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通訊隻能靠吼的時代,連打仗之時傳遞消息都隻能靠快馬傳遞,殊為不便。知道信息重要性的李禦在離開邯鄲之時便派了數十名探子快馬前往西周刺探軍情,務必要掌握最新的戰報,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從未獨自領過軍隊,李禦知道他自己的短處,隻能盡量做好準備工作,用其餘的辦法所彌補雙方的差距。還好這是一次突襲,如果是光明正大的作戰,李禦還真沒有信心去硬碰秦國的名將。
繼續讓隊伍前行,騎在馬上的李禦打開密封完好的竹筒,從中拿出一塊絹布,掃了一眼,忍不住變了臉色。
“胥大哥,派人送去此信件給大將軍,望其移師高都,牽製高都五萬秦軍,我等直去繩池。”
“遵令。”
帶著麾下騎兵飛速趕往繩池,在公叔度這位老韓人的帶領下,李禦所部輕巧地避過了秦軍的探子,從向縣之地度過了大河,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黃河。
現在的黃河並沒有後世的凶猛,顯得很是文靜。黃河兩旁有著鬱鬱蔥蔥的樹林,河水清晰可見,向縣之地到穀城山之地還有數座石橋相連,如今的黃河就像一條小溪流一般,並無任何天險可守。據公叔度所說,大河隻有過孟津之地才會逐漸變寬,河水流速緩慢,異常平坦,乃是韓魏齊交通要道。隻有在雨季之時,大河才會泛濫,淹沒兩岸農田,那時無人敢過大河。
繞過穀城山,便可遙遙望見轂水,李禦讓大軍駐於薔縣之旁,等待著前方探子的匯報。得知大部秦軍還駐留於洛邑之後,李禦把胥安、胥戰和其手下的四名驍騎營都尉召集起來。
“本將昨日得到戰報,西周君畏於秦軍之勢,已然獻城降秦,秦已收西周三十六城,四萬秦軍即將經絳縣、繩池回師函穀。本將要在這絳縣至繩池途中伏擊秦軍,不知諸位有何建議?”一人計短,數人計長,知道自己短處的李禦沒有獨斷專行,而是征求屬下的意見。
“將軍,以我等騎軍偷襲秦軍,須找一山林之地掩藏,又需有平原之所讓我騎軍一展所長,才可擊潰秦軍甲士。”驍騎營都尉邰進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騎軍出戰之時最常用的戰術,也是最苛刻的要求。
“不錯,我等現駐停之絳縣多山陵,不利我騎軍衝鋒,應另找伏擊之所。”驍騎營都尉羊福讚同了一聲。
“將軍,不知我等可否攻下絳縣。絳縣縣城四周多平原之地,四周又多山林,正是上佳伏擊之所。”都尉毛福提了一個建議。
“不可,絳縣必有秦軍駐守,一旦驚動秦軍,我等不過五千餘騎,根本無力和十餘萬秦軍相鬥。”胥戰馬上否定了屬下的意見,攻打絳縣猶如打草驚蛇,他們騎軍在這山陵之地可發揮不出三成戰力。
“公叔先生,不知你可知曉這一路上有何上佳騎兵伏擊之地?”李禦問向一旁精通地理的公叔度,他們這些外來人可並不熟悉這裏的山川地形。
“有,據此地百裏之處,轂水之畔有一轂山,地勢不高,一片山林之外便是平原之地,極利騎軍衝殺。隻是轂山在繩池右近,繩池駐有五千秦軍甲士。”公叔度指著簡陋的羊皮地圖上的一處說道。
“好,毛旭、陳勁,本將領你等各領百名驍騎,前往轂山之地查探,務必探查清楚方圓二十裏之地。”得到公叔度的指引,李禦臉上的冷峻之色稍減,對著驍騎營的兩名都尉說道。
“遵令。”
等兩人出去之後,李禦轉頭對公叔度說道:“公叔先生,本將想請先生回轉新鄭,轉告韓王,望韓王派大軍駐於臼裏,牽製陽城、負黎之秦軍。”
“敢問將軍,既然秦軍已要回師,為何要伏擊於他?不若等秦軍大部回師函穀,我韓趙兩國合力除去西周城邑中之秦軍,此舉不是更佳。”一直聽著李禦的部署,公叔度終於問出了多日來的疑問。李禦的作為根本就不像是來救助韓國的,反而更像出擊秦軍,與秦軍甲士爭鋒。
“不瞞先生,本將意在周之九鼎。”事到如今,李禦也沒有任何隱瞞,反正這件事早晚會傳遍天下,諒區區韓國也不敢打這九鼎的主意,更可能是助他趙國奪得九鼎。畢竟韓國寧願九鼎落於大趙之手,也絕不可能讓九鼎落於秦軍之手,那樣的話,韓國離滅亡不遠了。
“九鼎?”被李禦一提起,公叔度驀然想起存於西周之都洛邑的九鼎,一身冷汗驟然冒起,想不到秦軍竟然瞞過了天下人。要不是李禦識破,還真的可能讓秦軍詭計得逞,屆時,秦國攜天下氣運,首當其衝的便是臨近的韓國。
“想必先生也猜到了秦軍之目的,不知韓王是否願意出兵牽製陽城、負黎之秦軍?”
