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令人頭痛的問題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傳 作者:思麗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榔是個有心人,這幾年經營中原積累了豐富的治軍從政經驗,時不時的也跟田雄趙霆等人研究北伐的事情,心中多少有個大概的計劃,“皇上,微臣和二位將軍前段時間正好假設過如何北伐,草擬的北伐方案已經送交軍機處,現在皇上在這,那微臣就借這個機會跟皇上說一下。”
我聽完朱由榔的北伐大計,跟以前的總體設想差不多,一是奪取荊襄,二是河南和山東沿河全線推進,三是用海軍進逼北京迫使滿清退出關外。
朱由榔人雖然在河南,但跟沈廷揚施琅宋誌勇等人書信不斷,對海軍也頗為倚重,三個方麵全麵開花,而重點就是海軍,滿清占據北京才幾年,一旦遭遇明軍來自海上的威脅,加上荊襄和河南以及山東的混亂,肯定能讓滿清方麵人仰馬翻。
“禦弟的北伐大計甚妙,但時間上恐怕無法一一安排到,這樣,朕已經讓高狄和金聲桓,高元照和郭懷一率兵五萬奔赴這裏,李定國和李過,劉文秀和高一功率兵五萬進逼山東,如此一來,加上黃得功奪取荊襄,韃子肯定會顧此失彼,施琅所部的海軍不知道是在朝鮮還是在海上,為了穩妥起見朕會命令沈廷揚所部海軍沿海北上逼近北京,如果施琅的海軍在朝鮮諸事順利的話,不但可以協助沈廷揚以振聲勢,連朝鮮的李?也會出兵跨過鴨綠江敲開韃子的後門,這樣一個大包抄,韃子恐怕挺不了多久。”我的設想就是這樣,滿清的兵力一旦集中起來,戰鬥力非比尋常,可如果我這樣發動全麵攻勢,滿清方麵一定會堅守某一地,而另外的隻能放棄,滿清肯定不會跟我打全麵開花的戰爭。
田雄眉頭一皺,“皇上,如此一來後勤輜重壓力太大,雖然幾年來各地都存儲了一些戰備輜重,可數量還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加上時間倉促,調度方麵可能會出問題。”
“朕也知道,困難是有,但卻可以克服,多爾袞的身體狀況朕親眼所見,即使能揀一條命也夠戧,錯過這個機會,讓韃子的權力順利交接的話,對我們很不利,但奪取一地一城卻又不值,所以朕才決定全麵北伐,朕待金聲桓和李定國的人馬到了預定之地後,會親自回南京督辦軍需,隻要挺過頭一個月,後麵的事情諸位愛卿盡可放心。”我之所以要等大軍來了再回南京,主要是想跟高狄等人談談心,對高狄擁戴老二朱慈炯的行為,應該跟他交交心,看看他是怎麽想的。
待田雄和趙霆出去忙著備戰後,我叫住了朱由榔,“禦弟,朕有件事想聽聽禦弟的意見,兄弟之間就不用遮掩了,如果朕要冊立太子的話,禦弟認為朕的幾個皇子哪個合適?”
朱由榔沒想到弘光帝會如此直白的問他,他沉吟了一下,“皇上,如果讓臣弟說,那麽自古以來長幼有序,當然是嫡長子承天下,但實際情況是皇上沒有冊封皇後,臣遠離南京不甚了解詳情,當然,幾位皇子年紀尚幼,論才德而立又不太現實,所以臣比較讚成冊立大皇子為儲君。”
我歎了口氣,把從胡茂楨那聽到的都告訴了朱由榔,“禦弟,現在看來老二得到了高狄等人的支持,老四得到了諸多文臣的支持,朕這一失蹤暴露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啊!”
