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日軍的第二波轟炸機群的攻擊,美軍第58特混編隊~冷靜的指揮下,部署了三道防禦線。


    第一道防禦線是由第二波戰鬥機群在距離艦隊200裏附近主動迎擊,第二道防禦線是由第三波戰鬥機群於距離本隊50海裏處的空域被動攔截敵機,第三道防禦線是由+隊的密集對空火力組成。


    這樣一來就算日軍能突破防線,也將遭受沉重打擊,對美軍艦隊的威脅也將大大降低。


    “還是先命令各戰艦,特別是航空母艦及主力戰艦,把艦上的損管人員提前組織起來,一旦有險情出現就立即實施搶救措施。”


    這句話弗朗西斯少將本不想說出口,但聽到佩斯特的戰況報告後,還是謹慎地向蒙特提建議。


    “是啊,還是要早作準備為妙。


    按照第一道防線隻是打掉日軍的一半飛機來計算,那麽第二道及第三道防線再打下敵人餘下的飛機的一半,那麽敵人最終還是會有10至20架飛誰叫美軍是單方麵挨打呢,雖然這樣的命令會讓高漲的士氣有所下降,但深明一枚廉價的炸彈就能打沉一艘昂貴的巨型戰艦這個道理的蒙特,略為在心中盤算了一下便接受了參謀長的建議,“傳我命令,讓各艘戰艦的損管人員先做好應急準備。”


    海戰中的防禦是很難做到萬無一失的,海洋的遼闊與天空的高遠,讓防守比攻擊要難上數倍,尤其是在己方艦隊位置暴露,而敵人艦隊位置還沒有確定地時候。


    “報告司令。


    在各航空母艦地勤人員的努力下,第三波戰鬥機群中共有80架戰鬥機加彈加油完畢。”


    在威廉少將的一再聯絡及催促下,第一波出擊的機組人員立即投入到再次出擊中去。


    “平均一艘航空母艦隻起飛一個戰鬥機分隊。”


    蒙特聽到航空兵參謀官的報告,皺了皺眉頭,顯然蒙特對於15艘航空母艦才起量有些不滿意,但又明白到官兵們已經盡了力,責怪的說話到了嘴邊又收了回去。


    “作好準備的戰鬥機立即升空應敵。”


    麵對複雜而危險的戰況,蒙特心裏迅速作出了抉擇,“通知各航空母艦艦長,對餘下的戰鬥機。


    可自行組織分隊為單位地戰鬥機升空作戰,無需請示。”


    把權力下放給各航空母艦艦長,這樣就無需每次都報告請示,沒了中間環節,作戰的效率就會因此得到提高,這也算是一種權宜的辦法。


    “是的,長官。”


    威廉少將馬上領命,蒙特的這道命令對於他來說,可以說是壓力大減,“我會適當調整地麵雷達電波引導接敵的工作情況。


    配合戰鬥機分隊為單位的戰鬥。”


    沒有人能知道這個世界下一秒下一分鍾下一小時將會發生什麽事情,在錯綜複雜的戰場上尤其如此。


    要打贏一場戰鬥一場戰役一場戰爭,是何等的不容易。


    (或許這個世界會有先知的存在,這樣地人都是掌握了別人不明白的知識,掌握了別人不掌握地力量。


    往往一個先知的出現,能讓整個民族整個國家整個人類崛起並興盛一時。


    )一架又一架f6f“潑婦”式戰鬥機在加彈加油完畢後,被航空母艦的地勤人員用拖車拉用人手推,一一轉移道戰艦的飛行甲板上。


    機組人員紛紛登上屬於自己的戰機,按照飛行跑道升降指揮官的指令,快速而有序的逐一升空。


    為了縮短起飛時間,所有戰鬥機都使用了彈射器升空。


    而不是飛行跑道通場式起飛。


    戰鬥機起飛後也沒有在母艦上空多作停留,邊加速邊拉升邊整隊,根據地麵引導指揮官報告的方位,向各自的方向接近來犯的日軍轟炸機。


    日軍地第二波轟炸機群被美軍戰鬥機打散後。


    餘下的60多架轟炸機不得不分散開來各自為戰,大多數都采取在1000左右的低空中飛行,以規避美軍戰鬥機的尾隨攻擊。


    一旦被擊中也可以較安全地在海麵上迫降,飛行員逃生地概率也會提高。


    (實際上以這時日軍轟炸機的性能遇上美軍的戰鬥機,最好地辦法就是把炸彈丟到海裏,然後逃跑。


    )“雙麵人呼叫方舟,雙麵人呼叫方舟,請指示敵機位置。”


    “約克城”號航空母艦“薔薇”戰鬥機大隊長威爾遜少校今天是第二次出戰,雖然他的座機後麵隻是跟了一個戰鬥機分隊,但他心中絲毫不減要殺敵立功的戰鬥意誌,飛離航空母艦向西南方向飛行了一段時間後,便主動向航母上的地麵引導指揮官呼叫。


