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夭微笑道:"不說出來,怎知我幫不上?"
宋環見她不似玩笑,想了想,方道:"我娘是京城大戶人家的小姐,為了嫁給我爹,與家人斷絕關係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她畢生心願,希望爹爹有朝一日能進京城做官,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可惜,這個願望一直未能達成。"
漫夭略略蹙眉,問道:"為何?宋大人才能不夠?"
宋環搖頭,"爹爹性子耿直,三年前進京述職,出宮時,爹爹說了句''皇上身為一國之君,乃萬乘之尊,卻要守著一個死人過日子,不成體統'';,這句話本是無意,但誰知竟傳到皇上耳中,皇上大怒,又將爹爹貶回此處。隻怕,以後再無升遷的機會。"
這件事漫夭也曾耳聞,那是五年來,唯一一個因她而被貶的官員,原來竟是宋大人!漫夭微微笑道:"這件事不難,隻要我能借你的身體活過來,進了京,我自然可以為你和你娘達成心願。"
宋環驚詫,不敢相信道:"你...你真的可以嗎?"
漫夭肯定的點頭,"隻要宋大人真的有才能,我保證,他的才華不會被埋沒。"
宋環愣愣的看著漫夭,見她神色如此篤定,心道,這個女子究竟有什麽能耐,敢做出這樣的承諾?宋環還在怔愣之際,柴房門口突然傳來一聲尖叫,原來是送飯的下人見宋環吊死在柴房,嚇得驚叫,不一會兒,宋大人便來了。
宋環的身體被解下,抬出了柴房,宋大人沒想到女兒會上吊,他看上去很傷心。宋夫人聞此消息,趕來抱著咽了氣的宋環大哭一場,宋晴在一旁幹抹淚。這一晚,整個宋府亂極了。
下半夜,宋府才漸漸安靜下來,宋大人默默轉身,獨自去了棲靈堂,宋環的魂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宋府,臨走前,拜托漫夭幫忙照顧她爹爹。
漫夭應了,來到宋環的閨房,此時房中一個人都沒有。漫夭靈魂進入宋環的身體,一向虛無縹緲的靈魂忽然間有了著落,整個人都有了力氣。
漫夭按耐住內心的激動,嚐試著動了動手指,果然靈活自如,仿佛是她自己的身體一般。
她喜不自勝,心中激動萬分。
她活過來了,她竟然真的活過來了!她真的可以...可以與無憂再續前緣麽?
一直以來,她不敢奢望的期盼終於實現,這一刻,無與倫比的喜悅和激動,交雜著五年的辛酸苦楚,她不自禁的流下淚來。
她在心裏喚著:無憂,無憂,無憂...等著我,我很快就可以與你團聚了!以後,你再不必對著一具冰冷的軀體憂傷悲慟,我也不用再遠遠的看著你,卻感受不了你的溫度。以後的以後,我們一起攜手到老,再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將我們分開!
她連忙起身,掀了被子,恨不能馬上進京,可理智提醒她,從邊城到京城坐馬車最快也得二十日,路上還得過黃河,她如今沒有內力,又無盤纏,一個人上路不安全。畢竟好不容易才活了過來,她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才能與無憂相守一生。
晚上的風很涼,漫夭下床,從宋環櫃子裏找了件白色的外衣披上。再環視一周,宋環雖是小姐,但這屋裏似是沒什麽值錢的東西。漫夭在梳妝台前坐了,攏了攏頭發,思索著,怎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順利進京?如果和宋大人開門見山的說,會不會嚇著他?
