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經大亮,黑夜結束了。
在剛剛過去的一夜中,奧地利騎兵的表現極佳。
他們獨自摧毀了敵人的抵抗,另外殺死並俘虜了超過一千羅馬軍官兵,其中包括紅衣大主教奧爾西尼殿下。
在重組後又及時趕到戰場東麵,截斷了瑞士衛隊的退路,凱梭-維廷有理由感到滿意。
但是現在還有最後的一點尾巴要處理,四麵被圍的敵人居然沒有投降而是依然在奮力抵抗,這讓德意誌傭兵有點奇怪,凱梭-維廷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頑強的敵人。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心,因為局勢是很明朗的了,現在隻要稍微給敵人一線虛假的生機讓他們逃亡。
然後他們的抵抗機會土崩瓦解,各自為戰的結果就是除了有限的幾個幸運兒之外,誰也逃不了。
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和他預想的差不多,逃到他眼前的敵人的陣型已經有點鬆垮了。
一個衝鋒就能擊潰。
現在凱梭-維廷一邊衝鋒一邊觀察著敵人。
十幾個穿著牧師外袍的羅馬牧師人手一張魔法卷軸,他們整齊劃一地激發了卷軸內的力量,然後就是上百發魔法飛彈朝著奧地利騎兵們射來。
依靠和費迪南德較量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凱梭-維廷可以確信被激發的魔法飛彈卷軸中至少有三張卷軸是價值數千塔勒的“伊薩克次級飛彈風暴”甚至可能有價值數萬塔勒的六級魔法“伊薩克飛彈風暴”。
這種辨識是純粹的本能反應,並不是說凱梭-維廷現在有時間思考。他和其他的騎兵一樣正把把身體盡可能低貼在馬鞍上,舉起手邊的小盾抵抗這場超級風暴。
雖然羅馬中高級神職人員發起的卷軸突襲讓奧地利騎兵大驚。不過得益於長期的戰鬥經驗和有效的訓練他們的反應都還不錯,大部分人都及時做出了正確的戰術動作。
這場價值超過十萬塔勒的突襲,一共隻將三個奧地利騎兵打下馬來。
不過還不等奧地利人喘上一口氣,第二輪魔法衝擊就跟了上來。
又是十幾張卷軸被激發,這一次不再是純粹的魔法飛彈。
各種經典的“蛛網術”,“馬友夫酸飛箭”,“火球術”,當然魔法飛彈數量也不少。
這種差異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因為第一輪的卷軸是羅馬教會統一采購並裝備的,第二輪則是這些富有神職人員的私人財產。
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不能考慮什麽公私之分,哪怕沒有發票真選教皇不肯報銷他們的開支,也必須使用這些魔法了。
必須拚命才有一線生機。
第二波中被打落戰馬的奧地利人數就大大增加了,累加的傷害甚至讓一些戰馬都跪倒在地,更多的騎兵無法控製自己胯下的戰馬。前衝的勢頭因為馬匹本能的恐懼而向兩邊分流了。
“就是現在!衝啊!”
“衝啊!”
