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二車與路(下)
說話算話,今日雙更送上。
繼續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
“東翁,光是這麽一條路,就可見這些短毛……其誌不小啊。”
旁邊幕僚師爺也一直在盯著那段題記看,讀書人的想法總是類似,那位師爺居然也得出了與史可法差不多的結論。而他的東翁則是悵然無言――史可法對於明帝國的忠誠自是無與倫比,若是在其它環境下,得知有這麽一群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將會威脅到大明的未來,肯定是不惜一切也要撲上去咬一口。但偏偏在這時候,他的潛意識中除了緊張,還隱隱有一絲興奮……
――短毛所開辟的這條路,會不會同時也為大明指出了未來的方向呢?
史可法站在原地沉吟了許久,王石頭那邊早已繳費過關,等了半天實在耐不住,讓小跟班兒過來催促了,一行人才又匆匆上車繼續前行。
臨走前史可法又瞄了一眼那石碑文字的結尾,最後一段就是說收費的理由――這條道路工程造價太高,雖有瓊海貿易公司事先墊資,但終究不能完全承受。且道路主體工程完工以後,後續路麵維護,綠化管理,以及排水溝行道樹等各類輔助設施的增加添補也要不斷投錢進去,故此將以收費公路方式投入使用。所得款項用於支付日常維護人員開支,以及逐年償還當初建造道路所借的墊款。
收費規則在上麵也寫得很清楚:僅對車輛收費,對於行人免費。載貨車則根據其重量收費,最後還有一條是收費年限定為二十年。
在看完這則題記之後,史可法再看到“收費站”那三個字倒覺得不是很刺眼了。想想看也有道理――整條路上這麽幹幹淨淨,兩邊綠樹成蔭,中間馬道上綠草皮始終保持繁茂,要說不安排專人管理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如果專門安排一批人幹這種事情肯定要保障他們的生活,養他們的錢糧從哪裏來?想來短毛的官府再有錢也不可能一直這樣平白賠本下去。
況且以這條公路的鋪設難度之大,檔次之高,題記上雖然沒具體說明造價,以史可法這個對工程和經濟全無認識的明代儒生,也能猜度到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短毛的那家貿易商行肯一次性出借這麽一大筆錢用來修路,二十年以後才收回款項已是殊為不易,要說讓他們完全白送,連史可法這等與其完全無關的路人也覺得不現實。
不過他又由此想到這借款修路,收費還錢倒是個好主意,倘若大明也能這麽搞一下的話……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且不說大明不可能有哪家富戶願意借出一筆長達幾十年的款子。就算真借到了錢,明王朝也不可能將其用在修路上――每年都那麽多的災民要賑濟,那麽多的欠餉要補發,關外還有大片失土等著收回……比區區一條道路重要的事情可太多了。
可是……若大明內陸真有這麽一條高等級公路的話,將會對朝政產生多麽巨大的影響啊――同樣是差不多的距離,倘若眼前這條道路不是被修建在偏僻荒遠的海南島,而是在京師和天津衛之間,一向令朝廷上下頭痛不已的漕運想必馬上就可以徹底改成海漕,從此再不用受缺糧之苦了。
又或者轉移到京師和德州之間,那每年春夏兩季京城裏的糧價至少也能下降個三四成吧。而若是大明兩京十三省都能用這種道路連接起來的話……
史可法用力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恐怕是陷入妄想――就是短毛也沒這能力,至少現在不可能有。
“除非他們得了天下……”
未來的南明東閣大學士,大明最後的四鎮督師嘴裏忽然咕噥出這麽一句,但他立即有些倉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四下看看――好在沒人注意到他的失態。小跟班兒正跟王石頭聊的熱烈,而旁邊那位一向細致的幕僚師爺居然也雙眉緊鎖,不知道在考慮著什麽。
“在想什麽呢?”
