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文明的發展,都離不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三個主題。曆史學家們研究人類近代文明的發展,也圍繞著這三個基本主題展開了細致分析。


    不得不說,經濟問題一直是曆史學家們對文明發展的核心研究對象,因為生產力的進步才是文明進步的最核心要素。而與之相關的社會經濟活動,則實實在在地反應出時代的若幹個標誌性特點。


    從第二個千年紀年開始,無論是正處於宗教狂熱的黑暗歐洲,還是社會高度繁榮的東方,商業發展催生出了“商業信用”,並曆經數百年發展,成為結束野蠻經濟生態、引導近代文明前進的最強有力武器。


    新生產力套上了商業信用這件極品裝備,演化為近代金融製度,而近代資本則借助近代金融製度由下而上的突破封建政治製度對社會舊有生產力的掌控壟斷,開辟出一個讓後者完全無法招架的新戰場,並最終取而代之。


    16世紀末,一位名叫巴倫支的荷蘭船長,帶著一批貨物,乘著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東風,踏上了從歐洲北麵尋找亞洲航線的不歸路。


    巴倫支發現了斯匹茲卑爾根群島,他興致勃勃地不顧嚴寒危險繼續在北極圈內航線,並毫無懸念地被冰封的海麵困住。巴倫支和17名荷蘭水手度過了8個月的嚴寒冬季,他們拆掉船板做燃料,靠打獵維持生存。


    惡劣的險境中,相繼有多人死去。但巴倫支和他的船員們卻做了一件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私毫未動別人委托給他們的貨物,而這些貨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


    巴倫支終於在這場嚴酷的災難中去世,而幸存的船員則把貨物幾乎完好無損地帶回荷蘭,交回委托人手中。


    也許巴倫支隻是那個時代默默無聞的諸多荷蘭商人中不起眼的一份子。他的悲壯之舉讓“巴倫支海”出現在世界海圖上,這大概並非他最初的意願。而從更早時期開始,一代代荷蘭商人就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他們的商業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商業信用法則。發展出多種流傳至今的金融手段。


    這種持之以恒的做法給整個荷蘭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商業信用深入人心,並讓荷蘭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


    16世紀末,剛剛宣布獨立不久的荷蘭,為了保證自己國家的商業信用,甚至立法規定:本國銀行家為敵對國提供金融服務都要受到嚴格的保護。荷蘭在17世紀建立起他國無法撼動的經濟霸主地位。阿姆斯特丹的銀行票據可以輕易讓任何一個歐洲封建君主在低頭的同時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17世紀末。英格蘭迎來了光榮革命這個曆史大轉機,新資產階級貴族們選擇了荷蘭最高執政官的奧蘭治親王威廉三世作為他們的新國王。陪伴威廉三世踏上英格蘭土地的,除了上萬名荷蘭士兵,還包括一大批金融家,他們將荷蘭先進的金融製度帶到了饑渴已久的英格蘭。因為從17世紀初開始,荷蘭就成為英格蘭無比嫉妒的對象。又是極度學習效仿的老師。


    於是曆史喜聞樂見地展示了經典的一幕,英格蘭近代崛起的憲政體製、工業資本和荷蘭黃金年代的商業資本終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英格蘭銀行誕生,並將荷蘭的商業信用法則發揚光大,利用學來的“廉價貨幣”等金融手段使本國的工商業發展壯大。


    威廉三世入主英格蘭,歐洲經濟中心出現戰略性轉移,已經在巨額的財富中漸漸腐化的荷蘭失去了他們的曆史優勢,英格蘭取而代之。


    ……


    1641年10月30日。周一。


    在曼城長島西區最大的一片商業區的中央,比鄰曼城大教堂和國有進出口集團總部大廈的街口,一座富麗堂皇的東式大建築的門前廣場上人潮湧動。


    現在天才蒙蒙亮,一大清早就有衣著光鮮或樸實的人們交織在一起,似乎顯得有點不可思議。廣場上的人們興奮而緊張地交頭接耳,或是捏著自己手裏的紙製文件皺眉苦思,也有少部分則神色泰然地注視著不遠的還未開業的建築大門。


    這是去年才完成擴建與新裝修的“曼城國有證劵交易所”,從1632年開始,這裏就成為了華美經濟發展的核心地標。龐大的東方宮廷式建築內部分割成若幹功能區,股票交易、有價證劵交易、以及即將開辦的期貨交易等一係列金融活動都集中在這裏。


    “今天的報紙出來了!”


