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下來,幾乎每個月,曼城都有一個節日值得大家投入。劇院裏人滿為患,富人們願意為了一段提神的音樂而付出好幾個裏佛爾的代價。”
“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開來的商船,為這座城市運來源源不斷的商品,以滿足人們幸福而奢靡的生活,人們每年為此付出的消費稅估計高達300萬裏佛爾。”
“在曼城市民眼裏,這個世界就是由一座曼城、幾片海洋和數十萬個鄉村構成的,除了他們,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是鄉巴佬。”
“從新大陸、歐洲到亞洲,有數百座城市和上千萬人在直接或間接為這座城市的15萬市民服務。毫不客氣的說,隻要曼城市民對某種生活稍微有所厭倦,那就意味著將有上萬個法國家庭的生計由此陷入困頓……”
這是法國駐華美外交官在1644年聖誕節日記中的記述,包含了誇張溢美與驚詫嫉妒。當然僅以他在華美首都的見聞,就算心細的統計毫無誤差,依然不能盡情概括華美超越歐洲平均民生水平的生活。
作為這個時空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華美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也居於時代的最前列。華美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20美元,家庭年平均消費也超過200美元。
過去的1644年,不算相關的工業消耗,華美全年總計消費掉穀物12萬噸、魚肉蛋類7萬噸、蔬果25萬噸、各類酒3萬噸、奶製品8萬噸、各類布料90萬標準匹、鹽糖油茶2萬噸、煙花爆竹5000噸……
生活水準最高的首都曼城,上述消費就占全國總消耗量的20%。每天有超過5000頭奶牛為這座城市源源不斷提供奶水,每天有超過40萬隻雞鴨為這座城市使勁下蛋,每天有超過300頭牲畜和15000隻雞鴨被屠宰……
……
1645年4月14日,周五。
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籠罩了華美首都曼城,南區商業街廣場才新立的幾塊巨幅手繪廣告牌,大概因為防水漆塗刷不到位,廣告圖案在雨水的衝刷下花了顏色。看起來格外滑稽。
街頭的報亭正在發賣每周五出版的《曼城金融報》,報紙頭版對於敖廣號商船在北大西洋海難失蹤的報道還在持續。
在華美大西洋貿易史上鼎鼎有名的敖廣號大型飛剪商船,一個月前從海州青城市出發,前往美屬亞速爾,結果一去就沒了音信。華美本土大西洋艦隊隨後派出了兩艘護衛艦,徒勞地在航線上溜達尋找了一圈,就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搜救,宣布敖廣號因海難失事沉沒。
除了40名船員和若幹隨行商人,敖廣號上還滿載著分屬十幾家國內小型貿易公司、總量接近800噸的貨物。這場連一點殘渣都沒留下的海難,直接導致承租商船的幾家小貿易公司因為未購買保險而宣告破產。
報紙第二版的內容也是有點觸目驚心。曆史上從墨西哥發端的加勒比黃熱病,借助比曆史同期更為繁榮海上貿易提前好幾年泛濫。如今黃熱病已經悄無聲息地在華美加勒比海外州登陸,造成了數十名國民或奴役勞工病亡的慘劇,據說傳染的最前鋒甚至都已抵達葡萄牙首都裏斯本。
雖然北美本土目前尚未有黃熱病疫情出現,但內閣衛生部從開春後就已經向全國發布了緊急通告,港口衛生檢疫工作的等級大幅度上升。
但人們更關心的,大概還是如今英格蘭、法國的戰事,因為這兩個國家最近一年來和華美的大西洋貿易已經陷入了半停滯狀態。
