦已經滿臉興奮地等候著,王德用見他來,嗬嗬笑道:“玉田,時機差不多了,老夫這就奏本朝廷,準備請戰,你看如何?”


    梁豐算算時間,此時發出奏本,大約最快要十天才到京城,還要天氣晴好路上風雪不大。那麽一個來回二十多天過去,黨項的戰局應該又有進展了。


    按他們幾個商量好的,趙德明父子互掐,誰輸誰贏他們一點都不關心,隻要個兩敗俱傷,都成。都是大宋的好機會。


    當下堅定點頭道:“督帥明見。的確是時候了。”


    “那我這就擬奏?”韓琦說道。見王德用點頭,馬上提筆蘸墨,一篇很勵誌的奏章便刷了出來。


    王德用、梁豐、韓琦三人曾經合計,若趙元昊攻下攤糧城,逼近定州,則後麵懷州、靜州、西平府,連同順州的兵馬都會往北集結,黨項境內的軍馬便分割成了兩半,一半要去抵擋趙元昊,另一半就是剩下耀德到萌井、鹽、洪直到牛心亭一線。到時候宋軍可分兩路。一路從通遠、環州沿河直上,逼近萌井,牽製鹽、洪二州的黨項軍;另一路從三川口西北直上,徑取銀、夏二州。此時是黨項右廂神勇軍最為空虛時候,精銳盡出,跟隨趙元昊造反去了。腹地是茫茫沙漠,趙元昊回身困難,趙德明進退維穀,的確是一舉拿下銀、夏。鞏固防線,回手消滅右廂神勇軍的最佳時機。


    現在的情形。已經同三人的預測完全吻合,當然應該果斷出擊。


    韓琦奏本寫得興致勃勃,筆走龍蛇之際,甚至連出兵理由都替朝廷想好:就說黨項人倫敗壞,父子相殘,身為宗主之國,真心看不下去,果斷出手,要幫黨項捋順階級關係。


    怎麽樣。這個理由夠充分了吧?


    王德用和梁豐齊聲誇獎小韓:“果然夠充分了,堂堂正正,顯得咱們師出有名極了!”


    八百裏加急送出,王德用整頓三軍,厲兵秣馬,隻待朝廷一聲令下,就可開打。王德用用兵謹慎。順手修書一封永安軍節度使折惟忠,通報敵情,並請嚴密防範金肅、河清兩軍。若黨項右廂神勇抵抗頑強,也請施以援手。發兵狙擊之。


    折惟忠的回信比朝廷快多了,簡單明了,隻有幾個字:“敢不從命,枕戈以待!”王德用心頭大穩,連忙又專門布置永興軍與永安軍的聯絡關係,來往情報傳遞事宜。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誰知這風在京城裏,居然刮成了旋風。


    寇準接到奏本,大喜過望,馬上謁見太後,謹呈作戰計劃,要求按原先的布置立即開戰。


    劉娥也激動了,自己當政這幾年,守成有餘,拓展不足。若能以疆土之功留於青史,豈非錦上添花?當然支持,馬上傳召政事堂和樞密院集體商議,並三司拿出錢來,兵部、戶部負責籌備輜重糧餉,務必全力以赴打贏這場大戰。


    可惜,吵架了。


    起居舍人、知製誥、右諫議大夫蔡齊第一個跳出來不答應。連夜上書說道:“彼酋內亂,正欲出堂堂之使,為其調停勸說,使其心歸化聖道,複得和睦。至斯時方感我中國之厚待,並施予教化,彼兩敗俱傷之時,必定痛定思痛,涕零上國,無複重滋輕慢之心矣!是為上策。若一味窮兵,兩家生靈塗炭,朝廷耗錢千萬,不過幾處不毛之地,於我朝能增益幾何?反留趁火打劫之罵名,史筆如鐵,乃知千秋之下,以遺今日之羞也!官家、太後三思。”


    蔡大夫說,人家國家內亂,咱們正該派出和平使節趕去調停勸說,讓他家父子重新和順和睦起來。到那時候,自然會感激咱們大宋的仁厚,咱們再教育教育,他們會更加痛定思痛,感激涕零,就不會繼續輕視慢待我們了。如果非要打,苦的是老百姓,耗的是白花花的銀子,爭來爭去,無非弄幾塊鹽堿地過來,又不長糧食不長金銀的,拿來有個球用啊?反而叫咱們背個乘火打劫的惡名,以後曆史上寫了這麽一段,慚愧哩!


    此話一出,朝廷將近一半的文官紛紛響應,都上本勸阻太後莫要擅動刀兵,還是消停些好。咱們是曆來自稱仁厚的,哪能做這種落井下石的事兒呢?


