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娓娓道來,由武淩王出生開始講起,挑選武淩王一生中的精彩部分,用了大概一個時辰的時間,概述了武淩王一生的戎馬傳奇。
在武淩王剛出生的那天,他的家裏生出異象,在天空中引來了一群老鷹。鷹群久聚不散,在院子上空來回盤旋,並發出嚦鳴之聲,仿佛是在慶祝武淩王的出生。這種說法出自野史,帶有神話色彩,真假難以驗證,不過圍觀聽眾們倒是很喜歡聽這種段子。
武淩王沒有辜負鷹群的慶祝,長大之後果然十分出眾,是個習武天才,自幼便練就了一身武藝,有了千斤臂力,而且善於打獵,在打獵時能用箭射猛虎的眼睛,保證殺死老虎卻不傷虎皮。
等到了成年之後,武淩王就更加了不得了,成為了一流的高手,在當時罕逢敵手。他為了驗證自己的實力,曾經微服私訪,喬裝打扮,裝成普通人的樣子與境內的武人比武。他周遊數月回宮之後,竟然未嚐一敗,每一場比試都大獲全勝,還用一個假的身份在江湖裏闖出了大大的名頭。
在周太王沒有駕崩之前,中原還維持在統一的狀態,武淩王做為諸侯王,有一次曾經替周太王領兵討賊,掃除萬峰府一帶的匪患。
那一片地區山峰極多,地勢險要,因為年景不好,皇帝又苛捐雜稅,許多當地人都落草為寇,當了土匪。那裏大大小小的山寨就多達幾十個,土匪加在一起足有數萬人之多。
武淩王帶兵剿匪,因為王法約束,兵力受到限製,遠遠不如匪患的數量,若是蠻幹的話,兵力必然大受折損。他為了減小傷亡,集中優勢兵力,先用風雷之勢將最強的一個山寨給鏟平了,以此震懾其他山寨的土匪。
這之後他沒有再度強攻,而是采取了懷柔政策,引一隊輕騎遍訪萬峰府其他的山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那些山寨繳械投降。其他山寨見武淩王威武無雙,膽識過人,均都十分佩服,再加上不願被剿滅,有九成的山寨都選擇了投降。至於其餘那一成冥頑不靈的山寨,根本不足為懼,沒多久便被武淩王全都滅掉了。
從武淩王領兵入萬峰府起,一直到平定匪患為止,僅僅花了半年的時間,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甚至引起了當朝天子周太王的不安。周太王擔心武淩王本事太大,起兵造反,下了一道詔令,削掉了武淩王手裏的軍隊,讓眾多士兵卸甲歸田。武淩王對此甚感不滿,但在當時無計可施,隻能默默忍受。
在周太王遇刺駕崩之後,小太子即位,宦官奪權專政,弄得民不聊生,終於引發了叛亂,各地諸侯王擁兵自立,割據天下。
到這時武淩王才有了用武之地,他重新招兵買馬,反抗天子,與諸侯逐鹿中原,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他在中年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期,坐擁了半壁江山,與另外一位諸侯王劃江而治。
兩位諸侯醞釀數年,囤積糧草,整備雄兵,終於到了一決雌雄的時刻。
武淩王躊躇滿誌,一心想要問鼎封王,成就霸業,隻可惜天妒雄才,就在他出征的前一晚,忽然染了暴病,身體每況愈下,病死在了征途路上。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了太子,太子將他的屍體帶回了家鄉,秘密安葬,埋葬到了一處修建了多年的秘密墓穴之中。
武淩王是個人中龍鳳,可他的兒子卻不怎麽樣,在他死後,疆土很快就被另一位諸侯王給吞並了,昔日的皇圖霸業轉頭成空,化作了曆史長河的一朵小小浪花。
說書人講完之後長歎一聲,詠了一段評價武淩王的詩句,其他人聽後也均都感慨不已,各有各的看法。
趙正跟其他人比起來,多了另一番感悟,對武淩王這位已故的曆史人物神往不已,依稀間看到了武淩王帶領雄兵馳騁沙場的景象。武淩王生為萬人之上,當了一輩子的馬上皇帝,倒是不枉來了世上一遭。世上又有哪個男兒不想擁有這樣的人生?
