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偉立時便明白了這大漢為何這樣看著他,定是這大漢下來取水,拿了葫蘆灌了水喝了,才發現上遊方三偉那一雙浸在水中的臭腳丫子,可是已經咚咚的飲了數口下肚,如何吐的幹淨?
這大漢又如何能不氣?
方三偉心中有些慌恐,這大漢看上去十分威猛凶狠,腰間又有一把大斧,如若惱怒衝過來,小命可就又危險了。
於是方三偉坐了身來想穿上靴子跑,可是那靴子讓他丟的遠遠的,再說就是不遠,那大漢也不可能由著他穿好鞋子。
他想對那大漢說些什麽對不起的話,可一時卻不知道怎麽開口,這本不是他的錯,隻是那大漢未曾看到他而已,難道讓他說:對不起,我不應該躺在這裏把腳放在水中?
那大漢直向他走來,方三偉心中呯呯嚇的直跳,想赤了腳逃跑,卻一時竟然邁不開步子。
大漢走到他身側,伸手指指了他麵前怒道:“你這廝……你這廝竟然……”他半天沒向下說,一時竟然也詞窮了。
他的表情好似想好好的罵方三偉一番,卻不知道從何罵起,指著方三偉的手指顫動,顯得十分痛苦,方三偉看到他的表情,竟然肚子裏給惹的大笑了,他卻不敢臉上表露出一絲來,生怕惹怒了這大漢。
那大漢自歎了一聲,氣的在自己的大腿上狠拍一記,卻走過方三偉到了他上遊,用溪水好好的洗了洗那個大葫蘆,裝了水又認真的漱口半天,才又打滿了水,走過方三偉身後,從那小路向上到了那大道去了。
方三偉聽到這人走過他身後之時,鼻孔好似重重出了口氣,想是怒氣未消,這大漢麵相雖凶,為人卻不惡,否則絕不會這麽輕易的放過他。
那大道之上傳來一聲馬的低廝之聲,接著是馬蹄鐵擊地的聲音。
“有馬!”方三偉有點高興,說不定可以搭他一程,他昨天走了一夜,真不想再走路了。
他從溪水裏把腳拿出來,跳著去拿了鞋子來穿,也不管是不是腳上還是濕濕的了,隻怕那馬已經走了。
方三偉從那個大漢上去的小路爬上那條大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木柴垛,垛在一輛馬車之上,那木柴垛碼的整整齊齊,竟似和後世所見的汽車拉差不多,剛才所見的那個大漢,拿著一些青草,正在給拉車的一匹灰馬喂食。
方三偉看到這匹馬,有些吃驚,這匹馬說是灰色的,卻是全身毛發雜亂,黑白紅灰褐全都有一些,這馬生的極為高大,比方三偉所見的馬都要高大一頭,馬的右眼已經有些渾濁,應該是視力有些問題了,馬的肚子有些大,腰間有些下陷了,倒有些像驢子的形式,馬腿極為粗壯,馬鬃有些長。
這匹馬遠遠的看上去,竟然好像是一頭小象,隻是做為一匹馬來說,它生的太醜了點。
那大漢看了一眼從小溝裏走上來的方三偉,沒有理會他,他把手中剩餘的青草丟在地上,讓那匹醜馬自己把草吃完,然後束了束腰帶,輕輕的躍在了高大的柴垛車前麵留下一小小的趕車的空位上,準備繼續趕路了。
方三偉急促促的跑到那大漢麵前,滿麵陪著笑容對那個大漢道:“這位大哥,在下剛才真是該死,還請大哥見諒。不知大哥能否捎帶在下一程?”
