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皇宮裏氣氛不錯,尤其是周皇後的心情特別愉快――按照大明家天下以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雲台門以內,也就是後宮內廷的部分都是由周皇後統管的。[熱門小說網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從理論上說,這一代皇家本身的人口並不算多,隻有一位皇帝,一位皇嫂,三位後妃,幾位小爺和公主……可需要周皇後操心的人數可遠遠不止這些,且不說多達上萬的宮女太監等下人仆役,光是主子級別的就有好幾十個,大都是前麵幾朝留下的宮妃。最遠甚至有隆慶時代的老人,後麵萬曆和泰昌也留下不少――別看泰昌帝僅僅在位一個月,但這位皇帝登基之前可是有個外號叫“小蜜蜂”的,留下的宮妃數量一點都不比他老爹少。反而是天啟生前醉心於木匠事業,於宮闈之樂並不上心,倒沒留下太大的後宮。


    這些人的地位說高不高,說低也不算低,雖然在皇帝麵前說不上話,其吃穿用度卻也不能太差。平時無非按慣例供應,宮中有什麽便給什麽,通常情況下不會有人特意去克扣她們,當然也不會特意提升供給的檔次。


    不過最近這幾日,周皇後卻接二連三的收到了不少感謝,有送上精致伴手禮的,也有寫了帖子甚至親身過來致意的,一開始她還有些驚訝,自己似乎並沒有刻意安排什麽呀?怎麽突然一下子就結下那麽多善緣了?之後在攀談中方才知道,原來這幾天從禦膳房送往各處宮殿的夥食檔次突然提高了許多,很多往年這時候根本不可能見到的時鮮菜蔬都出現在了菜譜水牌上,另外禦膳房還破天荒地向各處宮室中分發了一批水果籃子。乃是用各種不同瓜果組合擺放而成,既好看又好吃,也是大受歡迎。


    大明宮廷裏就是個小社會,人情冷暖全都體現在這類衣食住行的小地方上,以往這種生活待遇的突然變化隻能說明一件事――某位主子要得寵了。開始享受特供待遇。但對於那些前朝妃子,白發宮人,則完全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再說特供範圍也不可能如此之大。所以眾人商量下來,都覺得應該把感謝之情算到皇後娘娘頭上,因為隻有統領後宮的周皇後才有這權力和魄力。普遍性的大幅提高所有人夥食標準。<strong>八零電子書</strong>


    被她們這麽一提,周皇後這才注意到這幾天的飯菜花樣確實豐富了不少,就連一向心思重重的皇帝,在和她一同用餐時也會多動上幾筷子。另外,如今在這屋子裏的應季陳設。也不僅僅隻是水仙臘梅那幾樣傳統冬季花卉了。除了花香之外又增添了果香――桌子上麵此刻正擺放著一個和闐玉大果盤呢: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香蕉,還有幾串晶瑩剔透的紫葡萄……作為盆景也絲毫不差了。更不用說還是可以吃的,以至於四五歲的小太子慈琅每次過來請安時總會眼光灼灼盯著,不拿上一個就不肯走。若不是太醫說這類不合時令的水果不能多吃,作為一個疼愛兒子的母親,周皇後早就連盆子一起賞賜下去了,反正每天都會有新的換上來。


    這些都是和以往不同的變化。不過周皇後先前並沒有太過在意,也懶得去過問,畢竟作為母儀天下之主。她早就習慣了享有最好的待遇,而且南方短毛進貢來的好東西這幾年來她陸陸續續一直都有享受,如果因為這些生活上的小小改善就急吼吼去問東問西,未免太丟份兒。


    不過如今竟然連那些尋常宮人都能沾到光了,這個動靜顯然鬧得有點大,值得她稍微花費點功夫問一問了。於是。在經過一番打聽和詢問之後,具體負責操辦此事的王承恩被叫到了皇後麵前。仔仔細細匯報這一趟和短毛交涉的成果……


    “……這麽說,在他們那裏這些東西都是堆積如山的。根本就不稀奇?”


    周皇後饒有興致的聽王承恩狠狠描述了一番那處尚未開張的瓊海市場中各類商品是如何豐富,短毛的物資輸送能力又是如何恐怖,然後便很自然的問道:


    “那以後宮裏需求什麽,都可以去那邊采買了?”


