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大忽悠


    台下的竊竊私語之聲在驟然增大了片刻之後,終於又漸漸平息,與會者們看向台上那幾個短毛的眼光,也從先前的不敢置信,逐漸變成了若有所思。


    這位龐軍師的言辭可以說是極其狂妄,但自從這群短毛來到瓊州,他們所做的狂妄事情還少麽?――才三十來號人就敢占據州府;湊了百把人的雜牌武裝就大模大樣要求全境繳稅納糧;弄了個什麽貿易公司,僅僅兩個月功夫就合並了府城裏所有大商號……狂妄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他們總是能做成!


    許敬等人在經曆過最初的驚惶之後,情緒也終於漸漸平複下來,開始用較為期待的目光注視著台上諸人――這些短毛做事情向來極有章法,他們說有把握,那想必是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策略了。


    果然,接下來阿德拿出一疊字紙,依次分發到各人手中讓其傳閱:


    “這裏有一些名單,以及相關的資料,都是我們所打聽到的,在廣州地區比較有名望,或者能在兩廣總督麵前說得上話的人物。大家幫忙看看,這其中有沒有能搭上關係的?親朋故舊,生意往來,或者哪怕僅僅是知道點情況的,有助於補充完善這些資料的,都行。”


    有了具體的目標,那些人果.然鎮定不少,眾人開始互相交換著觀看那些紙片。每一張紙上都記載著一個人的名字,以及關於此人身份地位的大致介紹。基本上都是些大商人,有名望的文士,抑或是大家族族長之類,這些都是龐雨等人用了好幾個月時間從往來客商所帶來的海量信息中篩選出來,涵蓋了廣東福建地區幾乎所有的知名人士――在這個時代,他們就代表了輿論。


    谘詢的結果還是挺讓人滿意的,.很快就陸續有人過來告知:某豪商和自家有貿易關係,或是某某家族與自己是同宗之類。中國人的關係網絡就是這麽奇特:雖然隔著那麽寬一條海峽,竟也能找出許多聯係來。其中又要以讀書人之間的關係網最為寬泛――這年頭文人都講究個“四同”――同窗,同鄉,同年,同門。有這四條框子一套,基本上明朝官僚之間多多少少都能找出點關係。


    “幸好當初沒有強征他們的田.賦啊,否則現在可得不到這麽多信息……”


    望著阿德那邊帶來的十幾個書記員都在奮筆疾.書,龐雨禁不住發出感慨――當初他們在瓊州府征稅時,黃冊上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屬於士紳家田,按明帝國法律免征稅收的。當時就有人主張不必理睬這條,應該一並收稅,不過後來終究沒能施行――當時他們在瓊州府的力量還不是太強,不想引起太多人反對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則就是因為這些士紳之家和明朝官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考慮到未來招安事宜,可能會有用得上他們的地方。


    到了現在,當初的計算果然見效――這些大家族裏也.派人來參加了此次會議。雖然他們未必喜歡短毛的統治,但他們更不想讓朝廷的平叛大軍上島――畢竟短毛沒怎麽打攪他們的生活,而朝廷前來平叛的將軍們和那些彝壯蠻兵是絕對不會放過這些大戶肥羊的。


    到此時就有好幾位告老還鄉的進士,舉人之類.主動站了出來,還拿來幾份名單,表示可以和這上麵的門生故舊聯係看看。雖然未必有用,但好歹也算是條路子。


    除此之外,他們.還把自己所知道的,有關廣東,福建等地官場和官員的情況向這邊作了介紹。有些都是很隱秘的東西,例如某某官員喜歡什麽,某某幕僚在上司麵前講話特別管用之類……這也大大豐富了阿德手中的人物資料冊子,讓他們可以從更多方麵去了解對方。


    ――總之,雖然在開頭時不太順利,但最終這場情況通報會還是按照老李教授他們所預想的路線順利召開了。雖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大陸上的關係。但是通過這種聯合行動,穿越眾們成功把自己和海南島上的富商和士紳階層給捆綁在了一起。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把島上各個階層都聯合起來,共同麵對來自島外的壓力,這才是李教授和龐雨阿德等人的計劃核心。無論那些富商士紳的努力能否見到成效,隻要他們能共同行動起來,那麽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就達到了。


    大明推官王璞一直沒什麽動作,雖然他也全程參加了這次會議,但始終沉默不語,可也並不離去,就在那兒坐著。


    直到別人都走*了,王璞才慢吞吞站起來,走到這邊幾人麵前:


    “李老先生,龐軍師,下官在對麵倒也有幾位同年至交,其中更有一人正是在那兩廣總督幕中參讚。隻是我縱然寫信過去,怕也沒太大用處――在他們眼中,下官已是投賊戴罪之身,無論說什麽,他們都不會相信的。”


    這邊李教授和阿德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幾個人都笑了。阿德還給他端來一杯茶水。王璞有些詫異,不知道這些短毛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嗬嗬,介山先生,我們對於你的期望可不僅僅是寫兩封私信而已。”


    老教授示意王璞坐下,順手拿起桌上一張名單:


    “陳耀,字元朗,兩廣總督府的錢糧師爺。他是萬曆四十六年的舉人,但此後一直沒能考上進士――介山先生所說的同年至交,就是指這位吧?”