英格蘭內戰還在持續,對戰雙方都在竭力封鎖圍堵對方獲取外來任何物資的渠道。平常每年能夠輸入英格蘭、蘇格蘭的大批民生商品如今都積壓在美屬亞速爾或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加上民生經濟遭到重創,英格蘭出口華美的諸多工農業原料更是下降了80%。
法國就更悲劇了,西南大西洋沿岸數個貿易港口城鎮都陷入了新教徒暴動戰爭,難民遍地。當地經濟生產被嚴重破壞。再加上西班牙在意大利等邊境地區發起的大規模反攻、以及法國和華美關係的持續惡化,華美對法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受到了極大衝擊。
兩廂加在一起,雖然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三家大客戶的貿易還在穩步提升,但華美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裏蒙受的對歐進出口貿易的直接損失額就超過了150萬美元。潛在的經濟損失還有待估量。數家主要業務都在歐洲的大中型貿易公司或生產企業,股價都發生了不小的跌幅。
當然,除了這些讓人不快的新聞外。好的消息也有。比如經過外交部和商務部的不懈努力,葡萄牙王國將在明年向華美有條件開放葡屬印度殖民地首府果阿在內的印度港口。之後華美東聯集團的商船可以直接在上述港口展開進出口貿易,從而能夠避開許多葡萄牙商會中轉壟斷帶來的利潤流失。
再比如國有郵政公司和國有遠洋運輸公司聯合開通國內大城市間的高速客運商業服務,總共6艘平均航速超過18節的高速郵輪負責運營曼城-美屬亞速爾總督區、曼城-南山海外領的航線。
從曼城發出的高速郵輪,經百慕大、蝴蝶島、桃源島(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再到南山港的時間,僅僅隻需要20天,當然票價依然不是普通國民能夠承受的。
至於從去年夏季開始,一度受人矚目的遠東局勢,則在各家報紙中逐漸淡化下來。除了知道國家正在加強遠東軍事部署,因呂宋、大員和蘭芳的大力建設項目使遠東的商品物資運輸需求翻了個倍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大動靜了。
……
春雨還在繼續,東聯集團總部大廈裏,一場核心董事會議也在進行中。
“一群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家夥,居然又整到我們頭上了!”東聯集團董事會輪值主席觀雲,此時正冷著臉舉著手裏一份電報,“沈廷揚自殺。趙有恒也被罷官了,兩廣總督丁楚奎借著整頓吏治的名義,開始大肆向廣州、瓊州的商號搞攤派勒索。這個貪得無厭的家夥可是個曆史上出了名的貪官壞種,據說他投降李成棟的時候,身邊可是帶了數百萬兩金銀的私貨!”
“肯定是鄭芝龍在從中使壞,夥同東林黨拿著一些破事阻擾趙有恒向南京的進言。(..tw)看樣子,他這個大軍閥是鐵了心不會允許我們直接進入福建和浙江。這次拿瓊州官場和南海商號做文章,是故意給我們看的。”任長樂皺著眉頭,仿佛還不是很理解如今南明朝廷的奇葩反應以及內閣方麵的立場方針。
“沒什麽好奇怪的,大亂之世。有點勢力的人都心存僥幸,總認為自己的機會最多,自己的選擇最正確。曆史上東林黨賭輸了,吳三桂賭對一半,鄭芝龍也差點賭對了。除了我們,沒人知道真正的結局,所以鄭芝龍大概也認為他勝算很高。”新華化工集團董事會主席周君庭笑著接過電報,才看了幾眼,就滿不在乎地丟到了一邊。
“忍了那麽多年。再不能讓這個要死不活的南明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了!嚴曉鬆那裏,必須要尊重我們的立場才行。他們這樣把南明和鄭芝龍逼急,純粹在拿我們的心血在揮霍,把我們頂在槍口上!南海商號要是被整垮了。這些年就白幹了。”
