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分崩離析(下)
軍營內,空氣凝固。
操場中央,擺放著七具冰冷的屍體,軍醫也正在為剩下四位受傷的士兵包紮,四周擠滿了眼睛赤紅,捏緊拳頭的二旅士兵,牙齒打磨的格格聲隔著老遠都能聽到。人群一角,黃克強和蔣作賓等匆匆趕來的南京政fu陸軍部的官員們麵無表情,既想安撫又怕事情越大。
十幾位聞風而來的中外記者不停按動快門,越來越多的各地援軍的軍官們也趕到了這裏,他們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望著這支已經處於暴怒邊緣的部隊。在南京城內,更大的調動已經開始,一門門大炮被拖拽出來,緊急召集起來的士兵們躲在沙包後麵伸出槍管,望著因為騷亂被焚毀的商鋪和民居,茫然四顧,紛紛詢問這次的敵人是誰。
總統府二樓的一扇窗戶後麵,一個身影悄然望著遠處二旅駐地,此時此刻他是開心還是擔憂?是希望徹底動亂繼續延續政治生命,還是希望盡快化解危機?沒人知道。
所有目光都凝聚到了餘德海身上,他緩緩放開犧牲連長的手,將胸口的黑骷髏胸章上的血跡擦幹淨又擺放整齊。四周的戰士們眼角含淚,一個小時前他們還活蹦亂跳,搶自己的煙卷,說葷段子,對每位經過的女人品頭論足,可一個小時後,卻已經天人相隔。他們都是戰鬥英雄,本該死在戰場上,可現在!卻死在了那些口口聲聲自稱革命同誌的槍下!!
餘德海站了起來,目光徐徐掃過四周的將士後停留在了黃克強等人臉上,充滿血絲的眼球讓幾位膽小的官員下意識退後了兩步。聲音嗚咽,如同一隻受傷後獨自舔舐傷口的野獸:“從起義夜晚起,我們就是兄弟!打劉家廟他衝在了最前麵,和我一起北進光複湖北!武勝關上我們並肩血戰七天!他親手打死了十幾個北洋兵,他和我們一起拖住了北洋的腳步,和我們一起打敗了第四鎮!讓北洋重挫退兵,為革命勝利......贏得了時間。”
“你們誰來告訴我!他為什麽躺在這裏!為什麽!”聲嘶力竭的怒吼聲讓人害怕,要不是邊上兩位軍官拉住,恐怕他已衝入官員之中將那些人暴打一頓。
話語激起了士兵們的怒火,紛紛揮舞著拳頭怒吼起來,更有年輕軍官站了出來:“我們國防軍從起義以來,安三鎮,複全境,血戰武勝關,孝感保衛戰,小倉山殲敵......定湖南,戰四川......!我們拖住了數萬北洋精銳,讓他們騰不出手南下,我們付出了一萬六千軍民死傷的代價!他們的鮮血可以染紅江水,他們的白骨至今還無法收齊!沒有我們,你們能有今天嗎?沒有我們......南京能光複嗎?你們能坐在這裏高談闊論嗎?滿清政fu會這麽快退位嗎?
我們得到命令,星夜趕來支持北伐!我們不要你們提供軍糧,不要你們的軍餉!我們帶來了機槍和大炮,可你們做了什麽!派人去殺我們的司令,又來搶我們的軍糧,現在......還殺死了我們的袍澤,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麽?!!”
這位軍官怒吼剛完,另一位年輕軍官再次站到了中央。趕來的中外記者們全部把相機對準了他。“我們灑熱血,拋頭顱,為了推翻滿清,為了建設新中國,我們無怨無悔!即便拿槍指著我們的腦袋都不會皺眉!但你們做了什麽?兩個月了,政fu依然一片混亂,報紙上每天都是吵架,民生凋零,工廠停產,南京碼頭來往船隻少了一大半!
我們知道,那些搶東西的兄弟都被逼沒了活路,所以我們無恨......我們隻怪自己瞎了眼睛!因為臨時政fu根本就是在玩弄我們!你們沒錢嗎?不!都被你們撈光了!你們把鐵路抵押給了日本人換了貸款,你們發行軍票用槍口逼著老百姓認購!到最後居然還想把我們湖北的漢冶萍也抵押給日本人!你們這是在賣國!
甲午的恥辱還未洗去,你們就準備把國家命脈全部賣給日本!更可氣的是,賣掉這些東西的錢呢?錢呢!近千萬款子握在手裏,為何不出餉,為何不出夥食?.......到最後!你們還居然還不顧那我們這些為你們打生打死的士兵,要把南方出賣給袁世凱那個野心家!早知這樣,我們還和北洋打什麽?那是整整一萬六千條生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和親人!”