朱由榔聽罷深以為然,但他微微一笑,“皇上,臣弟在皇上麵前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聖賢雖然說了那麽多教化的賢語,但真正臨到頭上,絕對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擁戴的問題無非是獲得利益的問題罷了,高狄是淑妃娘娘的妹婿,高元照的生母又跟高狄有那層關係,所以他擁戴二皇子是必然的,傅山又是二皇子的外公,那更是沒什麽說的,他們是以親而顯,臣弟說的重了些,他們算是外戚吧;宸妃娘娘的娘家在江南士林地位頗高,連帶的地方上的大員肯定會受到這方麵的影響,算是結黨,選擇站在四皇子一方自然也是為了利益。可是,那都是在皇上沒有冊立太子的情況下,他們顧及自身利益的一種本能,一旦皇上冊立了太子,到時候這些人肯定是圍著太子轉。”
“禦弟之言甚是,朕知道這件事後有幾點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鐸沒有表態,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諸如李定國,李過,高一功,郭懷一等等將軍也沒有表態,可見在這個問題上,爭執隻是小範圍的,遠沒有波及到社稷的穩定,這很難得啊!”
“高狄那是關己則亂,有著切身的厲害關係,李定國等人身在局外,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軍隊促穩定他們深有體會,就是臣弟在軍學院學習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東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親戚關係,他也絕對不會作出如此的表態。”朱由榔對大明皇家軍學院那一套非常讚賞,可以說從軍學院出來的人,首先忠於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國家,說的誇張點,軍隊除了高狄這樣出現個別的問題外,忠心的對象隻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說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們也不會亂,更不會卷到擁戴哪個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時的鎮將擁戴的事情已經是曆史了,今後永遠都不會出現。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冊立太子乃當務之急,可到底冊立誰為太子,真的是個頭疼的問題,難道讓我學康熙,把繼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鑾殿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麵嗎?那恐怕隻會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聖旨,著實是又驚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說的,隻要弘光帝還在,他高狄對弘光帝的忠心無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麽砸鍋分家也不稀奇,畢竟高狄和朱慈炯的關係在那擺著,讓高狄換個效忠的對象,舍朱慈炯還有誰啊!
跟隨高狄一道領兵趕赴河南的高元照心裏有些不得勁,他害怕弘光帝拿這次的事件整治參與其中的人,現在他算明白為什麽李定國和金聲桓等人不參合進來了,如坐針氈的滋味一點都不好受。
高狄看出高元照的擔心,拍胸脯保證弘光帝不會把他們倆怎麽樣,高狄對弘光帝自認比較了解,弘光帝也了解他,應該不會拿這次的事情責難他,再說二皇子朱慈炯本身就夠聰明,在幾個皇子中是很出色的一個,因此高狄已經想過堅定的支持朱慈炯,他見到弘光帝後一定要向弘光帝進言,冊立朱慈炯為太子。
一路無話,大軍很快就到了河南歸德府,讓高狄沒想到的是,弘光帝沒有先召開軍事會議,而是把他先單獨叫了進去。
金聲桓和郭懷一互相看了看,金聲桓歎了口氣,小聲的跟郭懷一說,“高狄先前勸我擁立二皇子的時候,我就知道事情不那麽簡單,看來高狄這步棋走錯了。”
郭懷一倒是不以為然,“話不能這麽說,如果我是高狄,那我也隻能那麽做,難道讓高狄擁立四皇子為太子不成?不過皇上這一回來,高狄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不那麽牢靠了。”
高狄自然不知道背後的人言,他進來一看弘光帝正在看著地圖,“臣高狄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高狄跪倒參禮。
我抬起頭看了看高狄,“平身吧!知道朕為什麽要見你嗎?”
