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劈開擋路的藤蔓,魏野一聲怒喝,念佛聲隨之嘎然而止。
不過幾畝大的一汪淺池中,儼然坐著二十多個光頭和尚。
這些和尚都是盤腿而坐,如天竺和尚一般披著一件坦胸露懷的碎布袈裟,然而顏色卻不是天竺那種土黃或暗紅的所謂袈裟壞色,反倒是綠布配烏青的兩色。
隻有坐在主位上的那個首座和尚個頭格外高大,穿的也不是那種淡綠僧衣,而是一件土黃色褊衫。這首座和尚項下掛著一圈杯口大的佛珠,滿頭癩子,大眼闊嘴,大腹便便,倒是有點像佛寺裏供著的彌勒菩薩。
想來,這癩頭和尚便是剛才那廢話連篇的大師兄了。
此刻,二十多個和尚,都扭過頭來看著這擾亂了經堂的不速之客。這些身披綠袈裟的和尚,雖然胖瘦高矮不一,可有兩點倒是都很向他們的首座師兄看齊。用兩個詞就說明白了:大眼睛、將軍肚。
至於相貌莊嚴威儀麽……說不上。起碼這種看起來放到灶台邊自己就能出油的肥碩樣子,出去雲遊討吃的,那些家裏存著不過幾升糧的施主,看見這種討吃的夯貨,非掄起掃帚趕人不可。
然而一幫子禿驢齊齊地瞪著杯口大的牛眼,一起行注目禮的場麵,還是頗有些異樣的魄力的。
那些青綠袈裟的念經和尚,不言不動,就這樣合掌扭頭注視著魏野。倒是那個癩頭首座,倒是頗有靜氣,先看了看魏野手中執著的桃千金,稍稍轉了轉脖頸,單掌打了個問訊道:“這位仁者,從何而來?若是請小僧們去赴齋,卻是不巧。如今正是春尾夏頭,我佛如來定了戒律,小僧們都要在這池中夏居安住,不得擅出。仁者若要齋僧,還請現在這裏布施,此種福田甚大,可使仁者受用無窮也。”
聽得這癩頭和尚答話,倒是真是口舌伶俐,確實有些舌綻蓮花的意思。魏野負劍於身後,身板低了一度,就當是微微欠身答禮了。
可仙術士麵上卻還是那似笑非笑、要嘲諷不嘲諷,差不多拿別人當傻子的淡淡笑容,輕輕“哦”了一聲,尾音稍稍上挑,滑落池中,卻是寒意入骨:“和尚,佛陀製五戒,第四曰妄語,我如今有問題要問,你知道該怎麽回答。”
癩頭和尚麵色不變,合掌答道:“仁者欲問什麽,小僧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難得這癩頭和尚這麽上道,魏野也不客氣,直接問道:“司掌此地一應社伯路神的地神地夷夫人,她是什麽來曆?”
“地夷夫人就是地夷夫人,執掌本地也有二百多年了,隻是地夷夫人是位女神,仁者千萬不要有什麽紂王題詩在女媧廟那樣的齷齪心思,則日後福德更大也——不知仁者還有什麽要問的?”
魏野聽了這個不算回答的回答,也不生氣,隻把左手一提,劍指疾出!
隨劍訣催動,籠在袖中的六甲箭化成一道火光,就奔著這癩頭和尚而來。然而箭行中途,卻見那群念經和尚裏倏然竄出一條長影,極快地就將六甲箭卷了下去!
隻見一個瘦小和尚嘴裏打了個嗝,嗓子上下抽動,卻是正在將六甲箭朝下吞咽。
那癩頭和尚端坐在主位上,登時拊掌笑道:“仁者發得好暗器,然而豈知佛法無邊,我輩都修得佛陀廣長舌的法相……”
他笑聲才起,卻聽魏野輕道一聲:“找死!”
劍訣一煞,登時那吞下六甲箭的瘦小和尚慘叫一聲,火光穿肚而出!
那瘦小和尚倒在地上,四肢朝上,隨即就是蓬地騰起一股煙氣,原地已不見了和尚屍首,隻有一頭海碗大的死青蛙。被六甲箭破開肚腹,已是腸破血流,青的綠的紅的,烏七八糟流了出來。
一箭立威,這滿池和尚再顧不得裝出什麽莊嚴佛門弟子樣貌,一股本能的恐懼頓時從心中生氣,紛紛哀嚎一聲:“殺和尚啦!”就此紛紛跳起,全都現了原形——
不是青蛙,就是蛤蟆,大如盆,小如碗,隻朝著四下蹦跳欲逃。
魏野劍訣連劃,六甲箭登時四下追射而去,轉眼間,就殺得蛙屍遍地,池水泛紅。
那做首座的癩頭和尚,更是連高僧範兒都裝不出來,一趔趄坐倒在地,雙手勉強撐著上半身,才沒有一下癱過去。
仙術士緩步走過那些蛙屍,將桃千金對準癩頭和尚一指,好聲好氣地問道:“和尚,現在該說了吧?”
