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一臨高女校(上)


    不知不覺間,張小妹在短毛開辦的學校中已經待了差不多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她拜了不少新老師;學了不少新東西;交了不少新朋友,當然……也惹出了不少新禍端。


    她所在的這所學校由原先的短期培訓課堂擴編而成,是根據瓊海軍第五次全體大會上的決議而建立。但說實話,對於如何開展進一步教育,就連主持這項工作的郭逸自己,也沒有多少經驗,隻能一步一步嚐試著來。


    而張小妹她們所在的女校分部在這方麵則更加迷惑。當初瓊海鎮開學校主要是為了培養後備人才,以傳承他們的現代專業學識。雖說在性別上沒作要求,但大多數人都很自然的覺得:來報名上學的肯定會以男子為主,不會有多少家長願意把女孩送來拋頭露麵的。


    但實際結果卻有點出乎他們的預料――第一批招生結束後,新生中居然有一半以上是女孩子。原因則是很多人雖然覺得短毛教的東西很實用,但提起“上學”,他們還是信賴傳統的私塾與四書五經模式,或者說,不願意真正跨出離經叛道的那一步。


    反倒是這幾年來瓊海鎮優待婦女的名氣已經打出去了,尤其是新一屆委員會中女性的增加,使得一些比較開明,或是疼愛女兒的家長看到另一種可能――家裏男孩是將來的頂梁柱,做的學問不能隨便,可女兒就沒這種要求了,不如送到短毛這裏來混混,沒準兒以後還能有條好出路。


    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一大幫子家中稍有資財,不必讓閨女勞作養家,卻又不至於富裕到能單獨為女兒請一位西席先生的“小資產階級”家庭把女兒送到了短毛的學校――當然這些家長們大都預先詢問過,短毛許諾會將男女開設置學校,如此他們才能接受。否則讓自家女兒去跟一群男人朝夕相處,再開明的明朝家長也是萬萬不肯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雖然動人,卻沒哪家男人願意做那馬文才的……女孩子若是名聲壞了,將來連嫁都嫁不出去。


    在這樣的形勢下臨高女校正式建立了,女校的校長理所當然是胡雯,而王嬌嬌,蘇暮雪等一幫在家裏閑著沒事幹的主兒則自告奮勇紛紛去擔任了老師――她們的文化水平雖然達不到那些工程師的高水準,教教一幫明朝小姑娘基礎文化課還是沒問題的。本身學校方麵對這些女孩也沒什麽太高要求,郭逸根本連往哪個方向培養她們都沒考慮過,全部委托給胡雯處理。


    胡雯原本打算跟男生學校要求一樣的教育方式,但很快便發現這樣行不通――男校那邊學員都是采取的軍事化管理,頭兩個月的課程都將以軍訓為主。在課程正常化以後也非常注重對學員身體素質的培養,每天隻有半天是文化學習,另外半天必須用於體育鍛煉,運動比賽,或者是外出集訓勞動。


    女校這邊起先也想搞軍訓,但才站了半天隊列就有很多女孩子受不了啦――這些嬌小姐從小都關在家裏的,營養狀況和身體素質都非常孱弱,其中有些還是纏過足的,根本不可能承受住哪怕稍微劇烈一點的體育運動。


    另一方麵,在穿越眾內部也有人對胡雯的目標提出質疑――你想把這些女生培養成什麽人?明朝的鐵姑娘郭鳳蓮?且不說這樣的目標最終能不能實現,就算你能把她們都教成女強人,那些家長會接受嗎?女孩子們自己會願意嗎?


    ――這裏畢竟是十七世紀,世人對於女子的要求和目標還是以溫婉柔順,能夠照料家庭為主。如果瓊海軍的女校教育背離了這一條基本準則,即使有少量學生能夠接受,大部分人肯定都是學不下去的――事實上才軍訓了半天以後女生宿舍裏麵已經是哭聲一片,吵著要回家的聲音絡繹不絕了。


    在眾人的一致反對之下胡雯自己也猶豫了,她反問那我們該如何教學生?結果人家一句話就回應她了――看看曆史上那些出名的女子學校教些什麽東西,貴族和有錢人熱衷於把女兒送到那些女校是為了讓她們學習什麽?