天將亮,有個丫鬟推門進來,見床上無人,漫夭背對著門口站著,那丫鬟隻當見了鬼,嚇得魂飛魄散,當場昏了過去。
漫夭把那丫鬟扶進屋,便去棲靈堂找宋大人。
宋大人站在宋環母親的靈位前懺悔,聽到有人進來,他皺了皺眉,沒有回頭。漫夭關好門,走上前,虔誠地對著宋環母親的靈牌拜了拜,表示由衷的感謝。她站在宋大人的右手後方,昏黃的燈光閃爍著,讓她單薄的身影看起來有點飄渺,顯得不大真實。
宋大人一轉眸見是自己那已經斷了氣的女兒,怔了怔,臉色頓時白了,但他還算鎮定,轉身目光複雜道:"環兒,你怎麽來了?你是不是怪爹爹對你太嚴厲了?所以才用這麽極端的辦法向我抗議?爹這一輩子,無愧於天地,唯獨愧對你娘,我想把你教好,不辜負你娘的期望,可你偏偏不爭氣,經常做錯事還不承認,我對你嚴厲也是為你好,誰知你..."
見宋大人神色悲傷且愧疚,話也說不下去了,漫夭微微歎息,原本想直截了當的說出來,此刻卻猶豫了,失去親人的滋味她不是不知道。她想了想,才道:"爹爹,您別難過,女兒隻是去見了母親一麵,現在已經回來了。"
宋大人一愣,低頭看燭光將她投在地上的影子,皺了眉,凝思,大夫明明確診她已經咽氣,怎麽會突然活了呢?
宋大人盯著她的臉,細細打量,眼前的女子肌膚賽雪,麵色有些蒼白,黛眉微蹙,眉心含著一抹哀愁,的確是他女兒慣有的表情,隻是,那雙眼睛,表麵看上去一模一樣,可眼神給他的感覺跟以前不大一樣。他的女兒性子懦弱,很怕他,平常連看都不敢看他,可這個女子麵對他犀利的目光,看似在閃躲,實則泰然自若,眼底並無一絲害怕的情緒。
"你不是環兒!你是誰?為何要扮作本官女兒的模樣來瞞騙本官?莫非環兒的死與你有關?還不快快從實招來,否則,休怪本官無情!"宋大人板起麵孔,神情嚴肅,審犯人般的語氣很是淩厲。
漫夭一驚,沒料到這樣快就被看出端倪,這個宋大人,果然不一般,若換作一般人,可能會亂了陣腳,但她豈是一般人,隻故作詫異不解,聲音柔弱道:"爹爹你在說什麽?女兒怎麽聽不明白?"
宋大人見她眼神疑惑,沒有半絲慌亂,不像是裝的。而她的聲音沒錯,再看她與女兒毫無相差的身形,眉頭愈發皺緊,暗道:難道是他多心了?入過一次鬼門關,所以她才有此變化?想到這裏,忽然記起女兒耳垂上有一顆痣,他微微側目,就著燈光看了看,眼前女子耳垂上一顆痣赫然在目。他一震,果真是環兒!她真的還活著!盡管這件事不可思議,但他卻不得不信。想起她剛才說的話,連忙問道:"你說,你見了你母親?"
漫夭點頭,宋大人又問道:"你母親可說了什麽?"
漫夭道:"母親說,她一生的遺憾,是沒能在離開人世之前再回京城看看年邁的外婆。她希望我能替她去看一眼。"
宋大人垂頭,想起死去的夫人,心生愧疚,隻連連點頭:"好,爹安排人送你去京城完成你母親的心願。"
漫夭心頭大喜,道了謝,便與宋大人說越快越好,之後就回房收拾東西,當日就出發了。
坐馬車行走了十來日,一路上都很順利,直到黃河。
這日天氣陰霾,半下午天就黑了下來。天空烏雲滾滾,他們乘坐的船隻行了一半的時候,突然,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河中波濤迭起,船隻不穩,在飄蕩中失去了掌控方向的能力。
船上眾人都慌了神,漫夭更是心驚,若換作以前,她運用輕功飛渡到對麵也不是難事,但這具身體沒有內力,若是落了水,這麽涼的天,她不敢保證自己能不能安然無恙的上岸。眼看天氣越來越惡劣,船卻無法前行,甚至在搖晃中還進了水。宋大人安排的那些人雖有些武功,但卻不夠能力在這種情形下保她安然無恙,麵對這等情境,一船的人慌亂無措,更無暇顧及她。
漫夭望著河中波濤翻滾,心中頓生絕望。她望著遠處暗黑的天空,悲哀道:"老天真的瞎了眼嗎?我曆盡艱辛,才得以重生,為什麽你要這樣殘忍,就是不肯放我一馬?"