華美木業集團董事會主席鄧明權,此時難得露出一副陰冷表情。如今鄧明權的養長子鄧嘉強,不久前才西點軍校畢業分配到東方旅。
“嚴曉鬆正在積極準備遠東軍事幹涉,如果我們給他過於施壓。恐怕不好吧,而且上麵還有個關如中……”和嚴曉鬆私人關係最好的任長樂,知道觀雲等人打算動用國會的力量來改變內閣的方案。此時表情有點猶豫。
“外交部已經吃了閉門羹,沈廷揚掛了,趙有恒被罷官,南海商號被嚴重打壓,香港也快保不住了,這些還不夠嗎!”觀雲冷笑幾聲,指了指國會方向,“隻要報紙刊登出來,他們再要裝聾作啞不可能,主動權必然在我們手裏。”
“大家的意思都一樣嗎?”任長樂看了眼一直不做聲的北美標準石油集團的大富婆張麗,又環視著在場的眾人。
“恐怕這些也在內閣的預想之外吧……說實話,南明走馬燈一樣換人坐莊,不一定就有適合我們的。”周君庭點燃了雪茄,笑得很詭異,“以我看啊,這反而給了我們另一個思路。反正都是個不可救藥的爛攤子,與其在爛和更爛當中做選擇題,為什麽不換一批心甘情願和我們打交道的對象呢?都被動選擇那麽多年了,現在付出一些代價能換來一個我們需要的老老實實的大明政治環境和優質資產,就像大員、呂宋和蘭芳一樣,我覺得值得。”
“再說了,那個什麽廣福行不是沒事嗎,正好我們可以重新安排整合下兩廣的市場。”
周君庭另類而簡單的計算方式,讓在場的人都暗暗點頭。
……
東聯集團總部的抱怨和鬼算盤還沒有停歇,華美國會的內部爭執也沒有消停。
外交部遠東事務負責人金小寒整理發來的情報,事情的“戲劇性”進展,讓國家安全委員會遠東戰略小組的成員們都有點苦笑不已。
作為內閣不管部長,嚴曉鬆被總理關如中授予了專職處理遠東和明朝事務的職權。針對過去二十年來的遠東運作情況,嚴曉鬆很快就定出了一個軍事幹涉明清戰爭的基本思路。
這個思路的突破口,就是華美借香港島租界續約的契機,通過廣東巡撫趙有恒的進言和南京方麵正式溝通:南明以正式開放兩廣、福建、浙江的商口為條件,換取華美的軍事援助。
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觸碰明朝東南沿海第一走私壟斷軍閥鄭芝龍的核心利益。可以說,迄今為止,除了華美影響力最大的兩廣,華美在福建和浙江的海上進出口貿易,其總開關還是掌握在鄭芝龍集團的手裏。
甲申之變,導致明朝權力棋局從北方轉移到長江以南。類似鄭芝龍這種曾經的“偏遠軍閥”一躍成為核心力量,就必然會投身江南政治利益的鬥爭漩渦中。
鄭芝龍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是南明舉足輕重的變數之一,更是南京淪陷馬士英黨和東林黨同歸於盡後的最大利益獲益方。曆史上先扶持隆武帝登基,打壓迫害其他抗清力量,後又投降滿清,導致浙江和福建淪陷。
再延伸開來設想,如果沒有把持隆武帝在前,就不會有紹武帝(隆武帝的弟弟)和永曆帝的自相殘殺在後的鬧劇。更別提之後年輕的鄭森(鄭成功),繼承鄭芝龍的戰略思想繼續玩弄南明永曆政權平衡的一些小動作。說起來,這些都和鄭芝龍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在嚴曉鬆的長期計劃裏。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遠超大員顏家的鄭芝龍,其明末走私壟斷軍事割據集團的封建軍閥本質,是無法真正帶來華美和明朝關係進步的。無論是明朝本身的政治重整和開放,還是華美遠東布局的經濟利益,鄭芝龍集團都是必須打破甚至是排除掉的對象。
在華美的遠東布局還未到位前,嚴曉鬆不得不在當初構建的“遠東3+1+1”模式下運行一套相對保守的遠東機製,遷就背靠明朝官方門麵的鄭芝龍集團的壟斷地位,默許鄭家繼續吃大頭。隻以兩廣、大員和呂宋的海商貿易代理人搞一些滲透,並不願意主動挑起明朝海貿主動權的爭奪戰。