    答案很明顯――所謂女校就是培養淑女的地方。大部分此類學校都是以嚴格的紀律和死板的女教師而著稱,但它們這麽嚴格要求女學生們努力學習的並不是什麽自然科學,而是所謂上流社會的禮儀,貴族風範以及淑女儀態――說穿了,就是為將來嫁如有錢人家和上流社會所必備的技能。


    胡雯一開始對此還不太能接受,說我們建學校難道是為了給明朝人培養闊太太的?但總體負責教育口子的郭逸舉出自己在穿越前的切身經曆回答了她:


    小郭在穿越前是作網絡遊戲策劃工作的,也曾在某文學網站上兼職寫小說玩。最初時他自持才華文筆還不錯,一心隻寫“自己喜歡”的作品,發到網上之後卻很少有人問津,撲得很慘。


    到後來終於學聰明了,知道根據讀者的喜好來選擇題材,發表出去的作品果然有人看了,雖不能說大紅大紫,卻也算是小有名氣――關鍵是你要跟著群眾的心思走啊自個兒閉門造車,關起門來孤芳自賞,吃不開的。


    郭逸覺得胡雯想要教那些女孩自立自強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在大多數社會中,女人最主要的職責還是相夫教子。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那些歐洲的教會女校依然很有市場,很多有錢人家都願意把女兒送進去,可見“培養淑女”這個目標並沒有被時代拋棄。


    這時候委員會主席,一向很少發言的宋阿姨也開口了,她本身就是教育專家,在這方麵堪稱權威。而且宋阿姨對於胡雯的主張一向持支持態度,但這一次,她竟然也建議胡雯考慮郭逸等人的建議:


    “小胡啊,你太過執著於要讓女人和男人一個樣了,但這是沒有必要的――女性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職責,本就和男性有很大不同。要求學校中的女生和男人一樣軍訓,在體力和自然科學等方麵下功夫,這本身就是走了岔路了。”


    “在中國古代,對女子的要求就是四個字‘德容言功’:道德品格,容貌裝飾,談吐儀態,以及操持家務的本領,這實際上和西方對‘淑女’的要求幾乎完全一致的。但我們現代人難道不是如此嗎?一個女孩子:她擁有**自主,善良而溫柔的品格;掌握一定程度的化妝技術,以及與社會主流相符合的審美觀,能夠適當打扮自己,可以在對外交往中給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增添光彩;對於生活中的大多數常識現象有一定了解,知道該怎麽給孩子以啟蒙教育;能夠妥善處理好家庭財務,日常家務,甚至在工作上也能助家人一臂之力……培養出這樣的姑娘,難道不是學校的成功?”


    “沒錯,就算是為明朝人培養闊太太,我們所教出來的淑女,肯定也比那些隻知道三從四德,點唇描眉,在技能方麵隻會一點女紅針織的小腳婆娘們要好得多”


    包括蘇蕪香等人亦是大力讚同,於是胡雯接受了她們的建議。經過與王嬌嬌,蘇暮雪等“教學人員”的仔細商談討論,她們把女校的辦學宗旨作了很大改動:


    ――在女學生的體力增強方麵不再做強製性要求,當然裹腳仍舊是被絕對禁止的,學校會經常安排一些遠足踏青,以及小比賽等活動,讓姑娘們多和大自然接觸,在遊戲娛樂中注本提高她們的身體素質。


    而在文化課設置上則作了非常大的調整,對自然學科不再做過多要求,而大量增添了諸如禮儀,服飾,烹飪……等等和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授課老師則是請來自大明宮廷的那幾位退職宮女,以及從呂宋島上歐洲人那裏聘請來的一位專職禮儀嬤嬤共同充任――要做就做最好的,穿越女們決定讓她們培養出的“淑女”兼具東西方文化之長。


    當然胡雯並沒有放鬆對姑娘們的思想品德教育,隻不過不再象從前那樣大力宣傳“誰說女子不如男”“婦女能頂半邊天”之類的口號了。


    課程改變後的效果立竿見影,就是在女校內部,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很多。從前動不動就有一大堆人請病假的現象不見了――那時候尤以體育課和數學課為最。但現在很多女孩都把上課看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她們可以學到非常實用的技能――比如王嬌嬌老師所傳授的化妝術和服飾搭配……每到上這門課的時候教室裏總是座無虛席,連隔壁班聽過課的都要來再聽一遍。因為王嬌嬌上課隨興得很,往往是興之所至,就展現出一種新妝法或是特色搭配……幾個不同班級的學生往往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


    -


    有月票的朋友請支持個一兩張,多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