趙正想到此處,心中豪情頓生,興致大起,手癢了起來,想要舞一通劍發泄一下。他起身離席,走向後門,穿過院落,來到了距離客棧不遠的樹林當中,拔出懸掛在腰間的一命劍,深吸了一口氣,一劍刺了出去。
他沒有刻意選用什麽劍招,全然憑著一時興起來舞劍,在這個過程中,他回憶著剛才聽到的評書,感受著武淩王這個傳奇人物的心跳與脈搏,仿佛穿越了數百年的曆史長河,回到了那殺聲震天的沙場之上。
他胸膛裏豪情澎湃,血管裏熱血上湧,這般情緒自然影響到了發出的劍招,一招一式變得大開大合,狂猛不羈,猶如在戰場上衝殺一般。他福至心靈,隨性舞劍,劍招行雲流水,渾然一體,每一個動作銜接連貫,劍花的去向猶如風卷殘雲,竟比他之前苦心創造的劍招厲害許多。
他越舞越暢快,運起了全部的內力,並且用上了血氣衝冠這個特異能力,讓自身實力發揮到了最大。
最大的力量配合最豪邁的劍招!
劍光四下飛舞,來來去去,上上下下,寒光過處樹幹斷裂,土石崩飛,似是無可阻擋一般。這幾下劍招哪怕是放在戰場之上,也能將敵人殺得人仰馬翻,衝出一條血路出來。
趙正回憶著武淩王的一生,與武淩王同呼吸共命運,情緒也隨著武淩王的一生跌宕起伏,隻可惜武淩王最後功敗垂成,沒能實現宏圖霸業。他想到此處,不禁大感惋惜,這番情緒傳遞到劍招之中,使得劍招的風格急轉直下,變得緩慢而又悲痛起來。
當他思緒中的武淩王病死於榻前之後,他手中的劍也隨之停了下來,緩緩落下。
寒光收斂,被劍招削斷挑飛的樹枝樹葉紛紛落下,圍著趙正鋪了一個圈。
“好劍法,不愧是我的弟弟,悟性就是高。”不遠處傳來了一聲喝彩,聲音竟然是由沈落霞發出來的。
趙正的思緒被打斷了,從那種玄妙的境界中跳了出來。他聞聲轉頭,望向了身後,發現身穿白色襖裙的沈落霞含笑站在了不遠處,也不知道是何時走過來的。
“姐姐,你怎麽過來了?”趙正問道。
“我在樓上看到你練劍,一時好奇起就過來了,希望沒有打攪你。”沈落霞答道。
“沒有打攪我,我已經舞完了。”
“你剛才所練的劍招是由摩訶劍法所組合出來的嗎?”
“正是。”
“你剛才練劍的時候全神貫注,仿佛已將其他事物置之度外,舞出的劍招虎虎生風而又不失靈動。我看這套劍招的威力相當不俗,你應該好好記下,留為己用。”
“我剛才舞得那套劍招確實很順手,你給我點時間,讓我好好回憶一下。”趙正說著閉上了眼睛,回憶起了剛才舞的一招一式,然後將其暗暗用心記下。他剛才說舞的時間可不短,劍招加在一起少說也有二十幾個了,他此番回憶起來,隻想到了其中的八成,在尾部有幾招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了。
他略感失望,睜開雙眼,將回憶起來的劍招又舞了一遍,這一次他的氣勢遠遠不如剛才,但劍招倒是基本沒差,隻是少了後來的幾招而已。
施展這套劍招必須竭盡全力,否則便難以發揮出那種揮灑豪情的真諦,威力會大打折扣。他雖然是重複剛才的劍招,但卻沒有半點放水,而是全力施展。
舞完之後,他停了下來,還劍入鞘,經過這番溫故,他已將這套劍招完全記下。
“這套劍招很有男人的氣勢,我很喜歡,你為其取一個響亮點的名字吧。”沈落霞笑道。
“我創出這套劍招之時心裏在想著淩王的一生,他常年征戰,馳騁沙場,這套劍招就以此為題,幹脆叫‘霸者長屠’好了。”趙正目光霍霍,淩然答道。
“霸者長屠。”沈落霞複念一句,點點頭道,“不錯,很有氣勢,跟這套劍招很般配。以這套劍招的威力,我想應該算是一記殺招了。”
“施展這套劍招需要全力以赴,不能留有半點餘地,確實應該算成殺招。”趙正也頗為讚同。
天下的武功之中,有不少武功都帶有特殊的殺招。所謂的殺招,泛指一些威力巨大的招式,同時也指那些隻有達到特定條件才能發揮出來的招式,以及用於反敗為勝的保命招式。
摩訶劍法無相無常,沒有固定招式,招式都得自創,既然可以創造普通招式,當然也可以創造出殺招。
