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樓與謝監軍這幾句話裏,很多內容都是不宜在宋人與遼人麵前透露的。但兩人對話的時候刻意用了前清就漸漸普及的京師官話,不論對宋人還是遼人而言,這種源自明末遼東軍話的方言,也等若是鴨子聽雷,再聽不懂的。
如果說乾隆末年的道海宗源,還是一個僅僅依靠魏野的神通法力而粗成規模的道門宗派,那麽在道海宗源與紅銅冠小組共治天下,不斷對外擴張的當下,道海宗源就是那個東亞時空點裏最強大的政治實體之一。
既然已經不是單純的道門宗派,那道海宗源體製中的道人轉為道官,入道等若出仕,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當然,隨之而來避不開的也是官僚體製的一應頑疾,首先是機構龐雜,漸有疊床架屋之勢,隨之而來的便是文牘劇煩、虛文勝於實幹,而南北二府間的權力鬥爭,隱隱晦晦地都有了些黨爭雛形的樣子。
而比起草創時期,某人隨隨便便就派出一堆威儀使的大手筆,如今的道海宗源積功升遷之製的嚴密細致之處較諸那些擁有成熟官僚製度的政治實體也不遑多讓。
就以殷小樓這個火線提拔起來的紫虛郎而論,他是青埂書院通事科畢業的高材生,不但是三門外國語綜合考試特優的狀元,轉入朱明丹天府的道籍後,更是隻用一年時間就掌握了六甲箭訣、六甲壇法、五方烈火陣等數部道術,若放在那些體係鬆散的仙道宗門中,此等俊才那便是門內菁華所鍾,外丹藥餌也好,法器洞府也罷,都有格外優厚待遇可享。
但是在道海宗源這裏,英才培養是一回事,積功升遷是另一回事。就以道海宗源最低一階的道官、從九品下的金壇郎而論,想要取得這佐雜道官的告身,就有好幾個坎要翻過去——
考試是不用說的,沒有一個看得過眼的畢業成績和甲種文憑,連選拔道官的崇玄試的考場大門都別想進。
但就算在崇玄試上拿了頭名,也不是說你小子就是鯉魚跳龍門,從此走上人生贏家的道路了。仿佛和前明、前清那般,中了秀才就開始免糧稅、免徭役,中了舉人就成了本地的縉紳鄉賢,而中了進士就直接踏上仕途,狀元探花這些一甲中人保送進了翰林院,居清要之職,以儲相之位對待。
恰相反,經過了崇玄試的選拔,接下來就準備去朱明丹天府或者素景玄度府治下,開始至少為期兩年的吏員生涯吧。道海宗源可沒有什麽“小事糊塗而大事不糊塗是宰相才”的選拔標準,如果連倉庫裏的幾個倉丁、驛站上的幾個驛卒都管理不好,那就別扯什麽掌兵治國的淡,老老實實地去吃老米飯。
當然,如果能證實自己於術法修煉或法器祭煉上確實是天賦異稟,調入諸如離火裁金院這樣的機要部門倒也算是一條好路子。要不然,就主動朝邊陲地方申請調職吧,不論是邊夷叛亂還是妖物作祟,刷起軍功來,總要比守著倉庫、驛站、道塾之類地方有利得多,積功升遷的速度也來得更快捷一些。
殷小樓作為首批被朱明丹天府選拔出來的道官,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刷軍功的路子。要不是南洋地區局勢複雜,海盜也好,鯊化人魚也好,不安分的安南阮朝、緬甸的貢榜王朝、暹羅的吞武裏王朝,還有那一堆掛著“東印度”名字的歐羅巴殖民公司,提供了太多的征討目標,隻怕殷小樓不要說如今的紫虛郎,一個從九品上的丹林郎都未必能撈得到。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日漸崇尚文德教化的朱明丹天府,殷小樓這個做派野潑潑的另類道官,自然也不怎麽受歡迎,甚至有人給這位起了個“巡海夜叉”的外號。可殷小樓聽了之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幹脆自己刻了一方“殷夜叉”的閑章,除了正式公文,那些不怎麽重要的文牒往來間,處處都少不了他這個字號。
如此一來,朱明丹天府裏看不慣他的人就更多了些。
而隨著魏野開始了對這場宋遼女真三方大戰的插手,殷小樓這種麻煩人物也就第一時間告別了他的海巡艦鐵驪號,帶著一幫子帶北音的部下,投入到了這場燕雲之戰中來。
當然,比起原本鐵驪號上沒什麽存在感的監軍,他如今搭夥的監軍是出身素景玄度府的謝明弦。
也是過去在青埂書院較勁了好些年的老對頭——過去在青埂書院,不論是各科考試還是鬥酒加拳腳,他們倆針鋒相對的次數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來——照著一日三餐算就對了。
唯一讓殷小樓感到自豪的是,這次針對大宋來人的火線提拔,他殷小樓是正六品上的紫虛郎,死對頭謝明弦卻隻得一個正六品下的碧虛郎,總算比他高出了半級!
