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五軍議(上)


    吃過,玩過,笑過,鬧過,總也要幹點正事了。


    次日午後,委員會參謀組軍事組一幹人等齊聚大會議廳,再加上預定要去大陸上發展的那幾位同誌,其他一些“相關部門”的代表,以及若幹有空前來旁聽會議的閑人……難得總人數超過了七十,都可以召開一次全體大會了。


    會議廳早晨才剛剛整理出來,空氣中猶自彌漫著一股淡淡脂粉香氣,幾位同誌用力吸吸鼻子,很是陶醉的表情,看來昨晚過得不錯,解席也是其中之一。這位老兄眼下正捧一本詩集搖頭晃腦誦讀,據說這是讀古書最好的閱讀方式,有助於增強記憶。但在旁人眼裏卻是顯得很傻帽兒,已經有好幾個在偷偷笑話他。


    不過解席卻毫不在乎,因為茱莉也正在含笑看著他,與旁人的嘲笑眼光不同,茱莉眼中卻是充滿了鼓勵之意――她當然並不指望老解當真讀書考狀元,但隻要是女人,看見自家男人熱衷於讀書,都是開心的,這一點無論古今皆同。而解席也因此而更加專注――外人的眼光算什麽,自家老婆的看法最重要!


    另外一邊,李明遠教授與阿德正在閑聊,兩人閑聊的話題主要是關於那位曹太監的――昨天酒宴結束之後,阿德說到做到,暗中給曹吉祥塞了一長條子用紙筒包裹好的銀元卷兒,讓後者開心不已,早將原來的怨念拋諸腦後。


    這年頭白銀的購買力還很高,根據參謀組從錢謙益那裏打探來的“行情”,哪怕是北京城裏送給當朝閣老的重禮,價值也就在兩千兩銀子左右。一般太監能得個十幾二十兩的賄賂就已經很滿足了。而且短毛的銀元成色十足,在島上還有火耗銀子的優惠,比官價紋銀還要好使,這方麵招撫使團裏那幫人雖是初來乍到,卻是早就摸了個門清。


    不過短毛這邊錢財雖然富裕,卻也不會平白無故作冤大頭,阿德肯在自家地盤上向一個外來戶行賄當然是另有原因的……


    “接觸下來感覺怎麽樣?這位曹太監可以與之長期打交道麽?”


    麵對老教授的疑問,趙立德思慮片刻,點頭道:


    “還行,雖說有點小貪,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最重要是他比較識相,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位置。我觀察他好幾天了,以前在北京時怎麽樣不清楚,至少在海南島這邊,遇上了幾次不痛快的事情倒還可以忍耐,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隻一味耍橫的蠢貨。”


    “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考慮與其長期合作。那回頭跟錢大人說一聲吧,就安排他擔任海南方麵的稅監好了。”


    ――當初和錢謙益所簽訂的條款,其中關於海南島上繳款項一條比較模糊。除了規定仍按往年標準向朝廷繳納糧食和銀錢的賦稅外,短毛開埠經商所繳的商稅卻沒有約定具體數字,而是依照實際收入計算。


    這樣一來朝廷必然要派員監管,而按照明王朝的一貫風格,派來的肯定是天子家奴――內宮太監。關於這方麵,大家已經有思想準備。隻是根據曆史上那些紀錄來看,大明宮廷外派出來的稅監礦監之中很少有好東西,基本上都是那種吃拿卡要貪得無厭的混賬貨色。他們這邊當然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物放肆,所以就要找一個老實點的,至少要能知道害怕。


    眼下看起來這位曹太監似乎還行,那就給他一個機會。理論上稅監人選應該是由內宮自行委派,不過短毛這邊不比尋常邊鎮,眼下時機又很湊巧,他們若開口指定了人選,宮廷裏多少也要給幾分麵子――明王朝還指望這邊幫忙解決山東的麻煩呢。


    於是那曹吉祥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得了一個天大便宜――要知道外派擔任稅監乃是宮中太監所能得到的最大肥缺,正常情況下沒有特別硬的關係,以及沒有大出血朝相關人士塞足銀子,絕對不可能得到這等好差的。


    以這位曹太監在宮廷裏半紅不黑的地位,弄個前來傳旨的差事已經是散盡家財了,接下來哪怕他把自己論斤賣掉也不可能再湊出買稅監的錢來,可偏偏這邊看他順眼,就交了好運――運氣這種事情真是很難說。


    “對了,他的名字是怎麽回事?難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很犯忌嗎?”