她胸腔內恨怒交加,突然仰頭,對天大聲質問:"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到底我做錯了什麽?為什麽我想要幸福...就這麽難呢?"
船上的人忽然安靜了,都掉頭看著她,看著這個一向懦弱,連對下人說句話都很小聲的大小姐,此刻像是變了一個人,她指天怒罵,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凜然氣勢,是他們不曾見過的。
漫夭發泄過後,跌坐在船板上,渾身都充斥著絕望和悲憤,船艙中的水越發的多了,就在她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那一刻,對岸突然有一個身影飛過來,踏水橫渡,轉眼間便到了她跟前。
漫夭愣了愣,還沒來得及看清眼前人的麵孔,便被一隻結實的手臂攬住了細腰,被摟著渡水來到了對岸。
那人放下她,漫夭轉身,隻見那人左手抱著一物,用黑布蓋著,不知是什麽。身上著了一襲灰衣僧袍,長發隨風飄舞,仿佛早已置身凡塵之外,這種氣質是她認識的人當中所沒有的,但他英俊的麵容卻是她萬分熟悉的故人,漫夭震驚之下,脫口叫道:"阿籌?!"這不正是七年前在啟雲國皇宮孤身縱馬離去、從此銷聲匿跡的傅籌嗎?他怎會穿了僧袍?難道當日受的打擊過甚,因此勘破紅塵?也好,這樣也好!能放下就好,隻要安然活著就好!(未完待續)
宋環見她不似玩笑,想了想,方道:"我娘是京城大戶人家的小姐,為了嫁給我爹,與家人斷絕關係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她畢生心願,希望爹爹有朝一日能進京城做官,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可惜,這個願望一直未能達成。"
漫夭略略蹙眉,問道:"為何?宋大人才能不夠?"
宋環搖頭,"爹爹性子耿直,三年前進京述職,出宮時,爹爹說了句''皇上身為一國之君,乃萬乘之尊,卻要守著一個死人過日子,不成體統'';,這句話本是無意,但誰知竟傳到皇上耳中,皇上大怒,又將爹爹貶回此處。隻怕,以後再無升遷的機會。"
這件事漫夭也曾耳聞,那是五年來,唯一一個因她而被貶的官員,原來竟是宋大人!漫夭微微笑道:"這件事不難,隻要我能借你的身體活過來,進了京,我自然可以為你和你娘達成心願。"
宋環驚詫,不敢相信道:"你...你真的可以嗎?"
漫夭肯定的點頭,"隻要宋大人真的有才能,我保證,他的才華不會被埋沒。"
宋環愣愣的看著漫夭,見她神色如此篤定,心道,這個女子究竟有什麽能耐,敢做出這樣的承諾?宋環還在怔愣之際,柴房門口突然傳來一聲尖叫,原來是送飯的下人見宋環吊死在柴房,嚇得驚叫,不一會兒,宋大人便來了。
宋環的身體被解下,抬出了柴房,宋大人沒想到女兒會上吊,他看上去很傷心。宋夫人聞此消息,趕來抱著咽了氣的宋環大哭一場,宋晴在一旁幹抹淚。這一晚,整個宋府亂極了。
下半夜,宋府才漸漸安靜下來,宋大人默默轉身,獨自去了棲靈堂,宋環的魂這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宋府,臨走前,拜托漫夭幫忙照顧她爹爹。
漫夭應了,來到宋環的閨房,此時房中一個人都沒有。漫夭靈魂進入宋環的身體,一向虛無縹緲的靈魂忽然間有了著落,整個人都有了力氣。
漫夭按耐住內心的激動,嚐試著動了動手指,果然靈活自如,仿佛是她自己的身體一般。
她喜不自勝,心中激動萬分。
她活過來了,她竟然真的活過來了!她真的可以...可以與無憂再續前緣麽?