為了避免被人看出破綻,史可法索性先開口提問,那幕僚一愣,隨即拱手道:
“東翁,學生隻是在想:為何在那髡人首腦筆下會寫出‘重修西線高速公路題記’的名目,難道這裏以前竟有一條與此相類似的道路麽?想想看也不可能啊。”
史可法一怔,想都不想便應道:
“當然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兩人又合計了一陣,死活猜不出那位總指揮應榮威為啥要這麽寫。師爺建議說既然那位應先生今天早晨才和您打過招呼,想必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幹脆直接去問一聲?看這些短毛的文辭習慣,都是直截了當的居多,也許會有意外收獲呢。
但史可法想想看還是算了,畢竟他跟人家不熟。況且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許不過筆誤而已。比起對那篇題記的疑惑,史可法倒是更關心這輛車到底交了多少錢?他向小石頭詢問,後者報給他的數字倒是讓他微微有些驚訝:
“才十幾個銅錢?那也不算貴麽。”
小石頭一聽卻叫嚷起來:
“大老爺誒,我們才走了多少路啊況且我們是載人的輕車,不靠貨運賺錢,就是按定額交費罷了,那些載貨大車交的才多。而且這收費站沿途可不止一個,都是按路段收的,我們中途從山莊上路,卻是要按整段路交錢,已經吃大虧了呢――短毛的規矩就要數這條最壞,您說咱大明的路啥時候有收費的?”
史可法忍不住笑了――他跟小石頭接觸這麽久,這還是頭一回從他嘴裏聽到“咱大明”這個詞。倒是經常聽到“咱們瓊州”如何如何……這時候倒想起大明來了。
“這麽說的話,若是有人要去的地方與出發地正好同在一條路段內,豈不是不用交錢了?”
聽了王石頭的話,史可法卻想到不少在收費方麵的漏洞,小石頭嘿了一聲:
“是啊,可有這樣好運氣的人家畢竟不多。”
“那若是有人到了快要收費的地方,卻從旁邊繞過去,不也可以逃掉費用麽?”
旁邊師爺忽然也饒有興趣道,小石頭卻搖搖頭:
“怎麽可能呢,您沒看見剛才那個站是在河邊嘛,不過橋難道還遊過去……其它站址也都選擇的緊要之處,不是橋口就是隘口,行人大概能繞,車子是斷斷繞不過去的。可行人又不用交錢,何必費事繞路呢。”
“那硬闖呢?衝過去”
旁邊小跟班兒握著拳頭叫道,一副唯恐天下不亂模樣,王石頭卻有些鄙夷的看了他一眼:
“這個主意可打不得――這些收費站也兼作檢查站和哨站,別看現在鬆垮垮的,那是太平無事。若是哪裏有人犯了事情,或是有外敵入侵,馬上就會有哨兵出來查驗車輛。那些兵都是用火銃的,車馬跑再快也快不過火銃彈丸吧”
說到這裏時,王石頭忽然點點頭:
“想想看,這些收費站的存在至少有一個好處。”
“啊?”
“路上再沒人剪徑了,因為短毛直接把這活兒給幹了。敢跟短毛官府搶生意的,肯定沒好下場,嘿嘿……”
聽著小石頭這些賭氣的話,史可法和他的師爺都是相對苦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說起收費,這孩子大約來的時候太小都已經忘了:其實大明境內在官道上攔路設卡的州縣軍鎮多著呢,那還是純粹白拿錢的。若當真有誰能修出這麽一條路來,恐怕收的錢比這裏更要多出十倍還不止。
…………
隨著漸漸靠近府城,路上車輛也愈發多起來。它們的速度有快有慢,但行動起來卻是秩序井然,道路一直十分暢通。
史可法等人在上課時就已經聽短毛老師給他們講解過關於“靠右行走”的交通規則,當時隻是覺得挺新鮮。此時親眼見到交通規則在實際中的應用,方能理解到這條規則是如何的重要――行人都靠在最右麵,也就是最外麵行走;之後是像他們這樣正常速度的車輛,專門空出了一條內側道供四馬快車和超車之用……中間在一條用平整草皮覆蓋的馬路分隔之後,便是從對麵過來的車道,也按同樣規則,清晰明確,分毫不亂。
當然這也與沿途時常可見帶著袖標舉著小紅旗的管理者有關,所有車夫都要服從那些管理人的指令。小跟班兒曾經好奇詢問如果不聽那些舉小紅旗的指令會怎樣,結果王石頭指了指每輛車屁股後麵都繪著的一組由天幹地支和數字組合起來的數據:
“看見這個沒有?這叫車牌,每輛車都不一樣,沒有就不能上路。若是有誰不聽號令亂闖,或是撞到人,又或者惹出別的什麽麻煩了。人家都可以憑車牌找到車主,輕則賠錢重則拘役,再重的就要丟煤礦勞動改造去了……”
“啊?那人家裏的小推車沒這牌子也不能上路麽?”
