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鈴還待要和老人打牙犯嘴,卻聽得馬車中有人輕咳一聲,傳來魏野的聲音:“鈴鐺,長者既然有賜,於禮不應推辭,話何必那麽多?”
話音未落,魏野一挑驢車風簾,跳下車來,向著老人抱拳一禮:“在下剛到槐裏,就聽人說,丹泉池畔王公客舍,富而好禮,樂善多施,往來行旅在此歇腳,王公奉給漿水,不取一文。今日一見,果然是位好善長者。”
這不要錢的高帽子將出來,老人麵上帶笑,忙與魏野抱拳還禮道:“聽先生口音,是京畿出身吧?些微小事,都是鄉鄰譽美,小老兒不過將本求利之人,處事本分些,實在當不得先生誇讚的。”
說罷,老人從家仆手中取了一碗漿子,雙手捧給魏野。
要論此時風尚,民間論禮,都以長幼分尊卑,怎麽樣也輪不到魏野受這般禮遇。然而魏野這一身青錦窄袖、頗具胡風的道服,一口地道洛陽雅音,怎麽看都像是洛陽那些喜好胡風的貴家子弟,說不得還是出京赴任的官人。這位王老頭商賈出身,最講究和氣生財,因此上對著魏野也禮數多了些。
仙術士也不推辭,接過那碗甜漿子,仰頭一飲而盡。隨即將漆碗奉還,又向司馬鈴使個眼色,司馬鈴會意,從驢車裏取出一瓶魏野還沒開封的紹興黃,雙手捧著向老人笑吟吟地說:“王公萬福,我家叔叔行遊在外、身無長物,便以此一瓶新釀青州酒,為貴府賀,為長者壽。”
王老頭見那酒瓶高有一尺,高胸窄腹,通體青黃,外施厚釉,肥潤如堆脂,顯然比吳地客商偶爾販運的青瓷做工更考究些,不由得更高看了這對叔侄一眼。雖然連稱不敢,還是喜盈盈地將這瓶紹興黃珍而重之地收下了。
得了魏野饋贈,王老頭更是高興,拉著魏野的手道:“先生不嫌我們鄉下地方粗鄙,還贈酒為賀,讓老頭子如何刻當?今日乃小犬迎親之喜,又蒙先生光降,實實地蓬蓽生輝,還望先生暫留玉趾,讓老漢奉請才好。”
被這王老頭拉得脫不開手,魏野隻好先拿話岔開道:“王公道是今天府上有合巹之禮,卻不知哪家的小娘子有此福分,嫁來府上作新婦?”
王老頭還不待回答,旁邊捧漆盤的家人已經嘴快搶先道:“好叫先生得知,下嫁我家大郎的是個小寡婦。模樣倒是真好,隻是丈夫早死,青春年少耐不得獨守空房,一個月前咱這小主母從長安路過這裏,要去茂陵鄉投親,借住客舍裏麵,我們太公看她無依無靠,就招了她改嫁大郎,也算是得了個好歸宿!”
這快嘴家人話沒說完,頭上就吃王老頭打了一下:“歪嘴驢子不值頭騾,你便都壞事在這張嘴上了!先生不要聽他們胡纏,且進堂上奉請就是。”
魏野也不管這樁婚事有什麽旁的內幕,隻用眼神朝司馬鈴看了看,司馬鈴這半妖丫頭也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這對仙術士半妖檔,眼裏透露出的都是一個意思——
又是收留美貌孤女成婚、包小三的套路,這套畫皮手段,不管何時何地,都是這麽流行。女妖怪們混入人家到底還有沒有一點新意?
