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圍在當中的,是個半老漢子,看著年紀雖然大了些,一雙眼珠子卻是轉起來靈動得緊,隻是頭上那一條黃巾讓桓典看得不怎樣順眼。
雖然如今太平道大興,但隻要是稍有遠見的儒臣便看得清楚,太平道廣施符水、救濟流民,雖然是暗流潛伏,卻像是灰堆裏的火炭,隻要一陣風吹來,便要燃起燎原大火。
不過比起沿途所見的太平道門人,這瘦幹幹的講經道人倒是沒有什麽故作高深的模樣,倒是一手提著麵破鑼,也不知道算是個什麽路數。
他將手中的銅鑼敲了兩敲:又鼓足了嗓門道:“話說從頭,這天下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別的不說,就是六十年前,咱們涼州地方的小民,不說是衣足糧豐,辛苦一年下來,哪怕窮人家裏,正月裏總算還有一口酒肉犒勞。那等日子,如今幾十年都難見啦!”
他這般說,便有些上了年歲的老兒紛紛點頭稱是。年紀輕一些的,雖然沒有見過幾十年前的涼州是怎樣一番景象,卻也不由得露出些神往之色。
看著四周人情緒都被調動起來,這講經道士又說道:“可是自從羌人造反以來,咱們涼州人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那些羌人,更是騎到咱們脖子上來,屙屎撒尿,無惡不作——如今更是起兵造反,殺得咱們西涼地方,田土莊院,沒有一處不是血紅色的!”
這一番話,又說到了人們痛處,石羊頭這裏,也有不少逃難來的流民,被石家大院連著附近幾家大戶收納做了部曲。聽著這道人提到羌亂,男人恨聲咬牙的也有,女人歎氣抹淚的也有。
見四周圍攏起來的人,大都聽得入了港,這道士清了清嗓子,又高聲道:“可是黃天有道,仙家有德,我們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入冬時候見著西涼地方有一道黑氣直衝白虎,他老人家用心占算一番,知道是羌人作亂之象,便提了九節杖,向著涼州星夜兼程而來。這一路上,大賢良師又見著一道赤氣,從張掖地方升起,這便是咱們涼州命中有救,張掖郡裏,正有一位貴人路過,正是天意注定,要借著這貴人之手,搭救我們涼州萬民哩!”
他這裏說得興起,人群裏便有早吩咐下的人湊趣:“講道的,你說得這人,可是張掖的段太守麽?”
講經道士將手裏木槌一揮,嘿然笑道:“這位朋友想必是過路人吧,亂兵一起,還有什麽段太守?自打羌賊們起了兵,這什麽段太守、李太守、馬太守,一個個地收拾了家眷細軟,就奔著關內逃了!卻是一位洛陽來的貴人,官拜諫議大夫的魏公,他老人家恰好路過張掖郡,見得羌兵造反,太守們出逃,卻是留在涼州,領了郡兵,來征討叛賊了。”
說著,這講經道士一麵敲鑼,一麵揚聲道:“那些羌兒,聽得魏公領軍來討,便有一首歌兒傳了出來,待我唱來:走馬複披霜,兒郎把長槍。不怕官軍千萬,隻怕魏字旗揚。”
平心而論,這歌不怎麽動聽,唱得也不見功夫,可是四周圍攏的人,依然是一連串的叫好聲。
桓典聽到這裏,麵色又更沉了幾分,輕輕拍了拍輿座扶手,趕車的馬夫會意,連忙一甩鞭子,將馬從短街上退了出來。
身後,那講經道士兀自滔滔不絕:“……這便是雲逢龍,風遇虎,貴人遇著大賢,卻是做了一番好大事業!隻是這羌人中,也是有妖法的,諸位,可還記得當年孝武皇帝時候,打得匈奴丟盔卸甲、逃之夭夭的冠軍侯、霍驃姚?那霍大將軍,年少英雄,便是不慎著了匈奴人的邪法,才落得一個英年早逝。這些羌人,與祖上就和匈奴勾勾搭搭,自然也是傳習了這等邪法,所以到處修那禮拜寺,便是要行巫蠱之事也!”