這時候癩頭和尚連一點架子都不敢裝,勉強手腳並用地倒退半步,方才翻身一跪,拚命磕起頭來。頭磕著池邊岩石,如同搗蒜,篤篤有聲,哀嚎的比那些死掉的師弟還要淒慘幾分:“小畜有罪,小畜該死,上仙恕罪,上仙饒命啊!”
魏野也不管這癩頭和尚要如何哀求,隻將桃千金又朝前一指。
癩頭和尚感應到這柄似金又似木的長劍上透出的那股純正而又危險的氣息,更是嚎哭不停:“上仙息怒,上仙息怒!地夷夫人自從離了上仙宮闕,確實心中想不大開,所以常命小畜等物色俊俏少年陪伴,近來地夷夫人看中了王家客舍的少東家,索性變化一番,去、去……”
這癩頭和尚偷眼看了看魏野,確定魏野臉上沒有什麽怒氣,方才大著膽子道:“去春風一度……”
說罷,癩頭和尚見魏野依然沒有動怒,心下卻是鬼念道:“都說賀蘭公乃是上古貴種,性情最是暴烈不過,怎的自家如夫人給他戴了綠頭巾,他居然還是不見發火?莫不是這位賀蘭公也是個戴了軟王八帽子,卻還覺得床第之間得趣的那一種?這些大人物,都是行事荒淫,果然不是我們這般窮鄉小廟的出家妖怪可比。”
這癩頭和尚正在胡思亂想間,卻聽得魏野又問道:“昨夜四下許多山精鬼怪四下張羅喜事,莫非也是為了這一出?”
癩頭和尚聽魏野動問,忙應道:“地夷夫人掌著這數百裏大小諸事,大家都在夫人治下,這樣大事怎能不趨奉一二?就是家師,今日也去道賀了。”
不過幾畝大的一汪淺池中,儼然坐著二十多個光頭和尚。
這些和尚都是盤腿而坐,如天竺和尚一般披著一件坦胸露懷的碎布袈裟,然而顏色卻不是天竺那種土黃或暗紅的所謂袈裟壞色,反倒是綠布配烏青的兩色。
隻有坐在主位上的那個首座和尚個頭格外高大,穿的也不是那種淡綠僧衣,而是一件土黃色褊衫。這首座和尚項下掛著一圈杯口大的佛珠,滿頭癩子,大眼闊嘴,大腹便便,倒是有點像佛寺裏供著的彌勒菩薩。
想來,這癩頭和尚便是剛才那廢話連篇的大師兄了。
此刻,二十多個和尚,都扭過頭來看著這擾亂了經堂的不速之客。這些身披綠袈裟的和尚,雖然胖瘦高矮不一,可有兩點倒是都很向他們的首座師兄看齊。用兩個詞就說明白了:大眼睛、將軍肚。
至於相貌莊嚴威儀麽……說不上。起碼這種看起來放到灶台邊自己就能出油的肥碩樣子,出去雲遊討吃的,那些家裏存著不過幾升糧的施主,看見這種討吃的夯貨,非掄起掃帚趕人不可。
然而一幫子禿驢齊齊地瞪著杯口大的牛眼,一起行注目禮的場麵,還是頗有些異樣的魄力的。
那些青綠袈裟的念經和尚,不言不動,就這樣合掌扭頭注視著魏野。倒是那個癩頭首座,倒是頗有靜氣,先看了看魏野手中執著的桃千金,稍稍轉了轉脖頸,單掌打了個問訊道:“這位仁者,從何而來?若是請小僧們去赴齋,卻是不巧。如今正是春尾夏頭,我佛如來定了戒律,小僧們都要在這池中夏居安住,不得擅出。仁者若要齋僧,還請現在這裏布施,此種福田甚大,可使仁者受用無窮也。”
聽得這癩頭和尚答話,倒是真是口舌伶俐,確實有些舌綻蓮花的意思。魏野負劍於身後,身板低了一度,就當是微微欠身答禮了。
可仙術士麵上卻還是那似笑非笑、要嘲諷不嘲諷,差不多拿別人當傻子的淡淡笑容,輕輕“哦”了一聲,尾音稍稍上挑,滑落池中,卻是寒意入骨:“和尚,佛陀製五戒,第四曰妄語,我如今有問題要問,你知道該怎麽回答。”
癩頭和尚麵色不變,合掌答道:“仁者欲問什麽,小僧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難得這癩頭和尚這麽上道,魏野也不客氣,直接問道:“司掌此地一應社伯路神的地神地夷夫人,她是什麽來曆?”