去年開始。嚴曉鬆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遠東戰略小組,就希望利用明清戰爭的機會,順帶分解掉曆史上導致南明政治、軍事全麵潰爛的鄭芝龍割據集團。
對於外交執行方案有可能出現的變數,遠東戰略小組一共分析出了三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南明政權接受華美的正式通商外交條件,鄭芝龍屈服,並積極配合華美的軍事行動,以華美部署在遠東的陸海軍為主力。在長江沿線阻擋滿清南下。在成功幫助南明站穩腳跟之後,再借助已經打開的商業貿易口岸,對南明新興勢力加以長期扶持。肢解頑固守舊派,完成戰略投資的利益回收。
這個結果屬於最佳預想,大概就連最樂觀的嚴曉鬆本人,對此成功率估算也隻有一成不到。
但這卻是華美軍方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依照華美軍方的多年經驗,尤其是在南非總督區的幾場小規模戰爭證明,華美陸軍的作戰後勤保障嚴重依賴戰區水陸交通和大量勞力。如果沒有明朝官方組織的後勤支援,單憑華美陸軍旅級編製部隊自身的後勤運輸能力,其最大作戰半徑不能超過登陸場200公裏,根本無法深入明朝內陸作戰。
第二種結果,南明政權因內部鬥爭和天朝思維無視華美的利益交換外交,拒絕開放福建和浙江,但出於緊迫危機感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默許華美主動對滿清的打擊。
以東林黨士大夫為代表的南明官僚的自我清高姿態,這種結果出現率較高,但會形成華美熱臉去貼冷屁股,南明安枕無憂繼續玩內部pvp,鄭芝龍繼續把持福建的局麵。
也就是說,華美軍隊要獨自作戰,在單方麵付出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成本後,無論是華美在遠東的利益格局,還是明朝本身的毛病依然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甚至華美在明朝官僚眼裏的威脅性,還將隨著滿清的敗退而上升到首位。
不到萬不得已,華美是不願意接受這種結果去進行後續操作的。
第三種結果,南明政權出於安全焦慮和固執思維,不光拒絕華美的利益交換外交,同時也拒絕華美的軍事援助。
這種結果的發生幾率可以說是華美國家安全委員會估算最高的,但可操作性反而也比前兩種結果更靈活。原因就在於和對手比爛的南明一旦長江防線崩潰,鄭芝龍等軍閥被迫頂在戰爭最前沿,回頭再考慮華美的提議就很容易了,例如曆史上南明永曆皇帝饑不擇食的對外求援就如此。
綜合起來,無論是國內的親東方派,還是保守冷漠派,第三種結果看起來都是華美切入明朝事務的最佳途徑,所獲得的回報甚至會超過第一種結果。
到時候隻需要一兩次關鍵性軍事打擊,就能幫助嚇個半死的南明士大夫們重新守住半壁江山,而阻擾華美的守舊勢力也必然會在這個過程中遭到嚴重削弱,從而實現華美的遠東戰略利益訴求。
但是目前來看,這三種結果都沒有出現,大部分人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南明朝廷和鄭芝龍在這個過程中的自主性判斷。
也許是華美方麵還是把鄭芝龍想得太隨和了些,在鄭芝龍惱羞成怒的動作下,南明內部鬥爭的副作用居然轉到了華美的代理人頭上,以一種殺雞儆猴的模式企圖逼迫華美轉向退讓。
在鄭芝龍的手段拿捏下,第四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雖然華美沒有直接成為南明現有執政者的敵人了,但華美在明朝南方的最大商業利益代言人趙有恒和南海商號被重創。
