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七攻城(下)


    “真是壯觀啊,可惜沒帶部照相機或攝影機過來……”


    後方山坡上,觀戰的一幫現代閑人臉上都帶著惋惜之色,這種真實的萬人攻城場景,哪怕後世電腦技術再怎麽先進也不可能真正模擬出來。他們此次來山東作戰,原想帶些攝影設備紀錄下此類影像,但因為遠離了海南島之後沒地方充電,又不知道何時才能用得上,光靠電池怕跑電損壞設備,最終還是沒帶上。


    隻有解席放下望遠鏡後很是不屑地哼了一聲:


    “螞蟻式戰爭……”


    這話有點刻薄,但很多時候,人類的行為真和螞蟻差不多。而此時前方戰場上的形勢看起來也十分類似――如果把黃縣縣城看成一個大螞蟻巢的話,以紅為主的大明軍紅螞蟻軍正在瘋狂進攻叛軍的雜色蟻窩。羊馬牆陣地中一具又一具的軀體互相扭打在一起,恰如一隻隻互相撕咬不休的兵蟻。


    戰場一旦進入到白刃階段,其節奏一下子就快了許多――youwinoryoudie――勝利或死亡,這句話顯然不僅僅是對權力的遊戲管用,在戰場上其實更加明顯。


    比起上一次很不體麵的被趕回出發陣地,這次大明軍事先作了充分準備,幾隻出擊部隊在後方模擬的戰場上摸爬滾打數日,對於來自城牆上部的攻擊也有了充分思想準備……更重要的是,他們投入的人力遠比上次要多。


    終於,在留下了敵我雙方的大片屍體之後,殘餘叛軍被趕出當麵陣地,狼狽逃向城池兩側――對那裏明軍也有攻擊,但力度不大,屬於牽製性質。當麵取勝的明軍衝鋒隊還來不及歡呼,就聽到身後麵傳來推車力士們整齊劃一的號子聲――攻城車大隊到了,時間倒是正好。


    他們連忙匆匆揮舞刀斧,破壞了一部分矮牆壕溝,清出幾條通路來,好讓大型車輛能靠近城牆。這時候城上的主要攻擊都已經集中向那些大車,射出來的箭矢頭部全都包裹著被點燃的油布,而所有火炮也都衝著大木板車猛烈射擊……在強力火炮和惡劣地形麵前,這些短時間內粗製濫造拚湊出來的大家夥顯得很脆弱,已經有好幾部大車趴了窩。


    不過除了火炮之外,叛軍的其它手段對這類擁有厚重護板的大型器械效果就不佳了,所有大車上都覆蓋有澆濕的棉襖或是泥土袋子,就是少數被火箭引燃了的一時半會兒也燒不垮。這黃縣城牆又不甚高,有站在巢車頂端的明軍弓箭手或是火銃兵已經在和他們同一個水平麵上展開對射,有的甚至更高一點,反對城牆上形成居高臨下之勢。


    所以盡管叛軍竭力抗拒,終究還是擋不住那些大家夥一部接一部的靠到了城牆邊,隨即就聽到轟轟之聲響起,鑲嵌在巨大木梯頂端的鐵鉤牢牢鉤在了城頭,大批手持刀盾,全身披甲,或者至少配有金屬頭盔和前身半幅甲的精銳步兵嘶喊著從盾板掩護下鑽出來,並迅速沿著長梯向牆頭上爬去……


    就在大車隊靠上城牆的同時,後方明軍主陣地裏也再度爆發出一片隆隆戰鼓聲,隨著無數麵旌旗來回招展飄揚,大部分原先席地而坐,一直在默默等待命令的明軍步兵都站了起來,臉上滿是激動之色。


    行營統帥朱大典再度縱馬走到陣前,拔出腰間配劍,派頭十足的向著黃縣方向一揮,立馬便又是一片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萬勝萬勝萬勝”


    後方觀戰的解席等人還以為那位朱大巡撫要親自帶人衝城呢,但朱大典卻站在原地一動沒動,隻是身邊幾位貫甲武將帶人殺出去了。朱某人和他身邊幾位文官站在坡地上,手撫胡須望著城牆那邊。那高起潛還接連回頭,朝小山坡這邊惡狠狠看了幾眼,臉上似乎頗有得意之色。


    “單牆已不可守,此城必破了。”


    經驗豐富的廖勇周晟等人看出了朱大典等人的自信之源泉――象黃縣這種低矮小城,在準備充分的攻城器械麵前,光一道城牆實在沒什麽防禦力。先前靠下方羊馬牆所構成的立體陣地還能撐一撐,一旦丟了城下區域,被攻城大車靠到近處,城牆的優勢就不大了。


    大概是因為覺得勝券在握了,高起潛才會用那種眼光看過來――沒你們短毛,咱們一樣能行


    真的嗎?解席用一個冷笑回望過去,可惜雙方隔得那麽遠,對方又沒望遠鏡,未必能看到他的表情,不過解席不在乎。


    前方戰局很快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隨著明軍成功衝到黃縣城牆下,並將大量長梯搭在城頭之後,城牆上的抵抗也一下子變得激烈起來。雖說廖勇他們這些有經驗的武將都判斷說“單牆難守”,可黃縣城頭上那些叛軍卻顯然並不打算承認這點。