那大漢上下打量了他一下,他赤著上身,頭發蓬鬆著,穿著一條滿是灰塵和已經掛了許多破洞的褲子,鞋子已經露著腳趾出來,這樣的打扮就是一個街頭的叫花子。
那大漢看完,有些不屑的道:“你要上哪裏去?”方三偉也不知道他能上那裏,反問那大漢道:“大哥你要到哪裏去?”大漢道:“延州城外。”
方三偉嗬嗬笑了道:“巧了,在下也要到延州城外,還請大哥行個方便。”
大漢點點頭道:“方便倒是可以,隻是你坐在哪裏?”方三偉繞了這馬車看了一周,也真沒有什麽地方可坐,除非是那高高的柴垛頂上。
他一指對頂上對那大漢道:“我坐在這上麵可好?”大漢兩手一攤道:“你上的去我便搭你。”
方三偉扒著那馬車向上又跳又爬的,那木柴碼的極為整齊,連個腳踩手抓的地方都沒有,他又不會輕功,怎麽也上不去。
大漢雙手抱了肩頭,笑嘻嘻的看著他,方三偉看看真的上不去,歎了口氣決定放棄了,看來隻能坐在這裏等等是否有後麵的車子路過,或者走路了。
那大漢走到馬車前麵,踩在他坐的那個位置,彎腰向方三偉招了招手,方三偉走了過來,大漢把他轉了個方向,右手抓著他的褲帶,左手托了他小腿,高高的將他舉了起來,方三偉手抓了那木柴繩索,攀上了那高高的柴車頂。
大漢拿了馬鞭,衝方三偉喊了一句:“可坐穩了。”然後虛抽一鞭,那匹醜馬便緩緩的拉動了馬車。
方三偉讚歎道:“大哥高姓大名,真是好力氣啊。”大漢聽他稱讚,心中有些得意,笑而答道:“在下姓施,單名一個全字,行慶關外人氏,噢,便是以前的虎牢關。”
方三偉前世曾玩過《三國殺》,知道虎牢關是三英戰呂布的地方,可是到底是在現實中的那裏,他卻不知道了,在他的腦海裏,凡是“關”者,肯定要麽是在燕京東北河北,要麽就是在西北。
方三偉哦了一聲,道:“在下姓方,名……”他忽然覺得方三偉這個名字太現代了些,如今穿越到了宋朝,就應該叫個比較古味的名字,他想到了那個糧草大營中老軍寫的木牌“方進食”,其實那名如果字改一下,還有些味道的,想到這裏,他接道:“名進石,嗬嗬,方進石。”
他不由讀了兩遍這個名字,開始有些好聽,可是又想:莫不是讓老子吃石頭?或者讓人誤會是個進士?哈哈……想到此處,方進石禁不住有些得意。
施全自然不會猜到他心中所想的,他在那裏趕車,看不到頭頂的方進石的表情,隻是道:“原來我們還是個本家。隻是不知道誰的輩份高些。”
方進石道:“剛才大哥不是說姓施麽?”施全道:“在下這一支先祖也是姓方的,隻是得罪了某大員,受了誅連,不得已才改了姓施,施字,折了就是‘方人也’,總還是姓方的。
方進石還沒有想到原來這姓施的也是這樣來的,他有些討好這個大漢道:“那一定我們是平輩了,看大哥年歲可能長些,以後你便是我真正的大哥了。”
施全聽他這麽說,也是開心,笑道:“難得你不嫌我是個配軍,還願意稱我做大哥,你這兄弟,我是認下了。”方進石一愣,道:“配軍?那是什麽軍隊?”
施全猛然勒住了馬,他從馬車上跳了下來,伸手撩開臉前的頭發,衝著坐在車頂的方進石道:“原來是小兄弟未曾注意到在下的墨黥印記。”方三偉從馬車上望下去,隻見施全右臉頰靠上的地方好似有一兩個小字,隻是不知是當時刺墨之時不清楚,還是後來讓他用東西磨的花了。
施全兩眼望著他,眼睛有些期待有些悲憤,方進石能感覺到他心中那種經常讓人看不起,卻又想讓人重視的感覺。
方進石心中念頭轉過,大聲道:“原來施大哥是刺配充軍,如今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無道昏君……以在下所想,凡是刺配的多是些英雄好漢,都是走投無路奮起一搏者,想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不是也是個賊配軍,可是那個敢不挑起大指,讚一聲大英雄!”
他本要多說一些黑暗亂世的詞語,可是一來暫時想不到,二來他現在尚不清楚他所處的時代,如果他知道當朝的六賊名字,隻怕更會罵的精彩紛呈,更別提知道那個耳熟能詳的高俅高太尉此時正飛揚跋扈在當朝了。
他這話說的神情激揚,唾沫亂飛了,施全望著方進石,感覺他不像做偽,於是心喜道:“兄弟說的極是,哈哈,大英雄那是不敢當的,隻是如果平白讓人欺負了,還不敢搏他一搏,豈是大丈夫所為?”方進石讚同道:“正該如此。”
施全又道:“方才這個話,隻你我二人聽到就是了,人多處兄弟卻要小心口舌,若給小人聽去了,可是大大的不妙。”他聽方進石當了他的麵,評時政而言聖失,真當他是自己人一般,心中更是歡喜,卻不知方進石剛剛從後世穿越而來,隻是一時沒有想到這種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還以為不當他是外人相信他呢。
方進石這個時候也想到這一層了,心中想到:幸虧是這個施全為人不錯,如別小人聽去了,隻怕又報了官抓我又去蹲大牢,那真的可能讓我去“進石”了。
施全又道:“聽兄弟剛才說起有個英雄林衝,不知是何方人士,大哥從未曾聽人說起過。”
【鞏梅春批注曰】方氏一支改施姓緣由,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殺害後,其同姓族人紛紛外逃,以避株連,因而有改稱施氏者。“施”字,拆開為“方人也”,因而也有為方氏者。
此時北宋末年,不通也
這大漢又如何能不氣?
