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自己得到了奧錫耶納省長的任命後,費得塔勒帕夏就明白自己要被蘇萊曼榨出最後的價值了。


    然而他也別無選擇,即使想再次投靠拉迪斯勞斯他也無法控製部隊,隻能開始將自己殘餘不多的族人安排退路。


    蘇萊曼給他的部隊不少,可是根本沒有可以作為頂梁柱的精銳,奧西耶克原有的土耳其二線常備軍也隻留給他五百,那些匈牙利新附軍和塞爾維亞動員軍雖然不少,可是奧西耶克的糧食更少。


    雖然蘇萊曼向他保證一定會盡量補給奧西耶克,但是奧西耶克對於多瑙河水運的依賴性非常大,難道蘇萊曼會為了這麽一個棄子再次和奧地利艦隊拚命?


    如今奧斯曼帝國在多瑙河上已經沒有幾艘能用的戰艦了,多瑙河是奧斯曼帝國歐洲領土的主動脈,而船隻就是紅細胞。


    如果繼續對奧地利艦隊發起自殺攻擊會讓已經不足的紅細胞更加稀少。


    失去了這些交換營養和廢物的紅細胞,多瑙河下遊的商品經濟至少要三到五年才能恢複元氣。


    蘇萊曼如果願意付出這種代價,就不會把費得塔勒這樣的降人給安排在這裏了。


    雖然這樣的行動必然會加大奧斯曼人以後招降納叛的號召力,但是損害的幅度不會太大。


    費得塔勒自己也知道自己並非純粹的投靠者,而是失敗的野心家,蘇萊曼讓他殿後然後戰死,其實不算很無情。


    畢竟無論如何還是給了他超過七千人馬。


    而且他戰死以後,他的家族就會得到一個真正的融入奧斯曼帝國的機會。


    失敗是必然的。


    奧地利軍一旦從陸地和水上包圍了這裏,費得塔勒知道自己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他現在隻能盡量給自己的族人安排一點生機比較大的位置了,費得塔勒的弟弟和大兒子死在了布拉迪斯拉發的混戰之中,小兒子雖然逃了出來但是還太小了,所以家族隻能夠托付給一個遠方堂弟了。


    這位堂弟帶著五百相對比較可靠的部隊,在奧西耶克南部一座基本沒有軍事價值的堡壘裏駐紮。這座堡壘既不能拱衛奧西耶克,也不在通往渡口的道路上,應該是挺安全的。


    費德塔勒把自己的小兒子也托付給了這個堂弟,反正他們畢竟不是王族,換個族長罷了,不會有斬草除根的事情。


    費得塔勒把自己不多的一點物資盡量擠了出來給這支保全家族的預備力量,這座小堡壘裏還算是糧草充足。還有相當不少守城工具,費得塔勒寧可削弱奧西耶克也要保全這個堡壘。


    可是他們沒有等到奧地利大軍,而是先等到了潰散的奧斯曼騎兵。


    費得塔勒的準備讓倉惶逃了一夜的奧斯曼騎兵驚魂稍定,他們在城牆後總算是得到了一點安寧。


    拉迪斯勞斯突然發起的攻擊不論是烈度還是速度都大大超過了易卜拉欣的預料,對於奧斯曼軍來說,奧地利軍的主力幾乎是突然出現在地平線上。


    易卜拉欣的精力都用在勉強控製那些仆從軍上了。警戒網組織地並不算高效。


    這幾個月的較量中,易卜拉欣帕夏已經認定拉迪斯勞斯是謹慎而不莽撞的指揮官。


    他預計拉迪斯勞斯會先展開試探,確保奧斯曼主力不在後麵然後才會猛攻,這點時間足夠他臨時應變了。


    可是實際上,拉迪斯勞斯這一次反常的大膽。


    第一波的一萬五千奧地利軍從幾個方向同時對奧斯曼軍發起猛烈攻擊,雖然拉迪斯勞斯還是因為奧斯曼軍過於拙劣的表現而擔心是陷阱,因此始終沒有把第二波一萬五千部隊投入攻擊。隻用一半部隊進攻,但是被圍攻的奧斯曼部隊始終絕對的劣勢之下。


    奧斯曼核心精銳的西帕希騎兵雖然依然進行了激烈地抵抗,但是大部分仆從軍幾乎是稍微接觸就被擊潰了。


    對易卜拉欣帕夏來說最糟糕的是,他的中軍幾乎是一頭撞在奧地利的攻擊波上,最後一批投靠奧地利人的韃靼騎兵為拉迪斯勞斯指出了奧斯曼的指揮中樞所在。


    早就做好了攻擊準備的奧地利軍輕而易舉地就擊破了還是行軍隊形的奧斯曼騎兵。


    撤退本身就是難度最高的戰鬥方式,在撤退中擔任阻擊和騷擾任務更是不能有任何大意,在奧斯曼軍中從來是以從不犯錯聞名的易卜拉欣終歸還是陰差陽錯地搞砸了一次任務。


    他隻考慮到奧地利軍的最優選擇,而沒有考慮到意外情況。比如對方內部也因為極限動員而產生的巨大壓力而頂不住了,因為急於回軍平叛而發起最後的猛烈攻勢。


    從清晨到中午,陸陸續續又有幾百奧斯曼殘兵逃進了費德塔勒的這座堡壘,不過這些人以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居多。