    “是,娘娘聖明,奴婢也是估量著髡人那鋪子開了以後,京師之中南方貨品大約不會太稀罕了。所以才把容易腐壞,不好存儲的果蔬之類分發下去。”


    王承恩作為幾大管事太監之一,在宮中的口碑一向還不錯,就是因為他為人尚屬厚道――當然是相對而言。這次開口問短毛要了大批水果蔬菜,如果僅僅供應皇帝一家,剩下的時間長了也會壞掉,索性與人方便,給宮裏來了個“雨露均沾”。


    周皇後對此倒沒什麽意見,畢竟被人感激總比被嫉恨要好。隻是作為管家娘娘,她很快便想到了成本問題:


    “就是不知道價目如何,那些南貨自瓊州千裏迢迢運來京師,想必頗為昂貴,若是過於靡費,恐怕有違皇爺節儉為國之意。”


    “聖明無過於娘娘,奴婢原也擔心此事。隻是那瓊鎮髡人尚屬識趣,他們自願每月報效宮裏一筆銀子,今後宮裏在他們那裏采買貨物,隻要每月不超過一千兩,都不用付現錢的。”


    聽了王承恩的這句話,周皇後卻並沒有顯出放心表情,反而用一種頗為古怪的眼光看了看眼前這位管事太監――用了他們這麽些年,這幫太監都是個什麽德行,周皇後多多少少也有點數。


    “你該不是勒索他們了吧?眼下皇爺正要借助南髡之力應對北虜,可別因為這些小事得罪了他們。”


    一聽這話,王承恩立即像個木樁子似的撲通跪倒,指天劃地的叫起屈來:


    “哎喲喂,娘娘誒,奴婢哪兒有這個膽子!全天下誰不知道那幫短毛反賊出身,一身反骨未脫,素來橫蠻霸道,連朝中老先生們都不放眼裏的,何況咱們這些奴才。真真是他們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王承恩這人辦事情還是比較仔細的,他上一次參觀隻是在陳濤帶領下走馬觀花的粗粗看了一圈,但回去之後可沒傻坐著,而是立即安排手下人又去大肆采購了一番,包括陳濤送他的購物券,以及那個所謂“免費額度”,全都試行過一遍,基本上弄明白了短毛這個大市場的經營方式和氣魄。


    所以到現在,他已經發現自己先前眼界有些低了,進貢給皇家幾百斤的水果蔬菜對那些髡人來說確實根本不算什麽,他們真正給皇家的好處,應該算是那每月一千兩的“免費配額”。


    這年頭的白銀購買力相當高,哪怕對於皇家也是一樣。比起後世清王朝的內務府,明代的宮廷內監算是相當清廉了,至少他們從沒搞出一個雞蛋要五兩銀子這種扯淡賬目來。萬曆皇帝每月的夥食費是四百八十兩,這是有明文記載的。瓊海鎮新開的這家大市場許諾每月免費提供給皇宮價值一千兩的貨物,而且是以南方原產地的價格結算,那麽對於大明宮廷來說,是實實在在可以衝抵掉很大一筆開支的。尤其是瓊海市場中提供的都是可以直接供應皇帝家庭的高檔貨品,這類東西往往都是有價無市,拿著銀子也沒處買的。以前皇宮裏所謂不能給天子吃稀罕東西,一方麵是出於安全考慮,但另一方麵最主要的,其實還在於供貨來源不能穩定――上位者是從來不會為下麵人考慮的,好東西吃著用著覺得不錯再想要,奴才卻跑去說沒了,就算上頭不怪罪,至少也會留下個“辦事不力”的壞印象。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瓊海鎮提供的那些東西,王承恩特地問清楚了――都是可以長期供應的,否則他們也不敢大模大樣在京城裏開市場。這樣一來就不存在物資短缺的問題。那還不趕緊獻上去討好?留著這個巧宗兒給別人占便宜?要知道這年頭帝皇家的奴才也不好當,宮裏有頭有臉的大總管就那麽幾個,一個爬上去了另外幾個肯定要落後,競爭激烈啊!


    當然了,光憑這點好處,要想讓大內總管之一的王承恩就此認下瓊海鎮的人情,那還不至於,但今後隻要他還想從瓊鎮那裏源源不斷得到此類高檔物資,就肯定不能讓那家市場出問題。至少,作為京師裏權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宮廷方麵的代表,他不會主動去給那家市場製造麻煩。一些職權範圍之內能給的方便,順手也就給了。


    而這正是茱莉等人在作商業計劃時所要達成的目的――長期以來瓊海軍一直走的是“執劍行商”之路。依靠瓊海軍的強大武力,保護著自家的商業機構在十七世紀的東亞大地上開拓進取。然而現在,野心勃勃的茱莉等人已經等不及了,她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瓊海軍本身所占領的地盤,而是開始嚐試著讓貿易公司脫離瓊海軍的保護,在那些自家軍事力量尚且不能直接投放的地方發揮作用,這是由資本逐利的本能所決定,除非真正遭遇到國家暴力的正麵阻擋,否則,資本向有利可圖方向流動的特性就不可避免。


    而同文同種,又與瓊海軍建立了相對合作關係的大明內陸,毫無疑問便是貿易公司踏出自家軍隊保護圈這第一步的最佳實驗區了。但想要進入大明朝的內地市場,沒有權力保駕護航是不現實的。而在大明的京師重地,還有什麽比皇權更管用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