“將軍放心,我韓國必以傾國之力,絕不讓陽城、負黎之兵回師。”想到事情的後果,公叔度連忙打下了包票,要阻止秦軍把九鼎運回鹹陽,就是讓他們損失幾萬兵士都值得,更何況僅僅隻是讓他們牽製那五萬秦軍就更沒有任何問題了。
“好,有先生之諾,本將絕不會讓秦軍目的達成。”
“事情緊急,外臣這便回新鄭稟告我王,出兵臼裏。”洛邑所部秦軍即將回師函穀,公叔度心情很是焦急,馬上提出了告辭。
“好,本將派百名親衛護送先生回新鄭。”
“多謝將軍。”
把公叔度送出駐地,李禦回到營帳之後馬上命人前去轂水河邊取了一點泥沙。
“將軍,轂山此地遍布密林,然則轂水和山林之間是數十裏的平原之地,乃是秦軍回師函穀必經之路。此地地勢極佳,若秦軍之數不過三萬,以我兩營衝鋒之利,足可在半個時辰內擊潰秦軍。”毛旭匯報著勘察過的地形,一無巨細地說著,對於他們兩營的戰鬥力有著充足的自信。
隻過片刻,李禦便按照毛旭所說的話捏出了一個簡易的沙盤,雖然扭扭捏捏不成樣子,但是也能看出大致的形狀。
;
從未獨自領過軍隊,李禦知道他自己的短處,隻能盡量做好準備工作,用其餘的辦法所彌補雙方的差距。還好這是一次突襲,如果是光明正大的作戰,李禦還真沒有信心去硬碰秦國的名將。
繼續讓隊伍前行,騎在馬上的李禦打開密封完好的竹筒,從中拿出一塊絹布,掃了一眼,忍不住變了臉色。
“胥大哥,派人送去此信件給大將軍,望其移師高都,牽製高都五萬秦軍,我等直去繩池。”
“遵令。”
帶著麾下騎兵飛速趕往繩池,在公叔度這位老韓人的帶領下,李禦所部輕巧地避過了秦軍的探子,從向縣之地度過了大河,也就是後世所稱的黃河。
現在的黃河並沒有後世的凶猛,顯得很是文靜。黃河兩旁有著鬱鬱蔥蔥的樹林,河水清晰可見,向縣之地到穀城山之地還有數座石橋相連,如今的黃河就像一條小溪流一般,並無任何天險可守。據公叔度所說,大河隻有過孟津之地才會逐漸變寬,河水流速緩慢,異常平坦,乃是韓魏齊交通要道。隻有在雨季之時,大河才會泛濫,淹沒兩岸農田,那時無人敢過大河。
繞過穀城山,便可遙遙望見轂水,李禦讓大軍駐於薔縣之旁,等待著前方探子的匯報。得知大部秦軍還駐留於洛邑之後,李禦把胥安、胥戰和其手下的四名驍騎營都尉召集起來。
“本將昨日得到戰報,西周君畏於秦軍之勢,已然獻城降秦,秦已收西周三十六城,四萬秦軍即將經絳縣、繩池回師函穀。本將要在這絳縣至繩池途中伏擊秦軍,不知諸位有何建議?”一人計短,數人計長,知道自己短處的李禦沒有獨斷專行,而是征求屬下的意見。
“將軍,以我等騎軍偷襲秦軍,須找一山林之地掩藏,又需有平原之所讓我騎軍一展所長,才可擊潰秦軍甲士。”驍騎營都尉邰進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騎軍出戰之時最常用的戰術,也是最苛刻的要求。
“不錯,我等現駐停之絳縣多山陵,不利我騎軍衝鋒,應另找伏擊之所。”驍騎營都尉羊福讚同了一聲。