小跟班兒不信,史可法等人也覺得這有點匪夷所思,王石頭笑著搖搖頭:
“當然不是,這個主要是限製那些能撞傷人的大車。一般靠人力推拉的小車速度壓根兒快不了,當然就不用上牌。”
說話算話,今日雙更送上。
繼續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
“東翁,光是這麽一條路,就可見這些短毛……其誌不小啊。”
旁邊幕僚師爺也一直在盯著那段題記看,讀書人的想法總是類似,那位師爺居然也得出了與史可法差不多的結論。而他的東翁則是悵然無言――史可法對於明帝國的忠誠自是無與倫比,若是在其它環境下,得知有這麽一群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將會威脅到大明的未來,肯定是不惜一切也要撲上去咬一口。但偏偏在這時候,他的潛意識中除了緊張,還隱隱有一絲興奮……
――短毛所開辟的這條路,會不會同時也為大明指出了未來的方向呢?
史可法站在原地沉吟了許久,王石頭那邊早已繳費過關,等了半天實在耐不住,讓小跟班兒過來催促了,一行人才又匆匆上車繼續前行。
臨走前史可法又瞄了一眼那石碑文字的結尾,最後一段就是說收費的理由――這條道路工程造價太高,雖有瓊海貿易公司事先墊資,但終究不能完全承受。且道路主體工程完工以後,後續路麵維護,綠化管理,以及排水溝行道樹等各類輔助設施的增加添補也要不斷投錢進去,故此將以收費公路方式投入使用。所得款項用於支付日常維護人員開支,以及逐年償還當初建造道路所借的墊款。
收費規則在上麵也寫得很清楚:僅對車輛收費,對於行人免費。載貨車則根據其重量收費,最後還有一條是收費年限定為二十年。
在看完這則題記之後,史可法再看到“收費站”那三個字倒覺得不是很刺眼了。想想看也有道理――整條路上這麽幹幹淨淨,兩邊綠樹成蔭,中間馬道上綠草皮始終保持繁茂,要說不安排專人管理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如果專門安排一批人幹這種事情肯定要保障他們的生活,養他們的錢糧從哪裏來?想來短毛的官府再有錢也不可能一直這樣平白賠本下去。
況且以這條公路的鋪設難度之大,檔次之高,題記上雖然沒具體說明造價,以史可法這個對工程和經濟全無認識的明代儒生,也能猜度到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短毛的那家貿易商行肯一次性出借這麽一大筆錢用來修路,二十年以後才收回款項已是殊為不易,要說讓他們完全白送,連史可法這等與其完全無關的路人也覺得不現實。
不過他又由此想到這借款修路,收費還錢倒是個好主意,倘若大明也能這麽搞一下的話……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且不說大明不可能有哪家富戶願意借出一筆長達幾十年的款子。就算真借到了錢,明王朝也不可能將其用在修路上――每年都那麽多的災民要賑濟,那麽多的欠餉要補發,關外還有大片失土等著收回……比區區一條道路重要的事情可太多了。
可是……若大明內陸真有這麽一條高等級公路的話,將會對朝政產生多麽巨大的影響啊――同樣是差不多的距離,倘若眼前這條道路不是被修建在偏僻荒遠的海南島,而是在京師和天津衛之間,一向令朝廷上下頭痛不已的漕運想必馬上就可以徹底改成海漕,從此再不用受缺糧之苦了。
又或者轉移到京師和德州之間,那每年春夏兩季京城裏的糧價至少也能下降個三四成吧。而若是大明兩京十三省都能用這種道路連接起來的話……
史可法用力搖了搖頭,覺得自己恐怕是陷入妄想――就是短毛也沒這能力,至少現在不可能有。
“除非他們得了天下……”
未來的南明東閣大學士,大明最後的四鎮督師嘴裏忽然咕噥出這麽一句,但他立即有些倉惶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四下看看――好在沒人注意到他的失態。小跟班兒正跟王石頭聊的熱烈,而旁邊那位一向細致的幕僚師爺居然也雙眉緊鎖,不知道在考慮著什麽。
“在想什麽呢?”