    一輛馬車從遠方的街口疾馳而來。還沒有挺穩,幾個年輕人就抓著一摞報紙朝人群跑來。


    擁擠的人群似乎受到了什麽指示,都齊刷刷地讓開了一條道,讓前來的青年一路跑到了證劵交易所大樓的大門台階上。


    “瑞典的托爾斯滕森元帥在波西米亞又獲得了勝利,正在向維也納挺進!”青年抹著額頭的汗水。激動地舉起了手裏的報紙,臉上洋溢著抑製不住的激動。


    那位勇猛的瑞典炮兵總監,在國王古斯塔夫死後奮發圖強,終於以瑞典軍總司令的身份重新打進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腹地,這個消息讓大部分購買了國有大西洋銀行承銷的瑞典債券的曼城市民歡喜雀躍。季度利息高達10%的瑞典國債,足以提供華美民間人士轉讓抄作的利潤空間。


    “該死的,為什麽神聖羅馬帝國的將軍那麽白癡?!”


    也有若幹購買了西班牙或神聖羅馬帝國國債的市民,在聽到消息後憤怒而沮喪地撕掉了早就填寫好了的國債交易轉讓憑證,雪白的碎紙隨風飄揚,引起了廣場上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們的強烈不滿。


    “還有一個消息,西班牙軍隊在米蘭北部擊潰了法軍,意大利的局勢再次朝西班牙傾斜!”另一個青年也揮舞著手臂。為部分垂頭喪氣的市民打氣。


    “哈哈,好樣的!我就知道他們會幹得不賴!”


    一波角落裏本來臉色陰沉的市民瞬間跳了起來,紛紛鼓掌慶賀。因為他們都購買了大西洋基金的股票,而這個基金正是與西班牙王國進行相關貿易的企業的主要投資機構。西班牙王國的一舉一動,都將直接影響大西洋基金的股價漲跌。


    今天的證劵交易還未開業。廣場上的人群就經曆著各種悲喜,以收取交易傭金為目的的證劵經紀人則在大肆渲染自己代理的各家股票,歐洲大戰的每一點細節,都影響著這裏人們的情緒。


    ……


    受整個世界大環境的影響,華美建國後也不得不采用了金銀複本位。不過比起歐洲各國通行的那種更容易因金銀比價不穩而導致流通混亂的平行本位製,華美的貨幣政策選擇了雙本位製。即華美規定了金銀的法定比價1:15,並允許正常流通。


    華美央行為此還專門鑄造了少部分10美元麵額的金幣用於大宗結算,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美元和十美分銀幣依然是華美國內的最主要流通貨幣。


    華美的出現,比曆史同期多得多的白銀順著大西洋貿易離開歐洲,進入華美和遠東。加上荷蘭商人的推波助瀾。歐洲的白銀短缺現象比原本的曆史提前了十幾年,歐洲貨幣危機初現端倪。於是當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的金銀比價在1636年史無前例地變為1:13.5時候,數以百萬計的華美銀元又開始從各個渠道湧了出去。英格蘭17世紀末大肆賺取海外利潤的同時卻國內白銀日漸稀少的荒唐事,也在華美開始複製。


    大量套利的黃金湧入,作為主要流通本位幣的美元銀幣外流速度加快,國內開始漸漸出現銀幣供應不足的現象。再加之占本國國民主體的華裔國民的私下儲藏貨幣的行為還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國內銀荒在悄然蔓延。一些不足值的歐洲銀幣都堂而皇之的、詭異地出現在華美本土。


    執行穩定的金銀比值政策,從長期來講是華美穩固國內經濟發展、建立國家貨幣信用的必須手段,哪怕要忍受外部環境的衝擊,無論是法律層麵還是實際操作層麵,都必須咬牙堅持。


    在國內,利用銀行票證這類廉價的記賬貨幣,取代繁雜和高成本的實體金銀貨幣結算,加大貨幣流通率,其實已經早早實行並被各個企業所接受。但在海外貿易結算中,因匯率變動引發的貨幣損失則防不勝防。遲遲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為把貨幣災難阻擋在國門之外,華美1636年就在亞速爾美租界初步建立了可操作的票證貼現與結匯製度,開始防範黃金進口和白銀流出的套利行為。但大批的白銀還是借著國際貿易結算,被本國或他國商人用黃金套走,1640年華美央行鑄幣廠出現連續六個月的平均銀幣鑄造量隻及往年30%的窘事。


    華美各大貿易企業對國家伸手嚴控亞速爾貿易貨幣結算的政策也逐漸不滿。尤其是來自自由派的抨擊從1638年開始,每年都在國會上演,就連部分新興的進步派掌握的私營銀行或貿易企業都出現了微詞。