而與此同時借著魔法的掩護,托尼率領著部下向奧地利騎兵發起了反衝擊,這是一個用錢堆出來的機會。
托尼的武器是一把名為“落櫻”的雙手大斧。
不久之前這把巨斧還不存在於這個位麵,是美第奇真選教皇耗費巨資進行祭祀後取來,給與托尼多年來忠實服務的報酬。
哪怕是真選教皇可以打一個很大的折扣,為了取下這件寶物也耗費了美第奇家族極多的資源。接近百萬塔勒的價格消耗了美第奇銀行大約兩年的利潤。
不過它的價值也確實物有所值,這把超過三米長的大斧將衝在最前麵的一個奧地利軍官連人帶馬砍成了兩半。
軍官身上產自因斯布魯克的重甲好像一點用也沒有,如同紙片一樣被“落櫻”給切開了。
如此威勢僅僅是它力量的一部分,在托尼周圍數步的羅馬軍官兵,此時都感覺到精神大振。他們堅信自己在執行著正確的策略,隻要跟著這個策略一定能夠突圍成功。
在這種奇異的自我激勵和幾個增益魔法的幫助下。羅馬軍的攻勢相當猛烈。
剛剛那兩輪卷軸攻擊的氣勢超過了大多數奧地利騎兵的認知,他們在震驚和倉惶中聽不到凱梭-維廷的大吼,隻是本能地抵抗。
失去了隊形和衝勢,這些騎兵也隻是普通的士兵而已,即使是不錯個人實力的軍官相比大量的中級牧師也是力不能及。
奧地利騎兵在向兩邊讓開之前,丟下了超過三十具屍體,大約有十幾匹戰馬也被為了求生勇猛非常的羅馬牧師給搶走了。
凱梭-維廷的心在滴血,馬很昂貴,但是更寶貴的是這些士兵。
他們統統都是老兵啊,很多人已經跟隨他接近十年了,這些好不容易才跟著他得到了一點點富貴的老兵已經不僅僅是他的資產也是他的血肉了。
不過敵人顯然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們正在做最後的資源調配。
在奧地利人的注視下,瑞士人把奪到的戰馬統統按照職位高低依次貢獻給了神職人員。
然而托尼拒絕了部下遞過來的韁繩,得到了戰馬的神職人員在托尼的壓製下也沒有立刻逃跑。
這場大敗已經夠慘了,如果再丟了美第奇真選教皇的頭號助手獨自逃生,他們回去哪怕有家族庇護勢必也要受到嚴懲。
美第奇真選教皇是意大利本地的地頭蛇,和來自尼德蘭的亞德裏安真選教皇不同,他的權威要深入得多。
托尼如果死了,他勢必要發難。
再說有了馬就不錯了,無論如何也是大大提高了生還的幾率,真的不行了縱馬而逃總歸是有不小的機會逃出生天的。
有不少人得到了馬之後,再次拿出了收在鎧甲上的魔法卷軸,依靠歐羅巴各地信徒的貢獻,這些神職人員的裝備是極其精良的。
不僅有一般信徒貢獻的資金,還有很多法師也是西瑞克的信徒,他們直接貢獻的卷軸也在鞏固著羅馬教會的力量。
但是敢和羅馬教會作對的拉迪斯勞斯也絕對不是好對付的。
瑞士人僅僅逃出了不到一裏遠,就看到敵人再次在他們的側翼集結了起來,而且擺出了一個非常密集的隊形。
凱梭-維廷再次把騎兵部隊重新集結起來,這一次他排出了牆式陣型要硬吃羅馬殘軍。
全局大勝而他受挫,哪怕是微微小搓也對他的威名和榮譽極其不利,在以後和步兵部隊爭奪資源的時候更是糟糕。
這個局麵他絕對不能接受,他雖然理論上也是弗倫茲貝格的部下,但是作為首都中君主安全的保證,實際上他在很多方麵都有極大的獨立性。
拉迪斯勞斯雖然知道這種獨特性會損害整體效率,但是首都的軍事布置從來是一個敏感問題。
這種獨立性不僅僅給了凱梭-維廷地位,也給了他很大的壓力,他必須做出成績來。