這一招“霸者長屠”需要全力施展,威力又高於尋常招式,算作殺招絕不為過,至少對於趙正來說,這是一個專用於拚死一戰的底牌。
趙正今天依靠聽一段評書創出了一記殺招,當然是十分高興,與沈落霞興衝衝地聊了起來,探討起這一招的利弊與缺陷。
他哪裏能想到,這一記殺招竟然這麽快就要派上用場了。
在武淩王剛出生的那天,他的家裏生出異象,在天空中引來了一群老鷹。鷹群久聚不散,在院子上空來回盤旋,並發出嚦鳴之聲,仿佛是在慶祝武淩王的出生。這種說法出自野史,帶有神話色彩,真假難以驗證,不過圍觀聽眾們倒是很喜歡聽這種段子。
武淩王沒有辜負鷹群的慶祝,長大之後果然十分出眾,是個習武天才,自幼便練就了一身武藝,有了千斤臂力,而且善於打獵,在打獵時能用箭射猛虎的眼睛,保證殺死老虎卻不傷虎皮。
等到了成年之後,武淩王就更加了不得了,成為了一流的高手,在當時罕逢敵手。他為了驗證自己的實力,曾經微服私訪,喬裝打扮,裝成普通人的樣子與境內的武人比武。他周遊數月回宮之後,竟然未嚐一敗,每一場比試都大獲全勝,還用一個假的身份在江湖裏闖出了大大的名頭。
在周太王沒有駕崩之前,中原還維持在統一的狀態,武淩王做為諸侯王,有一次曾經替周太王領兵討賊,掃除萬峰府一帶的匪患。
那一片地區山峰極多,地勢險要,因為年景不好,皇帝又苛捐雜稅,許多當地人都落草為寇,當了土匪。那裏大大小小的山寨就多達幾十個,土匪加在一起足有數萬人之多。
武淩王帶兵剿匪,因為王法約束,兵力受到限製,遠遠不如匪患的數量,若是蠻幹的話,兵力必然大受折損。他為了減小傷亡,集中優勢兵力,先用風雷之勢將最強的一個山寨給鏟平了,以此震懾其他山寨的土匪。
這之後他沒有再度強攻,而是采取了懷柔政策,引一隊輕騎遍訪萬峰府其他的山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那些山寨繳械投降。其他山寨見武淩王威武無雙,膽識過人,均都十分佩服,再加上不願被剿滅,有九成的山寨都選擇了投降。至於其餘那一成冥頑不靈的山寨,根本不足為懼,沒多久便被武淩王全都滅掉了。
從武淩王領兵入萬峰府起,一直到平定匪患為止,僅僅花了半年的時間,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甚至引起了當朝天子周太王的不安。周太王擔心武淩王本事太大,起兵造反,下了一道詔令,削掉了武淩王手裏的軍隊,讓眾多士兵卸甲歸田。武淩王對此甚感不滿,但在當時無計可施,隻能默默忍受。
在周太王遇刺駕崩之後,小太子即位,宦官奪權專政,弄得民不聊生,終於引發了叛亂,各地諸侯王擁兵自立,割據天下。
到這時武淩王才有了用武之地,他重新招兵買馬,反抗天子,與諸侯逐鹿中原,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他在中年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期,坐擁了半壁江山,與另外一位諸侯王劃江而治。
兩位諸侯醞釀數年,囤積糧草,整備雄兵,終於到了一決雌雄的時刻。
武淩王躊躇滿誌,一心想要問鼎封王,成就霸業,隻可惜天妒雄才,就在他出征的前一晚,忽然染了暴病,身體每況愈下,病死在了征途路上。他臨死前將王位傳給了太子,太子將他的屍體帶回了家鄉,秘密安葬,埋葬到了一處修建了多年的秘密墓穴之中。
武淩王是個人中龍鳳,可他的兒子卻不怎麽樣,在他死後,疆土很快就被另一位諸侯王給吞並了,昔日的皇圖霸業轉頭成空,化作了曆史長河的一朵小小浪花。
說書人講完之後長歎一聲,詠了一段評價武淩王的詩句,其他人聽後也均都感慨不已,各有各的看法。
趙正跟其他人比起來,多了另一番感悟,對武淩王這位已故的曆史人物神往不已,依稀間看到了武淩王帶領雄兵馳騁沙場的景象。武淩王生為萬人之上,當了一輩子的馬上皇帝,倒是不枉來了世上一遭。世上又有哪個男兒不想擁有這樣的人生?