高狄點頭稱是,“微臣知道,皇上責罰高狄,高狄領罪,但微臣有一言,不能不講。”高狄見弘光帝沒言語,接著道:“皇上,微臣以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早立太子對江山社稷來說是莫大的福音,淑妃娘娘之子,聰穎非常,當可立為太子……!”高狄今年已經二十多歲了,與以前半大小子那會相比成熟不少,當然,高狄之所以能“進化”的這麽快,刑氏夫人功不可沒,高狄會擁立朱慈炯,多少也有刑氏的意見。
我聽高狄給炯兒說了那麽多好話,知道高狄在知道我回來後反而更是成了炯兒的堅定支持者,古代家天下的潛意識潛伏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心裏,高狄這樣為炯兒爭取皇位也不能說不對,人之常情嘛!“朕知道了,會考慮愛卿的意見,桂王現在應該在和金將軍等人商議軍事,愛卿去看看吧!”看見高狄施禮告退出去了,我從椅子上站起來,“你覺得怎麽樣?”
弘光帝問完,陰士勳從內間走了出來,陰士勳也是從南京來的,但比高狄等人早了兩天,已經把所有的事情跟弘光帝講述了一遍,所言比胡茂楨那是詳細的多。
“皇上,二皇子確實有獨到的優勢,高狄代表了軍方,傅山的國學院中應該也有不少支持者,在諸位皇子中二皇子得到這麽多的支持,可謂得天獨厚,但臣以為,二皇子不宜成為太子,自古以來,外戚專權乃國之禍也,漢初諸呂,漢末王莽,例子多的是,一旦二皇子成為太子,則高狄高元照傅山等等,憑空坐大,不是好事。”陰士勳的考慮角度完全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在他看來限製高家的權力非常重要,現在高家已經是南明第一大家族勢力,上有淑妃傅昭儀皇子朱慈炯,下有軍隊的心腹和文臣方麵傅山的人,這樣的家族一旦家族中再出一位太子,那對朝廷來說不是好現象,人都有趨炎附勢之心,即使高家集團不想怎麽樣,熱心往上貼的人多的去了。
我聽了陰士勳的話,算是知道這個問題是一人一個看法,也不能說某某的想法不對,隻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難道讓我擲骰子來決定嗎?
我聽完朱由榔的北伐大計,跟以前的總體設想差不多,一是奪取荊襄,二是河南和山東沿河全線推進,三是用海軍進逼北京迫使滿清退出關外。
朱由榔人雖然在河南,但跟沈廷揚施琅宋誌勇等人書信不斷,對海軍也頗為倚重,三個方麵全麵開花,而重點就是海軍,滿清占據北京才幾年,一旦遭遇明軍來自海上的威脅,加上荊襄和河南以及山東的混亂,肯定能讓滿清方麵人仰馬翻。
“禦弟的北伐大計甚妙,但時間上恐怕無法一一安排到,這樣,朕已經讓高狄和金聲桓,高元照和郭懷一率兵五萬奔赴這裏,李定國和李過,劉文秀和高一功率兵五萬進逼山東,如此一來,加上黃得功奪取荊襄,韃子肯定會顧此失彼,施琅所部的海軍不知道是在朝鮮還是在海上,為了穩妥起見朕會命令沈廷揚所部海軍沿海北上逼近北京,如果施琅的海軍在朝鮮諸事順利的話,不但可以協助沈廷揚以振聲勢,連朝鮮的李?也會出兵跨過鴨綠江敲開韃子的後門,這樣一個大包抄,韃子恐怕挺不了多久。”我的設想就是這樣,滿清的兵力一旦集中起來,戰鬥力非比尋常,可如果我這樣發動全麵攻勢,滿清方麵一定會堅守某一地,而另外的隻能放棄,滿清肯定不會跟我打全麵開花的戰爭。
田雄眉頭一皺,“皇上,如此一來後勤輜重壓力太大,雖然幾年來各地都存儲了一些戰備輜重,可數量還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加上時間倉促,調度方麵可能會出問題。”
“朕也知道,困難是有,但卻可以克服,多爾袞的身體狀況朕親眼所見,即使能揀一條命也夠戧,錯過這個機會,讓韃子的權力順利交接的話,對我們很不利,但奪取一地一城卻又不值,所以朕才決定全麵北伐,朕待金聲桓和李定國的人馬到了預定之地後,會親自回南京督辦軍需,隻要挺過頭一個月,後麵的事情諸位愛卿盡可放心。”我之所以要等大軍來了再回南京,主要是想跟高狄等人談談心,對高狄擁戴老二朱慈炯的行為,應該跟他交交心,看看他是怎麽想的。
待田雄和趙霆出去忙著備戰後,我叫住了朱由榔,“禦弟,朕有件事想聽聽禦弟的意見,兄弟之間就不用遮掩了,如果朕要冊立太子的話,禦弟認為朕的幾個皇子哪個合適?”