“將軍,不知我等可否攻下絳縣。絳縣縣城四周多平原之地,四周又多山林,正是上佳伏擊之所。”都尉毛福提了一個建議。
“不可,絳縣必有秦軍駐守,一旦驚動秦軍,我等不過五千餘騎,根本無力和十餘萬秦軍相鬥。”胥戰馬上否定了屬下的意見,攻打絳縣猶如打草驚蛇,他們騎軍在這山陵之地可發揮不出三成戰力。
“公叔先生,不知你可知曉這一路上有何上佳騎兵伏擊之地?”李禦問向一旁精通地理的公叔度,他們這些外來人可並不熟悉這裏的山川地形。
“有,據此地百裏之處,轂水之畔有一轂山,地勢不高,一片山林之外便是平原之地,極利騎軍衝殺。隻是轂山在繩池右近,繩池駐有五千秦軍甲士。”公叔度指著簡陋的羊皮地圖上的一處說道。
“好,毛旭、陳勁,本將領你等各領百名驍騎,前往轂山之地查探,務必探查清楚方圓二十裏之地。”得到公叔度的指引,李禦臉上的冷峻之色稍減,對著驍騎營的兩名都尉說道。
“遵令。”
等兩人出去之後,李禦轉頭對公叔度說道:“公叔先生,本將想請先生回轉新鄭,轉告韓王,望韓王派大軍駐於臼裏,牽製陽城、負黎之秦軍。”
“敢問將軍,既然秦軍已要回師,為何要伏擊於他?不若等秦軍大部回師函穀,我韓趙兩國合力除去西周城邑中之秦軍,此舉不是更佳。”一直聽著李禦的部署,公叔度終於問出了多日來的疑問。李禦的作為根本就不像是來救助韓國的,反而更像出擊秦軍,與秦軍甲士爭鋒。
“不瞞先生,本將意在周之九鼎。”事到如今,李禦也沒有任何隱瞞,反正這件事早晚會傳遍天下,諒區區韓國也不敢打這九鼎的主意,更可能是助他趙國奪得九鼎。畢竟韓國寧願九鼎落於大趙之手,也絕不可能讓九鼎落於秦軍之手,那樣的話,韓國離滅亡不遠了。
“九鼎?”被李禦一提起,公叔度驀然想起存於西周之都洛邑的九鼎,一身冷汗驟然冒起,想不到秦軍竟然瞞過了天下人。要不是李禦識破,還真的可能讓秦軍詭計得逞,屆時,秦國攜天下氣運,首當其衝的便是臨近的韓國。
“想必先生也猜到了秦軍之目的,不知韓王是否願意出兵牽製陽城、負黎之秦軍?”
“將軍放心,我韓國必以傾國之力,絕不讓陽城、負黎之兵回師。”想到事情的後果,公叔度連忙打下了包票,要阻止秦軍把九鼎運回鹹陽,就是讓他們損失幾萬兵士都值得,更何況僅僅隻是讓他們牽製那五萬秦軍就更沒有任何問題了。
“好,有先生之諾,本將絕不會讓秦軍目的達成。”
“事情緊急,外臣這便回新鄭稟告我王,出兵臼裏。”洛邑所部秦軍即將回師函穀,公叔度心情很是焦急,馬上提出了告辭。
“好,本將派百名親衛護送先生回新鄭。”
“多謝將軍。”
把公叔度送出駐地,李禦回到營帳之後馬上命人前去轂水河邊取了一點泥沙。
“將軍,轂山此地遍布密林,然則轂水和山林之間是數十裏的平原之地,乃是秦軍回師函穀必經之路。此地地勢極佳,若秦軍之數不過三萬,以我兩營衝鋒之利,足可在半個時辰內擊潰秦軍。”毛旭匯報著勘察過的地形,一無巨細地說著,對於他們兩營的戰鬥力有著充足的自信。
隻過片刻,李禦便按照毛旭所說的話捏出了一個簡易的沙盤,雖然扭扭捏捏不成樣子,但是也能看出大致的形狀。
;