不光香港租界續約外交中斷,福建和浙江通商的利益交換被人無視,甚至連現有的兩廣利益都快要保不住了。這種情況下主動出兵抵禦滿清南下顯得自我犯賤不說,還有極大可能被南明鬥爭雙方當槍使,成為鏟除異己的工具。(未完待續。。)
“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開來的商船,為這座城市運來源源不斷的商品,以滿足人們幸福而奢靡的生活,人們每年為此付出的消費稅估計高達300萬裏佛爾。”
“在曼城市民眼裏,這個世界就是由一座曼城、幾片海洋和數十萬個鄉村構成的,除了他們,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是鄉巴佬。”
“從新大陸、歐洲到亞洲,有數百座城市和上千萬人在直接或間接為這座城市的15萬市民服務。毫不客氣的說,隻要曼城市民對某種生活稍微有所厭倦,那就意味著將有上萬個法國家庭的生計由此陷入困頓……”
這是法國駐華美外交官在1644年聖誕節日記中的記述,包含了誇張溢美與驚詫嫉妒。當然僅以他在華美首都的見聞,就算心細的統計毫無誤差,依然不能盡情概括華美超越歐洲平均民生水平的生活。
作為這個時空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華美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也居於時代的最前列。華美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20美元,家庭年平均消費也超過200美元。
過去的1644年,不算相關的工業消耗,華美全年總計消費掉穀物12萬噸、魚肉蛋類7萬噸、蔬果25萬噸、各類酒3萬噸、奶製品8萬噸、各類布料90萬標準匹、鹽糖油茶2萬噸、煙花爆竹5000噸……
生活水準最高的首都曼城,上述消費就占全國總消耗量的20%。每天有超過5000頭奶牛為這座城市源源不斷提供奶水,每天有超過40萬隻雞鴨為這座城市使勁下蛋,每天有超過300頭牲畜和15000隻雞鴨被屠宰……
……
1645年4月14日,周五。
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籠罩了華美首都曼城,南區商業街廣場才新立的幾塊巨幅手繪廣告牌,大概因為防水漆塗刷不到位,廣告圖案在雨水的衝刷下花了顏色。看起來格外滑稽。
街頭的報亭正在發賣每周五出版的《曼城金融報》,報紙頭版對於敖廣號商船在北大西洋海難失蹤的報道還在持續。
在華美大西洋貿易史上鼎鼎有名的敖廣號大型飛剪商船,一個月前從海州青城市出發,前往美屬亞速爾,結果一去就沒了音信。華美本土大西洋艦隊隨後派出了兩艘護衛艦,徒勞地在航線上溜達尋找了一圈,就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搜救,宣布敖廣號因海難失事沉沒。
除了40名船員和若幹隨行商人,敖廣號上還滿載著分屬十幾家國內小型貿易公司、總量接近800噸的貨物。這場連一點殘渣都沒留下的海難,直接導致承租商船的幾家小貿易公司因為未購買保險而宣告破產。
報紙第二版的內容也是有點觸目驚心。曆史上從墨西哥發端的加勒比黃熱病,借助比曆史同期更為繁榮海上貿易提前好幾年泛濫。如今黃熱病已經悄無聲息地在華美加勒比海外州登陸,造成了數十名國民或奴役勞工病亡的慘劇,據說傳染的最前鋒甚至都已抵達葡萄牙首都裏斯本。
雖然北美本土目前尚未有黃熱病疫情出現,但內閣衛生部從開春後就已經向全國發布了緊急通告,港口衛生檢疫工作的等級大幅度上升。
但人們更關心的,大概還是如今英格蘭、法國的戰事,因為這兩個國家最近一年來和華美的大西洋貿易已經陷入了半停滯狀態。