朱由榔沒想到弘光帝會如此直白的問他,他沉吟了一下,“皇上,如果讓臣弟說,那麽自古以來長幼有序,當然是嫡長子承天下,但實際情況是皇上沒有冊封皇後,臣遠離南京不甚了解詳情,當然,幾位皇子年紀尚幼,論才德而立又不太現實,所以臣比較讚成冊立大皇子為儲君。”
我歎了口氣,把從胡茂楨那聽到的都告訴了朱由榔,“禦弟,現在看來老二得到了高狄等人的支持,老四得到了諸多文臣的支持,朕這一失蹤暴露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啊!”
朱由榔聽罷深以為然,但他微微一笑,“皇上,臣弟在皇上麵前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聖賢雖然說了那麽多教化的賢語,但真正臨到頭上,絕對是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擁戴的問題無非是獲得利益的問題罷了,高狄是淑妃娘娘的妹婿,高元照的生母又跟高狄有那層關係,所以他擁戴二皇子是必然的,傅山又是二皇子的外公,那更是沒什麽說的,他們是以親而顯,臣弟說的重了些,他們算是外戚吧;宸妃娘娘的娘家在江南士林地位頗高,連帶的地方上的大員肯定會受到這方麵的影響,算是結黨,選擇站在四皇子一方自然也是為了利益。可是,那都是在皇上沒有冊立太子的情況下,他們顧及自身利益的一種本能,一旦皇上冊立了太子,到時候這些人肯定是圍著太子轉。”
“禦弟之言甚是,朕知道這件事後有幾點很是欣慰,首先是王鐸沒有表態,這很重要,其次是除了高狄高元照之外,其他的諸如李定國,李過,高一功,郭懷一等等將軍也沒有表態,可見在這個問題上,爭執隻是小範圍的,遠沒有波及到社稷的穩定,這很難得啊!”
“高狄那是關己則亂,有著切身的厲害關係,李定國等人身在局外,對皇上忠心耿耿,皇上所言的以軍隊促穩定他們深有體會,就是臣弟在軍學院學習的那一年也明白了很多東西,臣弟相信,如果高狄不是和淑妃娘娘以及二皇子的親戚關係,他也絕對不會作出如此的表態。”朱由榔對大明皇家軍學院那一套非常讚賞,可以說從軍學院出來的人,首先忠於的就是皇帝,其次是國家,說的誇張點,軍隊除了高狄這樣出現個別的問題外,忠心的對象隻有弘光帝一人,也就是說哪怕弘光帝真的不在了,他們也不會亂,更不會卷到擁戴哪個皇子的事情中,像弘光帝登基那時的鎮將擁戴的事情已經是曆史了,今後永遠都不會出現。
跟朱由榔一番交流,使我想的更多了,冊立太子乃當務之急,可到底冊立誰為太子,真的是個頭疼的問題,難道讓我學康熙,把繼承人的名字放到金鑾殿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麵嗎?那恐怕隻會更糟糕吧!
高狄在南京接到弘光帝的聖旨,著實是又驚又喜,正如朱由榔所說的,隻要弘光帝還在,他高狄對弘光帝的忠心無人可比,可一旦弘光帝不在了,那麽砸鍋分家也不稀奇,畢竟高狄和朱慈炯的關係在那擺著,讓高狄換個效忠的對象,舍朱慈炯還有誰啊!