就在魏野和司馬鈴這樣暗自交流眼神的當口,路旁又傳來一陣鐵環響動,卻見西麵道上,行來一個戴鬥笠的旅人。
說是旅人,那是因為這人可不像魏野這拖家帶口還收拾得清爽無塵、飲食用度精美不輸官宦人家的冒險者。那人身上的衣服處處都有灰塵和泥垢外加油斑板結而成的印子,手腕上的布護腕,要不是有麻繩一圈圈地捆紮起來,早就散成了布條,腿上的綁腿、裹腳布和草鞋,外麵包著一層堅硬的黑泥殼子,隻能勉強看出它們原來的大致輪廓。
說不得,這人身上的跳蚤和臭蟲也正在活躍地爬來爬去。
這才是這個鬼神與凡人混居的時代,常年在外風餐露宿的旅行者應有的模樣。魏野也好,左慈也罷,那些身懷仙術、奇寶的開掛貨,根本不能代表這些真正的旅行者。
然而讓魏野和司馬鈴關注的,並非是這個邋遢旅人身上的汙垢和油灰,而是他手裏那齊眉高的一根木杖。
杖頭安著一股大環,環上綴著六個小環,這樣子雖然樸素,但是魏野和司馬鈴可不會認錯。這是佛門中人用的二股六環錫杖,雖說漢明帝時,皇帝夜夢金人,遂有白馬馱經,佛教入華一事,然而佛教此刻傳播還不廣,洛陽白馬寺至今不許民人出家,隻許來都下朝貢的外國和尚居住,像這樣的行腳和尚,還是少見的很。
隻見這滿身灰垢、頭戴鬥笠的和尚,行至王老頭麵前,單手豎掌打個問訊道:“老善長,聽說您這裏辦喜事,窮漢子也想沾沾光,先給您道喜啦!”
他不近前還好,一近前,一股汗餿味立時直衝鼻子,熏得四周人幾乎站立不住。王老頭身邊幾個家人已經搶先嚷嚷起來:“哪裏來的要飯乞胡,快走快走,這裏沒有光給你沾!”
所謂乞胡,此時佛教依著天竺原教旨主義,僧人生活全靠乞討得來。釋迦摩尼自己就是托缽化緣乞食,哪怕有天竺小國國王供養,也還是這樣四處討飯吃,因此佛教立教幾百年來,謀生手段差不多隻有出門討飯和坐廟裏等施舍兩種。這行腳和尚,差不多就是出門討飯這一類了。
聽得王家的家人要趕他走,這行腳和尚也不生氣著惱,反倒又湊近了些道:“老善長,我這裏給你道喜啦。令郎今天娶回個床頭活大蟲,卻是非常的際遇,求老善長看在我遠道跑來道喜的份上,賞我些酒肉吃個痛快。小的別的不會,可是卻耍得一手好戲法,晚上願意變給新郎官新娘子看呢!”
這聽上去盡是瘋話,魏野卻是蹙眉,仔細瞧了這行腳和尚一眼。
話音未落,魏野一挑驢車風簾,跳下車來,向著老人抱拳一禮:“在下剛到槐裏,就聽人說,丹泉池畔王公客舍,富而好禮,樂善多施,往來行旅在此歇腳,王公奉給漿水,不取一文。今日一見,果然是位好善長者。”
這不要錢的高帽子將出來,老人麵上帶笑,忙與魏野抱拳還禮道:“聽先生口音,是京畿出身吧?些微小事,都是鄉鄰譽美,小老兒不過將本求利之人,處事本分些,實在當不得先生誇讚的。”
說罷,老人從家仆手中取了一碗漿子,雙手捧給魏野。
要論此時風尚,民間論禮,都以長幼分尊卑,怎麽樣也輪不到魏野受這般禮遇。然而魏野這一身青錦窄袖、頗具胡風的道服,一口地道洛陽雅音,怎麽看都像是洛陽那些喜好胡風的貴家子弟,說不得還是出京赴任的官人。這位王老頭商賈出身,最講究和氣生財,因此上對著魏野也禮數多了些。
仙術士也不推辭,接過那碗甜漿子,仰頭一飲而盡。隨即將漆碗奉還,又向司馬鈴使個眼色,司馬鈴會意,從驢車裏取出一瓶魏野還沒開封的紹興黃,雙手捧著向老人笑吟吟地說:“王公萬福,我家叔叔行遊在外、身無長物,便以此一瓶新釀青州酒,為貴府賀,為長者壽。”
王老頭見那酒瓶高有一尺,高胸窄腹,通體青黃,外施厚釉,肥潤如堆脂,顯然比吳地客商偶爾販運的青瓷做工更考究些,不由得更高看了這對叔侄一眼。雖然連稱不敢,還是喜盈盈地將這瓶紹興黃珍而重之地收下了。
得了魏野饋贈,王老頭更是高興,拉著魏野的手道:“先生不嫌我們鄉下地方粗鄙,還贈酒為賀,讓老頭子如何刻當?今日乃小犬迎親之喜,又蒙先生光降,實實地蓬蓽生輝,還望先生暫留玉趾,讓老漢奉請才好。”
被這王老頭拉得脫不開手,魏野隻好先拿話岔開道:“王公道是今天府上有合巹之禮,卻不知哪家的小娘子有此福分,嫁來府上作新婦?”