英格蘭內戰還在持續,對戰雙方都在竭力封鎖圍堵對方獲取外來任何物資的渠道。平常每年能夠輸入英格蘭、蘇格蘭的大批民生商品如今都積壓在美屬亞速爾或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加上民生經濟遭到重創,英格蘭出口華美的諸多工農業原料更是下降了80%。
法國就更悲劇了,西南大西洋沿岸數個貿易港口城鎮都陷入了新教徒暴動戰爭,難民遍地。當地經濟生產被嚴重破壞。再加上西班牙在意大利等邊境地區發起的大規模反攻、以及法國和華美關係的持續惡化,華美對法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受到了極大衝擊。
兩廂加在一起,雖然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三家大客戶的貿易還在穩步提升,但華美在過去的一個季度裏蒙受的對歐進出口貿易的直接損失額就超過了150萬美元。潛在的經濟損失還有待估量。數家主要業務都在歐洲的大中型貿易公司或生產企業,股價都發生了不小的跌幅。
當然,除了這些讓人不快的新聞外。好的消息也有。比如經過外交部和商務部的不懈努力,葡萄牙王國將在明年向華美有條件開放葡屬印度殖民地首府果阿在內的印度港口。之後華美東聯集團的商船可以直接在上述港口展開進出口貿易,從而能夠避開許多葡萄牙商會中轉壟斷帶來的利潤流失。
再比如國有郵政公司和國有遠洋運輸公司聯合開通國內大城市間的高速客運商業服務,總共6艘平均航速超過18節的高速郵輪負責運營曼城-美屬亞速爾總督區、曼城-南山海外領的航線。
從曼城發出的高速郵輪,經百慕大、蝴蝶島、桃源島(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再到南山港的時間,僅僅隻需要20天,當然票價依然不是普通國民能夠承受的。
至於從去年夏季開始,一度受人矚目的遠東局勢,則在各家報紙中逐漸淡化下來。除了知道國家正在加強遠東軍事部署,因呂宋、大員和蘭芳的大力建設項目使遠東的商品物資運輸需求翻了個倍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大動靜了。
……
春雨還在繼續,東聯集團總部大廈裏,一場核心董事會議也在進行中。
“一群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家夥,居然又整到我們頭上了!”東聯集團董事會輪值主席觀雲,此時正冷著臉舉著手裏一份電報,“沈廷揚自殺。趙有恒也被罷官了,兩廣總督丁楚奎借著整頓吏治的名義,開始大肆向廣州、瓊州的商號搞攤派勒索。這個貪得無厭的家夥可是個曆史上出了名的貪官壞種,據說他投降李成棟的時候,身邊可是帶了數百萬兩金銀的私貨!”
“肯定是鄭芝龍在從中使壞,夥同東林黨拿著一些破事阻擾趙有恒向南京的進言。(..tw)看樣子,他這個大軍閥是鐵了心不會允許我們直接進入福建和浙江。這次拿瓊州官場和南海商號做文章,是故意給我們看的。”任長樂皺著眉頭,仿佛還不是很理解如今南明朝廷的奇葩反應以及內閣方麵的立場方針。
“沒什麽好奇怪的,大亂之世。有點勢力的人都心存僥幸,總認為自己的機會最多,自己的選擇最正確。曆史上東林黨賭輸了,吳三桂賭對一半,鄭芝龍也差點賭對了。除了我們,沒人知道真正的結局,所以鄭芝龍大概也認為他勝算很高。”新華化工集團董事會主席周君庭笑著接過電報,才看了幾眼,就滿不在乎地丟到了一邊。
“忍了那麽多年。再不能讓這個要死不活的南明牽著我們的鼻子走了!嚴曉鬆那裏,必須要尊重我們的立場才行。他們這樣把南明和鄭芝龍逼急,純粹在拿我們的心血在揮霍,把我們頂在槍口上!南海商號要是被整垮了。這些年就白幹了。”
華美木業集團董事會主席鄧明權,此時難得露出一副陰冷表情。如今鄧明權的養長子鄧嘉強,不久前才西點軍校畢業分配到東方旅。