一直以來,她不敢奢望的期盼終於實現,這一刻,無與倫比的喜悅和激動,交雜著五年的辛酸苦楚,她不自禁的流下淚來。
她在心裏喚著:無憂,無憂,無憂...等著我,我很快就可以與你團聚了!以後,你再不必對著一具冰冷的軀體憂傷悲慟,我也不用再遠遠的看著你,卻感受不了你的溫度。以後的以後,我們一起攜手到老,再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將我們分開!
她連忙起身,掀了被子,恨不能馬上進京,可理智提醒她,從邊城到京城坐馬車最快也得二十日,路上還得過黃河,她如今沒有內力,又無盤纏,一個人上路不安全。畢竟好不容易才活了過來,她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才能與無憂相守一生。
晚上的風很涼,漫夭下床,從宋環櫃子裏找了件白色的外衣披上。再環視一周,宋環雖是小姐,但這屋裏似是沒什麽值錢的東西。漫夭在梳妝台前坐了,攏了攏頭發,思索著,怎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順利進京?如果和宋大人開門見山的說,會不會嚇著他?
天將亮,有個丫鬟推門進來,見床上無人,漫夭背對著門口站著,那丫鬟隻當見了鬼,嚇得魂飛魄散,當場昏了過去。
漫夭把那丫鬟扶進屋,便去棲靈堂找宋大人。
宋大人站在宋環母親的靈位前懺悔,聽到有人進來,他皺了皺眉,沒有回頭。漫夭關好門,走上前,虔誠地對著宋環母親的靈牌拜了拜,表示由衷的感謝。她站在宋大人的右手後方,昏黃的燈光閃爍著,讓她單薄的身影看起來有點飄渺,顯得不大真實。
宋大人一轉眸見是自己那已經斷了氣的女兒,怔了怔,臉色頓時白了,但他還算鎮定,轉身目光複雜道:"環兒,你怎麽來了?你是不是怪爹爹對你太嚴厲了?所以才用這麽極端的辦法向我抗議?爹這一輩子,無愧於天地,唯獨愧對你娘,我想把你教好,不辜負你娘的期望,可你偏偏不爭氣,經常做錯事還不承認,我對你嚴厲也是為你好,誰知你..."
見宋大人神色悲傷且愧疚,話也說不下去了,漫夭微微歎息,原本想直截了當的說出來,此刻卻猶豫了,失去親人的滋味她不是不知道。她想了想,才道:"爹爹,您別難過,女兒隻是去見了母親一麵,現在已經回來了。"
宋大人一愣,低頭看燭光將她投在地上的影子,皺了眉,凝思,大夫明明確診她已經咽氣,怎麽會突然活了呢?
宋大人盯著她的臉,細細打量,眼前的女子肌膚賽雪,麵色有些蒼白,黛眉微蹙,眉心含著一抹哀愁,的確是他女兒慣有的表情,隻是,那雙眼睛,表麵看上去一模一樣,可眼神給他的感覺跟以前不大一樣。他的女兒性子懦弱,很怕他,平常連看都不敢看他,可這個女子麵對他犀利的目光,看似在閃躲,實則泰然自若,眼底並無一絲害怕的情緒。
"你不是環兒!你是誰?為何要扮作本官女兒的模樣來瞞騙本官?莫非環兒的死與你有關?還不快快從實招來,否則,休怪本官無情!"宋大人板起麵孔,神情嚴肅,審犯人般的語氣很是淩厲。
漫夭一驚,沒料到這樣快就被看出端倪,這個宋大人,果然不一般,若換作一般人,可能會亂了陣腳,但她豈是一般人,隻故作詫異不解,聲音柔弱道:"爹爹你在說什麽?女兒怎麽聽不明白?"