奧地利的騎兵們雖然很恐懼對方的魔法卷軸,但是還是服從命令做出了衝擊的姿態。
當凱梭-維廷很痛苦是,托尼也很痛苦。
大部分牧師也沒有卷軸了,不過他們還是盡力施展神術。
瑞士人再次停下腳步將他們的長戟尾端插在地上,一條腿微微彎曲,扶住武器準備用經典的姿勢來應對騎兵衝擊。
他們身上的增益效果被刷新了一輪,陣前有好幾隻凶暴野豬還有兩隻幽冥獒犬,一隻水元素。
這層召喚物可以降低騎兵的突擊能力。
托尼一邊觀察著奧地利人的奇怪隊形,一邊摩挲著自己的大斧,隻要挨過這一下他就能把這些瑞士人帶回羅馬了。
隻是這一下可不是好受的。
在剛剛過去的一夜中,奧地利騎兵的表現極佳。
他們獨自摧毀了敵人的抵抗,另外殺死並俘虜了超過一千羅馬軍官兵,其中包括紅衣大主教奧爾西尼殿下。
在重組後又及時趕到戰場東麵,截斷了瑞士衛隊的退路,凱梭-維廷有理由感到滿意。
但是現在還有最後的一點尾巴要處理,四麵被圍的敵人居然沒有投降而是依然在奮力抵抗,這讓德意誌傭兵有點奇怪,凱梭-維廷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頑強的敵人。
不過他並不是很擔心,因為局勢是很明朗的了,現在隻要稍微給敵人一線虛假的生機讓他們逃亡。
然後他們的抵抗機會土崩瓦解,各自為戰的結果就是除了有限的幾個幸運兒之外,誰也逃不了。
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和他預想的差不多,逃到他眼前的敵人的陣型已經有點鬆垮了。
一個衝鋒就能擊潰。
現在凱梭-維廷一邊衝鋒一邊觀察著敵人。
十幾個穿著牧師外袍的羅馬牧師人手一張魔法卷軸,他們整齊劃一地激發了卷軸內的力量,然後就是上百發魔法飛彈朝著奧地利騎兵們射來。
依靠和費迪南德較量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凱梭-維廷可以確信被激發的魔法飛彈卷軸中至少有三張卷軸是價值數千塔勒的“伊薩克次級飛彈風暴”甚至可能有價值數萬塔勒的六級魔法“伊薩克飛彈風暴”。
這種辨識是純粹的本能反應,並不是說凱梭-維廷現在有時間思考。他和其他的騎兵一樣正把把身體盡可能低貼在馬鞍上,舉起手邊的小盾抵抗這場超級風暴。
雖然羅馬中高級神職人員發起的卷軸突襲讓奧地利騎兵大驚。不過得益於長期的戰鬥經驗和有效的訓練他們的反應都還不錯,大部分人都及時做出了正確的戰術動作。
這場價值超過十萬塔勒的突襲,一共隻將三個奧地利騎兵打下馬來。
不過還不等奧地利人喘上一口氣,第二輪魔法衝擊就跟了上來。
又是十幾張卷軸被激發,這一次不再是純粹的魔法飛彈。
各種經典的“蛛網術”,“馬友夫酸飛箭”,“火球術”,當然魔法飛彈數量也不少。
這種差異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因為第一輪的卷軸是羅馬教會統一采購並裝備的,第二輪則是這些富有神職人員的私人財產。
他們都很清楚這個時候,不能考慮什麽公私之分,哪怕沒有發票真選教皇不肯報銷他們的開支,也必須使用這些魔法了。
必須拚命才有一線生機。
第二波中被打落戰馬的奧地利人數就大大增加了,累加的傷害甚至讓一些戰馬都跪倒在地,更多的騎兵無法控製自己胯下的戰馬。前衝的勢頭因為馬匹本能的恐懼而向兩邊分流了。
“就是現在!衝啊!”
“衝啊!”
