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試探


    “倒是龐軍師您……金陵可是好地方。鹽務也曆來都是肥差,這麽個好缺,說推就推了,挺可惜啊。”


    幾人隨便閑聊,鄭芝虎這一路上雖說不太能適應錢謙益的說話方式,但終究也從他那裏把此次招安的細節給打聽清楚了,這時候談論起來,竟似比這邊還要熟悉些。


    “嗬嗬,肥缺什麽的,對我們有意義嗎?”


    龐雨隨口回應,讓鄭芝虎為之一愣,隨即摸著腦袋哈哈大笑:


    “說得是,你們又不用指望靠那撈錢……對了,聽說解大哥這回也要撈個登州守備幹幹?那可是正品職銜,當初咱家老大受招安時也差不多就這官階了,如此可要恭喜解大哥啦,鵬程萬裏啊。”


    鄭二雖然莽點,對於人情世故什麽其實並不缺乏,一番賀詞說出來順順溜溜,就算解席本來對那官位一點不在乎的,也禁不住笑起來:


    “哈。多謝多謝。不過你自己也說了――這大明的官兒其實沒什麽做頭。若不是為了集體需要,到山東有個名義,我也懶得擔這虛名兒……”


    “嘿嘿,我就說呢,你們這邊明明兵強馬壯,朝廷壓根兒奈何不得,豈會平白無故的招安,去受朝廷那一幫子輕薄文人約束……解大哥,龐軍師,趙軍師,咱們也算老交情了,別嫌我蟒二說冒昧話啊――這圖謀山東不是什麽好主意,那地方距離京師太近啦。雖然現在亂得厲害,可朝廷遲早能回過手來,掃滅叛逆隻在早晚之間。到時候一舉一動都在京城大員的眼皮子底下,時時刻刻都會被人惦記,那滋味兒可不好受哪。”


    趙立德原本不怎麽插口,隻抬頭看風景的,此時卻掉過頭來,有些吃驚看了看鄭芝虎――這番話可不像是他鄭家老2所能說出來的。不過還沒等他想更多,鄭芝虎就已經摸摸腦袋,哈哈一笑,自己主動揭開了蓋子:


    “可別笑話咱,這也是聽了大哥的一些議論才有感而發,否則就我這豬腦子,哪兒能想到這些。”


    “噢?那麽以飛黃將軍之見,我們該當如何是好?”


    趙立德笑問道。而鄭芝虎則一臉真誠道:


    “按大哥的說法,像咱們這種海上勢力,以海為田,以舟為犁,要想安身立命,還是兩廣福建這一帶最合適――天高皇帝遠,隻要控製住倭國與西洋的貿易,收獲何止千萬。北邊滿韃子一日不滅,朝廷一日就顧不上南邊。我們趁此機會發展壯大,即使將來風雲變幻,朝廷有意經略東南,容不下咱們了,我們也可以泛舟海外,仍不失王侯之富。”


    幾句話說完,鄭芝虎便不再開口,甚至也不看這邊幾人,直接抬頭看天邊,似乎並不在意這邊的反應。但耳朵卻直愣愣豎起,唯恐漏過這邊回應的一個字。


    而龐雨解席趙立德三人卻都默不作聲,各自若有所思――鄭芝虎這次過來,從一開始他們就估計肯定不單單是為了道一聲好那麽簡單。現在看來。應該是奉了鄭芝龍的指令,前來試探的。


    瓊海軍接受大明朝廷招安,這可是件大事,不但關係到短毛自己的未來,對於南海上其他勢力的前途命運也是息息相關。如果瓊海號沒有穿越曆史,來到一六二九年的海南島,那麽眼下的中國沿海,應該是鄭氏與西洋人這幾家為大。


    不過他們短毛的到來已經改變了一切,現在南海一帶,洋人勢力已經盡被逐出,鄭家雖然采取合作態度,保留了原有地盤和艦隊,甚至還有所擴大,但整體發展前途已經受阻,隻要有他們短毛在南海一天,他們再也不可能成為曆史上那獨霸南海的龐然大物了。


    當然這時候的鄭芝龍還不到三十,他自己也未必能想到鄭家日後會有這麽大的前途。能做到象嘉靖年間王直那樣縱橫倭國的大海商,恐怕已經是他想象中的極限。王直到最後還是被大明朝廷搞掉了,而這正是他和穿越眾看待大明朝的最大不同之處――在現代人眼中,這時候的明帝國已經是苟延殘喘,快要完蛋了。但在鄭芝龍心目中,大明朝威勢仍在,即使遇到諸多麻煩,多半也會像以前幾次那樣熬過來,並且重新騰出手,收拾他們這些遊離於體製之外,亦商亦盜的海上勢力。


    ……沉吟片刻,龐雨哈哈一笑:


    “我想我明白飛黃將軍的意思了,他是希望我們能低調些。別過早引來京師諸位大佬的注意力,是這樣的麽?”