“他們死的......太冤枉了!”青年軍官叫喊著,任由淚水滂沱,最後再也支撐不住緩緩跪倒在地,很多戰士都知道,他的哥哥正是在武勝關血戰中倒在了北洋炮口下。悲憤到了極點的傷心之態讓那些外國記者都落下了眼淚,隻有兩位日本記者神色陰霾,筆尖刷刷的記錄著什麽,但這個時候誰也不敢激怒士兵。
聞訊趕來的各地援兵的軍官們集體失聲。一些人陪著落淚,一些人咬緊牙關,更多人搖著頭,歎著氣......默默看著一位又一位國防軍士兵和軍官走出來,叱責,叫罵最後泣不成聲。
黃克強微微張著嘴巴,身體顫抖腳下趔趄,蔣作賓和李書誠等陸軍部的軍官們紛紛垂了下頭,至於那些文官們,已經開始臉色蒼白,他們看到了另一種東西正在滋生,正在呐喊、指責和哭泣中瘋狂蔓延。叫罵和激昂的話語讓他們膽戰心驚,恨不能讓大炮把這裏轟平......可誰敢?密密麻麻的拉栓聲如同魔鬼的呼嘯從所有人耳旁掠過,一些人甚至開始後撤準備找地方隱蔽,誰還能擋住這些暴怒的將士?四千多曆經血戰,能把北洋第四鎮打殘的精銳士兵,足以把整個南京城掀翻!
難忍,害怕,擔憂!但誰也無可奈何,隻能任由著聲音傳向四方,任由記者們添油加醋的描述,誰都知道等明天這些話,這些事情見報後,南京政fu將喟然倒塌,整個南中國也將分崩離析一發不可收拾。
餘德海噙著淚,走到了中央高高舉起右臂:“弟兄們.......記得我們穿上軍裝時,對軍旗許下的誓言嗎?司令正帶著三省百姓們建設新家園,數千萬百姓還需要我們去保護......在貴州!在西南,還有我們的袍澤在司令的指揮下為了國家奮戰到底!我們的希望不在這裏,我們......回家!回家和大家一起建設三省,建設西南!”
“回家!”
“不再替這些狗養娘的賣國賊幹了!”
“.......。”
餘德海目光緊鎖,牙縫裏冒著寒氣:“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忍讓,從此刻起!我們不再受這種窩囊氣,如果......你們對付我們,我發誓會把子彈打進你們的屁眼!請轉告大總統,滿清倒台,北伐終止,北伐先鋒旅自請撤離。”說完後,他舉起了手臂。
遺骸被緩緩裝入了棺木,最上麵被覆蓋上了闕紅猙獰的飛虎戰旗,數十位士兵走了出來,將棺木扛在肩上向碼頭還未離開的運輸船走去。第二旅的士兵開始啟程,他們寧願住在碼頭上等船,也不願意再留在這裏。
等第二天緊急從江西等地征召來的船隻抵達,國防軍一師二旅,北伐先鋒旅帶著滿腔怒火對南京的失望離開。他們的離開讓繼續留守在此的部隊愈加混亂,越來越多的士兵帶槍悄悄踏上了返程,而一部分沒拿到遣散費的士兵更是縱火戒劫掠,肆意搶劫,南京城一下子成了人人厭惡之地。
隨著報紙刊登出這個消息,全中國再次一片嘩然,大家剛經曆了北京城一場突乎其來的騷亂,卻沒想南京也無法幸免,而英法美等國在華報紙更是捅出了二旅那些年輕軍官和士兵的講話,南京政fu和會黨人的形象完全垮塌,各種各樣的貪汙和舞弊案件也被記者們挖掘出來。在南京臨時政fu的最後歲月裏,人民從崇拜、高興,仰望一下子變成了唾棄和咒罵,最終崩裂。
著名的紐約時報記者發回了這樣一段評論:過去的四個月中,我們見證了這個世界最大民主體製的誕生,但僅僅一個上午,它就轟然倒塌。我想每位生活和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美國人都應該認識到,有些人已經不值得信賴。
在隻有日本例外,當二旅將士指責南京是賣國賊,將國家賣給日本,還屢次提起甲午雪恥的言論後,日本政fu立刻指責楊秋故意破壞中日友好,要求國防軍向日本道歉。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接任臨時大總統的同一時刻,回到武昌的楊秋立刻接見了二旅將士,除了表示每位犧牲將士會都按照烈士標準得到助外,還表示三省和國防軍將不會放棄夢想。當有外國記者問道他對南京城的現狀作何感想時,他臉色鐵青。