跟隨高狄一道領兵趕赴河南的高元照心裏有些不得勁,他害怕弘光帝拿這次的事件整治參與其中的人,現在他算明白為什麽李定國和金聲桓等人不參合進來了,如坐針氈的滋味一點都不好受。
高狄看出高元照的擔心,拍胸脯保證弘光帝不會把他們倆怎麽樣,高狄對弘光帝自認比較了解,弘光帝也了解他,應該不會拿這次的事情責難他,再說二皇子朱慈炯本身就夠聰明,在幾個皇子中是很出色的一個,因此高狄已經想過堅定的支持朱慈炯,他見到弘光帝後一定要向弘光帝進言,冊立朱慈炯為太子。
一路無話,大軍很快就到了河南歸德府,讓高狄沒想到的是,弘光帝沒有先召開軍事會議,而是把他先單獨叫了進去。
金聲桓和郭懷一互相看了看,金聲桓歎了口氣,小聲的跟郭懷一說,“高狄先前勸我擁立二皇子的時候,我就知道事情不那麽簡單,看來高狄這步棋走錯了。”
郭懷一倒是不以為然,“話不能這麽說,如果我是高狄,那我也隻能那麽做,難道讓高狄擁立四皇子為太子不成?不過皇上這一回來,高狄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就不那麽牢靠了。”
高狄自然不知道背後的人言,他進來一看弘光帝正在看著地圖,“臣高狄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高狄跪倒參禮。
我抬起頭看了看高狄,“平身吧!知道朕為什麽要見你嗎?”
高狄點頭稱是,“微臣知道,皇上責罰高狄,高狄領罪,但微臣有一言,不能不講。”高狄見弘光帝沒言語,接著道:“皇上,微臣以為,國不可一日無君,早立太子對江山社稷來說是莫大的福音,淑妃娘娘之子,聰穎非常,當可立為太子……!”高狄今年已經二十多歲了,與以前半大小子那會相比成熟不少,當然,高狄之所以能“進化”的這麽快,刑氏夫人功不可沒,高狄會擁立朱慈炯,多少也有刑氏的意見。
我聽高狄給炯兒說了那麽多好話,知道高狄在知道我回來後反而更是成了炯兒的堅定支持者,古代家天下的潛意識潛伏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心裏,高狄這樣為炯兒爭取皇位也不能說不對,人之常情嘛!“朕知道了,會考慮愛卿的意見,桂王現在應該在和金將軍等人商議軍事,愛卿去看看吧!”看見高狄施禮告退出去了,我從椅子上站起來,“你覺得怎麽樣?”
弘光帝問完,陰士勳從內間走了出來,陰士勳也是從南京來的,但比高狄等人早了兩天,已經把所有的事情跟弘光帝講述了一遍,所言比胡茂楨那是詳細的多。
“皇上,二皇子確實有獨到的優勢,高狄代表了軍方,傅山的國學院中應該也有不少支持者,在諸位皇子中二皇子得到這麽多的支持,可謂得天獨厚,但臣以為,二皇子不宜成為太子,自古以來,外戚專權乃國之禍也,漢初諸呂,漢末王莽,例子多的是,一旦二皇子成為太子,則高狄高元照傅山等等,憑空坐大,不是好事。”陰士勳的考慮角度完全是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在他看來限製高家的權力非常重要,現在高家已經是南明第一大家族勢力,上有淑妃傅昭儀皇子朱慈炯,下有軍隊的心腹和文臣方麵傅山的人,這樣的家族一旦家族中再出一位太子,那對朝廷來說不是好現象,人都有趨炎附勢之心,即使高家集團不想怎麽樣,熱心往上貼的人多的去了。
我聽了陰士勳的話,算是知道這個問題是一人一個看法,也不能說某某的想法不對,隻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難道讓我擲骰子來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