    ――明朝英宗年間也有個名叫曹吉祥的太監,不但禦馬監司禮監都執掌過,還總督過京城三大營,位高權重。隻可惜到後來野心太大,居然想要造反,結果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下場淒慘。


    有這樣一位“名人”事跡在前,很難想象大明宮廷中還有人敢叫曹吉祥的,難怪連李老教授都感到詫異。


    對此趙立德倒是打聽過一段,聞言微微一笑: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他還真不知道――他原本姓劉,家裏兄弟兩個,老大叫吉祥老2叫如意,後來進宮為了巴結曹化淳才改姓了曹。不知道曹化淳是故意不提醒他呢還是自己也不知道,還真沒人跟他說過這些前朝舊事。”


    ――後世的人讀曆史書,某朝某代發生了什麽事……隻要被記載下來的都是清清楚楚。但當時人們卻有很多忌諱。尤其是這種涉及到謀反的舊事,更是被人諱莫如深。這位曹太監並非宮廷裏科班出身而是屬於“自學成才”,能接觸到的宮廷秘聞想必不多,宮廷這種地方又是內鬥激烈,人與人之間都互相提防著,人家就算知道也不會好心去提醒他,出現這種烏龍事件倒也不奇怪。


    不過……“曹吉祥,劉如意?這兄弟倆的名字還真是各有特色。”


    就連李老教授都禁不住大笑,旁邊幾位閑人好奇過來問清原委之後也都跟著大笑,取什麽名字不好,偏偏要和曆史上那些著名的倒黴蛋同名,也真是夠衰的。


    笑歸笑,之後老爺子還是讓阿德找機會提醒對方一下,趁早改個名。他們既然想跟這位曹公公合作,總不希望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換人。


    在談笑一通後,唐健和王海陽等人先後進入會場,人員到齊,會議正式開始。這次會議最主要的議題就是接受招安之後下一步對山東的作戰計劃――人家大明朝又送東西又給學曆,就是指望著這邊能盡快出兵。昨天老爺子他們主桌上,錢謙益旁邊一位最主要的副使就是來自大明兵部,幾次三番問到出兵事宜,看來是著急得很。


    “眼下已快到七月末,按照史書記載,差不多也就是在今年的八月份,明帝國從山海關防線抽調來防備滿洲人的重騎兵,在野戰中擊潰了山東叛軍主力,重新奪回山東戰場的主動權,如果我們拖到**月份還不能結束,今後恐怕將不得不與這支明軍配合作戰――打算這麽幹嗎?”


    “來自山海關的重騎兵?就是那支鼎鼎大名的關寧鐵騎?”


    下麵有人詢問,阿德翻了翻曆史冊子,點點頭:


    “不錯,是五千關寧軍,而且史書上明確記載,在這支部隊裏有一個大名人叫做――”


    他拖長了聲音,臉上也顯出一絲複雜表情:


    “吳三桂!”


    …………


    下麵一陣騷動,有人開始叫嚷“連他一塊兒幹掉算了!”,不過更多人也和趙立德一樣表情複雜。這裏的人都知道吳三桂是個大漢奸――但那是十多年以後的事情。眼下這位才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在大明軍中人氣極高,號稱“勇冠三軍,孝聞九邊”,更被整個關寧軍體係視之為明日之星,未來的關寧軍首腦人物。


    就在剛剛過去的崇禎四年,那場給明帝國帶來太多麻煩事的大淩河之戰中,奉令支援大淩河城的錦州總兵吳襄打到一半臨陣脫逃,居然連一手提拔他的大舅哥都不管不顧,還連累了其他明軍全軍覆沒,結果被理所當然的逮拿下獄,號稱要革職嚴懲。


    不過這時候的遼東關寧軍已經有了軍閥化趨勢,關外部隊自成體係,明廷雖然拿下吳襄,卻不敢怎麽當真懲罰他,最後不痛不癢的給了個“原任戴罪,立功自贖”的判決。而所謂“戴罪立功”的機會,就是這次山東叛亂了。關寧軍對付滿洲外敵不行,打打叛軍還湊合。在曆史上也正是憑借此次平亂山東的戰功,吳襄不但官複原職,還更進一步,升為都督同知,順帶可蔭封一子。


    但是在有了短毛的這個時空,這位吳總兵還能不能通過山東平亂撈到如此戰功就很難說了,對此李老教授到沒有立即做出決斷,他隻是溫和的看著解席――計劃中此次山東攻略的總指揮官。


    “怎麽樣?小解,你覺得有那必要嗎?”


    解席皺著眉頭考慮半天,最終卻搖搖頭:


    “理論上我們是步兵,能有騎兵協同作戰當然最好。可是關寧軍在這方麵劣跡累累,大淩河之戰,錦州之戰,還有當下還沒發生的鬆山大戰……丟下友軍自顧自逃命的事情他們可幹得太多了。”


    “不錯,我們在打仗時如果有一支明朝騎兵近在身邊,哪怕他們號稱是‘友軍’,也實在讓人不能放心啊。到時候反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防備,得不償失。”


    旁邊北緯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也是預定的軍事指揮主官之一。有這兩位說話,基本上可以做出決定了。


    “那麽……”


    老爺子一錘定音:


    “我們的動作就要快點兒了,爭取在明軍大舉介入以前,把事情解決掉。”


    -


    2010年的最後一天,預祝大家明年一切順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