說起道海宗源的道官製度,也不知道是出於某人的惡趣味,還是一早就在為對宋、遼、女真這場席卷東亞大地的戰事布局落子,道海宗源的道官體製,借用的就是趙佶所立的那幾十階道官名目。起碼在五品以下的道官身份上,道海宗源門下都可以完全無縫對接上去,連改口都用不著。
至於道官告身、欽賜金方符之類物件,有許玄齡這個最受趙佶信重的洞靈守靜先生在,還不就是傳個話的事情?
最關鍵的,南宋不論,北宋年間士大夫對武臣與雜途官、伎術官的壓製,殺軍將如屠一狗般的氣勢,也是曆朝罕見。但自從趙佶開了道舉,推出了道官品階製度,並且直接同文散官和館閣貼職掛了鉤,就等於把道官納入了文官體係當中。不管大宋的士大夫們有多不情願,暗地裏罵了多少聲的“幸進小人”,但道官不是佐雜官,不是伎術官,也不屬於武臣,而是實實在在的文官一途——
不要說蔡攸那個廢物點心,就是童貫這樣久掌大軍的權閹,也沒有擅殺文官的膽量,哪怕如今是大宋祖宗成法幾乎全麵崩壞的徽宗朝也一樣!
如果說乾隆末年的道海宗源,還是一個僅僅依靠魏野的神通法力而粗成規模的道門宗派,那麽在道海宗源與紅銅冠小組共治天下,不斷對外擴張的當下,道海宗源就是那個東亞時空點裏最強大的政治實體之一。
既然已經不是單純的道門宗派,那道海宗源體製中的道人轉為道官,入道等若出仕,也就是順理成章之事。當然,隨之而來避不開的也是官僚體製的一應頑疾,首先是機構龐雜,漸有疊床架屋之勢,隨之而來的便是文牘劇煩、虛文勝於實幹,而南北二府間的權力鬥爭,隱隱晦晦地都有了些黨爭雛形的樣子。
而比起草創時期,某人隨隨便便就派出一堆威儀使的大手筆,如今的道海宗源積功升遷之製的嚴密細致之處較諸那些擁有成熟官僚製度的政治實體也不遑多讓。
就以殷小樓這個火線提拔起來的紫虛郎而論,他是青埂書院通事科畢業的高材生,不但是三門外國語綜合考試特優的狀元,轉入朱明丹天府的道籍後,更是隻用一年時間就掌握了六甲箭訣、六甲壇法、五方烈火陣等數部道術,若放在那些體係鬆散的仙道宗門中,此等俊才那便是門內菁華所鍾,外丹藥餌也好,法器洞府也罷,都有格外優厚待遇可享。
但是在道海宗源這裏,英才培養是一回事,積功升遷是另一回事。就以道海宗源最低一階的道官、從九品下的金壇郎而論,想要取得這佐雜道官的告身,就有好幾個坎要翻過去——
考試是不用說的,沒有一個看得過眼的畢業成績和甲種文憑,連選拔道官的崇玄試的考場大門都別想進。
但就算在崇玄試上拿了頭名,也不是說你小子就是鯉魚跳龍門,從此走上人生贏家的道路了。仿佛和前明、前清那般,中了秀才就開始免糧稅、免徭役,中了舉人就成了本地的縉紳鄉賢,而中了進士就直接踏上仕途,狀元探花這些一甲中人保送進了翰林院,居清要之職,以儲相之位對待。
恰相反,經過了崇玄試的選拔,接下來就準備去朱明丹天府或者素景玄度府治下,開始至少為期兩年的吏員生涯吧。道海宗源可沒有什麽“小事糊塗而大事不糊塗是宰相才”的選拔標準,如果連倉庫裏的幾個倉丁、驛站上的幾個驛卒都管理不好,那就別扯什麽掌兵治國的淡,老老實實地去吃老米飯。