方三偉心中有些慌恐,這大漢看上去十分威猛凶狠,腰間又有一把大斧,如若惱怒衝過來,小命可就又危險了。
於是方三偉坐了身來想穿上靴子跑,可是那靴子讓他丟的遠遠的,再說就是不遠,那大漢也不可能由著他穿好鞋子。
他想對那大漢說些什麽對不起的話,可一時卻不知道怎麽開口,這本不是他的錯,隻是那大漢未曾看到他而已,難道讓他說:對不起,我不應該躺在這裏把腳放在水中?
那大漢直向他走來,方三偉心中呯呯嚇的直跳,想赤了腳逃跑,卻一時竟然邁不開步子。
大漢走到他身側,伸手指指了他麵前怒道:“你這廝……你這廝竟然……”他半天沒向下說,一時竟然也詞窮了。
他的表情好似想好好的罵方三偉一番,卻不知道從何罵起,指著方三偉的手指顫動,顯得十分痛苦,方三偉看到他的表情,竟然肚子裏給惹的大笑了,他卻不敢臉上表露出一絲來,生怕惹怒了這大漢。
那大漢自歎了一聲,氣的在自己的大腿上狠拍一記,卻走過方三偉到了他上遊,用溪水好好的洗了洗那個大葫蘆,裝了水又認真的漱口半天,才又打滿了水,走過方三偉身後,從那小路向上到了那大道去了。
方三偉聽到這人走過他身後之時,鼻孔好似重重出了口氣,想是怒氣未消,這大漢麵相雖凶,為人卻不惡,否則絕不會這麽輕易的放過他。
那大道之上傳來一聲馬的低廝之聲,接著是馬蹄鐵擊地的聲音。
“有馬!”方三偉有點高興,說不定可以搭他一程,他昨天走了一夜,真不想再走路了。
他從溪水裏把腳拿出來,跳著去拿了鞋子來穿,也不管是不是腳上還是濕濕的了,隻怕那馬已經走了。
方三偉從那個大漢上去的小路爬上那條大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木柴垛,垛在一輛馬車之上,那木柴垛碼的整整齊齊,竟似和後世所見的汽車拉差不多,剛才所見的那個大漢,拿著一些青草,正在給拉車的一匹灰馬喂食。
方三偉看到這匹馬,有些吃驚,這匹馬說是灰色的,卻是全身毛發雜亂,黑白紅灰褐全都有一些,這馬生的極為高大,比方三偉所見的馬都要高大一頭,馬的右眼已經有些渾濁,應該是視力有些問題了,馬的肚子有些大,腰間有些下陷了,倒有些像驢子的形式,馬腿極為粗壯,馬鬃有些長。
這匹馬遠遠的看上去,竟然好像是一頭小象,隻是做為一匹馬來說,它生的太醜了點。
那大漢看了一眼從小溝裏走上來的方三偉,沒有理會他,他把手中剩餘的青草丟在地上,讓那匹醜馬自己把草吃完,然後束了束腰帶,輕輕的躍在了高大的柴垛車前麵留下一小小的趕車的空位上,準備繼續趕路了。
方三偉急促促的跑到那大漢麵前,滿麵陪著笑容對那個大漢道:“這位大哥,在下剛才真是該死,還請大哥見諒。不知大哥能否捎帶在下一程?”