而與此同時借著魔法的掩護,托尼率領著部下向奧地利騎兵發起了反衝擊,這是一個用錢堆出來的機會。
托尼的武器是一把名為“落櫻”的雙手大斧。
不久之前這把巨斧還不存在於這個位麵,是美第奇真選教皇耗費巨資進行祭祀後取來,給與托尼多年來忠實服務的報酬。
哪怕是真選教皇可以打一個很大的折扣,為了取下這件寶物也耗費了美第奇家族極多的資源。接近百萬塔勒的價格消耗了美第奇銀行大約兩年的利潤。
不過它的價值也確實物有所值,這把超過三米長的大斧將衝在最前麵的一個奧地利軍官連人帶馬砍成了兩半。
軍官身上產自因斯布魯克的重甲好像一點用也沒有,如同紙片一樣被“落櫻”給切開了。
如此威勢僅僅是它力量的一部分,在托尼周圍數步的羅馬軍官兵,此時都感覺到精神大振。他們堅信自己在執行著正確的策略,隻要跟著這個策略一定能夠突圍成功。
在這種奇異的自我激勵和幾個增益魔法的幫助下。羅馬軍的攻勢相當猛烈。
剛剛那兩輪卷軸攻擊的氣勢超過了大多數奧地利騎兵的認知,他們在震驚和倉惶中聽不到凱梭-維廷的大吼,隻是本能地抵抗。
失去了隊形和衝勢,這些騎兵也隻是普通的士兵而已,即使是不錯個人實力的軍官相比大量的中級牧師也是力不能及。
奧地利騎兵在向兩邊讓開之前,丟下了超過三十具屍體,大約有十幾匹戰馬也被為了求生勇猛非常的羅馬牧師給搶走了。
凱梭-維廷的心在滴血,馬很昂貴,但是更寶貴的是這些士兵。
他們統統都是老兵啊,很多人已經跟隨他接近十年了,這些好不容易才跟著他得到了一點點富貴的老兵已經不僅僅是他的資產也是他的血肉了。
不過敵人顯然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們正在做最後的資源調配。
在奧地利人的注視下,瑞士人把奪到的戰馬統統按照職位高低依次貢獻給了神職人員。
然而托尼拒絕了部下遞過來的韁繩,得到了戰馬的神職人員在托尼的壓製下也沒有立刻逃跑。
這場大敗已經夠慘了,如果再丟了美第奇真選教皇的頭號助手獨自逃生,他們回去哪怕有家族庇護勢必也要受到嚴懲。
美第奇真選教皇是意大利本地的地頭蛇,和來自尼德蘭的亞德裏安真選教皇不同,他的權威要深入得多。
托尼如果死了,他勢必要發難。
再說有了馬就不錯了,無論如何也是大大提高了生還的幾率,真的不行了縱馬而逃總歸是有不小的機會逃出生天的。
有不少人得到了馬之後,再次拿出了收在鎧甲上的魔法卷軸,依靠歐羅巴各地信徒的貢獻,這些神職人員的裝備是極其精良的。
不僅有一般信徒貢獻的資金,還有很多法師也是西瑞克的信徒,他們直接貢獻的卷軸也在鞏固著羅馬教會的力量。
但是敢和羅馬教會作對的拉迪斯勞斯也絕對不是好對付的。
瑞士人僅僅逃出了不到一裏遠,就看到敵人再次在他們的側翼集結了起來,而且擺出了一個非常密集的隊形。
凱梭-維廷再次把騎兵部隊重新集結起來,這一次他排出了牆式陣型要硬吃羅馬殘軍。
全局大勝而他受挫,哪怕是微微小搓也對他的威名和榮譽極其不利,在以後和步兵部隊爭奪資源的時候更是糟糕。
這個局麵他絕對不能接受,他雖然理論上也是弗倫茲貝格的部下,但是作為首都中君主安全的保證,實際上他在很多方麵都有極大的獨立性。
拉迪斯勞斯雖然知道這種獨特性會損害整體效率,但是首都的軍事布置從來是一個敏感問題。
這種獨立性不僅僅給了凱梭-維廷地位,也給了他很大的壓力,他必須做出成績來。
奧地利的騎兵們雖然很恐懼對方的魔法卷軸,但是還是服從命令做出了衝擊的姿態。
當凱梭-維廷很痛苦是,托尼也很痛苦。
大部分牧師也沒有卷軸了,不過他們還是盡力施展神術。
瑞士人再次停下腳步將他們的長戟尾端插在地上,一條腿微微彎曲,扶住武器準備用經典的姿勢來應對騎兵衝擊。
他們身上的增益效果被刷新了一輪,陣前有好幾隻凶暴野豬還有兩隻幽冥獒犬,一隻水元素。
這層召喚物可以降低騎兵的突擊能力。
托尼一邊觀察著奧地利人的奇怪隊形,一邊摩挲著自己的大斧,隻要挨過這一下他就能把這些瑞士人帶回羅馬了。
隻是這一下可不是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