趙正想到此處,心中豪情頓生,興致大起,手癢了起來,想要舞一通劍發泄一下。他起身離席,走向後門,穿過院落,來到了距離客棧不遠的樹林當中,拔出懸掛在腰間的一命劍,深吸了一口氣,一劍刺了出去。
他沒有刻意選用什麽劍招,全然憑著一時興起來舞劍,在這個過程中,他回憶著剛才聽到的評書,感受著武淩王這個傳奇人物的心跳與脈搏,仿佛穿越了數百年的曆史長河,回到了那殺聲震天的沙場之上。
他胸膛裏豪情澎湃,血管裏熱血上湧,這般情緒自然影響到了發出的劍招,一招一式變得大開大合,狂猛不羈,猶如在戰場上衝殺一般。他福至心靈,隨性舞劍,劍招行雲流水,渾然一體,每一個動作銜接連貫,劍花的去向猶如風卷殘雲,竟比他之前苦心創造的劍招厲害許多。
他越舞越暢快,運起了全部的內力,並且用上了血氣衝冠這個特異能力,讓自身實力發揮到了最大。
最大的力量配合最豪邁的劍招!
劍光四下飛舞,來來去去,上上下下,寒光過處樹幹斷裂,土石崩飛,似是無可阻擋一般。這幾下劍招哪怕是放在戰場之上,也能將敵人殺得人仰馬翻,衝出一條血路出來。
趙正回憶著武淩王的一生,與武淩王同呼吸共命運,情緒也隨著武淩王的一生跌宕起伏,隻可惜武淩王最後功敗垂成,沒能實現宏圖霸業。他想到此處,不禁大感惋惜,這番情緒傳遞到劍招之中,使得劍招的風格急轉直下,變得緩慢而又悲痛起來。
當他思緒中的武淩王病死於榻前之後,他手中的劍也隨之停了下來,緩緩落下。
寒光收斂,被劍招削斷挑飛的樹枝樹葉紛紛落下,圍著趙正鋪了一個圈。
“好劍法,不愧是我的弟弟,悟性就是高。”不遠處傳來了一聲喝彩,聲音竟然是由沈落霞發出來的。
趙正的思緒被打斷了,從那種玄妙的境界中跳了出來。他聞聲轉頭,望向了身後,發現身穿白色襖裙的沈落霞含笑站在了不遠處,也不知道是何時走過來的。
“姐姐,你怎麽過來了?”趙正問道。
“我在樓上看到你練劍,一時好奇起就過來了,希望沒有打攪你。”沈落霞答道。
“沒有打攪我,我已經舞完了。”
“你剛才所練的劍招是由摩訶劍法所組合出來的嗎?”
“正是。”
“你剛才練劍的時候全神貫注,仿佛已將其他事物置之度外,舞出的劍招虎虎生風而又不失靈動。我看這套劍招的威力相當不俗,你應該好好記下,留為己用。”
“我剛才舞得那套劍招確實很順手,你給我點時間,讓我好好回憶一下。”趙正說著閉上了眼睛,回憶起了剛才舞的一招一式,然後將其暗暗用心記下。他剛才說舞的時間可不短,劍招加在一起少說也有二十幾個了,他此番回憶起來,隻想到了其中的八成,在尾部有幾招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來了。
他略感失望,睜開雙眼,將回憶起來的劍招又舞了一遍,這一次他的氣勢遠遠不如剛才,但劍招倒是基本沒差,隻是少了後來的幾招而已。
施展這套劍招必須竭盡全力,否則便難以發揮出那種揮灑豪情的真諦,威力會大打折扣。他雖然是重複剛才的劍招,但卻沒有半點放水,而是全力施展。
舞完之後,他停了下來,還劍入鞘,經過這番溫故,他已將這套劍招完全記下。
“這套劍招很有男人的氣勢,我很喜歡,你為其取一個響亮點的名字吧。”沈落霞笑道。
“我創出這套劍招之時心裏在想著淩王的一生,他常年征戰,馳騁沙場,這套劍招就以此為題,幹脆叫‘霸者長屠’好了。”趙正目光霍霍,淩然答道。
“霸者長屠。”沈落霞複念一句,點點頭道,“不錯,很有氣勢,跟這套劍招很般配。以這套劍招的威力,我想應該算是一記殺招了。”
“施展這套劍招需要全力以赴,不能留有半點餘地,確實應該算成殺招。”趙正也頗為讚同。
天下的武功之中,有不少武功都帶有特殊的殺招。所謂的殺招,泛指一些威力巨大的招式,同時也指那些隻有達到特定條件才能發揮出來的招式,以及用於反敗為勝的保命招式。
摩訶劍法無相無常,沒有固定招式,招式都得自創,既然可以創造普通招式,當然也可以創造出殺招。
這一招“霸者長屠”需要全力施展,威力又高於尋常招式,算作殺招絕不為過,至少對於趙正來說,這是一個專用於拚死一戰的底牌。
趙正今天依靠聽一段評書創出了一記殺招,當然是十分高興,與沈落霞興衝衝地聊了起來,探討起這一招的利弊與缺陷。
他哪裏能想到,這一記殺招竟然這麽快就要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