    原因無他,為針對以自由派為主的各大私營銀行和貿易集團見錢眼看"chiluo"裸的黃金進口套利行為,歐洲進出口的相關貿易結算被強製性劃給了國有大西洋銀行。任何和進出口貿易有關的票證貼現結算都必須在國有大西洋銀行進行,並禁止單筆超過10萬美元銀幣的出境交易。


    在斷人錢財和殺人父母逐漸劃等號的暴發戶眼裏,以保守派為主的國會參議院主導定下的死政策無疑是“妨礙經濟自由”的絆腳石。即便許多人一知半解也大概明白了參議院的良苦用心,但終歸有人心裏不舒服。


    實行跛行本位製這種事實上的金本位,將白銀從本位幣變成輔幣,從而回避銀價變動的損失,似乎成為華美接下來不得不接受的解決方案。但以華美的身子骨,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物質準備。


    ……


    從1638年開始,華美和荷蘭有關“建立大西洋貿易國際票證結算中心”的談判就時斷時續地進行了好幾輪。


    華美是另有目的地企圖借用荷蘭在歐洲的商業信用,以及國際票證結算業務這種廉價貨幣手段,通過嚴格的國際信用貨幣結算製度,來緩解本國銀元因匯率差而不斷外流的窘境。也為建立有利於自身貨幣經濟穩定的金本位做伏筆,更為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後因貨幣危機導致的大規模經濟混亂提前做好準備。


    荷蘭則是野心勃勃地早就看中了蓬勃發展的大西洋貿易這塊大肥肉,荷蘭的金融資本同樣對華美試圖在歐洲單方麵推行另一套票證結算模式表示警惕。


    交涉一直持續到1641年秋季,荷蘭方麵希望“大西洋貿易國際票證結算中心”幹脆就在阿姆斯特丹,理由是荷蘭本地的貨幣供應穩定,而阿姆斯特丹銀行則能夠提供最佳的擔保和承兌服務。


    在華美看來,雖然阿姆斯特丹銀行的資本更足,但“戰場主動權”不能就這樣交到荷蘭的手上。國內數家私立銀行也不願意票證貼現的龐大利息利潤單方麵被荷蘭人賺走,強烈要求結算中心設置在海州青城市,並由兩國指定的若幹銀行共同承接大西洋貿易的國際票證貼現結算業務。


    最終,在1641年的11月1日的新一輪談判中,華美和荷蘭達成了一致妥協。未來一年內,亞速爾英雄港將成為新的大西洋貿易國際票證結算中心的設置地。華美以國有大西洋銀行為主導,外加國內數家大型私營銀行,聯合成立“亞特蘭蒂斯銀行”,接手由國家管控的跨大西洋進出口貿易國際票證結算業務,並在曼城、青城、百慕大海外領以及加勒比海外州蝴蝶島雙子港設置分支機構。


    相對應的,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銀行也成為這個新的國際票證結算中心的第二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歐洲銀行,同時在阿姆斯特丹和亞速爾開展歐洲對華美貿易的票證貼現結算業務。


    華美亞特蘭蒂斯銀行開具的票證,可以在阿姆斯特丹銀行結算,反之亦然。雙方都分享這種銀行票證貼現的業務利潤,並以嚴格足值的貨幣完成所有貿易結算,具體的業務細則還進行了更細致的定義,以防止可能出現的利益衝突。


    雖然華美和荷蘭都沒有達到獨霸的目的,甚至華美讓出的利益份額還更多一些,但對於華美來講,至少已經朝未來建立自己的金融霸權邁進了裏程碑的一步,也是解決不可阻擋的曆史大麻煩的唯一方法。


    大西洋貿易國際票證結算中心的開業還要等一年,但華美國內已經迫不及待地進行了又一輪金融製度的改革調整。


    1641年11月4日周一,《曼城周報》、《北美時報》以及《曼城金融報》等主要國內報紙都刊登了《國家銀行法》修正案的內容。國內銀行貸款年利率首次法定限製在最高8%的水平,而之前普遍高達12%以上的華美國內銀行貸款利率將在1642年1月1日正式取締。


    銀行貸款利率的降低,以及更加廣泛的國內銀行信用票證等記賬貨幣的使用,可以用更廉價的手段推動貨幣流通,也使更多的資金能夠用於工商業發展。


    這是曆史上幾十年後的英格蘭銀行作出的最英明決策,更是華美經濟發展到現在水到渠成能夠直接套用的結果。對普通國民而言,銀行存款利率跟著下調,也能變相遏製儲蓄行為,促使國民手中的貨幣流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世界162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伯拉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伯拉土並收藏新世界162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