宋大人見她眼神疑惑,沒有半絲慌亂,不像是裝的。而她的聲音沒錯,再看她與女兒毫無相差的身形,眉頭愈發皺緊,暗道:難道是他多心了?入過一次鬼門關,所以她才有此變化?想到這裏,忽然記起女兒耳垂上有一顆痣,他微微側目,就著燈光看了看,眼前女子耳垂上一顆痣赫然在目。他一震,果真是環兒!她真的還活著!盡管這件事不可思議,但他卻不得不信。想起她剛才說的話,連忙問道:"你說,你見了你母親?"
漫夭點頭,宋大人又問道:"你母親可說了什麽?"
漫夭道:"母親說,她一生的遺憾,是沒能在離開人世之前再回京城看看年邁的外婆。她希望我能替她去看一眼。"
宋大人垂頭,想起死去的夫人,心生愧疚,隻連連點頭:"好,爹安排人送你去京城完成你母親的心願。"
漫夭心頭大喜,道了謝,便與宋大人說越快越好,之後就回房收拾東西,當日就出發了。
坐馬車行走了十來日,一路上都很順利,直到黃河。
這日天氣陰霾,半下午天就黑了下來。天空烏雲滾滾,他們乘坐的船隻行了一半的時候,突然,天空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河中波濤迭起,船隻不穩,在飄蕩中失去了掌控方向的能力。
船上眾人都慌了神,漫夭更是心驚,若換作以前,她運用輕功飛渡到對麵也不是難事,但這具身體沒有內力,若是落了水,這麽涼的天,她不敢保證自己能不能安然無恙的上岸。眼看天氣越來越惡劣,船卻無法前行,甚至在搖晃中還進了水。宋大人安排的那些人雖有些武功,但卻不夠能力在這種情形下保她安然無恙,麵對這等情境,一船的人慌亂無措,更無暇顧及她。
漫夭望著河中波濤翻滾,心中頓生絕望。她望著遠處暗黑的天空,悲哀道:"老天真的瞎了眼嗎?我曆盡艱辛,才得以重生,為什麽你要這樣殘忍,就是不肯放我一馬?"
她胸腔內恨怒交加,突然仰頭,對天大聲質問:"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到底我做錯了什麽?為什麽我想要幸福...就這麽難呢?"
船上的人忽然安靜了,都掉頭看著她,看著這個一向懦弱,連對下人說句話都很小聲的大小姐,此刻像是變了一個人,她指天怒罵,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凜然氣勢,是他們不曾見過的。
漫夭發泄過後,跌坐在船板上,渾身都充斥著絕望和悲憤,船艙中的水越發的多了,就在她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的那一刻,對岸突然有一個身影飛過來,踏水橫渡,轉眼間便到了她跟前。
漫夭愣了愣,還沒來得及看清眼前人的麵孔,便被一隻結實的手臂攬住了細腰,被摟著渡水來到了對岸。
那人放下她,漫夭轉身,隻見那人左手抱著一物,用黑布蓋著,不知是什麽。身上著了一襲灰衣僧袍,長發隨風飄舞,仿佛早已置身凡塵之外,這種氣質是她認識的人當中所沒有的,但他英俊的麵容卻是她萬分熟悉的故人,漫夭震驚之下,脫口叫道:"阿籌?!"這不正是七年前在啟雲國皇宮孤身縱馬離去、從此銷聲匿跡的傅籌嗎?他怎會穿了僧袍?難道當日受的打擊過甚,因此勘破紅塵?也好,這樣也好!能放下就好,隻要安然活著就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