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三“水太涼”


    天高海碧,萬裏無雲。雖是冬季,卻正是海南這邊氣候最好的時間,一點都不冷。


    所以眼前這個老頭兒才能穿這麽一身單薄而合體的青色長袍,神氣活現的站在這裏,擺出一副酷酷的樣子,拱手來上一句:


    “在下:虞山錢謙益。”


    ――自從來到明末,曆史上的名人,龐雨他們也算見過幾個。不過廣東海南這地方說到底還是偏遠,除去本來就在這一帶混生活的鄭氏群雄,明末那些大名鼎鼎,在曆史書上留下鮮活印記的人物倒是露麵不多。


    常熟人錢謙益,東林黨首,名噪一時的大才子,老李教授他們整理的參考文件中專門有一節是關於這個人的資料。根據推算,他應該是出生於公元一五八二年,今年正好五十整。


    不過曆史上此人似乎並未到過嶺南,而且提起錢謙益,人們總是習慣把他和柳如是,李香君等風流人物聯係起來……龐雨等人原以為直到他們深入大陸,接觸到南都金陵的地頭之前,不會和這些人有什麽聯係。卻不料在這裏碰麵。


    可以想象當時解龐二人臉上的驚訝之色是何等濃重。龐雨素來以鎮定冷靜自詡的,這時候居然突兀冒出來一句:


    “你就是‘水太涼’的那位錢……”


    ――根據史書記載,當南明朝廷破滅,清軍即將入城之際,錢謙益和他的妻子柳如是坐小船飄到西湖湖心,柳如是勸他投水自盡,也算是為朝廷盡忠了。而這位當時的南明禮部尚書試了試水溫,對老婆說:


    “水太涼了,咱們下回再來吧……”


    據說就是這句話讓他老人家一世英名盡喪,還在曆史上留下一個相當響亮,但卻不太好聽的名聲。所以龐雨一聽到“錢謙益”三個字,首先想到便是這段典故,居然還脫口而出。


    龐雨的表現已經很有些失禮了,而解席這個山東粗漢則更加過份――他賊眉鼠眼的朝船上各處掃了幾眼,鬼使神差冒出來一句:


    “你老婆柳如是也來了嗎?”


    …………


    船頭上的氣氛一時間很有些詭異――對麵那位老帥哥在短毛上船之前想必已經考慮過各種情況,大約也準備好了應答之語,不過任是他才華蓋世,聰敏絕頂,也絕對想不到對麵兩人會冒出這種沒頭沒腦的話來。


    眼見錢大才子的雙手僵在空中,保持拱手施禮姿勢愣了半天,才稀裏糊塗回應了一句:


    “拙荊未至,她也不姓柳……”


    這是當然的――如果穿越眾那份曆史資料上沒記錯的話,要到九年之後的崇禎十一年,錢柳二人才會初次相遇。又到三年之後的崇禎十四年,兩人正式結縭。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子,甚至可以說是當時文壇的第一人,正式迎娶一位青樓女子。雖是續弦,卻為正妻,這在當時還一度引起不少非議的。不過當事雙方毫不在意,老夫少妻,生活卻也一樣幸福美滿。


    如果錢謙益的人生旅途到此為止,他在曆史書上的名聲肯定會比後來好得多,隻可惜“水太涼”三個字把什麽都毀了,其效果大約隻有後世某位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挺緊的”三個字與之有得一拚……


    當然此時的錢大才子還決計料想不到這三個字日後會給他帶來多少煩惱,對於龐雨脫口吐露出的“天機”自然也是懵懂,在盡可能委婉的回應了解席之後,他又風度翩翩轉向龐雨這邊:


    “龐先生適才所言‘水太涼’不知是何典故?是與在下有關係麽?”


    典故倒是有典故的,但龐雨這時候絕不可能說出來啊,他隻好連連拱手:


    “失言,失言,錢公大名,我等都是久仰了,剛才心神一時激蕩,胡言亂語,也不知道說的什麽東西,錢公勿怪。”


    隨口幾句虛言遮掩過去,好在錢謙益也沒多問。雙方客套了幾句。這位曆史名人果然名不虛傳,言談舉止之間從容得體,三言兩語便把剛才的尷尬化解過去。隻是言辭之間明顯跟龐雨話多些,而看向解席的眼光就總有點怪怪的,有點鄙視,但似乎又帶了點畏懼。


    ――肯定的,身為反賊的大頭領,還一見麵就問人家老婆,換了誰都會感到緊張吧。


    之後錢謙益向他們介紹了這次跟隨他前來的談判團隊,人數著實不少。除了他自己帶來的一套班子,福建和廣東官場都有隨員陪同――熊文燦雖說不想節外生枝,在自己即將升遷的關鍵時刻再惹什麽麻煩。但皇帝既然先前委任他處理此事,如果後續奏報上去的談判人員名單跟他福建毫無關係,那也不好交代。