    攻城戰的殘酷性在這時候完全展現出來,城頭上那些火炮現在已經不再用鐵球炮彈傷敵,而是把一袋子一袋子的鐵砂碎石塞入炮口,發射出來一打就是黑壓壓一大片,雖然隻能打出去五六十步遠,可眼下誰又在乎射程了?――往往隻見城頭白煙一閃,其前方下側密密麻麻的攻城人群中立馬齊刷刷翻倒一大片,無數人抱頭捂眼在血泊中翻來滾去狂叫不已,難怪大明軍一直醉心於用火炮守城――這種時候火炮發射霰彈的殺傷力委實無與倫比。


    幸虧這時候城頭上能用的火炮數量已然不多――先前的遠程對射廢掉了一些火力點,而在倉促操作之下,先後有好幾門火炮因為過熱或是裝藥過多而發生自爆,不但把周圍炮手炸死大半,連牆垛都被炸塌,此刻反而成為進攻方的突破點。


    以至於其它火炮一時間紛紛啞火――沒有炮手再敢靠近,或是唯恐炮管過熱而大大降低了發射速度,這才讓攻城部隊得以堅持下去。


    不過即使火器失效,叛軍仍有很多“傳統”手段可用,各種各樣的守城工具都亮了相:什麽狼牙拍,夜叉擂,飛爪推杆之類;以及常見的滾木擂石,熱水滾油;再加上火藥桶,毒火煙球……很多現代人這還是頭一回真正看到中國古代的守城戰。盡管他們之前已經先後攻陷了好幾座城池。但都是依靠超越時代的武器欺負人,以前還從沒有機會這麽“全麵”的觀摩過明軍守城――叛軍也曾是明軍成員麽。


    城上城下到處充斥著瀕死者的慘叫聲,雖然明軍將領很想一次頭就把兵力全壓上去,但那座小縣城正麵寬度就那麽大,攻城器械就那麽多,一次性能投入的兵力也就大幾千號人。後方部隊縱使衝到了城牆下頭也排不上,隻能在後麵呐喊助威。


    眼看著一批一批的攻城部隊衝上去,又先後被趕下來,解席回頭看了廖勇一眼:


    “看來這道小小城牆也不怎麽好攻啊。”


    富有經驗的大明千戶官卻隻搖搖頭,依然堅持他的看法:


    “敵軍已然疲憊,我部尚有生力,連環進擊,破城就在眼前”


    …………


    廖勇充滿自信的判斷很快得到驗證――雖然戰鬥極為殘酷,但明軍的人數優勢卻漸漸體現出來,他們可以把疲憊的部隊替換下去,而不斷投入養精蓄銳的生力軍。而城上的叛軍卻沒什麽有序指揮,都是各自為戰。


    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人的體力消耗極大,再怎麽勇猛的士兵,拚殺過一兩場之後也就軟掉了――第一批衝上城頭的明軍很快被壓下,第二批在僵持了一段時間後才被打下來,到了第三第四批,黃縣城牆上便處處可見拚死惡鬥的小集群了。


    就在城頭上殺做一團的同時,城門處的爭奪也愈發激烈。在極度的混亂中,有一輛巨大衝車終於被拖到了城門口――這東西其實就是一個帶有三角形屋頂的,裝在滾輪上的木頭房子,裏麵空蕩蕩啥都沒有,隻一根頂部包有銅皮巨大原木懸掛在頂部橫梁上,原木兩側裝有橫把手,做成一個巨大撞門錘,幾十名彪形大漢躲在車中,移動時負責推車輪,到了地方就改推那撞錘了。


    這輛衝車從戰鬥一開始便被守軍重點“照顧”,什麽火炮,火箭,火油,甚至還有火藥桶都朝這邊投擲過來。不過作為攻擊城門的重點武器,這輛衝車也被製造的特別結實:車頂上用幾層厚木板加固不算,開戰前還在上麵覆蓋了大量濕棉被和泥土包,推動的輪子也有十幾個,就是壞掉幾個也能繼續移動。


    衝車太重,挪動得非常緩慢,但這反而歪打正著――當大明軍衝上城門上與守軍殺做一團時它才抵達城下,而這時候城上人已經顧不得下麵了,結果讓這輛致命大車被拖到了它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


    在那些壯漢的呼喝聲中,巨大撞錘反反複複衝擊著那扇包裹有鐵皮的木頭城門,每撞一下,整座城牆都似乎隨之震動。黃縣不過一座小縣城,城門口並沒有什麽甕城千斤閘之類特別設施。在被反複撞擊數十次後,城門迅速開始搖晃,破裂……


    最終,隻聽一聲巨響,一扇城門轟然倒下。隨即撞錘又狠狠衝擊數下,將門後臨時堵塞的沙包木板之類也跟著衝開,一縷日光從城門洞口透出,附近正在竭力廝殺的官軍皆是一愣,隨即同時縱聲歡呼:


    “城破啦城破啦……萬勝萬勝”


    一片歡呼聲中,周圍明軍再也不管上麵阻擊,一窩蜂都朝裏麵衝了進去。


    -


    啊,又掉出十名以外了……


    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