“地夷夫人就是地夷夫人,執掌本地也有二百多年了,隻是地夷夫人是位女神,仁者千萬不要有什麽紂王題詩在女媧廟那樣的齷齪心思,則日後福德更大也——不知仁者還有什麽要問的?”
魏野聽了這個不算回答的回答,也不生氣,隻把左手一提,劍指疾出!
隨劍訣催動,籠在袖中的六甲箭化成一道火光,就奔著這癩頭和尚而來。然而箭行中途,卻見那群念經和尚裏倏然竄出一條長影,極快地就將六甲箭卷了下去!
隻見一個瘦小和尚嘴裏打了個嗝,嗓子上下抽動,卻是正在將六甲箭朝下吞咽。
那癩頭和尚端坐在主位上,登時拊掌笑道:“仁者發得好暗器,然而豈知佛法無邊,我輩都修得佛陀廣長舌的法相……”
他笑聲才起,卻聽魏野輕道一聲:“找死!”
劍訣一煞,登時那吞下六甲箭的瘦小和尚慘叫一聲,火光穿肚而出!
那瘦小和尚倒在地上,四肢朝上,隨即就是蓬地騰起一股煙氣,原地已不見了和尚屍首,隻有一頭海碗大的死青蛙。被六甲箭破開肚腹,已是腸破血流,青的綠的紅的,烏七八糟流了出來。
一箭立威,這滿池和尚再顧不得裝出什麽莊嚴佛門弟子樣貌,一股本能的恐懼頓時從心中生氣,紛紛哀嚎一聲:“殺和尚啦!”就此紛紛跳起,全都現了原形——
不是青蛙,就是蛤蟆,大如盆,小如碗,隻朝著四下蹦跳欲逃。
魏野劍訣連劃,六甲箭登時四下追射而去,轉眼間,就殺得蛙屍遍地,池水泛紅。
那做首座的癩頭和尚,更是連高僧範兒都裝不出來,一趔趄坐倒在地,雙手勉強撐著上半身,才沒有一下癱過去。
仙術士緩步走過那些蛙屍,將桃千金對準癩頭和尚一指,好聲好氣地問道:“和尚,現在該說了吧?”
這時候癩頭和尚連一點架子都不敢裝,勉強手腳並用地倒退半步,方才翻身一跪,拚命磕起頭來。頭磕著池邊岩石,如同搗蒜,篤篤有聲,哀嚎的比那些死掉的師弟還要淒慘幾分:“小畜有罪,小畜該死,上仙恕罪,上仙饒命啊!”
魏野也不管這癩頭和尚要如何哀求,隻將桃千金又朝前一指。
癩頭和尚感應到這柄似金又似木的長劍上透出的那股純正而又危險的氣息,更是嚎哭不停:“上仙息怒,上仙息怒!地夷夫人自從離了上仙宮闕,確實心中想不大開,所以常命小畜等物色俊俏少年陪伴,近來地夷夫人看中了王家客舍的少東家,索性變化一番,去、去……”
這癩頭和尚偷眼看了看魏野,確定魏野臉上沒有什麽怒氣,方才大著膽子道:“去春風一度……”
說罷,癩頭和尚見魏野依然沒有動怒,心下卻是鬼念道:“都說賀蘭公乃是上古貴種,性情最是暴烈不過,怎的自家如夫人給他戴了綠頭巾,他居然還是不見發火?莫不是這位賀蘭公也是個戴了軟王八帽子,卻還覺得床第之間得趣的那一種?這些大人物,都是行事荒淫,果然不是我們這般窮鄉小廟的出家妖怪可比。”
這癩頭和尚正在胡思亂想間,卻聽得魏野又問道:“昨夜四下許多山精鬼怪四下張羅喜事,莫非也是為了這一出?”
癩頭和尚聽魏野動問,忙應道:“地夷夫人掌著這數百裏大小諸事,大家都在夫人治下,這樣大事怎能不趨奉一二?就是家師,今日也去道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