為了避免被人看出破綻,史可法索性先開口提問,那幕僚一愣,隨即拱手道:
“東翁,學生隻是在想:為何在那髡人首腦筆下會寫出‘重修西線高速公路題記’的名目,難道這裏以前竟有一條與此相類似的道路麽?想想看也不可能啊。”
史可法一怔,想都不想便應道:
“當然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
兩人又合計了一陣,死活猜不出那位總指揮應榮威為啥要這麽寫。師爺建議說既然那位應先生今天早晨才和您打過招呼,想必不會拒人於千裏之外,幹脆直接去問一聲?看這些短毛的文辭習慣,都是直截了當的居多,也許會有意外收獲呢。
但史可法想想看還是算了,畢竟他跟人家不熟。況且這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也許不過筆誤而已。比起對那篇題記的疑惑,史可法倒是更關心這輛車到底交了多少錢?他向小石頭詢問,後者報給他的數字倒是讓他微微有些驚訝:
“才十幾個銅錢?那也不算貴麽。”
小石頭一聽卻叫嚷起來:
“大老爺誒,我們才走了多少路啊況且我們是載人的輕車,不靠貨運賺錢,就是按定額交費罷了,那些載貨大車交的才多。而且這收費站沿途可不止一個,都是按路段收的,我們中途從山莊上路,卻是要按整段路交錢,已經吃大虧了呢――短毛的規矩就要數這條最壞,您說咱大明的路啥時候有收費的?”
史可法忍不住笑了――他跟小石頭接觸這麽久,這還是頭一回從他嘴裏聽到“咱大明”這個詞。倒是經常聽到“咱們瓊州”如何如何……這時候倒想起大明來了。
“這麽說的話,若是有人要去的地方與出發地正好同在一條路段內,豈不是不用交錢了?”
聽了王石頭的話,史可法卻想到不少在收費方麵的漏洞,小石頭嘿了一聲:
“是啊,可有這樣好運氣的人家畢竟不多。”
“那若是有人到了快要收費的地方,卻從旁邊繞過去,不也可以逃掉費用麽?”
旁邊師爺忽然也饒有興趣道,小石頭卻搖搖頭:
“怎麽可能呢,您沒看見剛才那個站是在河邊嘛,不過橋難道還遊過去……其它站址也都選擇的緊要之處,不是橋口就是隘口,行人大概能繞,車子是斷斷繞不過去的。可行人又不用交錢,何必費事繞路呢。”
“那硬闖呢?衝過去”
旁邊小跟班兒握著拳頭叫道,一副唯恐天下不亂模樣,王石頭卻有些鄙夷的看了他一眼:
“這個主意可打不得――這些收費站也兼作檢查站和哨站,別看現在鬆垮垮的,那是太平無事。若是哪裏有人犯了事情,或是有外敵入侵,馬上就會有哨兵出來查驗車輛。那些兵都是用火銃的,車馬跑再快也快不過火銃彈丸吧”
說到這裏時,王石頭忽然點點頭:
“想想看,這些收費站的存在至少有一個好處。”
“啊?”
“路上再沒人剪徑了,因為短毛直接把這活兒給幹了。敢跟短毛官府搶生意的,肯定沒好下場,嘿嘿……”
聽著小石頭這些賭氣的話,史可法和他的師爺都是相對苦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說起收費,這孩子大約來的時候太小都已經忘了:其實大明境內在官道上攔路設卡的州縣軍鎮多著呢,那還是純粹白拿錢的。若當真有誰能修出這麽一條路來,恐怕收的錢比這裏更要多出十倍還不止。
…………
隨著漸漸靠近府城,路上車輛也愈發多起來。它們的速度有快有慢,但行動起來卻是秩序井然,道路一直十分暢通。
史可法等人在上課時就已經聽短毛老師給他們講解過關於“靠右行走”的交通規則,當時隻是覺得挺新鮮。此時親眼見到交通規則在實際中的應用,方能理解到這條規則是如何的重要――行人都靠在最右麵,也就是最外麵行走;之後是像他們這樣正常速度的車輛,專門空出了一條內側道供四馬快車和超車之用……中間在一條用平整草皮覆蓋的馬路分隔之後,便是從對麵過來的車道,也按同樣規則,清晰明確,分毫不亂。
當然這也與沿途時常可見帶著袖標舉著小紅旗的管理者有關,所有車夫都要服從那些管理人的指令。小跟班兒曾經好奇詢問如果不聽那些舉小紅旗的指令會怎樣,結果王石頭指了指每輛車屁股後麵都繪著的一組由天幹地支和數字組合起來的數據:
“看見這個沒有?這叫車牌,每輛車都不一樣,沒有就不能上路。若是有誰不聽號令亂闖,或是撞到人,又或者惹出別的什麽麻煩了。人家都可以憑車牌找到車主,輕則賠錢重則拘役,再重的就要丟煤礦勞動改造去了……”
“啊?那人家裏的小推車沒這牌子也不能上路麽?”
小跟班兒不信,史可法等人也覺得這有點匪夷所思,王石頭笑著搖搖頭:
“當然不是,這個主要是限製那些能撞傷人的大車。一般靠人力推拉的小車速度壓根兒快不了,當然就不用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