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殿中,漢武帝高座禦階,劉進和劉細君侍立在兩側,原本那些漢武帝身旁的內侍都站的遠遠的。張安世與霍嬗也列席在殿中,倒是司馬遷一人在禦階之下的一側有一個單獨的席位,席前還擺放了一張案幾,上麵已經鋪好了紙筆。


    司馬遷深呼吸了一口氣,他極力平複自己的心情,目光低垂盯著案幾上的紙。他知道這場朝會將宣讀許多古往今來都未曾出現過的旨意,首先皇太孫這種繼位方式便是第一次出現,而後皇帝下罪己詔,還有對霍光的封賞等等這一切,每一件事都是足以名垂史冊的,作為一個史官能夠親曆其中並記錄這便是莫大的榮幸。


    宣室殿中長安千石以上的官吏能來的都來了,這樣隆重的朝會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出現過了,不過有些人卻永遠不會在出現在宣室殿了,比如丞相劉屈氂。


    “元祐,你立刻帶人去猗蘭殿,傳陛下的旨意,讓昌邑王立刻離開長安前往封地就國,記住天黑之前必須離開長安。安排你手下的心腹親自護送吧,路上就不要出什麽差錯了。”霍光帶著蘇武等人大步走向宣室殿,路上他又吩咐王鈞去送走劉髆,或許他怕王鈞會錯了意,又加了一句路上不要出差錯。


    “屬下明白,一定讓昌邑王順利就國。”王鈞躬身答道,他心思一動便明白了霍光的意思。如果要殺一個昌邑王根本不費吹灰之力,既然霍光還要讓這個劉髆去就國,說明就沒有殺他的意思。


    至於這道旨意究竟真的是皇帝的意思,還是霍光自己的意思,就沒有人去在意了!


    王鈞帶著數百士兵向猗蘭殿而去,霍光繼續走向宣室殿。此刻宣室殿中人已經到齊了,不過霍光未到,大殿之中所有人都還在靜靜的等著,這也是第一次朝會上所有朝臣和皇帝等待一個臣子的到來。


    眼見宣室殿就在眼前,霍光邊走邊理了理自己的衣袍,腳下的步伐又快了些許。望著雄偉的宣室殿,他心中思緒萬千,原本曆史中霍光應該是個謹小慎微,每走一步都精細到踏在相同位置的人,而現在他已經不用去在乎那些束縛了。


    宣室殿的台階很高也很長,到了這裏那些士兵自覺的停下了腳步,取代了原有的禁軍將宣室殿拱衛了起來,隻是沒人知道這些士兵是在保護宣室殿還是包圍宣室殿?


    石階之上,霍光在前蘇武在後,兩側侍立的內侍見到霍光都紛紛低下頭顱微微躬身。


    當霍光一步步登臨這座代表大漢權利中心的宣室殿石階時,長安城中也正上演著血腥的一幕。一座座府邸被霍光的親衛軍強行破門而入,這其中有幾百石的小吏,也有千石的長安官員,還有兩千石甚至食邑數千戶的列侯。


    “全部格殺,一個不留!”杜延年站在彭侯府外沉聲下令,這裏是左丞相劉屈氂的府邸,也是清君側名單的榜首,這個地方為了不出差錯,杜延年親自來了。


    不需要什麽收押審問,也不需要任何的罪證,隨著霍光一步步走上宣室殿,長安城內一個個的頭顱也滾滾而落。


    “安陽侯到.......”宣室殿外兩側侍立的內侍見到霍光走近,低頭行禮的同時,宣示霍光到來的聲音也隨即響起,聲音不僅在宣室殿外,殿內同樣不停的回蕩著。


    沒有任何傳召,也沒有片刻停留,霍光抬起一隻腳直接邁過宣室殿高高的門檻。


    “嗒....”一聲輕響在寂靜的宣室殿內響起,霍光一步步走過,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朝臣的心中,讓這些跪座兩側的朝臣心中不由的一緊。


    如今的霍光與幾年前離開長安時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在他身上金戈鐵馬的氣息極其濃烈。每一步走過,在眾人眼中仿佛不是霍光一人,而是千軍萬馬滾滾而過。


    “安陽侯入席吧!”霍光走到所有朝臣之上,漢武帝的聲音從禦階之上傳來。霍光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對著漢武帝躬身一拜,而後退至一側坐到了原本丞相的位置上。在他的下手便是如今的禦史大夫桑弘羊。


    “今天下不寧,黎民維艱,其罪在朕躬,張安世宣讀朕的罪己詔......”霍光坐定漢武帝的聲音便再次響起,沒有什麽多餘的話,也沒有任何的征兆,他直接讓張安世宣讀起罪己詔來。


    張安世連忙起身躬身上前,皇長孫劉進從禦階上走下,將已經加蓋了大漢皇帝印的罪己詔遞給張安世。


    一聽罪己詔三個字,滿殿朝臣都坐不住了,紛紛惶恐的起身麵對著漢武帝跪拜下去。皇帝有罪做臣子的自然也有罪,這個時候不僅是漢武帝一個人事,所有人都應該擺正姿態,就連霍光也跪拜下去靜靜的聽著張安世宣讀漢武帝的罪己詔。


    “幸賴天佑大漢,朕有賢孫,辨忠奸,清君側,使天地清明。朕意已決,立皇長孫進為皇太孫,即日昭示天下祭告太廟。”罪己詔罷,漢武帝的聲音便緊隨張安世之後,在朝臣都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將冊立劉進為皇太孫的事定了下來。


    皇太孫這個全新的皇位繼承封號第一次出現在了曆史上,它比原本出現的時間提前了四百年左右。對於劉進獲得皇位合法繼承權,所有朝臣早就心中有數了,而這種皇長孫為太孫的繼承製度雖然從未有過,但是其本事是很符合宗法和傳統認識的,即便昭告天下也不會受到質疑和抵觸。


    “陛下聖明.....臣等拜見太孫殿下......”宣室殿中響起了朝臣整齊的聲音,長孫也終於變成了太孫!