那大漢上下打量了他一下,他赤著上身,頭發蓬鬆著,穿著一條滿是灰塵和已經掛了許多破洞的褲子,鞋子已經露著腳趾出來,這樣的打扮就是一個街頭的叫花子。
那大漢看完,有些不屑的道:“你要上哪裏去?”方三偉也不知道他能上那裏,反問那大漢道:“大哥你要到哪裏去?”大漢道:“延州城外。”
方三偉嗬嗬笑了道:“巧了,在下也要到延州城外,還請大哥行個方便。”
大漢點點頭道:“方便倒是可以,隻是你坐在哪裏?”方三偉繞了這馬車看了一周,也真沒有什麽地方可坐,除非是那高高的柴垛頂上。
他一指對頂上對那大漢道:“我坐在這上麵可好?”大漢兩手一攤道:“你上的去我便搭你。”
方三偉扒著那馬車向上又跳又爬的,那木柴碼的極為整齊,連個腳踩手抓的地方都沒有,他又不會輕功,怎麽也上不去。
大漢雙手抱了肩頭,笑嘻嘻的看著他,方三偉看看真的上不去,歎了口氣決定放棄了,看來隻能坐在這裏等等是否有後麵的車子路過,或者走路了。
那大漢走到馬車前麵,踩在他坐的那個位置,彎腰向方三偉招了招手,方三偉走了過來,大漢把他轉了個方向,右手抓著他的褲帶,左手托了他小腿,高高的將他舉了起來,方三偉手抓了那木柴繩索,攀上了那高高的柴車頂。
大漢拿了馬鞭,衝方三偉喊了一句:“可坐穩了。”然後虛抽一鞭,那匹醜馬便緩緩的拉動了馬車。
方三偉讚歎道:“大哥高姓大名,真是好力氣啊。”大漢聽他稱讚,心中有些得意,笑而答道:“在下姓施,單名一個全字,行慶關外人氏,噢,便是以前的虎牢關。”
方三偉前世曾玩過《三國殺》,知道虎牢關是三英戰呂布的地方,可是到底是在現實中的那裏,他卻不知道了,在他的腦海裏,凡是“關”者,肯定要麽是在燕京東北河北,要麽就是在西北。
方三偉哦了一聲,道:“在下姓方,名……”他忽然覺得方三偉這個名字太現代了些,如今穿越到了宋朝,就應該叫個比較古味的名字,他想到了那個糧草大營中老軍寫的木牌“方進食”,其實那名如果字改一下,還有些味道的,想到這裏,他接道:“名進石,嗬嗬,方進石。”
他不由讀了兩遍這個名字,開始有些好聽,可是又想:莫不是讓老子吃石頭?或者讓人誤會是個進士?哈哈……想到此處,方進石禁不住有些得意。
施全自然不會猜到他心中所想的,他在那裏趕車,看不到頭頂的方進石的表情,隻是道:“原來我們還是個本家。隻是不知道誰的輩份高些。”
方進石道:“剛才大哥不是說姓施麽?”施全道:“在下這一支先祖也是姓方的,隻是得罪了某大員,受了誅連,不得已才改了姓施,施字,折了就是‘方人也’,總還是姓方的。
方進石還沒有想到原來這姓施的也是這樣來的,他有些討好這個大漢道:“那一定我們是平輩了,看大哥年歲可能長些,以後你便是我真正的大哥了。”
施全聽他這麽說,也是開心,笑道:“難得你不嫌我是個配軍,還願意稱我做大哥,你這兄弟,我是認下了。”方進石一愣,道:“配軍?那是什麽軍隊?”
施全猛然勒住了馬,他從馬車上跳了下來,伸手撩開臉前的頭發,衝著坐在車頂的方進石道:“原來是小兄弟未曾注意到在下的墨黥印記。”方三偉從馬車上望下去,隻見施全右臉頰靠上的地方好似有一兩個小字,隻是不知是當時刺墨之時不清楚,還是後來讓他用東西磨的花了。
施全兩眼望著他,眼睛有些期待有些悲憤,方進石能感覺到他心中那種經常讓人看不起,卻又想讓人重視的感覺。
方進石心中念頭轉過,大聲道:“原來施大哥是刺配充軍,如今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無道昏君……以在下所想,凡是刺配的多是些英雄好漢,都是走投無路奮起一搏者,想那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不是也是個賊配軍,可是那個敢不挑起大指,讚一聲大英雄!”
他本要多說一些黑暗亂世的詞語,可是一來暫時想不到,二來他現在尚不清楚他所處的時代,如果他知道當朝的六賊名字,隻怕更會罵的精彩紛呈,更別提知道那個耳熟能詳的高俅高太尉此時正飛揚跋扈在當朝了。
他這話說的神情激揚,唾沫亂飛了,施全望著方進石,感覺他不像做偽,於是心喜道:“兄弟說的極是,哈哈,大英雄那是不敢當的,隻是如果平白讓人欺負了,還不敢搏他一搏,豈是大丈夫所為?”方進石讚同道:“正該如此。”
施全又道:“方才這個話,隻你我二人聽到就是了,人多處兄弟卻要小心口舌,若給小人聽去了,可是大大的不妙。”他聽方進石當了他的麵,評時政而言聖失,真當他是自己人一般,心中更是歡喜,卻不知方進石剛剛從後世穿越而來,隻是一時沒有想到這種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還以為不當他是外人相信他呢。
方進石這個時候也想到這一層了,心中想到:幸虧是這個施全為人不錯,如別小人聽去了,隻怕又報了官抓我又去蹲大牢,那真的可能讓我去“進石”了。
施全又道:“聽兄弟剛才說起有個英雄林衝,不知是何方人士,大哥從未曾聽人說起過。”
【鞏梅春批注曰】方氏一支改施姓緣由,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殺害後,其同姓族人紛紛外逃,以避株連,因而有改稱施氏者。“施”字,拆開為“方人也”,因而也有為方氏者。
此時北宋末年,不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