王老頭還不待回答,旁邊捧漆盤的家人已經嘴快搶先道:“好叫先生得知,下嫁我家大郎的是個小寡婦。模樣倒是真好,隻是丈夫早死,青春年少耐不得獨守空房,一個月前咱這小主母從長安路過這裏,要去茂陵鄉投親,借住客舍裏麵,我們太公看她無依無靠,就招了她改嫁大郎,也算是得了個好歸宿!”
這快嘴家人話沒說完,頭上就吃王老頭打了一下:“歪嘴驢子不值頭騾,你便都壞事在這張嘴上了!先生不要聽他們胡纏,且進堂上奉請就是。”
魏野也不管這樁婚事有什麽旁的內幕,隻用眼神朝司馬鈴看了看,司馬鈴這半妖丫頭也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這對仙術士半妖檔,眼裏透露出的都是一個意思——
又是收留美貌孤女成婚、包小三的套路,這套畫皮手段,不管何時何地,都是這麽流行。女妖怪們混入人家到底還有沒有一點新意?
就在魏野和司馬鈴這樣暗自交流眼神的當口,路旁又傳來一陣鐵環響動,卻見西麵道上,行來一個戴鬥笠的旅人。
說是旅人,那是因為這人可不像魏野這拖家帶口還收拾得清爽無塵、飲食用度精美不輸官宦人家的冒險者。那人身上的衣服處處都有灰塵和泥垢外加油斑板結而成的印子,手腕上的布護腕,要不是有麻繩一圈圈地捆紮起來,早就散成了布條,腿上的綁腿、裹腳布和草鞋,外麵包著一層堅硬的黑泥殼子,隻能勉強看出它們原來的大致輪廓。
說不得,這人身上的跳蚤和臭蟲也正在活躍地爬來爬去。
這才是這個鬼神與凡人混居的時代,常年在外風餐露宿的旅行者應有的模樣。魏野也好,左慈也罷,那些身懷仙術、奇寶的開掛貨,根本不能代表這些真正的旅行者。
然而讓魏野和司馬鈴關注的,並非是這個邋遢旅人身上的汙垢和油灰,而是他手裏那齊眉高的一根木杖。
杖頭安著一股大環,環上綴著六個小環,這樣子雖然樸素,但是魏野和司馬鈴可不會認錯。這是佛門中人用的二股六環錫杖,雖說漢明帝時,皇帝夜夢金人,遂有白馬馱經,佛教入華一事,然而佛教此刻傳播還不廣,洛陽白馬寺至今不許民人出家,隻許來都下朝貢的外國和尚居住,像這樣的行腳和尚,還是少見的很。
隻見這滿身灰垢、頭戴鬥笠的和尚,行至王老頭麵前,單手豎掌打個問訊道:“老善長,聽說您這裏辦喜事,窮漢子也想沾沾光,先給您道喜啦!”
他不近前還好,一近前,一股汗餿味立時直衝鼻子,熏得四周人幾乎站立不住。王老頭身邊幾個家人已經搶先嚷嚷起來:“哪裏來的要飯乞胡,快走快走,這裏沒有光給你沾!”
所謂乞胡,此時佛教依著天竺原教旨主義,僧人生活全靠乞討得來。釋迦摩尼自己就是托缽化緣乞食,哪怕有天竺小國國王供養,也還是這樣四處討飯吃,因此佛教立教幾百年來,謀生手段差不多隻有出門討飯和坐廟裏等施舍兩種。這行腳和尚,差不多就是出門討飯這一類了。
聽得王家的家人要趕他走,這行腳和尚也不生氣著惱,反倒又湊近了些道:“老善長,我這裏給你道喜啦。令郎今天娶回個床頭活大蟲,卻是非常的際遇,求老善長看在我遠道跑來道喜的份上,賞我些酒肉吃個痛快。小的別的不會,可是卻耍得一手好戲法,晚上願意變給新郎官新娘子看呢!”
這聽上去盡是瘋話,魏野卻是蹙眉,仔細瞧了這行腳和尚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