隨行桓典的蒼頭,見著自家家主麵色不好,連忙拍馬趕上去,小意問道:“郎主,這些巫祝左道之徒,煽惑百姓,聚集流民,自然是觸犯刑律之心,是否要……”
他話說了一半,卻見著桓典的麵色陰沉得仿佛都能滴下水來,方才不敢再說了。
深吸一口氣,桓典又輕輕一拂袖,似是要將那些雜音從耳邊趕開,方才緩緩道:“周時,太史萇弘以鬼神之術輔於周室,欲尊王道、定君臣之分,然而楚子猶有問鼎之心。秦時,陳涉一戍卒耳,術士告之以‘事成有功’,乃有魚腹丹書、篝火狐鳴之詐,楚興陳王之變。前代得失如此,鬼神之術既不是治平之方,反倒可成變亂之源,那位魏諫議,不循春秋之道,反惑於左道詐偽之術,其人可知矣!”
說著,桓典猛地一拍大腿,揚聲喝令:“左右,星夜兼程,去武威郡涼州刺史府!斯人雖有定亂之功,卻非國之良臣,不得不預先處置,為國弭亂於未萌之時!”
……
………
“這段唱詞,怎麽把大賢良師描繪得這麽瑞氣千條、神仙下凡一樣?都說了,你們太平道要在涼州傳教,重點是要突出本官,而不是大賢良師。這個地方,就應該多寫一寫魏諫議我是怎樣的英明神武。幾位,你們太平道還想不想在本官治下討生活啦?”
把手上那一卷《新編西涼討賊平話》朝幾案上一摜,魏野向著幾個太平道涼州分壇的祭酒將手一揮:“照著之前給你們看的那本子武王伐紂平話,打回重寫!”
說著,仙術士站起身,半扶著腰就朝外走:“雖然斬落了那賊廝鳥,我這還一身的五勞七傷呢,也不讓人消停點,又是一堆堆的公務壓上來。牧守一州,這活計不好幹啊……”
一麵半真半假地抱怨,仙術士一麵轉了轉脖子:“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最後斬了那賊廝鳥,又哪有這草台平書本子裏這麽威風堂堂?打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紅了眼,要拚命了來著……”
雖然如今太平道大興,但隻要是稍有遠見的儒臣便看得清楚,太平道廣施符水、救濟流民,雖然是暗流潛伏,卻像是灰堆裏的火炭,隻要一陣風吹來,便要燃起燎原大火。
不過比起沿途所見的太平道門人,這瘦幹幹的講經道人倒是沒有什麽故作高深的模樣,倒是一手提著麵破鑼,也不知道算是個什麽路數。
他將手中的銅鑼敲了兩敲:又鼓足了嗓門道:“話說從頭,這天下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別的不說,就是六十年前,咱們涼州地方的小民,不說是衣足糧豐,辛苦一年下來,哪怕窮人家裏,正月裏總算還有一口酒肉犒勞。那等日子,如今幾十年都難見啦!”
他這般說,便有些上了年歲的老兒紛紛點頭稱是。年紀輕一些的,雖然沒有見過幾十年前的涼州是怎樣一番景象,卻也不由得露出些神往之色。
看著四周人情緒都被調動起來,這講經道士又說道:“可是自從羌人造反以來,咱們涼州人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那些羌人,更是騎到咱們脖子上來,屙屎撒尿,無惡不作——如今更是起兵造反,殺得咱們西涼地方,田土莊院,沒有一處不是血紅色的!”
這一番話,又說到了人們痛處,石羊頭這裏,也有不少逃難來的流民,被石家大院連著附近幾家大戶收納做了部曲。聽著這道人提到羌亂,男人恨聲咬牙的也有,女人歎氣抹淚的也有。
見四周圍攏起來的人,大都聽得入了港,這道士清了清嗓子,又高聲道:“可是黃天有道,仙家有德,我們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入冬時候見著西涼地方有一道黑氣直衝白虎,他老人家用心占算一番,知道是羌人作亂之象,便提了九節杖,向著涼州星夜兼程而來。這一路上,大賢良師又見著一道赤氣,從張掖地方升起,這便是咱們涼州命中有救,張掖郡裏,正有一位貴人路過,正是天意注定,要借著這貴人之手,搭救我們涼州萬民哩!”