“嚴曉鬆正在積極準備遠東軍事幹涉,如果我們給他過於施壓。恐怕不好吧,而且上麵還有個關如中……”和嚴曉鬆私人關係最好的任長樂,知道觀雲等人打算動用國會的力量來改變內閣的方案。此時表情有點猶豫。
“外交部已經吃了閉門羹,沈廷揚掛了,趙有恒被罷官,南海商號被嚴重打壓,香港也快保不住了,這些還不夠嗎!”觀雲冷笑幾聲,指了指國會方向,“隻要報紙刊登出來,他們再要裝聾作啞不可能,主動權必然在我們手裏。”
“大家的意思都一樣嗎?”任長樂看了眼一直不做聲的北美標準石油集團的大富婆張麗,又環視著在場的眾人。
“恐怕這些也在內閣的預想之外吧……說實話,南明走馬燈一樣換人坐莊,不一定就有適合我們的。”周君庭點燃了雪茄,笑得很詭異,“以我看啊,這反而給了我們另一個思路。反正都是個不可救藥的爛攤子,與其在爛和更爛當中做選擇題,為什麽不換一批心甘情願和我們打交道的對象呢?都被動選擇那麽多年了,現在付出一些代價能換來一個我們需要的老老實實的大明政治環境和優質資產,就像大員、呂宋和蘭芳一樣,我覺得值得。”
“再說了,那個什麽廣福行不是沒事嗎,正好我們可以重新安排整合下兩廣的市場。”
周君庭另類而簡單的計算方式,讓在場的人都暗暗點頭。
……
東聯集團總部的抱怨和鬼算盤還沒有停歇,華美國會的內部爭執也沒有消停。
外交部遠東事務負責人金小寒整理發來的情報,事情的“戲劇性”進展,讓國家安全委員會遠東戰略小組的成員們都有點苦笑不已。
作為內閣不管部長,嚴曉鬆被總理關如中授予了專職處理遠東和明朝事務的職權。針對過去二十年來的遠東運作情況,嚴曉鬆很快就定出了一個軍事幹涉明清戰爭的基本思路。
這個思路的突破口,就是華美借香港島租界續約的契機,通過廣東巡撫趙有恒的進言和南京方麵正式溝通:南明以正式開放兩廣、福建、浙江的商口為條件,換取華美的軍事援助。
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觸碰明朝東南沿海第一走私壟斷軍閥鄭芝龍的核心利益。可以說,迄今為止,除了華美影響力最大的兩廣,華美在福建和浙江的海上進出口貿易,其總開關還是掌握在鄭芝龍集團的手裏。
甲申之變,導致明朝權力棋局從北方轉移到長江以南。類似鄭芝龍這種曾經的“偏遠軍閥”一躍成為核心力量,就必然會投身江南政治利益的鬥爭漩渦中。
鄭芝龍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是南明舉足輕重的變數之一,更是南京淪陷馬士英黨和東林黨同歸於盡後的最大利益獲益方。曆史上先扶持隆武帝登基,打壓迫害其他抗清力量,後又投降滿清,導致浙江和福建淪陷。
再延伸開來設想,如果沒有把持隆武帝在前,就不會有紹武帝(隆武帝的弟弟)和永曆帝的自相殘殺在後的鬧劇。更別提之後年輕的鄭森(鄭成功),繼承鄭芝龍的戰略思想繼續玩弄南明永曆政權平衡的一些小動作。說起來,這些都和鄭芝龍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在嚴曉鬆的長期計劃裏。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遠超大員顏家的鄭芝龍,其明末走私壟斷軍事割據集團的封建軍閥本質,是無法真正帶來華美和明朝關係進步的。無論是明朝本身的政治重整和開放,還是華美遠東布局的經濟利益,鄭芝龍集團都是必須打破甚至是排除掉的對象。
在華美的遠東布局還未到位前,嚴曉鬆不得不在當初構建的“遠東3+1+1”模式下運行一套相對保守的遠東機製,遷就背靠明朝官方門麵的鄭芝龍集團的壟斷地位,默許鄭家繼續吃大頭。隻以兩廣、大員和呂宋的海商貿易代理人搞一些滲透,並不願意主動挑起明朝海貿主動權的爭奪戰。
去年開始。嚴曉鬆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遠東戰略小組,就希望利用明清戰爭的機會,順帶分解掉曆史上導致南明政治、軍事全麵潰爛的鄭芝龍割據集團。