    “朕身體抱恙良久,欲移居長樂宮,今後便由太孫監國。另進封安陽侯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輔佐太孫監國,賜其劍履上殿讚拜不名。”漢武帝繼續說道,在冊封劉進為皇太孫後立刻將權利移交了出來,這些原本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繞了一大圈,霍光還是成了大漢的大司馬大將軍。而霍光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也並不出人意料,誰都知道自今日之後,這大漢的權柄便由霍光來執掌了。而霍光也成了大漢自立國以來,第二個享有‘劍履上殿讚拜不名’殊榮的臣子,第一個便是大漢第一功臣蕭何。


    “這些旨意隨後昭告天下,接下來便由監國太孫主持朝議,朕乏了.....”漢武帝說完這些便直接起身,而後在幾個內侍的攙扶下離開了宣室殿。


    漢武帝親自出現和親口宣布,其實隻是為了給劉進一個名正言順,也杜絕了將來的任何流言蜚語,讓劉進成為皇太孫之事無論是法理性上還是合理性上都無可爭議。如果漢武帝人不出現,僅有詔書的話,法理上也說得過去,但是合理性上難免遭到非議。


    “恭送陛下!”劉進和朝臣都對著漢武帝躬身一拜,目送他離開宣室殿,這一次在朝議之中離開,也宣示著漢武帝的時代已經基本終結,雖然他還保留著皇帝的尊號,但實際上已經交出了手中的權柄。


    漢武帝離開宣室殿,劉進走到漢武帝剛才坐得席位上,坐在了這個他爺爺他父親都坐過的地方。


    “諸位愛卿請入席。”劉進端坐其上,大有一副君臨天下的樣子,他對著滿殿的朝臣說道,聲音中流露出從未有過的威嚴。


    宣室殿的朝臣都默默坐回原位,等著這個如今名義上的大漢最高統治者發號施令。


    “如今大漢正值內憂外患,孤又初掌朝政諸事還賴臣公輔佐。望諸公齊心,早日除內憂平外患。”劉進再次說道,卻是一番例行公事的勸勉之言。


    “謹遵太孫殿下旨意!”滿朝文武躬身應道。


    “如今外敵來勢洶洶,大將軍以為該如何應對?”劉進又看向為首的霍光問道,這時候就不是例行公事了,而是真的開始談論緊要大事了。


    如今霍光已經是大司馬大將軍了,又被漢武帝明確指定為輔政之人。即便劉進這個皇太孫有什麽決定,法理程序上都無法繞開霍光。


    而漢武帝另外給與霍光劍履上殿讚拜不名的殊榮,其象征意義更大一些了。劍履上殿很好理解,讚拜不名則表示,以後無論是公文還是平時的稱呼上,都不能直呼霍光的名字了,隻能稱其官職,或者在公文上以‘大將軍光’這樣的寫法出現。若有人直呼霍光姓名,便是不敬之罪,不敬乃重罪!


    “西域安息大軍有大都督府抵禦,暫時可保無憂。北方膚施有宜安侯上官桀十八萬大軍駐守,暫時也不會有什麽問題。眼下情況最危急的便是幽州廣成一地,那裏已經被衛右渠圍困數月,現在距離幽州最近的是梁國與淄川國的十萬大軍,臣提議傳旨梁王與淄川王太子,讓他們領軍增援廣成。梁王素有賢名,又通謀略兵法,可以梁王為帥征伐朝鮮衛右渠。”霍光起身答道。


    讓梁王劉襄和淄川太子劉康的軍隊去幽州對付衛右渠,這一條其實一開始霍光就想好了。而一些有心人也發現了霍光最後說的是以梁王為帥征伐朝鮮衛右渠,而不是說的抵禦衛右渠,也就是說霍光還想讓劉襄直接打到朝鮮國土去。


    “一切按大將軍的意思辦,立刻傳旨梁王與淄川王太子,以梁王為帥,征伐朝鮮。”劉進很自然的下了旨,這些霍光也提前給他們說過。如今梁王的軍隊應該正在河南郡一帶,這個地方離長安已經不遠了,而要前往幽州這裏也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正是前往幽州的最好時機。


    “大將軍可還有其它安排?”劉進對霍光很恭敬,即便他如今已經是大漢名正言順的儲君,但對於這個老師,這個親手將他送上儲君大位的大將軍,他眼下還是毫無保留的信任與倚重。


    強烈推薦:


    (本章完)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app,無廣告、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下載免費閱讀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封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莊不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莊不缺並收藏大漢封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