    堡壘的負責人很快把這些騎兵中的一部分送去奧西耶克,這些騎兵可是加強城市的守備力,他們的傷馬也可以提供一點肉食。


    同時費得塔勒就在城裏做好了迎接易卜拉欣的準備。


    可是費得塔勒直到下午也始終沒有等到易卜拉欣帕夏和大部分土耳其人。


    ..........................


    “陛下,那裏就是渡口了。”一個塞爾維亞向導戰戰兢兢地對拉迪斯勞斯說道。


    “好。敵人還沒有完全撤過去,立刻進攻!”擊潰了敵人騎兵還不滿足,拉迪斯勞斯一路追到了渡口,這裏果然還有戰機。


    當拉迪斯勞斯看到薩瓦河的渡口時。蘇萊曼還在薩瓦河的北岸。


    雖然渡河行動已經進行了一天一夜,但是士兵加上民夫超過十二萬人,這個渡口即使滿負荷運轉依然力有不逮。


    奧斯曼大軍還有一萬多人沒有渡過薩瓦河。


    今天的渡河算得上很順利,狀態極差的奧地利艦隊沒有能夠突破賽義德和卓組織的旋轉弩防線,基本上沒有發揮幹擾作用。


    蘇萊曼和他的三千近衛耶尼塞利新軍是計劃中最後一批撤退的部隊,他的堅定穩定了軍心,保證了撤退的秩序性。


    那些二流部隊和民夫始終沒有失去信心,保持住了組織和紀律。


    但是現在的情況下。這種堅持就成了一個極大的危機。


    “那是蘇萊曼的王旗?!”奧地利方有軍官認出了北岸的象征蘇萊曼身份的大旗。


    “活捉蘇萊曼者封公爵!賞十萬塔勒!”拉迪斯勞斯在意識到了情況後,毫不猶豫地開出了巨額懸賞。


    奧地利軍中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喊聲。


    “陛下,快啊。”看到奧地利軍出現在視線內,蘇萊曼的大總管不斷催促他上船。


    蘇萊曼揮了揮手,示意焦急的隨從不要說話,然後說出了讓大總管驚駭欲絕的話:“錐形隊形,準備反衝鋒!”


    他現在上船肯定不會被俘。但是他的近衛就肯定要全軍覆沒了,這三千精銳都是從小就天天訓練的精兵,官兵之間非常了解信任,是奧斯曼軍菁華中的菁華。


    蘇萊曼不肯放棄這些寶貴的部下,他從馬鞍邊拿起了自己的寶刀。


    隻有稍微擊退奧地利軍一陣,他的近衛軍才有脫身的希望。


    其他士兵和民夫都丟給拉迪斯勞斯也無所謂。但是必須帶走這支精兵。


    蘇萊曼觀察著奧地利軍的陣勢,尋找著反擊的機會。


    統禦三千萬人口,數百萬平方公裏帝國的君主親自拿起了武器,這真是不祥之兆。


    “陛下,東北麵是易卜拉欣帕夏的旗幟!”然而他的忠臣終究沒有讓他要親自拿刀作戰。


    易卜拉欣也及時趕到了薩瓦河邊,他沒有選擇前往可以得到奧西耶克保護的東北方向,而是選擇了向東南撤退為蘇萊曼的撤退做最後的掩護。


    “大人。摩爾達維亞和克裏米亞韃靼人已經一個不剩了,隻有我們三百五十四個土耳其人和一百多個敘利亞人和柏柏爾人了,不過好在都有馬,武器均分了一下,也人人都有了。”一個奧斯曼軍官向易卜拉欣通報道。


    “這一側的騎兵並沒有牆式的組織。”易卜拉欣對自己的部下說道,早上奧地利人的突擊隊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素稱精銳的西帕西騎兵也被這種攻擊打敗。


    易卜拉欣一生中還沒有經曆過這種失敗,隻是奧地利騎兵的數量很有限。大部分奧斯曼騎兵還是得以逃脫,隻不過那些仆從軍基本上沒有自發地再次重組。


    剩下的奧斯曼騎兵在河邊組織了起來,雖然人數很少,但是這些都是真正的精銳,倒是不再混亂了。


    “報效蘇丹,勇敢歸真,就在今日!”易卜拉欣帕夏看到蘇萊曼的旗幟還在北岸後。毫不猶豫地從側翼向奧地利軍展開了攻擊。


    眼前的騎兵是匈牙利部隊,他們並沒有那種久經訓練後形成的戰鬥力。


    這支五百人的鋒矢陣一輪突擊就打穿了拉迪斯勞斯最側翼的匈牙利部隊。


    “陛下,敵人的騎兵隻是潰軍罷了,我的部隊能夠對付他們的。”一個聯隊長建議自己去對付那支騎兵。


    拉迪斯勞斯也在緊張地觀察著局勢。


    奧地利軍激戰之後又追擊。此時同樣已經饑渴疲憊,而且建製也出現了紊亂。


    為了兜住盡可能多的騎兵,奧地利軍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戰鬥後的追擊已經是超水平發揮了。