對於外交執行方案有可能出現的變數,遠東戰略小組一共分析出了三種結果。
第一種結果。南明政權接受華美的正式通商外交條件,鄭芝龍屈服,並積極配合華美的軍事行動,以華美部署在遠東的陸海軍為主力。在長江沿線阻擋滿清南下。在成功幫助南明站穩腳跟之後,再借助已經打開的商業貿易口岸,對南明新興勢力加以長期扶持。肢解頑固守舊派,完成戰略投資的利益回收。
這個結果屬於最佳預想,大概就連最樂觀的嚴曉鬆本人,對此成功率估算也隻有一成不到。
但這卻是華美軍方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依照華美軍方的多年經驗,尤其是在南非總督區的幾場小規模戰爭證明,華美陸軍的作戰後勤保障嚴重依賴戰區水陸交通和大量勞力。如果沒有明朝官方組織的後勤支援,單憑華美陸軍旅級編製部隊自身的後勤運輸能力,其最大作戰半徑不能超過登陸場200公裏,根本無法深入明朝內陸作戰。
第二種結果,南明政權因內部鬥爭和天朝思維無視華美的利益交換外交,拒絕開放福建和浙江,但出於緊迫危機感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默許華美主動對滿清的打擊。
以東林黨士大夫為代表的南明官僚的自我清高姿態,這種結果出現率較高,但會形成華美熱臉去貼冷屁股,南明安枕無憂繼續玩內部pvp,鄭芝龍繼續把持福建的局麵。
也就是說,華美軍隊要獨自作戰,在單方麵付出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成本後,無論是華美在遠東的利益格局,還是明朝本身的毛病依然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甚至華美在明朝官僚眼裏的威脅性,還將隨著滿清的敗退而上升到首位。
不到萬不得已,華美是不願意接受這種結果去進行後續操作的。
第三種結果,南明政權出於安全焦慮和固執思維,不光拒絕華美的利益交換外交,同時也拒絕華美的軍事援助。
這種結果的發生幾率可以說是華美國家安全委員會估算最高的,但可操作性反而也比前兩種結果更靈活。原因就在於和對手比爛的南明一旦長江防線崩潰,鄭芝龍等軍閥被迫頂在戰爭最前沿,回頭再考慮華美的提議就很容易了,例如曆史上南明永曆皇帝饑不擇食的對外求援就如此。
綜合起來,無論是國內的親東方派,還是保守冷漠派,第三種結果看起來都是華美切入明朝事務的最佳途徑,所獲得的回報甚至會超過第一種結果。
到時候隻需要一兩次關鍵性軍事打擊,就能幫助嚇個半死的南明士大夫們重新守住半壁江山,而阻擾華美的守舊勢力也必然會在這個過程中遭到嚴重削弱,從而實現華美的遠東戰略利益訴求。
但是目前來看,這三種結果都沒有出現,大部分人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南明朝廷和鄭芝龍在這個過程中的自主性判斷。
也許是華美方麵還是把鄭芝龍想得太隨和了些,在鄭芝龍惱羞成怒的動作下,南明內部鬥爭的副作用居然轉到了華美的代理人頭上,以一種殺雞儆猴的模式企圖逼迫華美轉向退讓。
在鄭芝龍的手段拿捏下,第四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雖然華美沒有直接成為南明現有執政者的敵人了,但華美在明朝南方的最大商業利益代言人趙有恒和南海商號被重創。
不光香港租界續約外交中斷,福建和浙江通商的利益交換被人無視,甚至連現有的兩廣利益都快要保不住了。這種情況下主動出兵抵禦滿清南下顯得自我犯賤不說,還有極大可能被南明鬥爭雙方當槍使,成為鏟除異己的工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