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頂門上光禿禿,隻在後腦部位留了根金錢鼠尾小辮的腦袋小心翼翼從樹幹後麵探出來,看了看道路上沒人,隨即一聲呼哨,從後麵又冒出更多同樣腦袋來……連滾帶爬的,一大群人又回到了官道之上。<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tw</strong>


    “大家都警醒著些,聽見馬蹄聲趕緊告訴旁人,別隻顧著自己往林子裏躲。被韃子發現一個,搜起山來,誰都跑不掉!”


    人群中,某個看起來像是首領的漢子聲嘶力竭喊道,但看到周圍眾人都是一片事不關己樣子,即使有少數幾個嘴上答應的,臉上表情也滿是不以為然,唯有在心中暗暗歎一口氣。


    遼東已為建州韃虜占據肆虐多年,有血性,有膽量,敢反抗的好男兒早被屠殺殆盡,凡是能生存下來的,都是些“聰明”人。遇事能不出頭就不出頭,如同一盤散沙般難以聚合――但這才是他們能活下來的基礎。


    眼前這些人還算不錯了,至少還敢冒險逃跑。屯子裏那些即使聽到了韃子軍大敗,有機會逃離的消息也不敢動作,仍舊老老實實接受韃子奴役的包衣奴才,那才叫徹底沒救了。他雖然努力勸說,也隻召集了幾戶人家跟著一起逃跑。在路上倒是陸陸續續匯合了不少逃人,漸漸形成眼前這一個足有百多人的大團隊。


    但這些人隻是臨時聚合,路上稍有個風吹草動就是一哄而散,誰也顧不上誰。按常理說這種鬆散隊伍根本不可能在遼東這種地方存在的,以韃子兵的凶狠殘暴,從前隻要在路上發現一個逃人,必定會大肆搜索。到最後誰都跑不掉,整個隊伍全都是個死字。但偏偏,這一次韃子兵的動作卻很反常――在官道上的巡邏次數減少了許多不算,就是每次出現也是聲勢浩大,馬蹄聲老遠便能聽見。也就給了眾人躲避隱藏的時間。


    而韃子兵的搜索也比以往馬虎得多,某次甚至看到有個女人抱著小孩停留在路上沒來得及躲開,也隻是給了她幾鞭子要她跪在路上,之後便自顧自揚長而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刀砍死之後再去找其他人,這才使得這支臨時隊伍能夠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到這裏。.tw[]


    不過。好在,這一切即將過去――這群人又往前走了一段,終於在天色將晚之前,看到路邊出現了一處被燒毀的韃子哨站,其炭色尚新。應該是不久前才剛剛著過火的,這讓所有人心頭都是一鬆――韃子兵打了敗仗的消息果然不是虛言。


    當天晚上,這群人就在被燒毀了一半的哨站中過夜。無論白天時他們是如何的互不信任,毫無關係,這時候卻不得不互相擁擠在一處,象羊群一樣,靠著彼此間的體溫熬過那漫漫寒夜。


    天亮後繼續上路,如此又走了一整天。當他們通過已被炸成一片廢墟的金州城關後,所有人都發出一聲歡呼――過了這裏,便是韃子兵的棄守之處。意味著不會再有後金的巡邏部隊過來,他們終於安全了!


    過了金州,再往前不遠,就是旅順城寨所轄之地。和所有剛剛經曆過兵災戰火的地方一樣,這一路上甚是荒涼,官道也極為崎嶇――東江軍和後金兵拉鋸的戰術之一便是毀路挖溝。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在道路上種上樹苗,短時間內形成灌木叢以避免被後金軍隊長驅直入。眼前這段路還是先前孔有德為了率軍進攻旅順城才整修。但以後金的技術水平,也就是勉強能通行人馬的程度。後金軍敗退後東江軍沒去按傳統繼續破壞已經很好了。當然不可能再費力整修。


    不過對於這百來個剛從虎口中脫離出來的難民來說,哪怕地上滿是荊棘也要堅持往前走的――重回大明轄下,至少不用擔心隨時會送命了。不久之後,他們在路上遇到了一隊明軍的巡邏士卒,一眾難民們當即歡天喜地上前行禮詢問,卻不料對方全然一副見怪不怪表情,指了方向道:


    “去那邊去那邊,去海邊南城關,找瓊海鎮的兵,是他們收容逃人。看見打紅旗著綠襖的短毛就是。”


    這些難民一路逃至此處,大都**萬狀,原先就靠一口氣硬撐著,此時見到大明朝的軍隊,心頭一泄,許多人都坐在地上起不來了。對此那些明軍卻仿佛已是司空見慣,有個老卒拉開嗓子吼道:


    “大夥兒再加把勁吧,到了短毛那邊就好了,他們給吃的,大米粥和白麵饃饃!”