“這是背叛。”
。
。
*
軍營內,空氣凝固。
操場中央,擺放著七具冰冷的屍體,軍醫也正在為剩下四位受傷的士兵包紮,四周擠滿了眼睛赤紅,捏緊拳頭的二旅士兵,牙齒打磨的格格聲隔著老遠都能聽到。人群一角,黃克強和蔣作賓等匆匆趕來的南京政fu陸軍部的官員們麵無表情,既想安撫又怕事情越大。
十幾位聞風而來的中外記者不停按動快門,越來越多的各地援軍的軍官們也趕到了這裏,他們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望著這支已經處於暴怒邊緣的部隊。在南京城內,更大的調動已經開始,一門門大炮被拖拽出來,緊急召集起來的士兵們躲在沙包後麵伸出槍管,望著因為騷亂被焚毀的商鋪和民居,茫然四顧,紛紛詢問這次的敵人是誰。
總統府二樓的一扇窗戶後麵,一個身影悄然望著遠處二旅駐地,此時此刻他是開心還是擔憂?是希望徹底動亂繼續延續政治生命,還是希望盡快化解危機?沒人知道。
所有目光都凝聚到了餘德海身上,他緩緩放開犧牲連長的手,將胸口的黑骷髏胸章上的血跡擦幹淨又擺放整齊。四周的戰士們眼角含淚,一個小時前他們還活蹦亂跳,搶自己的煙卷,說葷段子,對每位經過的女人品頭論足,可一個小時後,卻已經天人相隔。他們都是戰鬥英雄,本該死在戰場上,可現在!卻死在了那些口口聲聲自稱革命同誌的槍下!!
餘德海站了起來,目光徐徐掃過四周的將士後停留在了黃克強等人臉上,充滿血絲的眼球讓幾位膽小的官員下意識退後了兩步。聲音嗚咽,如同一隻受傷後獨自舔舐傷口的野獸:“從起義夜晚起,我們就是兄弟!打劉家廟他衝在了最前麵,和我一起北進光複湖北!武勝關上我們並肩血戰七天!他親手打死了十幾個北洋兵,他和我們一起拖住了北洋的腳步,和我們一起打敗了第四鎮!讓北洋重挫退兵,為革命勝利......贏得了時間。”
“你們誰來告訴我!他為什麽躺在這裏!為什麽!”聲嘶力竭的怒吼聲讓人害怕,要不是邊上兩位軍官拉住,恐怕他已衝入官員之中將那些人暴打一頓。
話語激起了士兵們的怒火,紛紛揮舞著拳頭怒吼起來,更有年輕軍官站了出來:“我們國防軍從起義以來,安三鎮,複全境,血戰武勝關,孝感保衛戰,小倉山殲敵......定湖南,戰四川......!我們拖住了數萬北洋精銳,讓他們騰不出手南下,我們付出了一萬六千軍民死傷的代價!他們的鮮血可以染紅江水,他們的白骨至今還無法收齊!沒有我們,你們能有今天嗎?沒有我們......南京能光複嗎?你們能坐在這裏高談闊論嗎?滿清政fu會這麽快退位嗎?
我們得到命令,星夜趕來支持北伐!我們不要你們提供軍糧,不要你們的軍餉!我們帶來了機槍和大炮,可你們做了什麽!派人去殺我們的司令,又來搶我們的軍糧,現在......還殺死了我們的袍澤,我們到底做錯了什麽?!!”
這位軍官怒吼剛完,另一位年輕軍官再次站到了中央。趕來的中外記者們全部把相機對準了他。“我們灑熱血,拋頭顱,為了推翻滿清,為了建設新中國,我們無怨無悔!即便拿槍指著我們的腦袋都不會皺眉!但你們做了什麽?兩個月了,政fu依然一片混亂,報紙上每天都是吵架,民生凋零,工廠停產,南京碼頭來往船隻少了一大半!
我們知道,那些搶東西的兄弟都被逼沒了活路,所以我們無恨......我們隻怪自己瞎了眼睛!因為臨時政fu根本就是在玩弄我們!你們沒錢嗎?不!都被你們撈光了!你們把鐵路抵押給了日本人換了貸款,你們發行軍票用槍口逼著老百姓認購!到最後居然還想把我們湖北的漢冶萍也抵押給日本人!你們這是在賣國!
甲午的恥辱還未洗去,你們就準備把國家命脈全部賣給日本!更可氣的是,賣掉這些東西的錢呢?錢呢!近千萬款子握在手裏,為何不出餉,為何不出夥食?.......到最後!你們還居然還不顧那我們這些為你們打生打死的士兵,要把南方出賣給袁世凱那個野心家!早知這樣,我們還和北洋打什麽?那是整整一萬六千條生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和親人!”