他這裏說得興起,人群裏便有早吩咐下的人湊趣:“講道的,你說得這人,可是張掖的段太守麽?”
講經道士將手裏木槌一揮,嘿然笑道:“這位朋友想必是過路人吧,亂兵一起,還有什麽段太守?自打羌賊們起了兵,這什麽段太守、李太守、馬太守,一個個地收拾了家眷細軟,就奔著關內逃了!卻是一位洛陽來的貴人,官拜諫議大夫的魏公,他老人家恰好路過張掖郡,見得羌兵造反,太守們出逃,卻是留在涼州,領了郡兵,來征討叛賊了。”
說著,這講經道士一麵敲鑼,一麵揚聲道:“那些羌兒,聽得魏公領軍來討,便有一首歌兒傳了出來,待我唱來:走馬複披霜,兒郎把長槍。不怕官軍千萬,隻怕魏字旗揚。”
平心而論,這歌不怎麽動聽,唱得也不見功夫,可是四周圍攏的人,依然是一連串的叫好聲。
桓典聽到這裏,麵色又更沉了幾分,輕輕拍了拍輿座扶手,趕車的馬夫會意,連忙一甩鞭子,將馬從短街上退了出來。
身後,那講經道士兀自滔滔不絕:“……這便是雲逢龍,風遇虎,貴人遇著大賢,卻是做了一番好大事業!隻是這羌人中,也是有妖法的,諸位,可還記得當年孝武皇帝時候,打得匈奴丟盔卸甲、逃之夭夭的冠軍侯、霍驃姚?那霍大將軍,年少英雄,便是不慎著了匈奴人的邪法,才落得一個英年早逝。這些羌人,與祖上就和匈奴勾勾搭搭,自然也是傳習了這等邪法,所以到處修那禮拜寺,便是要行巫蠱之事也!”
隨行桓典的蒼頭,見著自家家主麵色不好,連忙拍馬趕上去,小意問道:“郎主,這些巫祝左道之徒,煽惑百姓,聚集流民,自然是觸犯刑律之心,是否要……”
他話說了一半,卻見著桓典的麵色陰沉得仿佛都能滴下水來,方才不敢再說了。
深吸一口氣,桓典又輕輕一拂袖,似是要將那些雜音從耳邊趕開,方才緩緩道:“周時,太史萇弘以鬼神之術輔於周室,欲尊王道、定君臣之分,然而楚子猶有問鼎之心。秦時,陳涉一戍卒耳,術士告之以‘事成有功’,乃有魚腹丹書、篝火狐鳴之詐,楚興陳王之變。前代得失如此,鬼神之術既不是治平之方,反倒可成變亂之源,那位魏諫議,不循春秋之道,反惑於左道詐偽之術,其人可知矣!”
說著,桓典猛地一拍大腿,揚聲喝令:“左右,星夜兼程,去武威郡涼州刺史府!斯人雖有定亂之功,卻非國之良臣,不得不預先處置,為國弭亂於未萌之時!”
……
………
“這段唱詞,怎麽把大賢良師描繪得這麽瑞氣千條、神仙下凡一樣?都說了,你們太平道要在涼州傳教,重點是要突出本官,而不是大賢良師。這個地方,就應該多寫一寫魏諫議我是怎樣的英明神武。幾位,你們太平道還想不想在本官治下討生活啦?”
把手上那一卷《新編西涼討賊平話》朝幾案上一摜,魏野向著幾個太平道涼州分壇的祭酒將手一揮:“照著之前給你們看的那本子武王伐紂平話,打回重寫!”
說著,仙術士站起身,半扶著腰就朝外走:“雖然斬落了那賊廝鳥,我這還一身的五勞七傷呢,也不讓人消停點,又是一堆堆的公務壓上來。牧守一州,這活計不好幹啊……”
一麵半真半假地抱怨,仙術士一麵轉了轉脖子:“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最後斬了那賊廝鳥,又哪有這草台平書本子裏這麽威風堂堂?打到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紅了眼,要拚命了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