    大米粥!還有白麵饃饃!這兩個詞果然讓難民們又鼓起勁來,哪怕是最虛弱的人也堅持著爬起來繼續向前。那隊明軍也頗為好心派了個人幫他們帶路。一路上談談說說的,不知不覺間,便到了一處海邊營地前。


    初次看到那營地,所有難民都嚇了一大跳――那營地規模極大,高低起伏的山坡上象棋盤似的劃分了許多大方格,從山腳到山頂,無數人群在那裏忙忙碌碌,給人的感覺不象是先前那位明軍兵爺介紹中,臨時供逃人居住的“難民營”,倒像是在建造什麽城池宮殿之類的大工役之地。


    有些膽小的忍不住想該不是上當了吧,這裏難道是騙人來做苦力的?不過既然人都來了,再想其它也無益。苦力就苦力吧,總比在韃子那裏吃苦不算還隨時可能喪命要好。


    又走一段,從空氣中飄來的食物香氣讓所有胡思亂想都全部轉變為了一個念頭――有好吃的!那帶路明軍熟門熟路的把他們帶到一處大院門前,跟守門的幾個綠皮兵打個招呼,拿了幾個大饅頭揣在懷裏便高高興興離去,臨走時指著那些綠皮兵朝逃人們笑道:


    “好啦,以後一切都聽他們的,你們就能過上好日子啦。”


    剛剛才有點熟悉的兵爺走掉了,一眾難民們都有些緊張的看著眼前那幾位身穿綠色軍衣,腦袋上隻覆蓋著短短一層直發的瓊海鎮軍人。他們和這些難民以往熟悉的大明官兵不一樣,不僅僅是服裝衣飾上的不同,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精氣神上的差別。


    比起那些總是彎腰駝背,仿佛已被重重災難壓跨的明朝官兵,這些綠皮短毛兵普遍更年輕,更有朝氣,在他們眼中洋溢著一種傲氣,那是隻有在戰場上擊敗過無數敵人,經常取得勝利的軍人才會有的驕傲,卻又完全不同於韃子兵的殘暴。而是充滿著溫和與友善,一如他們臉上的笑容。


    那幾名短毛士兵走了過來,臉上笑咪咪的,也沒什麽廢話,一開口就是最實際的:


    “大家都餓了吧,先進去歇一歇腳,吃點東西,然後咱們再說別的。”


    隨即,他們便帶領眾人進入大院。這裏似乎是個露天食堂,一大片空地上,整整齊齊排列著無數長條桌凳,足以容納上千人進餐。不過此時並非飯點,食堂裏頭空蕩蕩的。倒是後麵的廚房始終不曾停火,裏麵有無數人在熱氣騰騰的忙個不休。


    在士兵的安排下,這百多人以家庭為單位,各自找了地方坐下。然後便看見一大群平民裝束的人從後麵棚子裏推出幾輛平板車,幾輛車上裝著個大桶,桶裏飄出陣陣米粥香味,而另幾輛車上則是若幹大籮筐,籮筐裏滿滿的堆著許多白花花的大饅頭。


    果然是大米粥和白麵饃饃!難民們一下子全都激動起來,很多人本能的站起來想要去爭搶,但卻被那些已經對此很有經驗的士兵製止住:


    “坐下,坐下!站著的人沒得吃哦!”


    語調雖不嚴厲,態度卻十分堅決,那些難民隻能老老實實坐著,等小車推到麵前,每人先發了一套餐具:包括一個木頭碗,一把木頭勺子和一雙木筷。然後便是運送食物的車輛過來,給所有人打上滿滿一碗濃稠的白米粥,外加兩個白麵饅頭。另外還往桌子上擺放了若幹小碟子,裏麵沒別的,就是一碟碟白花花的細鹽,這也是唯一的下飯之物。


    但那些難民已經非常滿意了,他們情願冒著生命危險逃出來也不肯留在韃子那裏,自然都是些最為貧苦,最為艱難的人家。不要說這一路上都忍饑挨餓的,就是以前在家裏時,能看到大米白麵的機會也不多,這時候自然啥都不管,放開吃唄。一時間,場地中隻聽到一片悉哩呼嚕的喝粥聲和咀嚼聲。


    這時便看出各家各戶習慣不同了――有人是細嚼慢咽,小口吃小口喝,細細品嚐著食物帶來的歡悅。而有人則是三口兩口便全部下了肚,然後便眼巴巴看著別人吃喝。若是在荒僻無人之處沒準兒便要硬搶,可是在這個全然陌生之處,又是在那些短毛兵爺注目之下,卻沒這膽子,隻能幹坐著,順便把粥碗給舔得幹幹淨淨……


    待這群人吃喝了個差不多,那位帶他們進來的短毛兵爺拍了拍巴掌,吸引到所有人注意力之後,才笑眯眯開口道:


    “歡迎大家來投奔我們瓊海軍,不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到了我們這裏,可就要守我們的規矩。”(未完待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