“他們死的......太冤枉了!”青年軍官叫喊著,任由淚水滂沱,最後再也支撐不住緩緩跪倒在地,很多戰士都知道,他的哥哥正是在武勝關血戰中倒在了北洋炮口下。悲憤到了極點的傷心之態讓那些外國記者都落下了眼淚,隻有兩位日本記者神色陰霾,筆尖刷刷的記錄著什麽,但這個時候誰也不敢激怒士兵。
聞訊趕來的各地援兵的軍官們集體失聲。一些人陪著落淚,一些人咬緊牙關,更多人搖著頭,歎著氣......默默看著一位又一位國防軍士兵和軍官走出來,叱責,叫罵最後泣不成聲。
黃克強微微張著嘴巴,身體顫抖腳下趔趄,蔣作賓和李書誠等陸軍部的軍官們紛紛垂了下頭,至於那些文官們,已經開始臉色蒼白,他們看到了另一種東西正在滋生,正在呐喊、指責和哭泣中瘋狂蔓延。叫罵和激昂的話語讓他們膽戰心驚,恨不能讓大炮把這裏轟平......可誰敢?密密麻麻的拉栓聲如同魔鬼的呼嘯從所有人耳旁掠過,一些人甚至開始後撤準備找地方隱蔽,誰還能擋住這些暴怒的將士?四千多曆經血戰,能把北洋第四鎮打殘的精銳士兵,足以把整個南京城掀翻!
難忍,害怕,擔憂!但誰也無可奈何,隻能任由著聲音傳向四方,任由記者們添油加醋的描述,誰都知道等明天這些話,這些事情見報後,南京政fu將喟然倒塌,整個南中國也將分崩離析一發不可收拾。
餘德海噙著淚,走到了中央高高舉起右臂:“弟兄們.......記得我們穿上軍裝時,對軍旗許下的誓言嗎?司令正帶著三省百姓們建設新家園,數千萬百姓還需要我們去保護......在貴州!在西南,還有我們的袍澤在司令的指揮下為了國家奮戰到底!我們的希望不在這裏,我們......回家!回家和大家一起建設三省,建設西南!”
“回家!”
“不再替這些狗養娘的賣國賊幹了!”
“.......。”
餘德海目光緊鎖,牙縫裏冒著寒氣:“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忍讓,從此刻起!我們不再受這種窩囊氣,如果......你們對付我們,我發誓會把子彈打進你們的屁眼!請轉告大總統,滿清倒台,北伐終止,北伐先鋒旅自請撤離。”說完後,他舉起了手臂。
遺骸被緩緩裝入了棺木,最上麵被覆蓋上了闕紅猙獰的飛虎戰旗,數十位士兵走了出來,將棺木扛在肩上向碼頭還未離開的運輸船走去。第二旅的士兵開始啟程,他們寧願住在碼頭上等船,也不願意再留在這裏。
等第二天緊急從江西等地征召來的船隻抵達,國防軍一師二旅,北伐先鋒旅帶著滿腔怒火對南京的失望離開。他們的離開讓繼續留守在此的部隊愈加混亂,越來越多的士兵帶槍悄悄踏上了返程,而一部分沒拿到遣散費的士兵更是縱火戒劫掠,肆意搶劫,南京城一下子成了人人厭惡之地。
隨著報紙刊登出這個消息,全中國再次一片嘩然,大家剛經曆了北京城一場突乎其來的騷亂,卻沒想南京也無法幸免,而英法美等國在華報紙更是捅出了二旅那些年輕軍官和士兵的講話,南京政fu和會黨人的形象完全垮塌,各種各樣的貪汙和舞弊案件也被記者們挖掘出來。在南京臨時政fu的最後歲月裏,人民從崇拜、高興,仰望一下子變成了唾棄和咒罵,最終崩裂。
著名的紐約時報記者發回了這樣一段評論:過去的四個月中,我們見證了這個世界最大民主體製的誕生,但僅僅一個上午,它就轟然倒塌。我想每位生活和工作在這片土地上的美國人都應該認識到,有些人已經不值得信賴。
在隻有日本例外,當二旅將士指責南京是賣國賊,將國家賣給日本,還屢次提起甲午雪恥的言論後,日本政fu立刻指責楊秋故意破壞中日友好,要求國防軍向日本道歉。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接任臨時大總統的同一時刻,回到武昌的楊秋立刻接見了二旅將士,除了表示每位犧牲將士會都按照烈士標準得到助外,還表示三省和國防軍將不會放棄夢想。當有外國記者問道他對南京城的現狀作何感想時,他臉色鐵青。
“這是背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