    現在拉迪斯勞斯一直找不多凱梭-維廷和他的騎兵聯隊,很多步兵聯隊的番號也一片混亂。


    雖然戰場上如今有超過兩萬奧地利軍,但是拉迪斯勞斯能夠控製的部隊不足五千。


    敵人在河岸上還有兩萬人,雖然擠成一團應該也不是精銳,但是己方絕對不能陷入混亂才能確保勝利。


    他看了一眼蘇拉曼的旗幟,最終搖了搖頭:“罷了,七分為勝,第二第五和第六聯隊堵截那支騎兵。”


    他派出了三個聯隊去對付易卜拉欣,自己率領龐大但同樣失序的主力緩緩壓向蘇萊曼所在。


    “撤退!”奧地利軍主力開始圍攻易卜拉欣之後,蘇萊曼立刻率領最後的精銳撤退。


    三千人一半護送蘇萊曼撤退,一半原地阻擊奧地利軍。


    擔當阻擊任務的近衛們毫無絕望之情,他們和戰友們大聲告別。


    “來年殺到維也納給我們報仇啊!”


    “奧地利的一隻雞一隻狗也不要放過!”


    撤退的近衛毫不留情地殺開渡口邊的其他部隊和民夫,保護蘇萊曼登上了渡船。


    “兄弟們你們放心吧!”


    “我們一定會親手捏碎哈布斯堡的頭!”


    渡口附近還有五千奧斯曼軍和更多的民夫,他們被拋棄了,奧地利軍雖然也很混亂,但是連隊一級的組織基本還算健全。


    這足以保證他們可以緩慢但不可阻擋地切開這些因為看到蘇萊曼撤退而陷入絕望的奧斯曼人了。


    蘇萊曼的腳踏上南岸的土地時。


    易卜拉欣的騎兵隊已經被擊潰,一千五百耶尼塞利近衛新軍被趕到了河邊,十倍以上的奧地利軍正在對他們展開圍攻,他們中的大部分也注定要滅亡了。


    接下來就看多少人能夠泅渡過薩瓦河了,在這個季節這可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這一戰我軍擊殺和俘虜了超過五千奧斯曼軍。”弗倫茲貝格和薩紮斯坦都不在第一線,給拉迪斯勞斯簡報的工作就被交給了老約翰。”還有至少同樣數字的民夫被敵人拋棄,也被我們俘虜了。”


    這位老兵對於昨夜取得的戰果感到非常興奮:“俘虜數字還在統計中,不過肯定超過一萬兩千,其中有中高級法師超過五人、中高級牧師十五人,敵人的物資雖然大部分被帶走了,但是依然有許多物資被我方繳獲,皮甲超過四千五百具,完好無缺的鐵甲超過一千八百領,還有超過兩千五百匹戰馬,其中至少一千五百匹可以恢複,剩下的作為馱馬也可以大大降低我們的後勤困難。”


    奧斯曼騎兵才有鐵甲,他們的抵抗能力要強過其他雜兵,所以比較多地逃了出去。


    奧地利軍的主力馬上就要離開,這些潰散的騎兵大部分都不會被消滅。


    拉迪斯勞斯是不可能在後方有危機的情況下再掃蕩這些散兵的。


    “陛下,這是奧斯曼帝國興起以來,歐羅巴各國從來沒有取得過的大勝啊!瓦爾納之戰歐羅巴各國組成聯軍也沒有殺傷如此眾多的敵人!”


    所有奧地利人都在歡呼,他們擊退了讓世界顫抖的強敵。


    事實上瓦爾納之戰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慘敗,歐洲聯軍傷亡數萬,很可能連一千敵人都沒有殺到,不過就這已經是一次對奧斯曼軍的重大殺傷了。


    匈雅提國王和他的黑軍作為抗擊奧斯曼的英雄,實際上也隻是堅守住了關鍵要害,從沒有殺死過那麽多奧斯曼人。


    拉迪斯勞斯已經贏得了歐羅巴曆史上對奧斯曼至今為止最大的勝利,有了這一場勝利,本土的那些魑魅魍魎就翻不了天。


    最後看了一眼薩瓦河對岸依然不肯離開的蘇萊曼王旗,他拍了拍胯下的戰友,昂首離開戰場。(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術士皇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古老城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老城堡並收藏術士皇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