    寇準一看這陣勢,氣得不行,你們這幫書呆子臭老九,懂個屁的國家大事。黨項那是人麽?比他媽豺狼還不如的東西,你們要去感化他?真是抓狗屎都不知道臭!


    他六十好幾的人了,脾氣卻老而彌辣,也懶得同這幫子閑人扯淡,直接就去找魯宗道開方子:“貫之你看著辦吧,老漢我不是來和你談打不打的問題,是談給多少錢,啥時候打的問題。”


    魯宗道卻有些退縮了,畢竟他最愛惜羽毛,日常當首相,都是下麵這幫小弟抬舉幫忙的,現在這麽多人說打仗不好,自己就要掂量掂量。於是推脫道:“萊公稍安勿躁,如今物議紛紛,貿然出兵,勝負難料,咱們何必擔此罵名?且待太後決斷。”


    “魯貫之,當初說得好好的事,你怎麽能說變就變?現在機會千載難逢,難道你不記得太宗、先帝幾次三番被趙德明父子等折辱之恥了麽?不記得咱們的土地一寸寸被占了去,現在他們都在內部稱帝了,你們還要裝聾作啞不成?”


    魯宗道雖然敬畏寇準,但畢竟也把首相的板凳給坐熱乎了,不再像起初那麽戰戰兢兢,被寇準搶白幾句,就有些掛不住,便耍賴道:“萊公言重了,什麽當初什麽現在?難道本官便不是為朝廷打算麽?陳年舊事,總是去提它做甚,現在趙德明對我大宋稱臣,何曾有稱帝之說?無非是鄉野頑童,不諳禮製,或有僭越罷了。我們教化指正便可,豈能為了些許小事就大動幹戈?何況朝廷有沒有這筆錢還兩說,要是沒錢,說啥都是白搭!”


    寇準看魯宗道翻臉不認賬,渾身發抖,卻還真的拿他沒辦法。級別上人家現在還高自己半級呢,能上去咬他?一時間須發戟張,怒氣衝衝就去叩闕,要麵呈太後,討個決斷。


    劉娥也正難過得緊,桌子上放著的可不光蔡齊的本子,還有那個老攪屎棍孫奭、太常寺卿章得象、幾回同禦史中丞擦肩而過的陳執中等等,個個都是王大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擺明了車馬不讓朝廷出兵。


    反之,京城的武將們卻是一片喊打喊殺之聲,紛紛議論,朝廷早該出兵教訓黨項這幫兔崽子了,現在機會難得,不上去捅他娘的菊花一下子真虧得慌。尤其以撤了職的楊崇勳、石元孫等叫得最響。後來居然連折家老太太也在某些場合表態:“老太婆一個孫子已經去戍邊了,若是需要,剩下兩個加起來三百多斤,也可以一起交給朝廷!”


    老娘們兒都說這話,可見京城亂不亂?


    新貴寵臣夏竦卻一直按兵不動,冷眼觀察世態,暗地裏同趙老八聯係研究了半天,最後得出結論是:不能讓太後同武將們一條心!必須給她們之間造成隔閡,這樣一來,武將離心離德,對早日促使官家親政有莫大的好處。反正西北土地放在那兒又跑不了,等將來官家屁股坐穩,再討伐不遲。機會麽,總會有的。


    計較商定,夏竦便向劉娥說了兩句話:“文臣勸諫出兵,非是畏戰,而是為了朝局穩定。區區黨項,癬疥之疾,何足掛齒?倒是武將們的情緒要注意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麽人在背後煽風點火,萬一大隊人馬集結西北,忽然做起亂來,可不太好收拾!”


    劉老太太冷汗淋漓,趕緊決定,暫不出兵。隻是吩咐西北諸邊嚴陣以待,以防難民逃竄夾帶奸細或者忽然變為匪患侵略國土。


    這個破詔書一傳到永興軍,王德用目瞪口呆,如錘擂胸般地難受。韓琦更是漲得小臉通紅,心裏怒罵朝廷那幫蠢材!


    這不等於打麻將清一色都落聽了,關鍵時候摸了個紅中起來,還有比這個更氣人的嗎?


    隻有梁豐似乎還好些,他是領教過那些狗皮膏藥的,還不死心,連夜密信寫罷,派人抓緊時間送回京城,直呈官家預覽。


    因為這時候那邊兩父子又對峙上了,暫時還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的勢態。


    梁豐心中存了萬一的希望,覺得小官家這時候怎麽也該出把力氣了。好歹也是為他辦事不是麽?


    他想了又想,幹脆提筆又接連寫了兩封信,還附帶自己的一封奏本。信還是寄給趙禎,奏本則是呈朝廷決斷。幾篇文章隔一天發一篇,呈流水狀態向京城送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光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昏白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昏白扇並收藏陽光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