    王璞吃了一驚,想不到短毛早就查清楚了……抹一抹額上冷汗,點頭道:


    “正是,陳元朗當初趕考時與下官住的同一間客棧,又是一榜中的舉人,是為摯友。下官能謀得這瓊州推官之位,還有元郎從中斡旋之力。吾若有所求,他必會設法照應。隻是我擔心……此間情狀,非片言隻語可解。元朗也非經管此事之人,若貿然給他送去書信,隻怕反會連累他被人汙為通匪……”


    “啊,這個陳耀我們也在注意了。他是總督府中少數主張招撫的幾個人之一,而且正是他提出來‘以髡製夷’的想法……當然,我們也不主張現在就跟他打交道。介山先生你的顧慮很有道理,我們這時候跟他聯係,肯定會連累他倒黴的。”


    龐雨也湊了過來,與阿德一左一右坐在王介山旁邊,笑眯眯開始忽悠他:


    “但我們仍然希望你能寫一份文書發過去,隻不過不是私信而是公文,直接發給王尊德的。”


    “啊?”


    王璞嚇了一跳,被剛剛喝到嘴裏的一口茶水嗆到,連連咳嗽不已。


    “這……咳咳……這怎麽可以!”


    “怎麽不可以?”


    阿德拍了拍王璞身上那件七品官袍――因為穿的時間太久,已經有點髒有點破了。


    “哪,老王,你到現在一直穿的大明官服,我們從來沒有要求過你背叛大明朝,是不是?”


    “……是。”


    “我們也從來沒有自己豎旗子立杆子,說瓊州府不歸大明王朝管轄,是不是?”


    “呃……是!”


    “海峽對麵更是從來沒有發過公文來,說把你們這批人革職,說瓊州府不再是大明領地,是不是?”


    “這是自然……可是……”


    但阿德根本不給他分辨的機會,重重在他肩膀上一拍,哈哈笑道:


    “這不就結了――你是北京戶部正規任命的瓊州地方官,王尊德是你的頂頭上司,現在你官帽子又沒摘掉,下級給上司寫報告不是天經地義麽?有什麽不可以的。”


    王璞張口結舌半天,隨即苦笑不已,但又微微搖頭:


    “是吏部……諸位先生,你們的想法和做法都很古怪,一片好意下官心領了。隻是,朝廷大事,不能這麽兒戲的。你們說得再怎麽天花亂墜,也要對麵朝廷肯認才行啊!”


    “認不認是他們的事情……說老實話,明王朝的很多決策,在我們眼中還真是相當的兒戲……廢話就不多說了,王大人,現在你也知道了:目前海峽對岸的形勢對我們不太有利,兩廣總督府那邊依然是持剿滅意見的人居多。”


    麵對龐雨的“實話實說”,王璞臉上顯出幾分無奈:


    “就是換了我在對麵,肯定也會支持剿滅之策的……大明慣例如此,想要扭轉,可大不易啊。”


    “是很不容易,但如果雙方完全不交流,那就更沒有扭轉的希望了。我們要尋找一切可以與對方取得聯係的渠道――官方的,民間的,都要有。明王朝派來使者算是一種交流方式;我們發動民間商戶去和他們廣泛開展貿易是另一種;而公文往來,則是第三種。至於你的身份……他們承不承認其實無所謂,我們隻要有個理由能與海峽對麵保持聯係就夠了。”


    龐雨一番話讓王璞陷入沉思,過了許久,他才緩緩抬頭:


    “好吧,想要我寫什麽?”


    “隨便,隻要有助於改善他們對這邊印象的,都可以寫。當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寫完發出之前,最好能給我們看一下。”


    聽起來很大方,但無論王璞,還是這邊幾個人心裏都明白――哪些東西能寫,哪些則不能,這中間可是大有講究的。


    不過王介山還是答應下來,因為他已經想通了――自己的前途和這些人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自己還想重歸大明王朝的官僚體製,那麽幫助這些短毛完成招安就是唯一出路。在這一點上,他和短毛的目標完全一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