    “這裏是方舟,雙麵人請注意,在你飛行航線2鍾的方向離20海裏左右,有一隊10至20的飛機正向我編隊飛高度1000米至1200的空中分布,請前往攔截。


    聽到請答複。”


    在威爾遜少校連續呼叫了兩遍後,無線電的那頭傳來了“約克城”號地麵引導指揮官的指引命令。


    “雙麵人明白,前方2鍾方向,距離20裏,攔截敵機群。”


    美軍無線電的信號還是比較良好的,間中有點雜音,聽起來還算清楚。


    “雙麵人呼叫薔薇,航向向右轉30度,高度下降至2500,雙三角型隊列,準備迎擊敵人。”


    裏,以戰鬥機每小時幾百公裏的速度,兩軍互相對飛五六分鍾便會相遇,威爾遜少校馬上下令自己帶領的戰鬥機分隊作出相應的調整,便於攔截敵人。


    六架f6f“潑婦”式戰鬥機,從巡航時的5000米高空快速下降至米,由一路縱隊調整為雙三角形隊列的標準戰鬥機分隊作戰隊列,向地麵引導指揮官通報的敵機方位,穿雲破霧地飛去。


    這批向美軍第58特混編隊飛來的日軍轟炸機,正是日軍尉率領的日軍第二波轟炸機群殘部中最多的一隊,數量多達18。


    要少看了18架轟炸機,要是真讓他們接近美軍的航空母艦投就會擊沉1至2艘美軍的航空母艦。


    (當年中途島之戰中,美軍也是靠10多架轟炸機就連續擊沉了日軍的2航空母艦。


    )吸取了剛才被美軍圍而殲之的教訓,這些突破第一道防線的日軍轟炸機,不再像剛才那樣隊形緊密地飛行了,變成三三兩兩的鬆散隊形,彼此間拉開距離,分布在800-1200米左右的空域之中。


    二戰時期轟炸機一般都選擇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飛行以戰役後重新組建的艦載航空兵,由於大多數是戰鬥機改裝成轟炸機的,載彈量少但卻比較靈活,雖然不能采取如美軍戰鬥機那樣的貼海低空突擊轟炸,但轟炸的手法也有所雷同。


    這時日軍領隊的深川靜夫大尉也是打算采取偷襲的戰術,根據最新收到的偵察機報告的美艦隊最新的方位,在距離美軍艦隊50裏時便下令所有飛行員不惜一切全速飛行,期待能趕在美軍形成第二道空中防線時就逼近美軍艦隊。


    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美軍的第三波戰鬥機群采取了小分隊分批起飛的作戰模式,起飛的數量雖少卻加快了戰機升空的速度。


    不過深川靜夫大尉的美夢並沒有成真,反應迅速的“薔薇”戰鬥機聯隊的這個分隊,在距離美軍臨時炮擊編隊西南偏西30海裏出現在了這批日軍飛機的麵前。


    “保持隊形,俯衝攻擊敵機群。”


    天氣晴明之下,空中能見度極佳,威爾遜少校率領6架戰鬥機到達地麵引導指揮官通報的空域附近後,用眼睛搜索,沒費多大功夫便發現了下方遠處移動中的光點,立即下令分隊發起進攻。


    (美軍戰鬥機在上,日軍轟炸機在下,日軍機身反射陽光,所以是光點而不是黑點。


    )—雖然美軍戰鬥機隻有6架,隻是日軍轟炸機的三分之一,但美軍飛機還是第一時間采取了正麵集體強攻的打法,一邊猛烈地開火,一邊俯衝而下,直接殺入日軍的機群。


    作戰經驗豐富的威爾遜少校十分清楚,必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打亂日軍的隊列,不讓日軍機群有合力攻擊自己分隊的機會。


    (這真有點好笑,本來日軍這支機群,是為了避免再遭遇美軍大機群的圍攻而故意隊形鬆散開來,反而讓美軍的這個分隊占了各個擊破的便宜。


    要知道日軍的轟炸機都是戰鬥機改裝的,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噠噠噠噠”美軍的戰鬥機分隊,夾雷霆萬鈞之勢,居高臨下地向日軍轟炸機掃射,一下子便把日軍機群攔腰衝斷,三架日機飲彈墜向大海。


    “雙機協同,來回穿插掃射,挑落單的打。”


    剛開始的時候,日軍飛機以為又遭到美軍飛機的大規模伏擊,立即上下左右地四散開來,當日軍指揮官發現隻有幾架美軍戰鬥機時,立即命令各日軍飛機反身迎戰,撿了便宜的威爾遜少校隨即通過無線電改變戰術打法。


    美軍戰鬥機如狼入羊群,專挑那些落單的日軍飛機來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打飛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月逍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月逍遙並收藏打飛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