    至於廣州府派人就更加順理成章了――瓊州本就是他們的地頭,自己沒搞定才惹來那麽多外來強者。但他們卻不能置身事外,作為和瓊州短毛打交道最多,最為了解對方的部門,總要派些了解“髡匪內情”之人,以備招撫大使隨時谘詢。


    所以這回廣州派過來的幾個人還都是老相識――上回來過的安撫司方文正,錦衣衛周晟都在其中,還有一個這邊雖沒見過麵,卻也是早有聯係――最早提出“以髡製夷”概念的陳耀陳元朗,原先兩廣總督王尊德的私人幕僚,這一回也搭上官船,前來髡人地頭,親眼看看這塊被他老友王璞吹得天花亂墜的土地是個什麽樣兒。


    一番客套見禮之後,在兩位主人的引導下,大明談判代表團正式登陸。岸邊王璞王介山,張陵張汝恒等一幹文武早就等候在此。王璞以前一直很注意避嫌。對於大陸來人盡量不去接觸――盡管這邊人人知道,這家夥三天兩頭往大陸上發消息,包括一些敏感和重要的資料,他也偷偷摸摸傳過去不少了。


    不過這回,也許是因為看到心中偶像的關係,王璞居然連表麵文章都不作了――他一見到錢謙益立即迎上去,牧齋先生,虞山公之類尊稱絡繹不絕,和他平時高傲冷峻的作風大異其趣,倒是很有點類似於後世的fans行為。


    看到這幕景象,解席龐雨二人對望一眼,看來對麵讓這麽一位名滿天下的東林大才子過來還真一著妙棋,別的不說,至少把他們這裏為數不多的幾個明朝文人給直接吸引過去,在後麵的談判中恐怕非但不能起到正麵作用,還要防著他們吃裏爬外。


    不過錢謙益對王璞的熱情倒沒怎麽回應,就像後世大明星在自己的fans麵前總要繃著一張臉一樣。他倒是對於雖在“淪陷區”,卻公然身穿一身大明武將戎裝的張陵張汝恒頗感興趣,很是說了幾句勉勵的話。隻可惜張陵雖然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歸根結底還是個軍戶家庭出身,對於錢大才子文學上的造詣並不感冒,麵對這位名副其實的“天使”垂詢,隻是軍容整肅。一本正經地喊了幾句“為大明效忠”之類套話。


    這話本身不稀奇,但周圍那幾個短毛頭領對此都是笑眯眯視若無睹,這才是讓錢謙益感到詫異的事情。如果換了別人說不定當場就詢問了,總算這位東林魁首甚有城府,看看張陵的明將裝束,再看看旁邊王璞也是一身標準明朝文官製服,連胸前補子都準確無誤,錢謙益沒說什麽,撩起袍子登上了這邊為他準備好的四輪馬車。


    眼下從港口碼頭到瓊州府城的水泥路已經修好大半,其中到瓊海大市場的那段標準化公路已經全部完工。付羽等人得意洋洋的吹噓:這是當前年代,世界上最好的頂級公路。


    道路寬度約為二十米。雙向四車道。在道路中間專門劃出了四米寬的中間地帶,但不種樹,黃土壓實以後栽上一些低矮草皮,專供快馬疾馳之用。


    這年頭跑高速隻能靠馬,而硬質水泥路麵對馬蹄子的反震力太大,很容易令馬腿受傷,所以付羽他們專門留出了這條四米寬的土質“馬路”,以供騎士疾馳之用。


    兩邊主要道路則是“車道”,設有行車道和超車道,寬度也是四米一條。邊坡主要采用自然排水,隻在某些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地方,設有排水溝和雨水井。


    沒有專門設人行道,這年頭路上人少車更少,大車的速度比行人也快不了多少,基本不存在出交通事故的可能。兩車並排的情況更是極少發生,所以通常行人走行車道,大車走超車道,足夠了。


    車道原本是專為四輪馬車準備的――毫無疑問這將是島上今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不過眼下在海南島上,馬的數量還不多,馬車更少。倒是牛車挺多的,海南黎寨多養黃牛,此時在道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頭黃牛拉的大車慢吞吞在路上挪動。反倒是穿越眾定製的,用兩匹或四匹馬拖帶的標準馬車很少出現。


    路上遇有交叉道口,或是比較繁忙之處,均有一名揮舞紅綠旗的城管隊員坐鎮。不過這些人當前的工作並不是指揮交通――會在交叉道口碰麵的車輛很少,就那速度也不可能碰撞,人家自己會讓開的。


    這些城管隊員們最主要的任務,一是讓駕車的把式們學會靠右行駛,另一條就是要他們習慣走車道――不少人都喜歡走中間,把那條劃分車道的白石頭線當導航線看待了,一車占兩道優哉遊哉爽得很,城管們罵了也不管用,非要祭出“罰款”這個大殺器來,他們才忙不迭改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