    ――瓊海軍勢力強勁,儼然已經成為明末諸多海上勢力的代表。瓊海軍這次強力介入山東亂局,無論成敗,都必然會引起朝廷對於海商勢力的重視。到時候同樣性質的鄭氏家族肯定也會被特別“關照”,鄭芝龍會因此而感到緊張,倒也不奇怪。


    不過龐雨依然奇怪,鄭芝龍和短毛打交道也不少了,難道還指望讓自家老2來說這一番話,就取消他們計劃了很久的戰略?


    果然,鄭芝虎立即搖手:


    “不不不,龐軍師莫要誤會,大哥可從來沒要我說這些,不過咱蟒二自己揣測而已,嘿嘿,這不都熟人,隨便嘮嗑嗎。”


    龐雨笑笑,交往到現在,他對於這位鄭二當家也是頗為了解了。別看鄭芝虎相貌粗豪,開口閉口就說自己是個粗人,其實頭腦心計都屬上乘,否則也不會深受其兄長的信任與重用。成為鄭氏家族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鄭芝虎說這些話肯定是有其目的。既然他不跟直說,這邊也不跟他兜圈子了,三人隻是笑吟吟看著他,都不說話。過了片刻,鄭芝虎果然還忍不住,小心翼翼看著解席道:


    “這個……聽說當初解大哥曾有一句箴言,說這大明崇禎天下隻有十七年,不知道諸位此去山東,可是與此有關?”


    …………


    “倒黴呢,沒想到那時候隨口一句話,竟然會流傳那麽廣!”


    鄭芝虎的疑問當然沒有得到正麵回答。用“天機不可泄漏”一類言辭打發走了鄭芝虎,解席臉上卻顯出懊惱之色,當初隻是一時激動,在程葉高和李長遷二人麵前漏了一句嘴。程李二人當時也是糊塗,居然將其寫進了給上頭的奏報,結果就鬧得天下皆聞。


    估計現在都已經傳到北京城去了,眼下雖然沒人敢來找他們,終究不大不小,又是一場麻煩。若是一般老百姓,這種“妖言惑眾”罪名壓下來,不死也得脫層皮。不過他們短毛從來天不怕地不怕,解席為此頗為懊惱,但也隻是懊惱一番便罷。


    然而在這個時代的人心目中,這種預言卻最是讓人著迷,尤其是那些有點野心的――比如鄭芝龍這類人。短毛的說話行事素來肆無忌憚,不過雙方接觸到現在,鄭芝龍已經注意到一點――短毛說出的話語,做出的事情,其實很少有不靠譜的。很多聽起來不可思議,想想看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們往往卻能做到!


    那麽關於這個“崇禎十七年”的預言……身為南海大豪,鄭芝龍當然比普通人更加能覺察到大明帝國的衰弱,雖然在理智上他覺得這不太可能,畢竟眼下的大明還是一幅中氣十足模樣。曆史上顯示出衰敗之氣,也是到崇禎朝中期滿洲軍多次入關擄掠,農民軍又降而複叛,朝廷皆無力應對,這才打破了大明朝最後的尊嚴。


    不過解席的預言仍然讓他心情複雜,自家經營南海,退步亦不失公侯之富,但如果能更進一步呢?短毛做事情曆來謀劃深遠,在南海事務上就處處給人以做一步算十步的感覺,雖然眼下才剛剛崇禎五年,但天下大事麽,提前個十幾年作出謀劃,也算不得驚世駭俗。


    鄭芝龍自己當然不會公開表現出在這一方麵的關心,但他卻有個好弟弟可以代勞――鄭芝虎這家夥一天到晚擺出個愣頭青樣子。以此為擋箭牌,即使在哪兒碰了釘子,也絲毫不見氣餒,隔兩天照樣沒事兒人似的,依舊照樣言談無忌。


    可惜這回,無論鄭芝虎怎樣多方打探,他都得不到正麵的回答――因為這邊根本答不出來。曆史上的大明崇禎朝是隻有十七年,可這個時空早被穿越眾鬧騰得麵目全非,大明朝是否還會像曆史上那樣滅於李自成之手,崇禎是能夠擺脫煤山上吊的命運還是會提前?誰也不知道。


    不過在鄭家人眼裏,短毛越是遮遮掩掩,反而越是顯得肚裏有貨,隻不肯輕易泄漏罷了。鄭芝虎在臨高盤桓數日,沒得到什麽有用的消息。但他卻親眼看到這邊聚集精銳,整軍經武,全軍練兵備戰架勢……他們鄭家人絕對不相信短毛會真心去幫朝廷平叛,可山東那邊究竟有什麽好處,能讓短毛如此重視?放著大員,呂宋等日進鬥金的寶地不去經營,反倒將重要頭領與精兵都投入到那個戰亂之地?


    這個疑問,一直到鄭芝虎離開臨高時,都始終在他心裏盤旋不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