當然,如果能證實自己於術法修煉或法器祭煉上確實是天賦異稟,調入諸如離火裁金院這樣的機要部門倒也算是一條好路子。要不然,就主動朝邊陲地方申請調職吧,不論是邊夷叛亂還是妖物作祟,刷起軍功來,總要比守著倉庫、驛站、道塾之類地方有利得多,積功升遷的速度也來得更快捷一些。
殷小樓作為首批被朱明丹天府選拔出來的道官,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刷軍功的路子。要不是南洋地區局勢複雜,海盜也好,鯊化人魚也好,不安分的安南阮朝、緬甸的貢榜王朝、暹羅的吞武裏王朝,還有那一堆掛著“東印度”名字的歐羅巴殖民公司,提供了太多的征討目標,隻怕殷小樓不要說如今的紫虛郎,一個從九品上的丹林郎都未必能撈得到。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日漸崇尚文德教化的朱明丹天府,殷小樓這個做派野潑潑的另類道官,自然也不怎麽受歡迎,甚至有人給這位起了個“巡海夜叉”的外號。可殷小樓聽了之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幹脆自己刻了一方“殷夜叉”的閑章,除了正式公文,那些不怎麽重要的文牒往來間,處處都少不了他這個字號。
如此一來,朱明丹天府裏看不慣他的人就更多了些。
而隨著魏野開始了對這場宋遼女真三方大戰的插手,殷小樓這種麻煩人物也就第一時間告別了他的海巡艦鐵驪號,帶著一幫子帶北音的部下,投入到了這場燕雲之戰中來。
當然,比起原本鐵驪號上沒什麽存在感的監軍,他如今搭夥的監軍是出身素景玄度府的謝明弦。
也是過去在青埂書院較勁了好些年的老對頭——過去在青埂書院,不論是各科考試還是鬥酒加拳腳,他們倆針鋒相對的次數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來——照著一日三餐算就對了。
唯一讓殷小樓感到自豪的是,這次針對大宋來人的火線提拔,他殷小樓是正六品上的紫虛郎,死對頭謝明弦卻隻得一個正六品下的碧虛郎,總算比他高出了半級!
說起道海宗源的道官製度,也不知道是出於某人的惡趣味,還是一早就在為對宋、遼、女真這場席卷東亞大地的戰事布局落子,道海宗源的道官體製,借用的就是趙佶所立的那幾十階道官名目。起碼在五品以下的道官身份上,道海宗源門下都可以完全無縫對接上去,連改口都用不著。
至於道官告身、欽賜金方符之類物件,有許玄齡這個最受趙佶信重的洞靈守靜先生在,還不就是傳個話的事情?
最關鍵的,南宋不論,北宋年間士大夫對武臣與雜途官、伎術官的壓製,殺軍將如屠一狗般的氣勢,也是曆朝罕見。但自從趙佶開了道舉,推出了道官品階製度,並且直接同文散官和館閣貼職掛了鉤,就等於把道官納入了文官體係當中。不管大宋的士大夫們有多不情願,暗地裏罵了多少聲的“幸進小人”,但道官不是佐雜官,不是伎術官,也不屬於武臣,而是實實在在的文官一途——
不要說蔡攸那個廢物點心,就是童貫這樣久掌大軍的權閹,也沒有擅殺文官的膽量,哪怕如今是大宋祖宗成法幾乎全麵崩壞的徽宗朝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